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7257670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唐宋元明清典型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打印稿(新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元明清典型古诗词鉴赏方法、技巧概述(2014届高三)一、历年真题再现和时代分布2007年(写景宋诗阅读) 林景熙 溪亭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及对“炼字”的艺术效果的理解。2008年(咏物宋诗阅读) 吕本中 木芙蓉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范成大窗前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在秋天冒着霜雪开放的自然属性,都用了对比的手法。、两首诗中的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前一首中的木芙蓉开在小池的南边,不像桃李一样,凭借东风才能开放,即便是在雨后霜前也一样开得鲜艳。作者颇有以木芙蓉自喻之意。后一首诗中的木芙蓉冒着微寒,在秋末孤单地开放,虽然艰辛,但它仍向霜神致意,不惧寒冷侵袭,并表明其不会像一般的花朵那样,动不动就一副衰败凋零的败象。突出了木芙蓉在困境中的坚强。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修辞手法和诗歌的形象。本题第一问属于比较鉴赏,关键是要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在第二问中,对形象的把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推断、概括。2009年(咏物唐诗阅读)杜甫月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以明月起兴,来表达思念之情,同一轮明月寄托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互交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维艰的忧虑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天地笼罩于清冷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思念之情。“夜久”一词,强调在月下徘徊的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明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不时地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文的“故故”相对,具有韵律美。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作答。2010年(写景抒情宋词阅读) 黄庭坚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释:阑:阻隔、阻拦。直绕: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寄托了深刻的离愁和相思,增强了对江东的留恋之情。考查类型:炼字(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受到阻隔的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了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2011年(写景宋词阅读) 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初春。黄莺初啼,微雨如酥油,滋润着大地,青草冒出嫩芽,花朵含苞待放,万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所以说初春时节最美好。、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了春天到来时天地之间的生机和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韶光短暂,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时光、年华易逝、美景难再、及时行乐的情感。考查内容:结合全词,根据描绘的意象,推断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词中描绘的早春意象,我们可以推测到: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不要到年老时才后悔无所作为,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012年(写景叙事元诗阅读)白珽余杭四月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诗歌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动人,互为映衬,烘托出一种四月乡间清新独特的自然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的心情。、“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的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是“天气晴朗,万物生机勃发”的意思。四月天气乍晴,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红色的樱桃、青色的豆子、爽口的美酒、葱绿的草甸、凫水的白鹅、暧暧的远村,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发、春意盎然的乡村春景图。2013年(行旅词)张炎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思乡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2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苦无依。(2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心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枝以寄托思乡之情。虽然那不是家乡的柳枝,但是也让作者伤感皱眉,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通过历年的真题,我们可以看到:除了2009年选取唐诗、2012年选取元诗外,其他年份选取的都是宋诗词。另外根据命题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考查的重点是宋诗词,但是为了避免所选诗歌朝代单一、体裁和题材集中、猜题押题,命题者偶以唐诗间之,并有向元、明、清代取材的趋势。因此,我们要以宋诗词为复习重点,但是也要兼顾唐、元、明、清诗歌(掌握普遍的解题规律)。2、在七年的高考题中,写景诗词4篇,咏物诗词2篇,行旅词1篇。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多关注写景诗的答题技巧和应对的词语。3、考查诗歌意象的有3篇,占了一半的几率。同时,这个问题也是题目中最容易回答的部分,因此在备考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地多练习此类题目,争取在这个部分拿到满分。4、由以上题目归纳的要点:、“炼字”考查是重点,也是难点;、结合全诗词来体会作者情感是重中之重;、答题的通用模式:(手法)+意象(对象特征)+情感+(作用)。、唐诗要么情感激昂,要么哀时忧势;宋诗词主要表达及时行乐、悠闲自在、惜时伤春、家国破碎之感。二、方法总论考纲概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解题步骤:【第一步】、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诗眼(某一重点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释题解,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找出每句诗的重点词语,特别注意诗歌中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寂寞)。诗歌的后半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歌的主旨所在。 这一步可以归纳为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第二步】、审清题目要求,弄清答案的赋分点。简单的小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复杂的大问题内容一般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内容附后); (2)手法表现的内容,即结合诗句,分析写作手法和技巧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者是抒发(表明)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或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上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上述三个方面在不同的类型题中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答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也是比较稳妥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在答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子(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2、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3、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品行高洁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4、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5、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在这一类型题目中,我们要学会用一些套话来回答,例如: 1、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8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1、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3、边塞征战诗:或表达报国立功壮志;或抒发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6、田园山水诗(涵盖了隐逸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例如2009年高考题月夜。 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今后考得几率不大,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炼虚词:数词,连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在解答炼字类的题目时,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补充】: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这样一句诗。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驾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面描写之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都是诗眼。