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投放开放性材料的策略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186997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投放开放性材料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班投放开放性材料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班投放开放性材料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仍然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4、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腰,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会主动接近喜欢操作摆弄,探索其中的奥秘。(2)材料投放具有情趣性,有情景,吸引孩子去玩。对于小班幼儿,我们更多用情景创设法,创设幼儿喜闻乐见的情景,使幼儿在与材料互动中获得经验与感受。1材料本身的趣味性 幼儿天生具有美的鉴赏能力,任何美的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选择和投放的操作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美观度。此外,也可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操作材料的主题。例如:最近幼儿比较关注的世博海宝,将其设计到操作材料中,能大大提高其操作的积极性。2材料操作形式的趣味性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它最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儿童的最高阶段,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因此,在材料的投放时,应注意材料操作的趣味性。例如:幼儿喜欢模拟成人的行为如“喂宝宝吃饭”,在小班的区角里,我用雪碧瓶、皱纹纸团制作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材料,并在每个娃娃身上贴了15的点子卡片,以提醒游戏的幼儿这个“娃娃”一口只能吃X粒米饭。中班的区角里,我就将娃娃的嘴剪成各种形状用不同颜色装饰,请幼儿喂它们吃相应形状、颜色的“饼干”(用泡沫纸剪成各种形状代替)。材料操作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反复操作的兴趣,从而达到知识的掌握。(1)根据幼儿发展需要,体现活动材料的多用性。1材料的可变性“材料应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例如:按标记找物体的活动中,提供一些颜色丰富的几何形塑料积木。在操作活动中可以按颜色、形状进行归类摆放。同时,积木具有组合性,搭建后也可以进行大小的比较、归类。2材料操作的多样性“材料应该幼儿较广的余地,使幼儿能用多种不同的路子进行研究探索,有不同的发现。”例如:大班幼儿渐渐迷恋的扑克牌。一个人可以玩排序、加减计算;两个人可以玩比大小、找数量相同牌(接龙);老师的参与,可以玩按数字拍手等游戏;一物多玩让幼儿知道一件材料不要恪守在一种玩法上,即节约了资源,又让幼儿学会了创新。1.提供梯级难度的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同一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1年龄层次小班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时间短,学习经验少。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我会注意使材料形象具体,暗示性、游戏性强,主要以幼儿独立操作为主。2能力层在操作新的材料时,能力强的幼儿会很快掌握,而能力弱的幼儿则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要根据班中每个幼儿的知识经验、接受能力,选择相适应的数学操作材料。从而保护了每个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次2.材料的选用应为幼儿的想象留有余地,操作性强,使之丰富多样。幼儿的认识和能力都是在操作和活动过程中建构的,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而区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动手尝试、操作,并且从中能感受到快乐和趣味。小班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时间短,学习经验少。在设计操作活动材料时,我会注意使材料形象具体,暗示性、游戏性强,主要以幼儿独立操作为主。幼儿自制材料发动孩子、尽孩子的能力去自己动手制作,孩子在操作自己“生产的材料”时一定倍感亲切,会更有兴趣参与活动。例如:在让幼儿认识长短、大小、厚薄中,开始允许幼儿用橡皮泥无意识的捏出形状进行比较,渐渐地请幼儿有针对性的进行制作。这样一来,一方面幼儿体验了动手的快乐,另一方面也达成了预期目标。开放性材料的动态性是随着幼儿的发展而变化的“动态”,是根据幼儿的行为表征而调整的“动态”,是教师追随幼儿自然规律不断调整教育目标的“动态”。注重区域之间材料的组合、使用。各区活动材料之间存在着互动作用。一、困惑一、困惑|(一)益智游戏是游戏,不是个别教学。游戏是幼儿自发的学习,但学习不一定是游戏,区域中一些无游戏情节的分类、排序不是游戏。很多老师习惯于将数学或蒙氏活动中没有完成的部分,放到益智游戏区进行个别辅导,实际上是在使用高结构化的材料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不是游戏。(二)测查、改错的材料多于用来探索、发现的游戏材料。多数益智区里投放了大量测查性材料,而不是让孩子用来探索的材料。很多教师以图形标记的方式交代任务,幼儿识别图形标记比完成任务本身还难。一旦完成任务后,材料就失去继续游戏的意义了。另外,游戏中还多以纠错的方式让孩子接触新知识,导致幼儿失去了获得知识的过程性体验。(三)作业材料多,游戏材料少。教师提供的材料限制了幼儿在活动区的自发游戏与自主探索,投放的学具多于玩具,这些学具都是高结构的作业材料,而不是低结构或非结构的游戏材料。教师益智游戏材料自制的过程,就是将本来开放的材料(如各类小棒)按照教学目标进行结构化了的过程。是一个限定玩法的过程,一旦高结构化,往往功能单一,幼儿的兴趣性降低。即使自制的材料承载了多项功能,如不仅练习长短的分辨,还练习区分颜色,但功能还是固定的,幼儿没有自主性。幼儿的活动意愿被材料控制,而非幼儿控制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