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第3、4单元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982192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语文第3、4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下语文第3、4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下语文第3、4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内容方面主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自然,在观察、了解中有所发现,受到有益的启示。在语文学习能力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第9课自然之道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知道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略读课文,重难点是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原因,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和结构松散的黄土,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水土大量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二是社会原因,即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第11课蝙蝠和雷达编者意图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教学重点: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园地三习作是结合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在学习第9课自然之道后布置的,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已生长或其他大自然现象,能有什么发现,受到什么启发。想发明什么?这类习作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那就提示他们,把观察活动的经过或心得写下来,也是一种收获。我的发现安排了三组句子,日积月累编排了谚语,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教师要做有心人,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9、自然之道【教材分析】: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通过一件发生在一群旅游者身上的具体事例来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3、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准备相关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并齐读课题。)二、揭题设疑1全班齐读课题。大家看这个“道”字,你们知道它都有哪些意思?(理解“道”的含义)那课文到底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和规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问题,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2检查预习。三、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4出示重点句。四、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从中你知道什么?2出示句子。太平洋绿龟的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全班齐读。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小结作者一行到了海滩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统读全文,回顾内容。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朗读课文。三、协作学习,深入探究(一)围绕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提示:1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把相关段落读一读。2找出重点词语、句子,从中读懂了什么?受到什么启示?3同桌互相说,准备汇报。(二)汇报1“救幼龟”部分小组练习,分角色演这个情景。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找出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电脑出示句子: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2“伤害幼龟”部分讨论: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电脑图片理解“鱼贯而出”。比较句子: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 :“天啊!”同伴( )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 )地说:“( )。”我们不顾自然规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龟,而导致海龟受到巨大伤害,令我们震惊,我们极力去救海龟,但我们内心仍是悔恨至极,读第八自然段,从哪儿看出我的心情?我们的内心会想什么?(无知,好心办坏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只能把事办糟,自然现象神秘莫测,不知道就不能乱加修改。)出示句子: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悲叹)把悲叹换成感叹行不行?悲(为小龟的惨死)叹(人类的无知,强行改变规律,应受责罚)3有感情地读第八自然段。四、感悟启示。1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2续结尾。本文入选课本后,结尾一句话被省略了,如果你是作者会加上一句怎么样的结尾,给人以启示。(同桌互相讨论)3提示结尾。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五、总结。1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2谁还知道这方面的例子?3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请同学们利用课后的时间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看看能有什么发现,下节课我们进行综合学习的汇报。第三课时一、回归课题,引发话题。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二、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学生汇报。三、总结。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通过学习课文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也希望同学们能认识和探索自然的规律,尊重自然的规律。四、学完本课,你有许多启发,把你的启发告诉大家。【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遵循 违背保护 伤害海龟【教学反思】: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材分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处罚。【教学目的】: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4、有感情朗读课文。【课前准备】: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预习”部分。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二、提示课题。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解题。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2、可是,近2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六、课堂作业。1、抄写新词。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第二课时一、讲读课文第二段。1、这一段讲了什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二、讲读第三段。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三、讲读第四段。1、读最后一段。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四、总结全文。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 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11、蝙蝠和雷达【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教学目标】:1. 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3. 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1、电脑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2、讨论记字方法。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电脑出示)比一比,再组成词语。竖( ) 即( ) 得( ) 起( )坚( ) 既( ) 碍( ) 超( )塞( ) 摹( ) 辟( ) 彰( )赛( ) 暮( ) 避( ) 障( )(三)理解词语。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反复: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颠过来倒过去。重复的情况。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明书和证明信。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四)造句练习。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子。例: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得对。(五)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六)作业。1、写生字新词,造句。2、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二、讲读课文。