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市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68695319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部分市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部分市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部分市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部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左仲郛浮渡诗序姚 鼐江水既合彭蠡,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寿春、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独吾郡潜、霍、司空、龙眠、浮渡,各以其胜名于三楚。而浮渡频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往游者之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凡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寂历空濛,更数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悉见于其诗,使余恍惚若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其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呼,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太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大,快平生之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注浮渡:山名,又名浮度山,是安徽桐城附近的游览胜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B.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C.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D.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淮,长江、淮河一带。这里的“江”指长江,常见的表述还有如“江表”“江东”“江右”等。B.中流,江河水流中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中流”也是这个意思。C.太山,即泰山,在山东泰安南。这可从姚鼐登泰山记中“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得到印证。D.终南,终南山,也称南山。成语“终南捷径”常用来比喻谋求官职或名利的便捷途径,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江水浩瀚广阔写起,交代平原地区特点,有瑰丽奇伟、幽远深邃的奇异景观,引出诸山胜景,各自因为美景在楚地出名。B.友人左仲郛受人邀请同游浮渡山,回来后出示诗作,作者虽未同行,却从诗中感悟到山水意趣,流露出对友人诗歌创作的肯定。C.虽为诗集作序,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钟情山水的情怀,并指出天下山水能够展现大自然的奥秘,自然与人的心灵意趣相通的观点。D.在回忆过去和左仲郛一起乘舟同游时,作者描绘了夜晚江上雾气笼罩,水石相激,大鱼跃出水面的壮景,生动形象,使人身临其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4分)(2)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4分)14. 最后一段作者的慨叹中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苏子瞻随皇甫馔追摄至太湖芦香亭下,以挖损修牢。是夕,风涛倾倒,月色如昼。子瞻自惟仓卒被拉去,事不可测,必是下吏。所连逮者多,如闭目窣身入水,顷刻间耳。既为此计,又复思曰不欲辜负老弟。弟谓子由也。言己有不幸,则子由必不独生也。由是至京师,下御史狱。李定、舒亶、何正臣杂治之,侵之甚急。欲加以指斥之罪。子瞻忧在必死常服青金丹即收其余窖之土中以备一旦当死则并服以自杀有一狱卒,仁而有礼,事子瞻甚谨,每夕必然汤为子瞻濯足。子瞻以诚谒之曰轼必死,有老弟在外,他日托以二诗为诀。狱卒曰学士必不至如此。子瞻曰使轼万一获免,则无所恨;如其不免,而此诗不达,则目不瞑矣。狱卒受其诗,藏之枕中。其一诗曰圣主宽容德似春,小臣孤直自危身。百年未了先偿债;十口无依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其后,子瞻贬黄州,狱卒曰;还学士此诗。子由以面伏案,不忍读也。子瞻好与子由夜话;对榻卧听雨声,故诗载其事。子瞻既出,又戏自和云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子瞻以诗被劾,既作此诗,私自骂曰犹不改也。(选自孔氏谈苑卷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子瞻忧在必死/常服青金丹/即收其余/窖之土中/以备一旦当死/则并服以自杀/B.子瞻忧在必死/常服青金丹/即收其余窖之/土中以备/一旦当死则并服/以自杀/C.子瞻忧/在必死/常服青金丹/即收其余窖之/土中以备一旦/当死/则并服以自杀/D.