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萌芽时期本科》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967620 上传时间:2020-11-05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萌芽时期本科》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化学萌芽时期本科》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化学萌芽时期本科》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化学萌芽时期 我国的重要的古代化学工艺:陶瓷器 、 古玻璃 、 青铜器等工艺化学的发明; 古代的自然观;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 李约瑟难题 。 化学的萌芽时期: 从远古到公元前 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 熊的烈火中由 黏土制出陶器 、 由矿石烧 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 等织物染上颜色, 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 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 的化学工艺, 没有形成化学知识 ,只是化学的萌芽时 期。 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 约从公元前 1500年到公元 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 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 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而后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 也相继出现。虽然炼丹家、炼金术士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 们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 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 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 验。当时出现的 “化学” 一词,其含义便是 “炼金术”。 但随 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 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 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第一节 上古时期的实用化学 火的利用 陶器和瓷器 青铜器 冶炼钢铁 其它工艺 我国古代化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古籍 火的利用 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 光明,这光明驱散了蒙 昧、黑暗,带来了文明。 火可以御寒,帮助人类 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生 存下来。 发现摩擦生火 ,是人类 对自然界的第 一个伟大 胜利。 “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 而言 ,摩擦生火还是超 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 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 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 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原始人学会了保存火种,是经验知识的积累。他们至 少知道了有哪些自然物可用做燃料。原始人能把自然界 的星星之火保存下来,促进文明进步,是了不起的。从 此,火就成了人类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伴侣。人类从怕火 到能利用火,经历了 100多万年。 人类认识到了火,支配了火,就为实现一系列化 学变化提供了条件 。 古代化学技艺可以说是学会用火 为中心的。学会用火是人类最早也是最伟大的化学实践。 它是人类第一次开发除自身的体力即生物能以外的一种 强大的自然能源,获得了改造自然的有利手段。在原子 能出现之前,含碳物质的燃烧一直是人们获取能量的基 本途径,是人为地使各种天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制备 新材料等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有效办法。因此也可以 说 人类学会用火标志着化学史的发端 。 化学方法的最早应用 -陶器的制造 最古老的人们的生活用具都是用枝条编制成 的 。 陶器是人类用火制造出的第一种自然不存 在的新物质。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 是人 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 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 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 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 11700多年的悠 久历史。 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 器时代晚期距今 1万多年的灰陶、有 8000多年前 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 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 陶、有 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 “ 蛋壳黑陶 ” 、有 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 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 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 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 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 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广东 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彩陶器 龙山文化 黑陶 龙山黑陶器型独特, 造型美观,质地坚硬, 种类繁多,其色乌黑, 外表光亮,胎壁细薄, 做工精巧,令人叹绝。 