语文上海市普陀区2022-2023年初二上册期中无纸试题卷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上海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72656657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海市普陀区2022-2023年初二上册期中无纸试题卷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上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上海市普陀区2022-2023年初二上册期中无纸试题卷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上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上海市普陀区2022-2023年初二上册期中无纸试题卷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上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上海市普陀区2022-2023年初二上册期中无纸试题卷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上海名句名篇默写默写 山随平野尽,_。(渡荆门送别) _,志在千里。(龟虽寿) 夕日欲颓,_。(答谢中书书) _,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使至塞上中“_,_”两句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 【答案】江入大荒流 老骥伏枥 沉鳞竞跃 蝉则千转不穷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骥、鳞、蝉、转、圆”的书写。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暖树”的意思是_。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大处勾勒西湖春水与天相接的远景。 B.颔联从高处描绘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从低处写出花繁草密欣欣向荣的景象。 D.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春行时的喜悦之情。 【答案】 【1】向阳的树 【2】C 【解析】 【1】 考查赏析词语意思。“暖树”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是温暖的树木。树为何会温暖?是因为树木向阳,因为阳光照射而给鸟以温暖的感觉。所以暖树是向阳的树的意思。 【2】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其中的“渐欲”点明了此时春花初放。“浅草”点明了此时春草刚生,尚不茂盛的特点。两个词语点明了初春景物的特点。本项“花繁草密”表述有误。故选C。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作者是_(朝代),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用法) 庭下如积水空明 【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头记叙,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中间描写,展现了一幅隽永洁净的月色美景。 C.结尾议论,表露了甘做“闲人”的人生志趣。 D.作者自嘲,表达了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 【答案】 【1】 宋朝 苏轼 【2】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3】C 【解析】 【1】 考查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庭下,院子里。如,好像。明,透明,澄澈。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生发议论,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表露了甘做闲人的人生志趣”理解过于片面。故选C。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慧王好安陵君,安君用事,景雎使江乙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许,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雎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实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注释)用事,旧指当权。江乙:人名。贷:借出。入:税收。 【1】解释加点词语 (1)无使失所 (2)国实危矣!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向楚王说明此事后,(安陵君)就答应了景睢的请求。 B.安陵君向楚王说明此事后,(安陵君)就答应了江乙的请求。 C.安陵君向楚王说明此事后,(楚王)就答应了安陵君的请求。 D.安陵君向楚王说明此事后,(楚王)就答应了景睢的请求。 【3】依据后文推测,“楚王好安陵君”,是因为安陵君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主要是为了表现景睢( ) A.敢于直言的品质 B.忧国忧民的德行 C.坦诚率真的性格 D.施政为民的理念 【答案】 【1】(1)让(2)实在,的确 【2】A 【3】为利于王 【4】D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1)无使失所:不要让他们无家可归。使:让。 (2)国实危矣:国家的确危险了!实:实在、确实。 【2】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言:告诉、说明。许:答应、允许。故选A。 【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楚宣王喜欢安陵君的原因可用安陵君的话“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许,乃以与人而为恩乎?”筛选出“为利于王”作答。 