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笔记整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110853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笔记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动物生理笔记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动物生理笔记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论】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皮肤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繁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3、神经骨骼肌兴奋传导过程:终板前膜Ca+进入突触轴浆乙酰胆碱释放 Ach 与终板后膜受体结合后膜Na通道开放内流 终板电位近终板肌膜去极化 动作电位,胆碱脂酶,Ach 重吸收到突触前膜【电传递 (缝隙连接)CNS 、心肌;化学传递:突触神经递质】4、强、弱电的作用:强电:用来攻击敌害和觅食;弱电:只作为电感受器的一部分【第三章 血液】2、各血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消化;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变态反应;淋巴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吞噬、免疫红细胞RBC:通过血红蛋白Hb运输O2和CO2,并对机体所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血小板PLAT: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第四章 血液循环】2、等容收缩和舒张相的生理意义 室内压变化幅度增大,心脏泵抽吸作用增强。快速射血和快速充盈相的速度和血量有关。3、心胀泵血功能的评定指标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出量;射血分数;心力储备4、心肌细胞的分类 工作细胞、自律细胞、非收缩非自律细胞5、组织液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6、影响静脉回流:体循环平均压;心肌收缩力;体位改变(直立性低血压);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胸内负压组织液和淋巴液生成的因素:组织液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而形成;引起血浆胶渗压减小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因素,能促进淋巴量的增加。7、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不同时期离子通道开放时间0期快Na+通道开放1期 K通道开放,快Na+通道关闭2期慢Ca+通道,K+通道开放3期 K+通道开放,Ca+通道关闭4期慢Na+通道开放, K+通道开放, Na-K泵,恢复静息膜电位。【第五章 呼吸】2、呼吸膜的结构: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上皮细胞层,肺泡上皮基膜,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间隙,毛细血管基膜层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3、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保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利于呕吐;利于反刍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意义(生理功能)减小吸气阻力;防止肺泡内液体积聚;稳定大小肺泡容积5、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Pco2升高、pH减小、温度升高使氧离曲线右移,血氧饱和度下降,有利于氧气的释放。Pco2降低、pH升高、温度降低氧离曲线左移,氧合血红蛋白形成增加。2,3二磷酸甘油,2,3-DPG升高,氧离曲线右移。6、波尔效应以及其意义酸度对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影响 pH降低,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降低;反之则升高。生理意义:即可促进结合;又可促进解离7、影响组织换气和肺换气的因素肺换气: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肺通气/血流比值:组织换气:组织细胞代谢;血液供应8、气体在血液之中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9、呼吸运动的方式10、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点1. 反应快、可逆、不需要酶催化、受氧分压的影响2. 氧合3. 1分子的血红蛋白可结合4分子氧(发绀:去氧血红蛋白=50g/L)4.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和解离曲线呈S形【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2、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伸展性;紧张性;对不同刺激的敏感性3、复胃分为哪个室 4个:瘤胃,网胃,瓣胃(前三个总称前胃)和皱胃4、各种消化液的性质极其生理功能唾液(功能):浸湿草料,促进食欲,防护性功能,植物性酶免遭破坏,散失体热 胃液(成分)盐酸,胃蛋白酶,胃脂肪酶,凝乳酶,粘液,内因子(糖蛋白) 胰液(功能)中和盐酸,消化作用 胆汁(功能)促进脂肪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肠液(功能)依靠其中各种消化酶,对糖、蛋白质和脂肪进一步分解,使它们成为可吸收的物质。5、消化的方法:化学性消化和机械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6、瘤胃类微生物生存的条件温度(39oC-41oC);pH值(5.5-7.5) ;高度乏氧;营养丰富;渗压恒定;节律性的运动7、主要营养物质为什么在小肠内吸收(3点)分解到可吸收状态;内容物容留时间较长;广大的吸收总面积【第七章 能量代谢及体温】2、能量的利用 50以上能转化为热能,其余的自由能转移给体内的ADP成为三磷酸腺苷(ATP),以化学能形式被贮存。 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劳动;精神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特殊动力效应4、产热方式和散热方式 产热方式: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5、体温调节方式自主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第八章 排泄和渗透压调节】有效滤过压(与组织液处相比较):有效滤过压 =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组织液)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静水压) 2、肾的血液循环特征(一) 肾的血液供应特征(两次经过毛细血管网);(二)肾血流的调节(自身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3、肾的功能1. 