器壁仅厚 1-3毫米,比 如蛋壳,故又称蛋壳 陶。 刻纹白陶 采用景德镇的高 岭土。 釉是怎样发明的 ? 瓷器的发展 “瓷” 字是在晋朝才有的。 原始瓷器大约在商代即已出现。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代共 330多年的发展,到了唐朝中国政治 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的进步促进了 制瓷业的发展,如北方 邢窑白瓷 类 银类雪 ,南方越窑青瓷 类玉类 冰 ,形成 北白南青 的两大窑系。 同时唐代还烧制出雪花釉、纹胎釉和 釉下彩瓷及贴花装饰等品种。 河北内邱的邢窑白瓷有细粗之别,细 瓷胎质坚硬,胎色洁白,直接在胎上 施釉,粗瓷胎质粗松,胎色灰白,在 胎釉之间施有一层白色化妆土,釉间 施有化妆土的瓷器是北方窑口的特征。 图为唐代白釉执壶,高 23.5厘米,口径 5.3厘米,足径 6.5厘米。壶为广口,短流, 饼形平底,柄连接于口,壶身修长,造型 规整,形体丰满,健实大气,胎体厚实, 胎色灰白,质地粗松,白色化妆土和釉不 及底,施釉不均匀。略有漏釉现象,釉色 乳白,聚釉处呈闪乳黄色。釉层开片不均 匀,光泽温润,腐蚀痕迹明显,柄接连处 胎骨有窑裂,边沿处剥釉明显,下部胎质 严重脱落,另外,在柄身下垂处柄尾上添 加一小块类似纽扣(帽钉)的堆贴装饰, 这可能是古人从服装上得到启发,效仿将 工体牢牢扣在一起。 宋代 是中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出现了 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瓷窑遍及南北各 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 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 名的 汝、官、哥、定、钧 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 所珍。还有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 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 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好局面, 是中国陶瓷 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 元代瓷器 元代在景德镇设 浮梁瓷局 统理窑务,发明了瓷 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制出大型瓷器,并成功 地烧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红及枢府瓷等,尤其 是元青花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宋、金时战乱后遗留下来的南北各地的主要 瓷窑仍然继续生产,其中龙泉窑比宋时更加扩大, 其中梅子青瓷是元代龙泉窑的上乘之作。还有 金 丝铁线 的元哥瓷,应是仿宋官窑器之产物,也是 旷世希珍。 梅子青瓷 元青花 2005年 7月 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 “ 鬼谷下山 ” 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 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 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个罐子高 27.5公 分,腹径为 33公分,一共 20来斤重, 可以买两吨黄金。 元代 青花 鬼谷下山 罐 土耳其托布卡比宫 画有人物纹的元代青花罐非常罕见,全世界不 足十个,分别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手里。主要有 东京出光美术馆藏的“昭君出塞”青花罐、美 国波士顿美术馆藏的“尉迟恭救主”青花罐、 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藏的“百花亭”青花罐、 英国铁路基金会藏的“锦香亭”青花罐、苏富 比在 1996年拍卖的“三顾茅庐”青花罐,还有 “西厢记”、“细柳营”两个青花罐,都为私 人收藏。就是这么大的画人物的罐子,全世界 就这点儿,所以就变得非常贵。 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 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景德镇瓷业盛况空前,保持中国瓷都的地位。康熙时不但恢复了 明代永乐,宣德朝以来所有精品的特色,还创烧了很多新的品种, 并烧制出色泽鲜明翠硕、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青花。郎窑还恢 复了失传 200多年的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技术,郎窑红、缸豆红独步 一时。还有天兰、洒兰、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等 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时创烧的珐琅彩瓷也闻名于世。 雍正朝虽然只有 13年,但制瓷工艺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雍正 粉彩非常精致,成为与号称 “ 国瓷 ” 的青花互相比美的新品种。 乾隆时期是中国制瓷业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到嘉庆以后瓷艺急转 直下。尤其是道光时期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国力衰竭,制瓷业一落千丈,直到光绪时稍微有点回光返 照,但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寿终正寝 . 清代瓷器展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陶器 瓷器 外 观 吸收、不透明 质地细密坚硬、不吸水、半 透明 原 料 含较多氧化铁 瓷土(高岭土)含较多氧化 铁含量低,氧化铝含量高 温 度 烧制温度较低, 约 900 C 烧制温度在 1200 C以上 釉 表面无釉或者 低温釉 高温釉 数千年的中国古陶瓷发展史 文化期、三代:白陶、 黑陶、彩陶。 战国、汉、魏晋、南北 朝:陶俑、原始青瓷。 唐朝:三彩陶、白瓷、 青瓷、长沙窑、花釉 (唐 钧 )。 宋朝:汝窑、定窑、钧 窑、哥窑、官窑、龙泉 窑、耀州窑、磁州窑、 建窑、吉州窑、青白瓷。 