子瞻忧/在必死/常服青金丹/即收其余/窖之土中以备一旦/当死则并服/以自杀/11.下列与欲加以指斥之罪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鞣以为轮B.作师说以贻之C.举匏樽以相属 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苏轼突然被捕,自觉凶多吉少,恐怕要受到司法官吏审讯,心中对其弟苏辙一直放心不下。B.苏轼被关押到御史台的监狱里,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共同审理他,非常急切地逼迫他。C.苏轼离开黄州时,狱卒将收藏枕下的诗作归还给他,暗含了狱卒对他能够脱困的欣喜之情。D.苏轼这段轶事能得以流传,并且记述得如此详尽,与苏轼喜欢与其弟苏辙夜谈有直接关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事子瞻甚谨,每夕必然汤为子瞻灌足。(2)使轼万一获免,则无所恨;如其不免,而此诗不达,则目不嗅矣。14.苏轼既作此诗,却又私自骂,你如何理解这种矛盾的行为?请简要分析(3分)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 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桓玄时与恺之同在仲堪坐,共作了语。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登仙。”了无怪色。(节选自晋书顾恺之传)注:连省:官署相连。阿堵:代词,相当于“这个”。 16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一项是(3分)A. 遭风大败 败:走投无路 B. 四体妍蚩 妍蚩:美到极点C. 绐云未开 绐:等到 D. 了无怪色 了:完全17下列句子空缺部分的虚词依次选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恺之尝假还 人问故 仲堪从之 亦犹人登仙A. 而 其 也 之 B. 因 其 乃 之C. 因 之 其 乃 D. 其 也 而 之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顾恺之为人诙谐,在回乡途中遇到风灾,他给殷仲堪的回信既提到遇灾实情,却又诙谐巧妙地报了平安,难怪当时有很多人喜欢他。B. 顾恺之是性情中人,他与谢瞻做邻居时深夜隔墙吟诗互答,谢瞻疲倦了换个人代替自己,顾恺之仍继续与之作答,直到兴尽才罢。C. 顾恺之作画自由洒脱,他为谢鲲画像深得谢鲲心性,为殷仲堪画像又能用飞白手法取法有度,说明他有有很高的审美追求。D. 桓玄偷了顾恺之的画后,顾恺之发现画作少了后并没有怪罪桓玄,而是借玄语巧妙化解,说明他为人朴实善良,也不想得罪人。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2)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20.请简要概括顾恺之画人物画的讲究之处。(3分)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天下有道而师者,有业而师者,有利而师者。道而师者,道成则君亲之,孔子是也,从一者也。孔子之不师其师,以无常也。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天下之利而师者,其说何也?今夫士之及髫而受书也,其为亲者曰:“师苟贵吾子足矣,无论道也。”其为师者曰:“自行束修以上,未尝无诲焉。余以糊其口于四方,何道之授未也!”弟子得执其利权以进退其师,庚而甲,辛而乙,曰:“业此而晦者,业彼而显者。”唯弟子之利而已。(节选自王世贞师说)文本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节选自韩愈师说)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B. 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C. 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D. 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髫,儿童蓄积在额头上的弯曲下垂的头发。垂髫,一般用来指儿童或童年。B. 束修,古代学生与老师初见面时,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后来多理解为学费。C. 甲,天干的第一位,也表示顺序的第一,文中与“庚、辛、乙”用法一致。D.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世贞在文中列举三种出于不同目的的求师者,并对他们分别进行了具体论述。B. 韩愈将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进行对比,指出尊师重道的重要。C. 王世贞从求师者和为师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师道进行论述,这与韩文不尽相同。D. 王世贞和韩愈都一致认为老师具有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担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道而师者,道成则君亲之,孔子是也,从一者也。(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登泰山记)14. 韩愈笔下的“圣人”与王世贞笔下的“士”在从师上有何异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江苏省江阴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黄孔昭,黄岩人。