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自主解读得权力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70737803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还学生自主解读得权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还学生自主解读得权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还学生自主解读的权力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黄集秦家高级小学 刘光志 (441123) (13871663700)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总是不能并轨,教师习惯于用自己的解读代替学生的解读。下面是我听过的两节关于二年级上册风娃娃的公开课。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案例一:师:通过读课文,你发现风娃娃都做了哪些事?生述教师整理板书:、吹大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师:在风娃娃所做的这些事情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生:吹大风车、吹帆船。师:你找得真准!风娃娃是怎么想的?生:帮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师:真棒!哪些又是风娃娃做的坏事呢?生: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师:人们又是怎样的反应?分析:通过本片段教师好像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与讲课教师交流:“在课堂上,当听到问:哪些是风娃娃做的坏事呢?这个问题时,心中总觉得不舒服,不免为风娃娃抱不平:我只是把事情做错了,怎么就说是我做的坏事呢?在这里是不是应该这样提问题:哪些是风娃娃做的错事呢?”讲课教师:“教学参考书上就是这样设计的问题,我是按照教学参考来的,难道还有错?”笔者翻开二年级语文教学参考书,确实在参考书本课部分,第四环节教学设计举例,找到了教师所说的相关内容。教学参考书是上级权威部门组织权威教育专家编写的供教师进行教学参考的文献。正因为他的权威性“吓”住了我们有些教师。笔者认为,教学参考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其脱离了文本,又回归了自然。然而,文本是想让学生通过“风娃娃”所做的几件事情,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而非纯自然的“风”。所以,教学设计应紧扣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发生思想碰撞,形成自己的认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再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坏事”一词中的“坏”,应取“品质恶劣的,起破坏作用的”之意;“坏事”,即坏事情;有害的事情。“错事”一词中的“错”,应取“不正确的;与客观实际不符合”之意,“错事”,即不正确的或与客观实际不符合的事情。那么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是“哪些是风娃娃做的坏事?”,还是“哪些是风娃娃做的错事?”呢?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时确有破坏作用,这个破坏作用对人类社会来说是有害的,甚至是灾害。而文本中的“风娃娃”,他与自然界中的“风”最大的区别在于他是有思想的,有生命力的。文本通过“风娃娃”这个富有童话色彩的形象,长大后到田野里,为人们做了两件好事后,错误的认为: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接着又做了几件让人们责怪他的事情。进而让学生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显然,“风娃娃”是想帮助周围的人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然而他所做出来的事情却是不正确的,与客观实际不符合的事情。其思想的出发点是善良的,并没有品质恶劣的表现,只是认识上的错误造成行动上的错误,违背了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因此,教学设计应紧扣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发生思想碰撞,形成自己的认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说,“风娃娃”所做的一些事情是“错事”而非“坏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显然,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是要不得的。应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案例二:师:通过读课文,你发现风娃娃都到过哪些地方?给人们做了哪些事情?生述教师整理板书。师:在风娃娃所做的这些事情中,你喜欢他做的哪些事情?不喜欢他做的哪些事情?为什么?生1:我喜欢他做的前两件事,吹大风车和吹帆船,因为,那是他为人们做的好事。我不喜欢他做的后三件事,因为那是它做的坏事。生2:我和他说的基本上一样,但是,我不认为风娃娃在做坏事,他只是把事情做错了。师:哦!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生2:只有坏人做的事才是坏事,可是风娃娃是想帮助人们呀!师:是这样的吗?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分析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程标准里说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确,语文教学应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让课堂充满乐趣,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本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并没有急着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以“是这样的吗?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进一步让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对文本的感知,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重视、鼓励学生独立的阅读、交流感知,引发学生对文本作出的多元解读,不仅能够体现文本的价值取向,而且也反应出学生个体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还学生自主解读的权力,才谈得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才能以独特的富有个性的眼光把握这个世界的真谛和意义,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动建构的基础上务,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