元朝:青花、釉里红、 红绿彩、单色釉 明朝:五彩、斗彩、 法华彩、德化白磁。 清朝:素三彩、珐 琅彩、粉彩、单色釉、 石湾陶、交趾陶、宜 兴陶 中国瓷器的传播 在我国唐代初期,瓷器便由海上和“丝绸之路”输往 西方。在公元八世纪已传到阿拉伯,印度,波斯,甚 至传导到埃及和地中海沿岸。 中国瓷器在五代时传到了朝鲜,南宋时,日本人加藤 四郎曾到福建学习制瓷,并回国建窑。 十一世纪,我国瓷器技术传到了波斯,后来传到了阿 拉伯、土耳其和埃及,中国制瓷技术又传到了威尼斯。 从此,欧洲的造瓷术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欧洲真正 掌握造瓷技术是在 18世纪初。 二、造 纸 造纸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早在 1800多年前 , 造纸术的发明 家蔡伦即使用树肤 ( 即树皮 ) 、 麻头 ( 麻屑 ) 、 敞布 ( 破布 ) 、 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 “ 蔡侯纸 ” , 于公元 105年献给东汉皇帝 , 受到高度赞扬 。 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 贡献 。 造纸术在我国由发明而发展 , 遍及全国 。 到公元 7世纪初期 ( 隋 末唐初 ) 开始东传至朝鲜 、 日本; 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 , 就是 后来的阿拉伯 , 接着又传入巴格达; 10世纪到大马士格 、 开罗; 11世纪传入摩洛哥; 13世纪传入印度; 14世纪到意大利 , 意大利 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 , 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 , 从那 里再传到德国 、 英国; 16世纪传入俄国 、 荷兰; 19世纪传入加 拿大 。 造纸术西传后所用的原料及工艺仍沿习我国 , 以麻和破布为主 , 不过欧洲的破布普遍是棉纤维 , 成品纸不如中国产品柔顺薄韧 , 而且破布日感供不应求 。 到 19世纪末 , 在欧洲产业革命的推动下 , 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迅速发展 , 并普遍认为木材是一种较好的 造纸原料 。 我国在满清末年和民国初年也逐渐出现了机械化的造 纸厂 , 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 。 造纸 1、文字记录材料简史 夏商时期:兽骨、龟甲、青铜器(甲骨文、一言九鼎) 秦汉时期:竹简、木简(留取丹心照汗青、罄竹难书、读书破万卷、 学富五车) 其它材料:帛(即丝织品,昂贵,不易保存)、羊皮(西方) 2、蔡伦的历史贡献 公元前 1世纪的西汉已有用麻绳头、破布、旧鱼网制成的麻纤维纸。 东汉尚方令蔡伦在历史上是造纸术的改良者和推广者(公元 105年) 3、造纸术的传播 7世纪经过朝鲜东传日本 中韩造纸术、印刷术之争 8世纪中叶经中亚西传阿拉伯, 12世纪欧洲最早在西班牙和法国建立 造纸厂。 4、纸的闲话 当今造纸工艺的漂白问题: Cl2、 ClO2(绿色化学) 当今造纸工艺的原料问题:一次性筷子与日本、再生纸(绿色化学) 宣纸(安徽泾县)泄密事件:经济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电脑、光盘、软盘成为新的文字记录材料的无纸化时代:纸还有用吗? 龙山文化 (公元前 25 - 前 20世纪 )和良渚文化 (公元前 33 - 前 22世纪 )的陶器上已经发现了刻划简单的文字,是我国发现 的最早的文字,称为陶文。这一时期的陶文尚未被辨认出来, 很可能是一种消逝了的文字。但从中可以证明,陶器是已知最 早的人工制作的文字载体。 陶文拓片 刻纹陶尊(大汶口文化) 日月山形纹局部放大 毛公鼎(西周,陕西歧山出土) 禅地祗玉册(宋) 三 火 药 火 药 的 发 明 是 我 国 文 化 史 上 的 伟 大 发 明 之 一 。 它 的 起 源 和 炼 丹 术 、 本 草 学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 中 国 古 代 黑 火 药 是 硝 石 、 硫 黄 、 木 炭 以 及 辅 料 砷 化 合 物 、 油 脂 等 粉 末 状 均 匀 混 和 物, 这 些 成 分 都 是 中 国 炼 丹 家 的 常 用 配 料 , 把 这 种 混 和 物 叫 做 药 , 也 揭 示 着 它 和 祖 国 医 学 的 渊 源 关 系 。 人类最早使用的黑火药起源于 中国的炼丹 术。 黑火药的主要成分: 一硫二硝三木炭 ( 1S + 2KNO3 + 3C = K2S + N2 + 3CO2 中国 主要用于娱乐, 13世纪后期传入 欧洲 后主要用于扩张 四、中国古玻璃 埃及是发明玻璃制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 古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出土的玻璃器物的化学成分 , 均属 Na2O-CaO-SiO2系统 , 只有少数玻璃器物中含有少 量的氧化铅 , 大约到了公元十九世纪 ( 1884年 ) 以后 , 才出现含有氧化钡的玻璃 。 根据对我国出土的西周、春秋战国的玻璃器物的化学 成分分析,表明我国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组成是属于 PbO-BaO-SiO2系统,这是西方古代玻璃所没有的 钠钙玻璃和铅钡玻璃这两种玻璃的化学成分上明显差 异,说明古埃及的玻璃和我国古代的玻璃是不同的, 这是由于地域的不同,制造玻璃所采用的原料会有很 大差别的结果。中国古代玻璃是用国内的原料自己制 造的。 玻璃的出现已有多年的历史,世界公认最早 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长期以来,学术界人士认 为,中国的玻璃是从埃及传入的,古代中国人不懂得 制造玻璃技术。 近年来,在中国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古代墓葬 中,多次出土管珠、棱形珠、琉璃壁、琉璃杯、琉璃 瓶等大量文物,尤其在湖南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约公元 二三百年前的玻璃器,上面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纹饰及 图案。 这些文物的出土,引起海内外考古界很大关注。 它们的出土不仅涉及中国古玻璃制造技术的起源, 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冶金、陶瓷釉彩的起源有着重要 参考价值。古玻璃研究专家黄启善说。 那么究竟中国古玻璃是从外国传入还是中国制 造呢? 大量出土的玻璃文物,经中外专家用现代光谱实验鉴 定,得出共同结论:中国的 铅钡玻璃 与西方的 钠钙玻璃 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这一事实表 明,中国古代的玻璃是利用一种特有的原料独立制造 的。 中国科学院干福熹院士说,尽管中国古代玻璃以 铅 钡玻璃 为主,但广东、广西出土的玻璃大多是高钾 低镁玻璃,氧化镁含量仅有 .