初名曜,后以字行,改字世显。年十四,遭父母丧,哀毁骨立。举天顺四年进士,授屯田主事。奉使江南,却馈弗受,进都水员外郎。成化五年,文选郎中陈云等为吏所讦,尽下狱贬官,尚书姚夔知孔昭廉,调之文选。九年进郎中。故事,选郎率闭门谢客。孔昭曰:“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苟以深居绝客为高,何由知天下才俊。”公退,遇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由是铨叙平允。其以私干者,悉拒之。尝与尚书尹旻争,至推案盛怒。孔昭拱立,俟其怒止,复言之。旻亦信其谅直。旻昵通政谈伦,欲用为侍郎,孔昭执不可。旻卒用之,伦果败。旻欲推故人为巡抚,孔昭不应。其人入都谒孔昭,至屈膝,孔昭益鄙之。旻令推举,孔昭曰:“彼所少者,大臣体耳。”旻谓其人曰:“黄君不离铨曹,汝不能迁也。”为郎中满九载,始擢右通政。久之,迁南京工部右侍郎。有官地十余区为势家所侵,奏复之。奉诏荐举方面,以知府樊莹、佥事章懋应。后皆为名臣。郎官主藏者以羡银数千进,斥退之。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孔昭嗜学敦行,与陈选、林鹗、谢铎友善,并为士类所宗。弘治四年卒。嘉靖中,赠礼部尚书,谥文毅。子俌,亦举进士,为文选郎中。俌子绾,以议大礼至礼部尚书,自有传。赞曰:国家盛时,士大夫多以廉节自重,岂刻意励行,好为矫饰名誉哉。亦其澹嗜欲,耻营竞,介特之性然也。孔昭等矫厉绝俗,物不能干。(节选自明史)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B. 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C. 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D. 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17.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选文“书之于册”中“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善假于物也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不拘于时D. 渔樵于江渚之上18. 一个词往往有一个本义,以及一些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引申义。比如“朝”,其甲骨文写作献,你觉得下面各义项“引申”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A. 朝见朝代朝廷早晨B. 朝廷早晨朝见朝代C. 早晨朝见朝廷朝代D. 早晨朝代朝见朝廷19. 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尚书姚變知孔昭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旻亦信其谅直/低眉信手续续弹C. 郎官主藏者以羡银数千进/而又何羡乎D. 亦其澹嗜欲,耻营竞/而耻学于师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2)国家盛时,士大夫多以廉节自重,岂刻意励行,好为矫饰名誉哉。21. 根据第二段内容,归纳黄孔昭在对待人才方面的做法。江苏省部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左仲郛浮渡诗序姚 鼐江水既合彭蠡,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寿春、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独吾郡潜、霍、司空、龙眠、浮渡,各以其胜名于三楚。而浮渡频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往游者之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凡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寂历空濛,更数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悉见于其诗,使余恍惚若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耶?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其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呼,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太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大,快平生之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注浮渡:山名,又名浮度山,是安徽桐城附近的游览胜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B.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C.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D.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淮,长江、淮河一带。这里的“江”指长江,常见的表述还有如“江表”“江东”“江右”等。B.中流,江河水流中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中流”也是这个意思。C.太山,即泰山,在山东泰安南。