【4】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由“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可知景睢治国之道是:爱民安民,体恤其疾苦,以民为本、施政为民。故选D。 译文:楚宣王喜欢安陵君,安陵君执政当权,景睢邀请江乙,让他向安陵君进谏说:“楚国有很多贫民,请求楚王把云梦一带的田地租借给他们耕种,解决吃饭问题,不要使他们无家可归。”安陵君向楚宣王说了,楚宣王同意了他的请求。后来,安陵君见到了景睢,便问他租田的收入的有多少,景睢说:“没有收入。”安陵君惊讶地说:“我以为你是为楚王谋利才说了这件事,你竟然把田送给百姓以达到施恩的目的吗?”景睢面容失色地退了回来,并告诉手下人说:“国家危险了!执政者只想追求利益,却忘记了百姓,这是走向灭亡的做法啊。”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蝙蝠:大自热中“移动的病毒库” 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全国暴发了大规模新冠肺炎疫情。人们首先怀疑病毒的来源就是蝙蝠, 因为此前爆发的SARS(非典)、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都源于蝙蝠。那么,为什么每次爆发疫情,人们总是想着让蝙蝠“背锅”呢? 这可能是因为相比其他野生动物,蝙蝠体内的病毒种类最为繁多。目前,科学家在蝙蝠体内发现了173种病毒,其中有61种病毒是可以传染给人类的。虽然蝙蝠体内病毒种类多,被人们戏称为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但令人惊讶的是,它自己却从不“中招”。 科学家发现,这可能与蝙蝠独特的生理特性有关。蝙蝠白天的体温为36,到了夜间却可以达到39,昼夜体温差比一般的哺乳动物都大。这种生理特性使得病毒生活在时冷时热的环境中,而难以大量繁殖。 蝙蝠还会用高体温来对抗与压制病毒。蝙蝠在飞行时,体温高达40。这对人类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高烧,但对蝙蝠来说却是家常便饭,因为蝙蝠体内的细胞可以抵抗这个热压力,其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可促进细胞的耐热性。 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大的免疫系统,就算是非常厉害的细菌、病毒,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也奈何不了它们。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免疫系统中的“干扰素刺激蛋白”基因序列存在突变,正是这一突变让蝙蝠的免疫系统始终能够有效地遏制病毒在体内泛滥。 之所以说是“遏制”,是国为蝙蝠的免疫系统对病毒比较“温和”,它只是压制病毒的繁殖,而不是消灭它。正因如此,蝙蝠的身体反而成了病毒的避难所,蝙蝠也因此成了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 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新冠疫情爆发是在2019年12月下旬,此时武汉的大多数蝙蝠都在冬眠;而且蝙蝠携带的新型冠状病毒此前可能已经寄生在其他野生动物身上,然后再传播给人类。此次疫情并非蝙蝠直接导致。如此说来,人们确实是有些“委屈”它了。 事实上,无论蝙蝠是否在冬眠,人们都不应该指责编蝠,因为不少疫情的“罪魁祸首”是那些贪婪之人。面对传染病疫情,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从灾害中吸取教训,而不要想着把自己的过错推到野生动物身上。 【1】下列选项中,引号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人们总是想着让蝙蝠“背锅” B.“干扰素刺激蛋白”基因序列存在突变 C.它自己却从不“中招” D.蝙蝠的免疫系统对病毒比较“温和” 【2】第段加点词“委屈”在文中的意思是_ 【3】第段画线句中作者列举数据意在说明_ 【4】第段中加点部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能否删除?为什么? 【5】蝙蝠是大自然中“移动的病毒库”,但自己却不会“中招”的原因有: _ 蝙蝠会用高体温来对抗与压制病毒 _ 【答案】 【1】B 【2】人们把自己的过错推到蝙蝠身上,使它受到错误的指责。 【3】蝙蝠体内的病毒种类繁多 【4】不能。“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指几乎所有情况下,但也有例外,文中是指并不是所有情况下细菌、病毒都不能奈何蝙蝠强大的免疫系统,删去后意思则变得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5】蝙蝠昼夜体温差大,使得病毒生活在时冷时热的环境中,而难以大量繁殖。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地遏制病毒在体内泛滥。 【解析】 【1】 A.“背锅”意为让承担罪责,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 B.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 C.“中招”表示从来不会被病毒感染,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 D.“温和”表示蝙蝠的免疫系统只是遏止病毒,而不是消灭,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 故选B。 【2】 考查赏析词语含义,正确理解词语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中义。“委屈”的本义是让人受到冤屈。联系语境“此次疫情并非蝙蝠直接导致”“因为不少疫情的罪魁祸首是那些贪婪之人”可知,这个词语在句中表示的是人们把病毒传播的罪责归结于蝙蝠,让蝙蝠受到了不公正的指责,这实在是让蝙蝠承受了不该有的冤屈。 【3】 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某一种说明方法介绍的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会在原文中的以原话的方式呈现。根据画线句前一句“这可能是因为相比其他野生动物,蝙蝠体内的病毒种类最为繁多”可知画线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蝙蝠体内的病毒种类繁多”的特点。 【4】 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表示情境的限定,表示的意思是几乎在所在的情况下,但不排除有例外的情况。