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这种独特的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还是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抑或是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都是有意境的。比如杜甫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中的“明”字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感,更妙的是“吐”字(同学们自己体会)。下面举例分析: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王勃郊兴)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 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个“疏”字,就将日光从叶影透出的情形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作者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来描绘,显得很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有脉脉含情绵绵不绝的意味,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诗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伤感不禁油然而生。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2)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此外,有时不用大红大紫很多种颜色,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承载到诗人的浓情: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杜甫)(3)数量词: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比如有这么一首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又如庾信小园赋中的“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呆滞为灵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此种类型的解析可以参照第五种类型的阐述。【补充】和常考意象有关的诗词:梅花卜算子 咏梅 陆游 卜算子 咏梅 毛主席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俏也不争春,只把 春来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 宋陈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欲传春资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忆秦娥 李白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夕阳残照,汉家陵阙。 芳草蝶恋花 【明】沈鲸钟送黄昏鸡报晓。昏晓相催。世事何时了。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忙处人多闲处少。闲处光阴。几个人知道。独上小楼云杳杳。天涯一点靑山小。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春:“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梧桐卜算子缺月挂梧桐 苏轼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声声慢 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双调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杜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踏莎行 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水龙吟 宋陈亮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忆秦娥 宋贺铸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鹧鸪天 北宋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鹧鸪九子坡闻鹧鸪 唐李群玉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芭蕉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秋灯琐忆 清蒋坦“秋芙所种芭蕉,已叶大成荫,隐蔽帘幕。秋来风雨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之碎。一日,余戏题断句叶上曰:是谁无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画柔媚,此秋芙戏笔也。”点绛唇 葛胜冲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鸿雁戏答元珍 北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一剪梅 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阮郎归 北宋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双鲤/尺素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民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蝶恋花 北宋晏几道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寄令狐郎中 唐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猿猴巴东三峡歌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猿 唐杜牧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须白头。燕子春日偶成 周恩来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三、写作手法(技巧)介绍完了六种提问类型,下面我们讲一下古诗词的写作方法。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四类:第一: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第二: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第三: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第四: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设置悬念,欲扬先抑。【补充】:用典弄清典故内容本身不是鉴赏典故的全部,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准确理解诗人在使用典故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用典的意图。概括说来,诗人用意基本上有类比和对比两种。1、类比有的类比其人,例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尾联中的“五柳”,本是自称“五柳先生”的东晋诗人陶渊明,他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这里王维自称五柳,是以陶渊明自况。同样,其中的“接舆”本是春秋时代不与世俗为伍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类比,乃是对这位与自己有相同情趣的年轻朋友的赞许。有的类比其事,再看前面所举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尾联“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两句,这一典故说的是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之后,登上燕然山并刻石纪功而还。诗人以此激励友人,希望他在塞外战场上能如“汉将”一样,也立下赫赫战功。 2、对比有的对比其人,如高适的燕歌行,全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表达了对唐朝广大兵士的同情和对不恤兵士的将军的讽刺和愤恨,其中最后两句写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汉朝飞将军李广,非常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就与诗中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的对比其事,例如杜甫秦州杂诗(其七):“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汉朝强盛时傅介子斩楼兰王首然后成功还阙,诗中第六句反用这一典故,用“楼兰斩未还”来说当今吐蕃侵扰未能解除的现实,对比之下,我们体味出诗人对国家衰弱、局势动荡的深切忧虑。古诗用典,有的述而且评,因而用意明显;有的只述不评,因而用意隐晦,需要联系全诗的思想感情才能理解。一般情况下,读者只能面对诗作本身来理解和鉴赏。在高考诗歌鉴赏能力考查的过程中,往往根据情况需要补充注明典故内容,但是对诗人的具体用意,仍然需要考生自己去进一步思考和判断。四、常考的诗歌类别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突出特征为: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如: 咏柳 (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倚:仗恃,倚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解把: 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整诗大意: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想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以下方面: 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抒发什么情。4、咏物言志诗鉴赏步骤:把握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声音以及别的特征,从形似理解神似。比如上文的咏柳。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的情感。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卜算子咏梅表现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出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有拟人、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三、写景诗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登高必作赋”,所以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再抒发情感,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是明快、清新、简洁、质朴。例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景物: 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作者独自面对忧愁时的那种孤独落寞、愁绪满怀的情感。