至,而 古埃及的玻璃,氧化镁含量高达至,这再一 次说明中国古代玻璃是自己制造的。 专家同时认为,中国古代玻璃主要成分是铅钡,烧成 温度较低,虽然绚丽多彩、晶莹璀璨,但易碎、透明 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 礼器和随葬品,用途狭小,因而发展缓慢 。 而古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出土的玻璃器物的化学成 分,主要以钠钙为主,克服了铅钡玻璃弱点,因 此这种古玻璃的用途和生产量都远大于中国古玻璃。 随着水上交通日益发达,以及丝绸之路的不断繁荣, 先是玻璃制品传入中国,随后制造钠钙玻璃的技 术也传入中国。 当西方钠钙玻璃传入中国后,引 起人们极大惊异,这类外来品与中国铅钡玻璃在 性状上有巨大差异,以致中国人不知道它们是同一类 物质,从而越来越多的人把精力和目光集中在洋 玻璃上。 中国的铅钡玻璃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呢? 有些学者 认为,这与古代中国人冶铅的实践分不开。铅在中国 古代人们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用铅做成的胡粉在古 代是一种化妆品。同时古人非常热衷的炼丹术也叫铅 汞之术。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就流行食金饮玉可 以长生的说法,炼丹术兴起后试炼珠玉(即玻璃)也 就被炼丹家们钟情。 五、冶金 世界上各古老的文化发源地在使用和冶炼金属的历史 上,都是铜先于铁,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中国上古时期重要的技术成就是冶炼术和丝织技术。 青铜器和铁器在我国的出现虽然都不算最早,但冶炼 和铸造技术发展很快,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迄 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出自新石器后期,即 相当于中原夏代的一些文化遗址中。 在长期冶铜实践的基础上我国人民已经认识到合金成 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研究的铜合金有青铜 ( Cu-Sn )、黄铜( Cu-Zn )和白铜 (Cu-Ni). 在青铜器时期,我国的青铜器冶炼和加工技术是 上 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 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它是在铜中加入适量锡炼制而 成的,以降低铜的熔点。它的特点是硬度较大,与原 始兵器相比,青铜兵器的攻击力大大增强了。 相传 4000 5000年前,中国父系氏族社会部落融合时 期,炎黄部落联盟,同蚩尤部落 以金作兵器 ( 世 本 作篇 ),说明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已开始生产 金属武器。 到了公元前 2000多年,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 建立后,虽仍以石兵器作为战斗的主要武器,但已能 制作刀、戈、镞、矛等青铜兵器。 1957年甘肃马家窑 和马厂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就是考古学上有力的实 物证明。它的发现表明在公元前 3000年至公元前 2300 年时,我国已经能够制造青铜兵器了。 武威石城山发现的骨卜 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由于有了炼铜的坩埚,能 大量地生产青铜兵器。此时的青铜兵器已有铜、铁、锡 等成分,并有精细的装饰。当时较常见的兵器有青铜戈、 矛、钺、刀、镞等。戈、矛是当时的主要兵器。铜戈像 一把宽刃的大匕首、单面刃,主要刃部叫 援 ,援末 嵌入木柄的部分叫 内 ,内有直、曲两种。内上有孔 叫 穿 。用皮条通过 穿 将戈横绑在柄上,可起到 固定作用。在战斗中,戈可以用于横击或钩杀。商代的 铜矛是双刃的,形体较宽大,由中空装柄的骹与矛刃构 成。骸的横剖面呈圆形,侧面常有环纽,以便把矛头更 牢固地绑缚在柄上。矛刃一般有中脊,左右扩展成带侧 刃的矛叶,并前聚成锐利的尖锋。矛头装在竹柄上,是 直刺的兵器。商代还有青铜刀,有的直背、凸刃,刀尖 向后钩;还有凹刃或刀背有肩的刀。总之,在商代,人 们已能较好地掌握青铜兵器的制作技术。 西周制造的青铜兵器已有显著的改进。戈的 胡 延长,加长了 刃口,上有一至二 穿 ,绑在柄上更牢固。人们又发现了一种 戈、矛合铸的 戟 ,既可横击,又能直刺,威力大增。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兵器比西周的更加灵巧轻便。由于战争的频 繁,特别是车战的需要,兵器的形式、数量和质量都有改进和提 高。戈的 援 变得狭长而扬起,多有 3 4穿;戈柄的长度也分 成了长、中、短三种,以适应不同的需要。矛逐渐向细长演变, 锋部越来越厚实。矛柄的制作也更为精细,出现了 积竹矜 , 即以木为芯,外因以两层小竹裹紧,涂上漆,使柄坚韧而富有弹 性。 春秋时盛行另一种武器 长剑。 1965年,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 越王勾践剑,剑身纹饰精美,镂刻最细处仅 0 1mm,剑柄末端铸 有许多突起的、宽不到 1mm的同心圆,显示出铸剑匠师的卓越技 艺。令人惊叹的是,这把剑在地下埋藏了 2000多年,至今依然闪 光锋利。秦兵马桶坑出土的青铜剑长 94cm,表面还进行了防锈处 理,代表了青铜剑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越王勾践剑 中华古剑千年不锈之谜 越王勾践剑 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一举击败了吴王 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逝, 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忙忙碌 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 沾满泥土的长剑,剑身上一行古篆 “越王勾践自用剑 跃入人们眼帘。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 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 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 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越王勾践剑 千年不锈的原因 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大家知道,铬是一 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 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溶点大约 在 4000 。 