在句中表示非常厉害的细菌、病毒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都不会对蝙蝠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但并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的例外。如果去掉,语意表述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所以不可以去掉。“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 考查筛选信息。读文可知,第三段到第六段介绍了蝙蝠不会“中招”的原因。第一空:根据第三段中的“昼夜体温差比一般的哺乳动物都大。这种生理特性使得病毒生活在时冷时热的环境中,而难以大量繁殖”可得:蝙蝠昼夜体温差大,使得病毒生活在时冷时热的环境中,而难以大量繁殖。根据第五段中的“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大的免疫系统”和“正是这一突变让蝙蝠的免疫系统始终能够有效地遏制病毒在体内泛滥”可得: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地遏制病毒在体内泛滥。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藤野先生(节选)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看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国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 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 是一去之后,(yo w xio x)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敢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痛疾的文字。 【1】正确书写汉字 yo w xio x 【2】第段中作者觉得“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_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将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2)与改句相比,原句的表达效果好在_。 【4】课文题为藤野先生,但选文中记叙的_和_两件事,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两件事与藤野先生的联系是_ 【5】下列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小而言之”“大而言之”,藤野先生都是为了中国。 B.藤野先生对“我”抱有热心的希望主要是为了传扬新的医学。 C.能够摈弃民族偏见,平等待人,是藤野先生伟大的原因之一。 D.“我”受藤野先生影响大,对他感情深,所以“时时记起”。 【答案】 【1】杳无消息 【2】因为欢呼声伤害了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1)他们也酒醉似的喝采 (2)用反问的语气强调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例外地喝采,表现这些人精神的麻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强烈悲哀。 【4】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这两个事件是作者决心不学医、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5】B 【解析】 【1】 杳无消息,yo w xio x,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注意“杳”的正确书写。 【2】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结合第段的内容理解,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严重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3】 本题考查改写语句和赏析表达效果。(1)“何尝”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表示鲁迅对中国人麻木的肯定。改为陈述句时可把“何尝不”删去。(2)“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表现看客们不但对自己受剥削受压迫麻木不仁,而且对他人受残害而报围观、鉴赏、兴奋不已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作者对黑暗政治的压迫下河落后封闭的文化熏染下的国民的劣根性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理解。结合第段“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和第段“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可概括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在课堂上看电影时,作者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不觉醒的意识。于是作者弃医从文,与藤野先生告别。 【5】 B.“主要是为了传扬新的医学”有误。结合文章第段“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理解,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真诚关心和帮助中国留学生。“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指藤野先生帮助我是为中国这一个国家的进步,所以是“小而言之”;而“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则是为了世界的科学、学术的传播,为人类的进步。故选B。