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981396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名词解释1.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2.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3. 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4.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5. 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6.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7. 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计算。8. 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定点的最短路径。9. 分散指数: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10. 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和比较。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11. 地租曲线: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有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的连接曲线。12. 区位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13. 一般因子:为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如运费、劳动力等;14. 特殊因子:为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等;15. 区域性因子:在区位因子中,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地点布局的区位因子;16. 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17. 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18. 原料指数: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19. 区位重量:为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20. 集聚因子: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21. 分散因子: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随着消除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22. 纯粹集聚:集聚因子的必然归属的结果,即由技术性(技术合作)和经济性(内部规模经济)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23. 偶然因子:纯粹集聚之外的集聚(意外集聚),如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带来的工业集中,共享设施、设备、市场等。24. 劳动力成本指数: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25. 劳动系数:即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来表示劳动力成本的吸引力;26. 加工系数:即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27. 中心地:区域的中心,供给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可以指城市、居民点、商业或服务业中心。28. 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29. 需求门槛: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需求门槛)或最小必要需求量。30. 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人口,也即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31. 规模经济: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称规模效益(规模经济)。32. 范围经济:指由于企业经营范围扩大(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而获得的效率。交易成本:33. 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34. 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包括后向一体化(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前向一体化(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35. 多样化:多样化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相关产品的活动,也可以涉及不相关产品的活动。36. 接触扩散:从发源地开始,向外由近及远地扩散,在空间上呈现距离衰减。37. 等级扩散:沿着某种等级结构的地理区域进行,如城市等级结构,由上至下地扩散。38. 通道扩张:指公司空间扩张是沿通道延伸。通道包括人际关系通道、机构(或体制)通道、生产通道、距离通道。39. 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区位要求,从而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40. 折衷理论:英国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将企业优势、内部化理论,用于解释国际投资的空间变化。41. 生产链:生产与销售活动关系系统。从原材料、运输、逐研究与开发和其他服务活动,每一环节均为成品提供相应的增加值。42. 组织链:组织关系系统。43.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经济结构包括了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44. 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就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45. 主导产业: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46. 关联产业:是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按照与主导产业的联系方式,可把关联产业分成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47. 基础性产业:是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按其作用性质可进一步分成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48. 支柱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49. 潜导产业:潜导产业是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50. 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如农业、采矿业。51. 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廉价劳动力。52. 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就是其生产主要依靠技术的投入,技术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大。53. 传统产业:所采用的技术属于传统技术,并且在发达国家中发展缓慢或者萎缩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发展速度快,增长潜力大的产业。54. 夕阳产业:是指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停止或者下降,产业增长率低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下降趋势,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逐渐下降的产业。55. 朝阳产业:是指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快,产业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断上升的产业。56. 霍夫曼定理: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被称之为“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霍夫曼定理的核心思想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的比例呈下降趋势。57.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58. 区域创新网络:又称区域创新环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须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区域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长期正式与非正式合作与交流形成的、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联系网络。59. 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重大变化。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是,发现新的可用资源,创造新的生产工艺,发明新的生产方法,产生新的经营管理思想及相应的操作方法等。60. 集聚机制: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61. 扩散机制: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62. 区位指向:是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63. 空间近邻效应: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64. 农村工业化:是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农村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65. 区域经济发展: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包括了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一般而言,经济目标是增强区域的经济实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社会目标是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环境目标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及持续发展66. 区域经济增长: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67. 区位:是指一个区域在相关的经济空间或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它反映了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与其它区域经济或社会活动以及经济社会要素在地理空间距离的约束下发生相互作用的机会和程度。68. 区位商:是区域中某部门的就业人数或产值占区域总就业人数或总产值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的同类比重之比。69. 专业化指数:是某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与区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之比。一个部门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指数越大,则专业化程度越高。70. 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核心。71. 支配效应: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能够通过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72. 乘数效应: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示范、组织带动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增大。73. 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型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及自身的成长。74. 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75. 溢出效应:增长极的极化消极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76. 产业集群: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77. 经济区:经济区即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78. 区域管制: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下而上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79. 经济梯度:是指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差异。80. 区际经济联系: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81. 空间相互作用: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82. 区域分工: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83. 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是不同区域之间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等寻求的合作。84.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85. 区域经济绝对差异:用绝对表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86. 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是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8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都能持续发展。88.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89. 生产网络:生产链的每个单独要素的运行都依靠其他要素、环节和外部环境的支持。生产链中所有这些组成要素构成复杂的横向的、纵向的和旁侧的联系,形成了多维、多层的经济活动联结网络,即生产网络。90. 国外直接投资:主要是跨国公司在国外通过兼并和收购或者直接建立分支机构而进行的投资,其目的是控制被投资的公司。91. 世界经济多极化:指在国际经济中,发达国家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所抬升,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崛起。从而形成美国、欧盟和东亚、东南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92. 物流业:物流业是提供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服务的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