中华文明中曾有过太多的秘密,谁能想象,上世纪 50年代 的科学发明,竟然会出现在公元前二百多年以前?又有谁 能想象,秦始皇的士兵手里挥舞的长剑,竟然是现代科学 尚未发明的杰作?问题是在发现以后,我们用什么态度来 解释这种超常规的科技早熟现象?我们真不希望看到有些 人用 偶然 来解释,它应该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说明。假 如以上的事实是真实的话 (至少铬盐氧化处理不是假的 ), 那么我们就会问:他们的技术源渊是什么呢? 1994年 3月 1日,举世闻名的 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这是本世纪以 来巨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二号俑坑内已出土有铜矛、 铜弩机、铜镞、残剑等,中还发现了一批青铜剑,长 度为 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 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 已经出土的 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 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 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 2000多年,出土时然光 亮如新,锋利无比。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 有一层 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 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现 的先进工艺,德国在 1937年,美国在 1950年先后发明 并申请了专利。 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 铜剑被一尊重达 150千克的陶俑压弯了 ,其弯曲的程度 超过 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 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 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 形态记忆合金 , 竟然出现在 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 事实上,关于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绝不是秦始皇时 代的发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掌握了这一 先进的工艺。 青铜器武器 弓箭 战国时期还有一种重要的武器 弓箭,也有了一定发展。商代的青铜箭镞主要是 有脊双翼式的。到了战国时 期,出现了圆脊三棱式的, 三刃都很锋利,还有的镞尾 带长铤。在湖北随县曾侯乙 墓出土箭镞 4000多枚,式样 多达十几种,有双翼式、三 棱式、四棱式等,绝大多数 有倒刺,一般有 3个或 6个, 有的多达 9个,这些箭镞至今 还很锋利。近年从秦始皇陵 俑坑出土的铜镞,甚至经过 了铬化处理,历时 2000多年 都没生锈。这些事实都充分 说明,在当时我国的科学技 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防御武器发展 面对众多的锋利武器,防卫性武器的发展成了迫在眉睫的问 题。聪明的人们开始将原始的整片皮甲改制成可以部分活动 的皮甲,即按照护体部位的不同将皮革裁制成大小不同、形 状各异的皮革片,并把两层或多层皮革片合在一起,表面涂 漆,制成牢固美观、耐用的甲片,炙烤后在甲片上穿孔,用 绳联结成甲。在 考工记 的 函人为甲 中完整地记叙了 制甲的过程。在湖北、河南等省的战国墓葬中,发现了许多 当时的皮甲。曾侯乙墓中的皮甲复原后,可以看清当时的皮 甲都是由甲身、甲裙、甲袖 3部分构成的。这种皮甲在战车中 与盾相配合,可以有效地防御青铜兵器的攻击。它与欧洲的 青铜盔甲相比,明显具有轻便灵巧的特点。 铜合金简介 我国青铜起源于 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锌黄铜在 古代又称于 鍮铜 .“鍮铜 一词最早见于曹魏时钟会 的 刍荛论 ,其中有 夫莠似禾,鍮石像金 。 玉篇 中指出 鍮,石似金也 。可能指荛黄铜矿 ( CuFeS2)。元人 庚道集 卷二第六页有 用北卢 甘花一两,即会脱梯开 ,又指 ZnCO3 ,汉语中的 鍮 字可能源于波斯语 偷梯牙 (tu ti ya ). 广雅 “白铜谓之鋈 , 说文解字 “鋈白金也 。 红铜来源有限且较软,只适于做饰品。而黄铜,气色如 金,耐磨耐腐蚀。 青铜器的兴盛时期 六齐规律及铸造技术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考工记 详细记载了不同比 例的 六齐 规律。所谓 齐 即 剂 ,配方的意 思。当时人们认识到,铜与锡的重量比为 1: 6时,最 适合造钟鼎, 5: 1时,造斧头, 4: 1时,造戈戟, 3: 1时,造刀剑, 5: 2时,造箭头, 2: 1时,造铜镜。这 些大体正确的合金配比规律,是 世界冶金史上最早的 经验总结 六齐 规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 合金化的规律。 六齐 :即青 铜各组成元素的六种配比。 六齐 中把钟鼎含锡定 为 14-16% 左右,出土钟 鼎的化验大都与其相近 。 “六齐” 四羊尊的设计,集 浅雕、浮雕、圆雕 于一身,成为冶铸 与艺术相结合的典 型代表。 铸造工艺特点 : 用陶范铸成, 分铸,嵌铸等方法, 填芯铸成羊角和羊 头。 注释 卣 yu 名 (象形。本义 :古代一种酒器 ,椭圆形 ) 同本义 an ancient wine vessel。青铜制 , 椭圆口 ,深腹 ,圈足 ,有盖和提梁。也有作圆筒形的 ,器形变化较多。用以盛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初期 卣 ,中尊也。 尔雅 以秬鬯二卣。 书 洛诰 秬鬯一卣 ,圭瓒副焉。 三国演义 用赍尔秬鬯一卣。 书 文侯之命 分铸技术在商代已广泛使用、如出土的殷代、 商代青铜提梁卣,盖上有系钮与提梁相连,这 种活动部件是用多次分铸法制的。 卣 yu 名 (象形。本义 : 古代一种酒器 ,椭圆形 ) an ancient wine vessel。青 铜制 ,椭圆口 ,深腹 ,圈足 ,有 盖和提梁。也有作圆筒形的 , 器形变化较多。用以盛酒。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卣 ,中尊也。 尔雅 以秬鬯二卣。 书 洛诰 秬鬯一卣 ,圭瓒副焉。 三国演义 用赍尔秬鬯一卣。 书 文侯之命 “六齐 西周时期青铜器仍保留较多商代的特色。不同的是在 一些青铜器上铸有铭文,用以记录奴隶主们的高贵身 份和特殊地位。有的铭文长达几百字,字迹清晰,铸 造技术是很高的。 伯矩鬲 (li ,古代的炊具, 利簋 ( gui ,古代盛食物 样子像鼎,足部中空) 的器具,圆口,两耳) 鬲 ( li ,古代 的炊具,样 子像鼎,足 部中空) 簋( gui , 古代盛食 物的器具 ,圆口, 两耳) 炼铁和钢 铁 是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 最后的和最重 要一种原料 。 