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疫情防控迎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疫苗的研发再次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庆期间,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突破了3600万,累计死亡人数也已超过100万。海外疫情正在二次暴发,英国、法国等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均创新高。新冠疫苗被认为是能够赢得这场人类抗疫之战的最关键武器,研发进度备受关注。 据世卫组织8月6日数据显示,目前在世卫组织正式登记在册进行开发的165种新冠疫苗中,有139种处于研发初期,26种进入临床测试阶段。6种疫苗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3种来自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目前正推进三期国际临床试验。并已具备大规模量产的能力。 材料二:国际上正在研发的各类疫苗对照表。 减毒活疫苗 活病毒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 mRNA疫苗 DNA疫苗 抗原生产 体外 体外 体外 体内 体内 体内 早期研发速度 慢 快 较快 较慢 较快 较快 优点 免疫原性强持续时间长 早期研发速度快 免疫原性强产品质量稳定 可呈递多种抗原递送效率高 可呈递多种抗原不会长期留存 可呈递多种抗原免疫时间持久 缺点 研发速度慢筛选难度高 不良反应未知,风险高 对抗原要求高 技术成熟度不高有生物学风险 技术成熟度不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技术成熟度不高过长时间的留存有安全隐患 【1】材料是一则新闻,有位同学打算用对偶句为其拟一个标题,但只完成了一半,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疫情防控迎来严峻考验,_。 【2】陈薇院士团队选择研发“重组蛋白疫苗”,从材料二中判断,他们优先考虑的三项是( ) A.研发速度 B.质量稳定性 C.安全性 D.研发难度大小 E.技术成熟度 【答案】 【1】疫苗研发受到高度关注 【2】BCE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通读材料的基础上,对照例句,联系导语部分,将相关句子重组为对偶句即可。根据材料一中的导语是“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疫情防控迎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疫苗的研发再次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可以压缩整理为:疫情防控迎来严峻考验,疫苗硏发受到高度关注。 2.考查对图表信息的理解筛选。根据材料二“国际上正在研发的各类疫苗对照表”的内容可知,“重组蛋白疫苗”早期硏发速度较快,说明其技术成熟,硏发速度快,与E项相符;“重组蛋白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强”“产品质量稳定”的优点,说明其安全性高、质量稳定性高,与BC项相符。据此可知答案为BCE。 作文题目:真想为你唱首歌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真想为你唱首歌 我真想为你唱首歌,你是平凡,你是沉默,你是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你的存在被人们所淡薄,然而在城市中却总有你的身影,你在人群中穿行低头不语,有时你的微笑换来的是责骂,即便是这样,你仍然在默默工作着,你,环卫工人。 当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时,人们也许还在梦乡,而你们已经在街头辛勤劳动街道上人来人往,你们就是这千千万万人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多少次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看见你,总是你那默默低头工作的身影:多少次在街巷中看到你,汗水和飞尘却在你的脸上绽放成花朵我们整洁的环境出自你手,你是城市的园丁。 你为我们做的太多太多,而你得到的却是少之又少,记得有一次,是在冬天,我和往常一样走在放学的路上,身上穿得厚厚的却也是冻得我直打哆嗦。而一名环卫工人身上却只穿着单薄的棉衣带着破旧的手套,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也在坚持着挥动自己手中的扫把一点一点的降低上的积雪扫起来,这场雪下得急,地上的垃圾还没来得及清理,你扫着扫着一个瓶子被冻在了雪中,扫来扫去也扫不掉,于是你蹲下,想去用双手将瓶子从冻实了的积雪中拔出来,可手套太滑,于是你就摘下手套,在寒日中忍受着寒风将它拔出。也正是这样你们的灵魂经过严寒的洗礼变得更加洁净与炽热,只有这样,人们才放心地将城市园丁的工作交给你们,在你们的手中城市变得一天比一天美丽。 在我的心中你们就是一首不朽的歌曲,平平淡淡,却又给人无尽的回味。你们勤劳朴实,你们无怨无悔,在工作岗位上一复一日的坚守着,我为你们骄傲。这份赞美,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就让我把它唱成一首歌,唱给你听。 【解析】 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审题可知,命题中的“真想”表达的是自己一种强烈的渴望。“你”点明了写作对象,可以是现实中某个具体的人物,也可以是历史上,名著上的某个知名人物,还可以采用拟人化的写法,把“你”理解为具体的某物。“唱首歌”表达的意思是想要通过唱歌这种方式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某种感情。综合以上分析来看,本文应创作一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表达自己某种真挚的感情,比如想为父母和老师唱一首感恩的歌,感恩父母和老师给自己的培养和教育;想为自己的朋友唱一首感激的歌,感激朋友给自己真诚的扶持与帮助;想为每天清晨清扫街道的清洁工唱一首赞美的歌,赞颂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想为矢志抗金最终被陷害至死的岳飞唱一首哀婉的歌,惋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无奈创作时,应以具体的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崇高品质,表达自己对于某人某物的某种真挚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