写景诗在发展的过程中,内容和情感出现了延展:寄情于山水优美景色的发展为山水诗,沉迷于乡村悠闲舒适的就发展为田园诗。在后世,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等,宋以后逐渐式微。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鉴赏写景诗时要注意的问题: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5、鉴赏步骤:把握意象(融入作者思想情感的景物)。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其中就有“枫叶”、“荻花”、“秋”三个突出的意象,不但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体味意境。借景物来抒情,这是写景诗的一大特色,山水诗和田园诗更是如此。通常要通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手法来体悟景物之中的情感。领悟情感。有些诗歌单从字面上的意思是不能够充分完全地了解作者深含其中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注释中作者所处的年代背景及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准确地把握作者蕴含在景物之中的情感。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及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等。例2、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本诗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面貌,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秀美、明丽动人的山水图景。次句“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诗的三、四两句写农事的繁忙。“乡村四月”点明时间和地域,为前两句的写景画龙点睛,并提示下文,有承上启下之妙。“闲人少”三字,概括了农家忙碌的情景。末句“才了蚕桑又插田”又进一步补足此意,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才”与“又”前后连结,紧张繁忙不言自明。同时,“蚕桑”与首句的“绿遍山原”相呼应,“插田”与首句“白满川相映照,挑明了河水涨满、水田汪洋、田水映着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诗作前后照应,看似平淡,实则精心构思而成。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歌颂将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豪情;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从军生活的艰苦和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以及寄寓在其中的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他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首先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其次要重点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最后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通过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即宫怨诗,如杜牧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个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例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什么情绪?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例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送友人 (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别;班马:离群之马。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用对仗句交待送别的地点及自然环境,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上述六种诗歌类型中,二、三、六类是考试的重点,请大家下大功夫去识记理解运用。五、唐宋元明清诗歌背景特点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地而不是牵强地把握主题。下面我们对唐宋元明清朝的诗歌创作背景作一个简述。(一)唐诗创作的历史背景及特点历史背景:初唐(此时段很少见诸高考题)经过太宗、高宗和武后的励精图治,唐王朝内平诸雄、外挫强敌,开启了崭新的、宏大的时代。这一阶段的诗歌内容雄壮、意义深远、意气昂扬,主要思想为报效朝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即使是送别诗,也显得大气磅礴,不落俗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代表诗人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例如: 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是初唐很有气魄的一首边塞诗。这首诗言志抒怀,即写景又抒情。诗写书生投笔从戎,赴边参战,表现出自己向往边塞、为国立功的豪情。首联写烽火报警,引起对入侵之敌愤恨之情,一个“自”字反映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境界。颔联写大军出征,描写出直捣敌巢的气势,展示出诗人的站斗激情和必胜的信念。颈联写艰苦的战斗生活和高昂的士气:大雪弥漫使得战旗上的图案也黯然失色,风声怒吼,夹杂在填然的战鼓声中,气氛悲壮激烈、尾联直抒志向,回应开头。 盛唐(安史之乱)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这期间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盛唐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开元),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投身社会和参预政治的热情,高度的自信和自尊。后期(天宝),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当政,这时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例如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揭露政治的腐败。又如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揭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尖锐的问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对社会充满信心和责任感。李白六十一岁时还请求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去讨伐安史叛军。杜甫虽然忧国忧民,但不是悲观主义者。写于安史之乱期间的北征,忠实地记录了战乱中民生的疾苦,却仍相信国家将会中兴。他漂泊西南之际所写的登楼,在痛心“万方多难”之余又把大唐比作北极星,相信它不会沉沦。他在江汉中说:“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在凤凰台中说:“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在洗兵马中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正是在安史之乱那些最阴霾的日子里,他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和初唐相比,盛唐诗歌有以下三个特点:1、初唐诗歌的发展脉络是从宫廷御用的路线转向个人抒情的路线,盛唐诗人既不用诗去讨好帝王,也不把诗当成只供个人玩赏的小摆设,而是把一己之情融入普遍性的主题之中。这普遍性的主题,就是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创造出长治久安的局面。李白抱着宏伟的理想,欲“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然后像鲁仲连、范蠡、谢安那样功成身退。杜甫突破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虽然一生未达,却始终以有补于天下为己任。 2、突破了题材的限制,扩充了内容。盛唐诗歌的题材都是旧有的,无非是感遇、咏怀、咏史、山水、田园、离别、闺怨、边塞、从军、宴饮等等。但是盛唐诗人却在原有的题材中,找到并表现了新的体验,例如边塞诗。盛唐的边塞诗多出自诗人亲身的生活体验,例如高适以政治家的眼光议论边防之得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王维和岑参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奇异的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王昌龄以战士的口吻诉说内心复杂的感情,这样真切的诗句以前是少见的。3、文风不同。初唐以精细为美,盛唐以阔大为美。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杜甫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这些盛唐的佳句都表现了大眼光、大格局,具有雄伟的气魄。 虽然盛唐(包括转折期)的诗人都能够用磅礴的气势抒发自己如虹的气概,比如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但是,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愁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肠”,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有力、愁得气派。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愁绪:“忧端齐终南,澒(hng)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中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唐时期,唐王朝出现短暂的“元和中兴”,让诗人们看到了一些希望,出现了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两大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但是沉疴已入膏肓,此时的诗人在振奋的同时,忧伤悲凉的情绪也弥漫其中。例: 秋雨夜眠 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释:此诗大约是白居易人河南尹时作。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辞世。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交代了老翁 “未起”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在暮年面对令人心寒的现实,在政治上的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安闲”是全诗的 “诗眼”,试联系诗歌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颔联:窗外秋雨淅沥连绵,屋内老翁睡美梦甜,这正说明他心无杂虑,内心悠闲自在;颈联:夜已过去,按说老翁应该起床了,但是他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