在人类文明史上 , 炼铁技术的发明是一 件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 铁的发现: 世界最早了解铁约 在公元前 2500年 。 人类最早发现的铁 是从天空落下的陨石 , 陨石是铁和镍的混合物 , 是太空 中其他星球的碎片 。 其含铁量有的高达百分之八十到九十 。 在埃及 , 我国和伊朗等地发现的最早铁器 , 都是用陨铁打 制的 。 巴比伦人把铁叫做 “ 天上来得金属 ” 。 埃及人叫做 “ 天石 ” 。 世界上最大的铁来源是美国明尼苏达州 。 商周 时代制陶技术 , 青铜冶炼铸造技术都有高度的水平 , 这就 为炼铁打下良好的基础 。 特别是中原地区 , 既是源远流长 的古代青铜技术的故乡 , 也是新兴冶炼工艺的摇篮 , 中国 古代用铁的历史大约始于商代 , 到了西周时期已出现冶铁 业 。 错银铜牛灯 江苏省邗江县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金缕玉衣与长信宫灯 中国汉代青铜器。 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 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 高 48厘米,重 15 85公斤。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 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 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块炼法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人工冶铁的铁有 块炼铁 和 生铁 两种 。 一般认为 , 最近的炼铁技术 , 大多采用 低温固体还原法 或 块炼法 。 其产品称为 块炼 铁 。 这种方法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的 放在炼 炉中 , 点燃焙烧 , 在 600-1000C的温度下 , 利用炭的不完 全燃烧 , 产生一氧化碳 , 遂使铁矿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 。 块炼铁 含碳 、 硅 、 铝 、 硫 、 磷等元素的含量也都很低 , 因此性能柔软 , 易于锻造器物 。 缺点水结物疏松 , 含有较 多杂物 , 主要是氧化铁和硫酸盐组成的共晶体 , 因而不刚 强 , 不耐用 。 战国中期以后 , 铁器已取代铜器成为主要 的生产工具 , 冶铁业已在十分广大的地区普遍建立起来 , 成为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手工业 , 其生产规模也大为 扩大 。 我国古代炼钢技术 , 大致兴起于春秋晚期 。 从文献记载看 , 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已能冶炼 干将 、 莫邪之类的钢制宝剑 。 战国时代 , 钢制 品已不是罕见之物 , 一般锋利的铁兵器都是用 钢铸成的 , 著名的剑也是用钢锻制的 。 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铅器是在土耳其的迪亚 内巴克省茶印树发现的,距今 9000多年的铜工 具。 干将、莫邪宝剑 六、其它工艺成就 我国先 民在酿酒方面的重大贡献是发明了酒 麯 ,至迟在西周时期,宋代时已基本掌握了 蒸馏酒的技术。 我国先民从事一定规模的粮食造酒活动大约开 始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四、 五千年。 汉书 .地理志 记载 上郡高奴县(指沿岸 一带)又洧水,肥可燃 。这是目前对石油最 早的记载。 煤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用煤炭雕 刻成环和动物形状的艺术品。公元前 200年左 右的西汉,已用煤炭作燃料也炼铁。 制盐工艺 相传在夏代(公元前 2140-前 1711年)我们 的祖先就会用海水煮盐,在周朝已设置了专管 盐务的官吏。明末宋应星 天工开物 .作咸篇 叙述最为详细 . 我国古代化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古籍 考工记 神农本草经 周易参同契 (魏伯阳) 齐民要术 (南北朝 .贾思勰 ) 抱扑子 (晋 .葛洪) 武经总要 (宋 .曾公亮) 北山酒经 (宋 .朱肱) 酒谱 (宋 .窦革) 道藏 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天工开物 (明末 宋应星) 武备志 (明 茅元仪) 陶冶图说 (清 唐英 ) 陶说 (清 朱琰) 摘自 中国古代化学史略 ,周嘉华、曾 敬民、王扬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12,古代科学史略丛书 最后的话 由于地理的阻隔,古代中国人走着自己 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有特色的技术 型、经验性、实用型的科技体系。中国 不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发源地,但是近代 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内在和外在的条 件,中国文明直接和间接地为之创造 了 条件。 出自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 北京大学 出版社 科学”意义 今日所谓科学,不是一般的自然知识,它是在 16、 17 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包含着对事物 特定的看法、处理问题特定的方法、知识制造特定的 机制;它为人类规定了如何看待自然、研究自然、征 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式,这个意识形态体系主要是 在近代欧洲成长起来的,常常称作近代科学。事实上, 世界上各古老的文明都有关于自然的理论,或是神话 的,或是经验的,但都没有形成像近代科学这样的体 系,因而也没有像近代科学那样在世界历史上发挥如 此巨大的作用,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其 中也包括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所起的作用,但它的思想 起源来自于希腊 。 两千多年前希腊人所创造的光辉夺目的文化成就,为 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 拉斐尔 雅典学园 1508 柏拉图(左)和亚里斯多德(右) 第二节 中古时代的炼金术和医药化学时期 中古时代的炼金术 阿拉伯炼金术 西欧的炼金术 中国金丹术的历史 古代自然观 四元素说 古代物质观 阴阳五行说 中国金丹术的化学遗产 李约瑟难题 第一、中古时代的炼金术 背景 西罗马帝国 ( 公元五世纪 ) 遭到野蛮人进攻而灭亡后 , 在意大利 , 以至整个南欧 ,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 , 开始了 “ 中世纪 的黑夜 ” 。 