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的相关知识点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6981553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的相关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蜀道难》的相关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蜀道难》的相关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道难的相关知识点蜀道难一、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 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 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 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 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 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 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奔放飘逸,色调瑰玮 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 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二、课文知识总结1、字词噫吁嚱(yl xu xl)鱼凫(yd fu)猿猱(ndo)扪(mQn)参(shdn)历井膺(ylng)巉(chan)岩飞湍(tu an)喧豗(hul)石冰(ping)崖万壑(ha)峥 iW(zhengrong)崔嵬(cuiwQi)吮(shn)血咨嗟(zijie)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重要实词: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 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钩连:钩通相连)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 枯松倒挂倚绝壁(倚:靠) 重要虚词: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字词意义及用法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同“非”)为发愁,为动用法 使凋谢,使动用法 使滚动,使动用法 向西,名作状2、课文内容感知(1)整体感知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 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 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表现了诗 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2)诗歌鉴赏 本诗意境阔大,气势逼人,气象宏伟,画面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象中,他仿佛将秦蜀之 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6 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 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 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 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 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 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 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 岭的情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 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 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 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 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 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砍崖转石万壑雷。” 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砍崖转石, 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3) 段落分析: “噫吁唏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 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 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 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 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 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 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此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重音要落在“六龙回 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 最后四句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 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 长停顿。 “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 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至“愁空山”徐徐 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 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 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 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 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得顿挫有 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 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 后两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 “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 以发人深思。(4) 问题探究: 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第三节,摩剑阁险要,想杀人惨景叹蜀道的高峻、艰险、可畏。 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 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 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之要。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5) 蜀道难的艺术特色大胆的夸张。在本诗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 了充分体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 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 崖转石万壑雷”。写到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写到人的惊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艺 术的夸张。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山水形象的最突出的本质特征,以一种高于 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果真是“黄鹤之飞 尚不得过”吗?果真是山高可以回日吗?蜀道之难果真是“难于上青天”吗?现实 生活中当然是不存在这种情形的。这就是艺术的夸张。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形象、面貌,会在夸张这个放大镜里,得到非常鲜明、突出和生动的表现。 奇特的想象。想象,是艺术构思的灵魂,是形象赖以表现的基本方法。本诗作者的想象力 是非常奇特的,不是一般的艺术想象,而是纵横变幻、层出不穷、出人意外的。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多么惊人的想象!为了说明山的高大, 他的想象里会出现“六龙回日”,把太阳和高山联系了起来。有时诗人是“心游 万仞”,站立在群山之上:“连峰去天不盈尺。”有时他又“思接千载”,回到 了悠久遥远的历史岁月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塞通人烟。”他的想象忽而在高山,忽而在深谷,忽而想到月夜,忽而想到白 昼。他的想象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无拘无束,无所不到的。正是借助这种丰富、 自由而又奇特的艺术想象,诗人才能在广阔的天地中找到最适合于表现蜀道山川 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六龙回日、黄鹤之飞等等生活现象,并且把它们组织在 自己的诗篇中,以表现主题,使自己的诗篇产生了一种神奇飞腾的气势。强烈的感情。蜀道难从头到尾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赞叹惊异的情绪。一开始,“噫 吁,危乎高哉!”这一声惊叹便强烈地震撼着人心。全诗在每一段具体描绘之后, 都有一些单独抒发主观感受情绪的句子。这些表示惊叹的句子,因为它们都是紧 接具体描绘之后的诗人的具体感受,所以能在读者的心灵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从 而加强了读者对于自然景物的感受。另外,即使是那些具体描绘也是在强烈的情 绪之下进行的,我们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 飞”这些诗句时,会感到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情力量冲击和震荡着 我们。这种感情是产生于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而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 绘表达出来。因此,自然景物就被涂染上了诗人的感*彩,而诗人的主观情绪也 就获得了鲜明的形象性。情与景达到了高度统一。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这种诗歌体裁不要求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平仄和 韵脚等。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采取适当的语言形式。李 白充分运用了这一体裁的特点,使诗的语言形式更加自由活泼。全诗的句子有三 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长短错落不齐,这是为内容所要求的。诗的前半 部分多用长句,气势奔放畅达,蜀道的高山险川被夸张地表现出来。后半部分写 到剑阁的险恶环境时,多用四字短句,跳荡有力,惊恐的情绪在这种语言节奏中 得以表现。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正是为表现不同形象和不同情绪服务的。诗人 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必须有这种纵横崛崎的语言形式;平平仄仄千句一律的句子形式,不足以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在情绪。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