(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启示”,电脑播放)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第一次试验第二次试验第三次试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7、汇报填表情况。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电脑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二、讲读课文。1指名读第6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5、教师小结: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4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10、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11、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1、指导分段: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5.激发兴趣。6、带着情感齐读全文。【板书设计】: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把眼睛蒙住不撞绳,铃铛不响探路不靠眼睛第二次把耳朵塞上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探路要靠耳朵第三次把嘴巴封住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探路要靠嘴巴【教学反思】:12、大自然的启示【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寓意深刻的散文,作者抓住大自然中的细小的事情,展开丰富联想,描绘了一些细腻、别致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教学目的】: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教学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教学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教学准备】:电脑、光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二、整体感知,读中说品。初读文章检查预习,梳理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三、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大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5、教师小结。6、布置作业。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教学准备】: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趣引入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第二课时 习作:教学过程:一、明确写作要求。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2师引导: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二、自己书写。三、同桌互改。第三课时习作评改:一、学生自改、互评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三、师总评。第四课时我的发现:一、读一读。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日积月累: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五、展示台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单元教学反思】: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课文围绕 “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教学中要切实把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作为本组训练的重点。第13课夜莺的歌声教学的重难点是要要应、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在他的言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读就可以感受到了。第14课*小英雄雨来教学的重点是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难点是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把听和说融合在教学中。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结合世界现状,讲一点时事,使孩子们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第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园地四口语交际一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和收集天下大小事,是训练搜集材料能力的继续;二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发布新闻和评议新闻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园地四习作是一次看图作文。习作时,回顾了解到的战争情景,仔细观察照片,并展开想象,小孩的年龄,外貌,为什么哭?当时可能发生什么事?他的父母在哪里?这个孤独的孩子后来的命运如何?可以分开四人小组去讨论,为了杜绝四个同学的习作相仿,可以提示学生几个同学思考到孩子的命运各不相同,体现独立思考以及对生活的不同追求。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比喻句的特点。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有的成语还包含着一个故事。可先让学生查找这些成语故事,让学生在讲故事中理解和记住这些成语。宽带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消灭战争、保护和平而战的英雄,激发学生从小憎恶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启发学生同学之间要从和睦相处做起。13、夜莺的歌声【教材分析】: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教学目标】: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2、理解夜莺与德国军官对话的句子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1、学生自学。2、检查自学情况。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4、小结。五、作业。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二段。1、自学课文,思考:(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2、交流,朗读。3、小结。二、学习第三段。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3、小结。三、学习第四段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5、小结。四、总结全文。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五、作业。课堂作业。【板书设计】:吸引敌人13、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传递情报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教学反思】:14、小英雄雨来【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4、学习简要复述课文。【教学重点】: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同学们预习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先来读读文中的生字词,看谁掌握的好。 出示生字词:苇絮、黝黑发亮、青布裤褂、几倍、姥姥、门槛、劫难、撒谎、吆喝、飘飘悠悠、光溜溜、一骨碌二、我们再来读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商量。(一部分: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雨来最喜欢在这条河里游泳,他会很多种姿势,其中仰泳的本领最高。二部分:秋天,爸爸妈妈把雨来送到夜校念书,在夜校雨来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三部分: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出门了,只有雨来一人在家。忽然,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的追赶跑了进来,藏到了水缸下面的洞里。雨来想跑到别的院子时被鬼子抓住了。四部分:鬼子几次问雨来看没看见有人跑进来,雨来都说没看见,鬼子气急了,凶狠地打了雨来,雨来还说没看见,最后鬼子要把雨来拉出去枪毙。五部分:村里的人们听到了河沿上的枪声,都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都十分难过,大家都哭了。六部分:人们在河沿上正为雨来难过时,忽然看见河水中露出个小脑袋,仔细一看原来是雨来,大家都高兴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原来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凭着自己的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四、布置作业:继续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一)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读课文,回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二、用简练的语句为六个部分写小标题。(一)这是我们上节课概括的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能不能用更简练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短语来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二)哪位同学能在这个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短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2、雨来游泳本领高。点拨:好,既简练又概括了主要内容。