这可从姚鼐登泰山记中“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得到印证。D.终南,终南山,也称南山。成语“终南捷径”常用来比喻谋求官职或名利的便捷途径,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江水浩瀚广阔写起,交代平原地区特点,有瑰丽奇伟、幽远深邃的奇异景观,引出诸山胜景,各自因为美景在楚地出名。B.友人左仲郛受人邀请同游浮渡山,回来后出示诗作,作者虽未同行,却从诗中感悟到山水意趣,流露出对友人诗歌创作的肯定。C.虽为诗集作序,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钟情山水的情怀,并指出天下山水能够展现大自然的奥秘,自然与人的心灵意趣相通的观点。D.在回忆过去和左仲郛一起乘舟同游时,作者描绘了夜晚江上雾气笼罩,水石相激,大鱼跃出水面的壮景,生动形象,使人身临其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4分)(2)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4分)14. 最后一段作者的慨叹中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10.D11.C(“泰安南”不对,应为“泰安北”)12.A(平原没有“瑰丽奇伟、幽远深邃的奇异景观”)13.(1)因此四方前来去游览的人,比游览其他山的更加多。(4分)(2)你居住在乡里,一出门就有为难的神色,还怎么尽览天下的奇景呢?(4分)14.未能实现平生之志的遗憾;想要饱览山水之胜的豪情;与友人共享山水之乐的期待。(3分)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苏子瞻随皇甫馔追摄至太湖芦香亭下,以挖损修牢。是夕,风涛倾倒,月色如昼。子瞻自惟仓卒被拉去,事不可测,必是下吏。所连逮者多,如闭目窣身入水,顷刻间耳。既为此计,又复思曰不欲辜负老弟。弟谓子由也。言己有不幸,则子由必不独生也。由是至京师,下御史狱。李定、舒亶、何正臣杂治之,侵之甚急。欲加以指斥之罪。子瞻忧在必死常服青金丹即收其余窖之土中以备一旦当死则并服以自杀有一狱卒,仁而有礼,事子瞻甚谨,每夕必然汤为子瞻濯足。子瞻以诚谒之曰轼必死,有老弟在外,他日托以二诗为诀。狱卒曰学士必不至如此。子瞻曰使轼万一获免,则无所恨;如其不免,而此诗不达,则目不瞑矣。狱卒受其诗,藏之枕中。其一诗曰圣主宽容德似春,小臣孤直自危身。百年未了先偿债;十口无依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其后,子瞻贬黄州,狱卒曰;还学士此诗。子由以面伏案,不忍读也。子瞻好与子由夜话;对榻卧听雨声,故诗载其事。子瞻既出,又戏自和云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子瞻以诗被劾,既作此诗,私自骂曰犹不改也。(选自孔氏谈苑卷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子瞻忧在必死/常服青金丹/即收其余/窖之土中/以备一旦当死/则并服以自杀/B.子瞻忧在必死/常服青金丹/即收其余窖之/土中以备/一旦当死则并服/以自杀/C.子瞻忧/在必死/常服青金丹/即收其余窖之/土中以备一旦/当死/则并服以自杀/D.子瞻忧/在必死/常服青金丹/即收其余/窖之土中以备一旦/当死则并服/以自杀/11.下列与欲加以指斥之罪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鞣以为轮B.作师说以贻之C.举匏樽以相属 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苏轼突然被捕,自觉凶多吉少,恐怕要受到司法官吏审讯,心中对其弟苏辙一直放心不下。B.苏轼被关押到御史台的监狱里,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共同审理他,非常急切地逼迫他。C.苏轼离开黄州时,狱卒将收藏枕下的诗作归还给他,暗含了狱卒对他能够脱困的欣喜之情。D.苏轼这段轶事能得以流传,并且记述得如此详尽,与苏轼喜欢与其弟苏辙夜谈有直接关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事子瞻甚谨,每夕必然汤为子瞻灌足。(2)使轼万一获免,则无所恨;如其不免,而此诗不达,则目不嗅矣。14.苏轼既作此诗,却又私自骂,你如何理解这种矛盾的行为?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10.A。11.A,把。B项来,C项来,D项在。12.C。应是苏轼被贬黄州时。13.(1)侍奉苏轼非常恭敬,每晚一定烧热水替苏轼洗脚。(每点1分)(2)假使我意外免罪,也就没什么遗憾;如果不能免罪,而这首诗不送达,那就死不瞑目了。(每点1分)14.这种矛盾源自苏轼放达的性格,他因诗被贬,理智警示他不应作此诗,但情之所至,却又不吐不快。【知人论世,从行为动机出发进行分析(乡土中国第十四部分从欲望到需要中指出人类行为是有动机的),每点1分】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 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桓玄时与恺之同在仲堪坐,共作了语。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登仙。”了无怪色。(节选自晋书顾恺之传)注:连省:官署相连。阿堵:代词,相当于“这个”。 16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一项是(3分)A. 遭风大败 败:走投无路 B. 四体妍蚩 妍蚩:美到极点C. 绐云未开 绐:等到 D. 了无怪色 了:完全17下列句子空缺部分的虚词依次选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恺之尝假还 人问故 仲堪从之 亦犹人登仙B. 而 其 也 之 B. 因 其 乃 之C. 