东罗马帝国 ( 拜占庭 , 首都为君士但丁堡 ) 虽然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 但仍继承了公元三至五世纪 时古代科学的若干传统 。 然而由于宗教争论和迫害异 族教徒 ( 他们是古代自然哲学的信徒 ) 的结果 , 拜占 庭失去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 , 他们被迫逃亡东方 。 因此 , 有一些科学中心转移到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 。 特别是五至六世纪时成立了埃德萨科学院和朱迪 沙 尔普尔科学院 。 这里在两个世纪中教授古代科学 。 古 希腊和亚历山大学者们的一些著作被译成了叙利亚文 和波斯文 。 由于没有科学工作的良好条件 , 这些科学 院不久就不存在了 。 一 阿拉伯炼金术 八世纪时由于阿拉伯人的活动 , 化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 新时期开始了 。 大家知道 , 七世纪时产生了新的宗教 伊斯 兰教 。 此后不久开始了阿拉伯人的征服运动 。 阿拉伯人使近 东和中亚许多国家附属于自己 。 他们占领了埃及和北非 , 最 后征服了西班牙 。 出现了阿拉伯大帝国 , 首都起初为大马士 革 , 后来为巴格达 。 在征服战争的初期 , 阿拉伯人对被征服 国家的文化和科学珍品不发生兴趣 。 但此后不久 , 穆罕默德 的继承者即 哈里发 们仿效古代的统治者 , 为自己建造华 丽的宫殿 , 设有各种宫廷机构 , 设置医生 、 哲学家 、 占星家 、 魔术师 、 炼金家等各种职位 , 并鼓励科学发展 。 在阿拉伯各国首先获得发展的科学中就有化学一科 。 公 元八世纪时出现了一批阿拉伯化学家 。 他们不仅懂得亚历山 大学者们的知识 , 而且还特别发展了这些知识 。 他们不用希 腊拉丁语源的 化学 ( 英文为 Chemistry) 一词 , 而用炼 金术 ( 英文为 Alchemy) 这一名称 。 在炼金术中关于金属的 学说 , 金属的制取与提纯 , 金属合金与金属的转变占有主要 地位 。 花絮 从今天眼光看,炼金术无疑不能称为科学 它的目 标即“使贱金属变成贵金属”,用化学的方法 是根本 不能实现的,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它确实是一门“准 科学”。与近代的自然科学一样它直接面对自然界, 观察自然现象,做控制、改变自然物和自然过程的实 验;它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用目的。所以,它确实 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产物,是科学史的重要研 究课题。近代化学就是从炼金术中脱胎而来的。 炼金术有两个来源: 一是工匠来源,二是哲学家来源。 炼金术如果只有一而无哲学来源,那炼金术就只可能是一些骗术。 制造赝品的工匠本人,并不相信经过加工的贱金属就真地变成了 货真价实的黄金白银。希腊古典哲学家为炼金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按照柏拉图的思想,物性之间的相互转变是可能的。亚历士多德 的思想,贱金属总有一种向贵金属转变的渴望和要求,即使没有 人为的干预,这种转变的过程也会自然发生的,只不过比较慢而 已,人为的加快这种过程是可能的。按照斯多亚学派的思想,贱 金属可以接受贵重金属的灵气而成为贵金属。 亚历山大里亚的炼金术活动,大大 提高了当时的化工工艺水平,炼金 术士们发明制造了 蒸馏器、熔炉、 加热锅、烧杯、过滤器等化学用具, 而这些器具到现在还是化学实验室 的常用设备。 中国炼丹术对阿拉伯炼金术的影响 阿拉伯人的炼金术的来源很多,主要受亚历山大里亚 希腊化传统的影响,但中国炼丹术对他们的影响也不 可低估。 关于阿拉伯语 炼金术( al-kimiya) 一词 来源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它来源于埃及语 khem(黑 色 )加上阿拉伯定冠词 al。亚历山大里亚炼金术的第一 个步骤是 黑变 ,khem指的就是黑变之术, alchemy 继承的就是这一传统。另一种观点认为, kimiya 来源 于汉语的 金液 一词,该词在福建方言中读 kim-ya , 阿拉伯人正是在与福建通商时将这一术语带到了西方 的。 这两种观点分别反映了阿拉伯炼金术的两个来源。 贾比尔 伊木 海杨 ( 721年生于伊拉克, 815年去世) 早期阿拉伯著名炼金术家之一 。 著作 : 他是 七十书 的作者 , 这是一本政治学 、 神 学与自然哲学的百科全书 。 本书的最后几章包含有关于 金属 , 矿物 , 盐类及其他物质的知识介绍 。 元素性质学 说不能说明今后元素的一些性质如光泽 , 可锻性等 。 贾比尔 伊木 海杨 观点: 提出了两个特殊金属元素硫和汞,认为硫是可燃性 元素,汞是金属性(光泽)元素。 贾比尔发展了金属是在地心内部由硫和汞形成和发 育起来的学说。硫和汞在地球热力的作用下化合起 来,生成所有七种金属(在古代,七被认为是神圣 的数目,如一周日数,行星数目,金属,世界奇迹 等都用七表示)。黄金是最完善的金属,最难生成; 但在热的作用下,可以加速形成。在硫和汞的混合 物中,要加上某种药品,改变不完善的金属,最好 是加上 灵丹 。 他非常熟悉亚历山大学者们在 神秘艺术 中采用 的,用来转变金属的各种物质(砷、硫、锑的化合 物,氯化铵等) 贾比尔 伊木 海杨 贡献: 提出金属的两大组分理论。 他的组分理论重要意义在于,在炼金术士的化 学实验中引入了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大量有价值的化学实验。 他所开创的炼金术传统,摒弃了传统炼金术的 神秘主义成分,是近代化学的先驱。 拉泽 ( 865-925) 阿拉伯炼金术家 , 他从事医学研究和炼 金术实验 。 著作: 秘密书 , 密中密 , 后者有俄 文版 。 拉泽是一 位原子论者 , 同时他赞同亚里斯多德的元素 学说 , 并相信金属能够转变 。 他在著作中描述了制造 类似黄金的合金的一些方法 , 名为 “ 炼炉旁 ” 操作 , 他的著作还提到了各式各样的物质 , 描述了化学器皿 , 各种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 。 拉泽 ( 865-925) 第一次对当时已知各种物质进行了分析 。 他把 物质分成三大类:矿物 , 植物 , 动物 。 他首先 创立了后来称之为动 、 植 、 矿三界的分类系统 。 他研究最多的是矿物的分类 。 发展了 贾比尔 的组分理论 , 汞 、 硫 、 盐三组分 理论一直流行到 17世纪波义耳的 怀疑派化学 家 的出版为止 。 总结 阿拉伯炼金术是化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点,正 是它为后来的化学奠定了基础。西文中许多化 学名词都是从阿拉伯文来的,如碱 (alkali)、 酒精 (alcohol)、糖 (sugar)等 。 二 西欧的炼金术 十一世纪前,西欧居民的文化水 平与东方各民族很少差别。欧洲 封建主义时期开始,城市迅速增 长成了手工业生产的中心。这种 变化的结果要求培养医学方面 (由于经常有流行病),法学方 面和其他科学方面受过教育的专 门人才。在欧洲一些大城市里除 了早先已有的教会学校之外,还 建立了大学。