排泄代谢终产物:含氮物质、电解质、水2.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3. 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维生素D3等4. 调节动脉血压:排出水、盐类,分泌肾素等4、排泄途径1. 肾脏:尿液、代谢终产物、异物2. 肺:CO2 、 H2O、挥发性物质3. 皮肤:水、汗腺分泌4. 肝和肠:胆色素、无机盐5、影响滤过的因素1、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2、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面积)6、醛固酮的作用以及其有效刺激途径 作用:增加远曲小管、集合管对Na+的通透性,促进Na+的重吸收,同时可排出K+。即保钠、保水、排钾。有效刺激条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Na+浓度降低或血K+浓度升高【第九章 神经系统】1、神经元的结构: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2、神经元的传递方式以及突触的传递方式3、神经元的功能4、神经元传导的特征和突出传导的特征 神经纤维:双向传导、绝缘性、生理完整性、相对不疲劳性、不衰减性 突触:单向传递、触延搁、总和作用、兴奋节律性改变、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5、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6、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机制7、拮抗剂、兴奋剂8、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适宜的刺激 感受器对刺激的选择性(换能作用、放大作用)2、适应现象3、对比现象和后作用9、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第十章 内分泌】2、激素的分类(一)含氮激素1. 胺类激素:甲状腺素、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2. 肽类激素:垂体激素、 胰岛素(二)类固醇激素 肾上腺皮质、性腺和胎盘分泌的激素3、轴系反馈性调剂的类型4、激素的特点(一)信息传递(二)相对特异性(三)生物放大作用(四)相互作用5、各种内分泌激素的生物学作用1、下丘脑激素的生理作用: 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 GHRH(生长素释放激素):促进GH(生长素)的释放。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TSH(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GnRH(促性腺释放激素):促进LH(促黄体素)和LSH(促卵泡成熟激素)的释放。 GHRIH(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抑制GH(生长素)的释放。 PIF(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抑制PRL(催乳素)的释放。2、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1)神经垂体a.加压素(抗利尿激素ADH):生理浓度主要是调节肾对水分的重吸收,高浓度时收缩血管和血压升高b.催产素(OXTOT):促进子宫收缩和乳汁的排放。(2)腺垂体 a.GH(生长素):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加强糖的利用及脂肪的分解。 b.TSH(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c.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 d.PRL(催乳素):促进妊娠期乳腺的发育、使乳腺开始和维持泌乳。 e.FSH(卵泡刺激素)LH(促黄体激素):促进性激素的释放和性腺的发育。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1)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a.促进糖异生,增加肝糖原的贮存;促进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分解;促进脂肪的分解、改变脂肪的分布。b.调节水盐代谢。c.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d.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e.对血管的允许作用。f.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g.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2)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保钠排钾、保水。【第十一章 生殖与泌乳】1、 性腺的类型和功能:(类型)睾丸和卵巢(功能)产生配子;分泌激素 2、 乳腺的结构:由皮肤、筋膜和实质三部分组成3、 乳腺的发育过程a 出生到初情期:雌激素低,只有简单的导管,以乳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b 初情期:导管系统生长迅速c 妊娠期:具有分泌功能,导管系统进一步扩展分支,形成小叶间导管,出现腺泡d 泌乳期:乳腺细胞数增多,乳腺组织发育完全,直至泌乳高峰期。4、 妊娠阶段有哪些变化?包括:卵裂 着床 胎盘 妊娠的维持5、 初乳的成分和特点6、 乳腺的合成物质:乳糖、乳脂、乳蛋白7、 雄激素刺激素以及孕激素的生理作用1、雄激素的主要功能:a.刺激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维持生精作用。b.刺激和维持雄性副性征的出现。c.影响性欲和性行为。d.刺激骨骼肌和蛋白质合成和肌肉的生长;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从而促进红红细胞的生成;促进骨骼钙磷沉积和生长。e.对下丘脑分泌GnRH及腺垂体分泌GtH分泌有负反馈抑制作用。2、雌激素的主要功能: a.促进雌性主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活动。 b.促进雌性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活动。 c.促进并维持雌性副性征的发育和维持性行为。 d.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成骨细胞活动和骨骼生长;高浓度雌激素导致水、钠潴留,降低血中胆固醇。 e.对下丘脑及腺垂体具有反馈性调节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