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建构筑物设计方向初探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7258368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建构筑物设计方向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自然保护区建构筑物设计方向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自然保护区建构筑物设计方向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建构筑物设计方向初探摘要:对目前国内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设计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我国大力提倡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的指导方针,分析总结出关于自然爱护区建筑设计的方向,在环保节能、绿色生态、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根底上,提出自然爱护区建筑设计的特殊性、地域性、生态性和节能性的设计方向。论文网站关键词: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设计方向;地域性;自然生态性;可持续开展自然爱护区根底设施建设是有效增强我国自然爱护区爱护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我国自然爱护区整体形象不可或缺的根底伎俩。目前我国有关自然爱护区建筑设计的指导性规程标准较少,且主要是针对自然爱护区建筑规模以及结构、构造、投资等提出一些标准性意见。对建筑计划的指导和要求较少提及,主要靠承接工程的设计单位具体设计人员各自涵养自由发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爱护区根底设施投入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爱护区建构筑物也不断映入人们的眼帘。但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并不太多,更多建构筑物还是淹没在众多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丛林之中。1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设计现状自然爱护区工程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与其他一般意义的建筑设计相比存在一定特殊性,这是由于其所波及的行业和领域较广、较杂的原因,如自然爱护区工程一般波及林业、湿地、道路、建筑、生态旅游、森林防火、科研监测设施设备、景观等多种行业的设计工作,且每一项波及到的子项均需同时考虑。也正是因为爱护区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东西较多、较杂,建构筑物设计只是自然爱护区根底设施建设工程中的一个子项。正因为如此,自然爱护区工程的设计人员才往往不愿花太多的精力来反复推敲建构筑物的设计计划。一般情况下只能做到满足爱护区管理功能以及投资控制的需求,而不会过多去关注爱护区建筑的特殊性、地域性、自然生态性和节约能源需要等,更不会去好好研究它。设计单位更多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为之。长此以往,我国自然爱护区的建构筑物就形成千篇一律、不足特色的现状。而且由于自然爱护区建筑设计的设计费相比其他行业来说不起眼,所以,这样的现状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样开展的结果将会使自然爱护区的整体形象受到极大影响。2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设计方向2.1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设计应注重其特殊性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管理自然爱护区,爱护自然资源,爱护珍稀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爱护宝贵的自然遗迹、地质剖面等。自然爱护区内建构筑物建设的真正意义是为进行自然爱护教育、科研监测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为爱护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根底保障。而目前我国贯彻执行的是“全面爱护自然环境、积极发展科学研究、大力开展生物资源、为国家和人类造福的自然爱护区建设方针。因此,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的特殊性就在于其不但要承当一般科研办公建筑的根本功能,同时还要承当爱护管理、宣传教育等功能。再加上爱护区的建构筑物本身也属于自然爱护区的一个组成局部,特别是宣教展示方面的建筑,更是直接承当了自然爱护区展示给公众的 “形象大使的重任。如果自然爱护区的建构筑物本身不能体现出绿色、生态、节能等属性,不能让人们直观地读出其属于自然爱护区而不是其他普通科研办公、旅游性质的建构筑物,那其对公众发挥宣传教育的功能将会大打折扣。因此,自然爱护区的建构筑物无论从功能的设计,或是造型的设计,色彩的设计,布局的设计,建筑材料的运用等方面均要有其特殊的理念贯通于整个设计中。通过贴切的建筑设计语言叙述,让自然爱护区的建筑拥有其独特的属性。通俗地说,就是要让自然爱护区的建构筑物具有明显的“自然标签。2.2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设计应具有地域性地域性包含了人文的地域性和地理的地域性,自然爱护区的建构筑物所在地一般来说均具有相应的民族、文化特质,同时还会因为不同的地理区域位置而导致建筑的较大差别。众所周知,绝大局部自然爱护区都位于远离城市的山区,也正因为其偏远才造成了人迹罕至,才让自然资源免遭破坏而得以较好地保留下来。而多数爱护区如云南省的自然爱护区所在地域往往又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具有丰盛的民族文化。而那些世代生活在此的社区居民经过多年的物竞选者,形成了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居住生活方式,其居住建筑同样也是经过自然选择而得以合理存在的。也就是说无论从人文的角度或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其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自然爱护区的建构筑物设计无论从形式、材料乃至色彩上,都应该去研究当地土著民居的精髓,特别是那些直接需要建设在爱护区内的小体量的建构筑物,更需要从周围民居建筑中吸取营养,进一步改进其与时代脱节甚至略显落后的地方为自然爱护区所用,较好地体现出自然爱护区建筑的地域性特质。首先,从建筑的形式上来看,可以借鉴那些土著建筑的形式,如干阑式建筑、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掘土而居的窑洞建筑等。这些建筑都较好地融合了人文和地理的地域性特征,其不但较好地适应了地域的气候特征,同时还能适应地形地貌的自然地理特征。其次,从建筑材料来看,目前自然爱护区的建筑绝大多数依然是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材、玻璃等工业化材料,在爱护区的自然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是生硬、冰冷、无人情味的建筑形态,这与自然爱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格格不入。如果从建筑材料入手,打破常规习惯,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土生土长的材料作为爱护区建筑的建设材料,其结果将会出人意料。相比工业化冰冷的建筑材料,自然材料不但具备了无污染、无毒害、健康环保的生态特性,而且从人的视觉效果上来看,它也能够给人以质朴、和煦、亲切的感受,同时这样的建筑还能与目前我国所提倡的节约、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相适应。