因 之 其 乃 D. 其 也 而 之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顾恺之为人诙谐,在回乡途中遇到风灾,他给殷仲堪的回信既提到遇灾实情,却又诙谐巧妙地报了平安,难怪当时有很多人喜欢他。B. 顾恺之是性情中人,他与谢瞻做邻居时深夜隔墙吟诗互答,谢瞻疲倦了换个人代替自己,顾恺之仍继续与之作答,直到兴尽才罢。C. 顾恺之作画自由洒脱,他为谢鲲画像深得谢鲲心性,为殷仲堪画像又能用飞白手法取法有度,说明他有有很高的审美追求。D. 桓玄偷了顾恺之的画后,顾恺之发现画作少了后并没有怪罪桓玄,而是借玄语巧妙化解,说明他为人朴实善良,也不想得罪人。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2)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20.请简要概括顾恺之画人物画的讲究之处。(3分)答案:16.(3分)D17.(3分)B18.(3分)B(谢瞻没有吟诗)19.(10分) (1)我的赋可比嵇康的琴声,不欣赏的人一定认为是后出之作而舍弃它,欣赏的人也会认为它非同凡响而重视它。(2)顾恺之特别善于绘画,描绘特别精妙,谢安非常看重他的画,认为有人类以来从未有过这样好的作品。20.(3分)注重传神,不轻易点眼睛;画人像,已考虑人的气质;运用技法,掩盖人物的身体缺陷、变缺陷为美。参考译文: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父亲顾悦之,做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曾经写筝赋,完成后,对人说“我的赋可比嵇康的琴声,不欣赏的人一定认为是后出之作而舍弃它,欣赏的人也会认为它非同凡响而重视它。” 顾恺之性情诙谐喜好戏谑,人们都喜欢他愿意亲近他。后来担任殷仲堪的参军,也很受宠信。仲堪在荆州的时候,顾恺之曾因休假回家乡,仲堪特意把帆船借给他,路经破冢时,遭遇大风损失惨重。恺之给殷仲堪写信说:“地名叫破冢,的确是从破冢出来了。但行人安稳,船亦未损坏。”返回荆州后,有人问他会稽的山川状貌。恺之说:“众多山峰竞秀,众多河水奔流。草木茂盛,如同云兴霞蔚,灿烂绚丽。”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梢吃到根部,有人认为这种吃法很奇怪,他说:“这是渐入佳境。” 义熙初年,顾恺之担任散骑常侍,与谢瞻的官署相连,夜晚在月下吟诗,谢瞻每每远远地称赞他,恺之更加努力吟诗,忘记疲倦。谢瞻将要睡觉,让人代替自己(夸赞),恺之没觉出什么异常,就这样样一直吟诗到天亮才停止。顾恺之特别善于绘画,描绘特别精妙,谢安非常看重他的画,认为有人类以来从未有过这样好的作品。恺之每次画人完成后,常常数年不点眼珠,有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四体美与丑,本来不牵涉到画的妙处,画人能传神,正在这个(眼珠)中。”又给谢鲲画像,把人画在石岩中,说:“这人适合放在山谷里。”顾恺之想给殷仲堪画像,殷仲堪当时有眼疾,坚持推辞。顾恺之说:“明府君您只是在意眼睛罢了。只要明显地点出瞳仁,用飞白笔法拂过,让它像轻云遮蔽了太阳一样就,难道不是很完美!”殷仲堪这才答应了他。顾恺之曾经把一柜子画封好题字后,寄放在桓玄那里,这些画都是他非常珍爱的。桓玄竟然打开柜子后面,窃取了画,再像原来一样捆扎封闭好了归还顾恺之,骗他说没有打开过柜子。顾恺之看到封题还跟原来一样,只是遗失了画,就笑着说:妙画能通灵,变化着跑了,就好像凡人登仙。”他没有表现出一点奇怪的样子。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天下有道而师者,有业而师者,有利而师者。道而师者,道成则君亲之,孔子是也,从一者也。孔子之不师其师,以无常也。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天下之利而师者,其说何也?今夫士之及髫而受书也,其为亲者曰:“师苟贵吾子足矣,无论道也。”其为师者曰:“自行束修以上,未尝无诲焉。余以糊其口于四方,何道之授未也!”弟子得执其利权以进退其师,庚而甲,辛而乙,曰:“业此而晦者,业彼而显者。”唯弟子之利而已。(节选自王世贞师说)文本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节选自韩愈师说)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B. 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C. 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D. 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去君亲间矣/利而师者何居/呜呼/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髫,儿童蓄积在额头上的弯曲下垂的头发。垂髫,一般用来指儿童或童年。B. 束修,古代学生与老师初见面时,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后来多理解为学费。C. 甲,天干的第一位,也表示顺序的第一,文中与“庚、辛、乙”用法一致。D.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世贞在文中列举三种出于不同目的的求师者,并对他们分别进行了具体论述。B. 韩愈将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进行对比,指出尊师重道的重要。C. 王世贞从求师者和为师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师道进行论述,这与韩文不尽相同。D. 王世贞和韩愈都一致认为老师具有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担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道而师者,道成则君亲之,孔子是也,从一者也。