其实直接说“游泳本领高”都行。)(三)边板书“游泳本领高”边说同学们概括的这个短语就好像给这部分内容加了一个题目,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把这个小标题和我们概括的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四)小标题的特点找得挺准确,下面我们要给26部分概括小标题了。每个小组承担一个部分,每位同学先自己在书上概括小标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组里意见统一后就把确定的小标题写在黑板上,哪组概括好了哪组就上来写,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学生完成小标题,老师巡视,特别注意哪组存在困难。)三、细读重点段,了解雨来的感人事迹,体会雨来是小英雄。(一)就从我们概括出的小标题来看,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呢?(学生回答:3、4两个部分)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两个部分,画出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的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同学快速默读重点段,并画出重点语句)(二)我们共同交流一下从哪里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三)同学们能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来学习,特别是很多同学都关注了雨来面对鬼子时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雨来的这几句话点击课件:雨来的三句话,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英雄。听好老师的提示,大家读雨来的表现。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老师提示读书语言:(四)无论鬼子使用什么方法,雨来始终只有一句话,(生答:)“什么也没看见”。读到这里,你们想对雨来说些什么呢?(五)看来通过对3、4部分的细读,我们已经深深地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感动了。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齐读课题。(学生齐读:小英雄雨来)四、理解六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为学习简要复述做准备。(一)课文正是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并与鬼子勇敢作斗争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来表现他是小英雄。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手指板书中的小标题)(学生体会到:1、正因为第1部分向我们介绍了雨来游泳本领特别好,才为后文他能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作了铺垫。2、正因为第2部分写了雨来在夜校学到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侵略自己国家的鬼子面前,他能表现得非常英勇。3、第5、6部分是事情的结果。)(二)看来同学们清楚地了解了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全文来看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呢?五、学习简要复述课文。(四)教师追问:1、这课如何做到按课文顺序?2、这课怎样抓主要内容呢?我们结合小标题来说。3、不时重点的内容怎样做到讲得简单呢?(五)下面就依据这些要求先自己练习简要复述小英雄雨来,谁准备得好,一会儿就请他来给大家讲故事。(六)今天我就当一回咱班同学的妈妈,我的哪个孩子愿意来给妈妈讲故事呢?(指定一名同学复述)别的人要认真听,一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价我孩子的发言呢。六、提炼课文精彩内容,引领学生继续细读课文。(一)由于时间的关系,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还有很多精彩之处,我们没有来得及细细地欣赏和品位,比如:比喻:1、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滑滑得像条小泥鳅。2、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人物:1、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2、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二)教师总结:作者管桦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小英雄雨来也成了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几十年来小英雄雨来一直被选入全国的语文课本,我妈妈小时候读过,我小时候也读过,现在你们也正在读。像这样的不朽之作老师建议大家课下还要再细读,汲取各个方面的营养。七、布置作业1、继续练习简要复述,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2、有条件的同学读一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板书设计】: 游泳本领高 上夜校 雨来 掩护李大叔 智斗强敌 村民夸奖勇敢机智(热爱祖国)脱险【教学反思】: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教学目标】: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2)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第二课时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3作者在为谁呼吁?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1默读与感悟。2小组交流。3班上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2)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点击软件,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绪。个人练习朗读3、4、5自然段。组内交流,互读互评。班上展示读,师生共评。(4)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a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b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阿富汗的电视报道录像,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c谈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5)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6)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点拨: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7)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三、总结全文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四、拓展延伸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2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 不要(战争)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教学目标】: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感情。2、(播放录音和幻灯片),学生跟读再齐读生字,纠正新生字的读音。3、听课文诗歌朗诵,注意朗诵者的感情和新的生字词的读音。(放出相应诗歌幻灯片)4、展示朗读风采,请几位学生起来郎读,注意他们之间的不同感情和节奏感。5、让学生把全文的内容分成两部分,怎样分?为什么?小结:前四节,都是写战争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安宁。后面说明战争是残酷的,它使大自然不得安宁,让人类的生活不得安宁。(展示分段情况和段意)6、师生交流下列问题,边读边想放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并想一想,大海本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是什么情景?,鲜明的对比,说一说: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说后再带着体会的感情齐读)7、再读诗歌,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读出感情,然后再一次展示朗读风采(第二,三,四节诗),然后师生交流下列问题:体会“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句话作者总共问了几次?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为什么前四节重复了这样的疑问呢?(让人感觉到诗人对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为什么作者选取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这四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海陆空”,暗示是整个大自然都遭到战争的破坏)三、升华情感,祈盼和平师:可恶的战争破坏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作者呼唤的是什么呢?你呼唤的是什么呢?1、让我们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在呼唤什么呢?2、我们希望,我们祈盼(引导反复读)希望祈盼要求苛刻吗?不,仅仅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仅仅是一张洁白的教室,多么简单的要求,读起来真让人揪心。3、拓展运用文本语言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我们希望,我们祈盼4、回顾诗歌最后的一个标点省略号,你觉得省略的是什么?(省略的是美好的、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和平”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1、总结:是啊,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热爱和平的我们在一起,和平就是可能的。2、配乐朗诵:让我们带着作者的祈盼,带着对和平的呼唤,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