其中 第一批有意大 利的波伦亚( 1119年),法国的 蒙比利埃( 1189年)和巴黎 ( 1200年)等地成立的大学。 著名炼金家英国人 R . 培根 ( Becon , 1214- 1294) , 他是圣芳济派 僧侣 , 受过各方面的教 育 , 一段时间内在巴黎 和牛津教学 。 同事们怀 疑他搞巫术 , 因此被投 入监狱 , 过了相当长一 段时间的监狱生活 。 他 著有论文 , 以自辩护 , 并力驳幻术 。 在监狱里 他写了许多神学的 , 哲 学的和其他方面的著作 。 培根 他的炼金术著作最著名的有 炼金术反射镜 , 书 中他模糊的描述了制造 哲人之石 和金属转变的 操作方法 , 而这些金属应该采取各种相应的方法生 产出来 。 他对实验化学虽无重大贡献 , 然而他却是 实验科学家的先导 。 R 培根因灯在密闭内必灭 , 证 明空气为燃烧所必需 。 他曾于旅行中从阿拉伯人那 里得知中国火药的配方 , 并介绍于英国 , 及其死后 约 40年 ( 1323年 ) , 英国人使用火药于战争 。 古代物质观 四元素说 阿那克西曼德 米利都派哲学家 阿那克西曼 德 又加上第四元素火,并且 设想在元素形成之前还有一 种原始物质。四大元素由这 种原始物质形成之后,就以 土、水、气、火的次序分为 四层。火使水蒸发,产生陆 地,水气上升把火围在云雾 的圆管里。人们眼中看见象 是天体的东西,就是这些管 子的洞眼,使我们能从洞眼 中望见里面的火。 四元素说 是 古希腊关于世 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 这 四种元素是土、气、水、 火。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 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类科 学的发展。 巴比伦人和埃及人曾 经把水,后来又把空 气和土,看成是世界 的主要组成 元素 。 “元素 (stoicheia) 这个词最先为 柏拉图 所使用, 在其的对话集 蒂迈欧篇 ( Timaeus)包括无机物和有机 物的组成的一些论述,这是最 原始的化学论著。 另一个米利都派哲学家 阿那 克西米尼 则把气或者 空气 看 作是原始物质,并把其他元 素说成是由空气组成。空气 变得稀薄后就成了火。 他的论证是,空气从嘴里呼 出来是热的,而在压力下喷 出来时则感到是冷的。同样, 通过凝聚的过程,气先是变 成水,然后变成土。 这些元素之间的差异只是量 变的结果,元素只是凝聚或 稀薄到不同程度的空气。 续四元素说 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 亚里士多德是系统提出这一学说的第一个人 观点: 万物由四种元素土、气、水、火组成,这些元素是永恒存 在的; 四种元素具有可被人感觉的两两对立的性质。 世界上的万物的本原乃是四种原始性质:冷、热、干、湿, 而元素则由这些原始性质依不同比例组合而成。 在这四种物质元素之外,加了第五种(非物质)元素,在 以后的著作中叫“第五要素”。这个元素同以太相当。他 认为这些元素都是自动地成为土 (向下)、水(海洋)、 空气(大气)、火以及以太(太空及天体)的。 亚里斯多德的“四原性说 ”简图 火 热 干 空气 土 湿 冷 水 亚里士多德 把元素或“单体” 定义为 “这样一种物体,其它物 体可以分解成它,而它本 身再不能分割成其它物 体”。 他能区别开机械混合、溶 液和使性质完全改变的化 学变化 他是头一个提到水银(他 称为 银水 )的希腊人。 他还知道简单的蒸馏方法, 他把几种化学手续分类, 并各取一个特殊的名称。 认为金属大多是水,还列 举出动物和植物的 均质 ( homogeneous )部分, 这样就构成一部原始的有 机化学。 四元素说 在中世纪,四元素说曾经作为了炼金术 的理论依据。 炼金术士们认为只要改变 物质中这四种原始性质的比例,即可使 普通金属变为黄金。 四元素说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其进 步的一面。但是却使 化学 的发展长期受 到了阻碍。直到 波义耳 才否定了四元素 说的错误,使得化学得以迅速发展。 三、中国金丹术的历史 中国炼丹术的流行曾持续了两千年 。 它虽兴起于秦汉 之际 , 仅若追溯其根源则要从远古谈起 。 在原始社会中 , 人类还没有制服自然的能力 , 对接触 到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灾害 , 感到不可理解和难以抗拒 , 因而产生 万物有灵 的观念 , 并对这种超自然的力 量发生迷信和崇拜 , 认为是有神在主宰;而且认为人 是有灵魂的 , 幻想人死后灵魂便脱离肉体到另一个世 界中去生活 。 在商代 , 那时的人认为疾病和死亡是一种 祸祟 , 而 祸祟 是祖宗 、 神鬼的惩罚或蛊的作怪 。 所以他 们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祈祷 , 希望得到祖宗的护佑和 祈求神的宽宥 , 并用龟甲 、 兽骨进行占卜 , 据说这是 沟通人与神的途径 , 占卜的吉凶就体现了神和诅先的 意志 。 三、中国金丹术的历史 因此至今所发现的卜辞中只记录了一些疾病 , 而没行 用药的记载 。 祝告祖先 , 祭祀鬼神以却疾病是当时人 们单方面的一种愿望 , 然而祖先 、 鬼神在 另一个世 界 , 只可幻想而不可以交往 , 于是稍后就出现了巫 术和巫医 , 那此 巫人 自称 下晓人事 又 上通鬼 神 。 所以巫的出现是符合当时人们的要求 、 愿望的 。 巫者出现后 , 他们就用祝祷 、 驱神 、 符咒等迷信活动 与鬼神 通话 , 偶尔也会结合一些药物和药术为人 治病 , 这就是巫医 。 他们的这些活动也叫 祝由术 。 巫的起源在中国是很早的 。 在奴隶社会出现前就很盛行 , 到商代更盛 。 从卜辞龟 甲文和钟鼎文可知 , 主持占卜的巫人社会地位很高 , 权力相当大 , 是神权的掌管者 。 及至春秋战国时期 , 在 医学兴起的同时 , 人们 也产生了长生不老的愿 望 , 他们化这种希望既 寄托于仙药 , 更寄托在 神的身上 。 应该说 , 服 丹砂是中间金丹术的序 幕 , 因为所谓 “ 炼丹 ” , 最初的含义和内容大概 就是升炼精制丹砂 。 中国金丹术正式开始于 西汉初年 。 宜帝 、 成帝 、 哀帝以及王莽都是笃好 神仙方术的人 。 东汉方士魏伯阳撰写 了 周易参同契 , 书名之义将 “ 大易 ” 、 “ 黄老 ” 、 “ 炉火 ” (金丹术 )三家理论参 照会同而契合为一 。 它是现存的最早的一 本金丹术理论著作 , 讲了一些金丹术和物 质变化的理论 , 记载 了一些化学现象 。 葛洪 到魏晋时期 , 中国金丹术已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发展 , 进入成熟阶段 。 东晋金丹家葛洪吸收 、 总括和发展 。 他曾撰写了 抱朴子内篇 、 肘后备急 。 在 抱 朴子内篇 对金丹术的指导思想 、 理论基础以当时金 丹术所得到的结果作了全面 、 系统的总结和发挥 , 是 现存最完整 、 最系统 , 也是说理最清晰 , 逻辑最严密 的一部金丹术专著 。 大约从隋代以后,中国金丹术逐渐形成了两个派别。 一派强调修炼五金八石,炼制丹药,以外来的药力 捍人身体,坚人丹髓,所以这派叫 外丹派 。 另一派为陷代罗浮山道士苏元明 (青霞子 )最先倡 导,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气功,主张实行心肾交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