人们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木材、竹子、泥土等,特别是竹子可再生的能力较强,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其材料本身就能呈现出美丽的质感,给人以自然的感受,同时这样的材料还能够让人们在视觉、嗅觉、触觉方面获得良好感受,能间接地感知自然生态的温馨朴实。再次,从色彩的地域适应性来看,色彩的适应性随着建构筑物所在地自然材料的运用而自然地融入自然爱护区的环境中,与自然爱护区环境浑然天成,也不需要更多人为的选择和处理。2.3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应具有自然生态性人们普遍所认知、理解的自然爱护区生态建筑设计,其实就是运用生态学的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通过人与建筑、自然所构成的整体环境,结合自然爱护区管理实际需要,通过科学研究设计出能够实现人与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共生共存的建筑物,从而实现人与建筑、自然三者的最大化融合,为自然爱护区提供绿色生态的建构筑物。目前,我国的生态建筑开展根本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东西还处于探索阶段。世界各国建筑师也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办法。从建筑设计角度来看,生态建筑设计的方向目前主要有2种倾向:1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通过设计把建筑有机融入自然环境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自然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局部,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体、植被的破坏,让建筑成为自然的一局部;2将自然引入建筑。就是在设计过程中运用现代科技伎俩,把自然环境引入人工建筑中。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它也正是通过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从而让建筑到达绿色、生态的效果。让人在建筑中仍然可以体验自然环境的乐趣。爱护区建构筑物的生态性主要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让建筑自然融入环境中,不露出太多人工建设的痕迹。也就是要通过精心设计,使自然爱护区所建造的建构筑物看起来像自然界的绿色植物一样,是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而不像是人工雕凿的产物。建筑与其周围环境自然共生共存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具体到建筑设计就是必须结合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日照、风向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考虑建筑物对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这些因素的本质特性,科学地确定建筑规模与形式,设计合理的建构筑物。选用对建筑周围生态环境干扰少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并通过恢复绿化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不利影响,把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尽量防止人为去改变、发明地形,使其与周围环境特点以及当地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真正让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的建设做到因地制宜,遵循自然。2.4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应是节能建筑自然爱护区的建构筑物设计要遵循可持续开展原那么,以新理念、新技术为主导,针对所设计建构筑物全寿命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使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体现节能环保、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发明高效低耗、少污少废甚至无污无废、健康舒适的绿色生态建筑环境,真正提高自然爱护区建筑的生态性与舒适度。自然爱护区建筑节能具体表现为建筑设计要注重对清洁能源的利用,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爱护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优势。众所周知,太阳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更因为其是免费资源,现已成为人类最理想的能源之一,其无污染、无噪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外形设计时,就需要统筹考虑太阳能的利用,把太阳能设备与建筑造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太阳能建筑独特的外观。使建筑、技术与美学完美结合,这样不但可以丰盛建筑物的外在美感,提升建筑物的科技含量,同时还能降低能耗,爱护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另外,选择能耗相对较少的建筑材料也是爱护区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建筑节能过程中的能耗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实践中可以看出,通过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处理,可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隔热遮阳等室内环境改善,到达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还可有效减少设备配置与能源损耗,这也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节能方式。3结语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今后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设计的取向和选择必然是朝着生态化、可持续化的道路开展下去。因此,自然爱护区建构筑物的设计师应以绿色生态的理念为指导,以建筑、人与自然融合为目标,将建筑设计、建造过程纳入到整个生态系统中统一考虑,形成一个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统一,人与建筑和谐共处的良性循环体系。从而在今后自然爱护区根底设施建设中,设计、建造出合乎自然爱护区特性同时又满足人们居住办公舒适性需求的绿色生态建构筑物,为全面提高自然爱护区爱护管理能力,有效爱护自然资源以及提升自然爱护区整体形象提供更好的根底保障。参考文献:1美斯蒂芬R凯勒特.朱强,刘英,俞来雷,等译.生命的栖居设计并理解人与自然地联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论文辩论2周浩明,张晓东.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2.3蔡镇钰.中国民居的生态精神J.建筑学报,19997:53-55.4张卫东.生态建筑设计初探J.群众科技,202210:12-13.5胡京.建筑的进化:原生到自觉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开展的建筑及环境思考J.建筑学报,19984:6-8,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