(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登泰山记)14. 韩愈笔下的“圣人”与王世贞笔下的“士”在从师上有何异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0. D 11. C 12. D 13. (1)因为思想学说而求师的,学说有成就那么君王就会亲近他,孔子这一脉读书人就是如此,以一种思想贯穿于各类事物之中。(2)今天所经过的中岭和山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高崖,世人都叫它“天门”。 14. 韩愈笔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却仍旧谦虚向比不上自己的人学习自己不会的东西,是为了求得真才实学而虚心求教,尊师重道。王世贞笔下的“士”,求师只图富贵利益,不在乎能否学到真才实学,更谈不上尊重老师。【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句意为:为学业而求师的,学业有成就任命他为官员,消除了与君王之间的距离。为利益而从师的在哪里呢?唉,天下不因为利益而从师的人,太少了。句中“业而师者业成则长之”与上文“道而师者,道成则君亲之”句式相同,应在“业而师者”后断开,排除AB。“天下之不相师利者/寡也”中,“者,也”是判断句式,应在“者”字后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文中与庚、辛、乙用法一致”错误,根据文中句式,“庚而甲,辛而乙”,指的是庚日跟从甲,辛日跟从乙,即一天换一个老师,故用法并不一致,“甲乙”是代指人,“庚辛”是干支纪日法。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D.“都一致认为老师具有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担当”错误,王世贞认为求师有不同目的,老师则是“余以糊其口于四方,何道之授未也”,并不一定具有“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担当”。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道”,名词作动词,学习思想学说;“师”,名词作动词,求师;“从一”,以一种学说贯穿于万物。(2)“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当”,处在;“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谓”,叫。【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韩愈笔下的“圣人”是“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可见,“圣人”从师,是只要认为对方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就会跟从学习。而王世贞笔下的“士”,是“其为亲者曰:师苟贵吾子足矣,无论道也弟子得执其利权以进退其师,庚而甲,辛而乙,曰:业此而晦者,业彼而显者。唯弟子之利而已”可见,他们主要是为了谋求富贵,追逐利益,以此来选择老师,并不在意能不能学到真正的思想学说甚至技艺,也不尊重老师。参考译文:天下有因为思想学说而求师的,有为学业而求师的,有为利益而求师的。因为思想学说而求师的,学说有成就那么君王就会亲近他,孔子这一脉读书人就是如此,以他的学说一以贯之。孔子不称他的老师为老师,因为他的老师是变化不定的。为学业而求师的,学业有成就任命他为官员,消除了与君王之间的距离。为利益而从师的在哪里呢?唉,天下不因为利益而从师的人,太少了。天下因利益而从师的,又是为什么呢?如今士人还是童子时就开始读书,他们的亲人说:“老师只要能够使你富贵就够了,不要考虑他们的道理学说。”那些做老师的则说:“只要自愿拿着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我凭借这些在世间糊口罢了,有什么道理不会教授呢!”弟子得到了凭借利益权衡来拜师或辞退老师的权利,今天跟从甲,明天跟从乙,说:“跟从这个人学习就会不显达,跟从那个人学习则会显达。”只考虑弟子们的利益罢了。(节选自王世贞师说)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作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作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节选自韩愈师说)江苏省江阴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黄孔昭,黄岩人。初名曜,后以字行,改字世显。年十四,遭父母丧,哀毁骨立。举天顺四年进士,授屯田主事。奉使江南,却馈弗受,进都水员外郎。成化五年,文选郎中陈云等为吏所讦,尽下狱贬官,尚书姚夔知孔昭廉,调之文选。九年进郎中。故事,选郎率闭门谢客。孔昭曰:“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苟以深居绝客为高,何由知天下才俊。”公退,遇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由是铨叙平允。其以私干者,悉拒之。尝与尚书尹旻争,至推案盛怒。孔昭拱立,俟其怒止,复言之。旻亦信其谅直。旻昵通政谈伦,欲用为侍郎,孔昭执不可。旻卒用之,伦果败。旻欲推故人为巡抚,孔昭不应。其人入都谒孔昭,至屈膝,孔昭益鄙之。旻令推举,孔昭曰:“彼所少者,大臣体耳。”旻谓其人曰:“黄君不离铨曹,汝不能迁也。”为郎中满九载,始擢右通政。久之,迁南京工部右侍郎。有官地十余区为势家所侵,奏复之。奉诏荐举方面,以知府樊莹、佥事章懋应。后皆为名臣。郎官主藏者以羡银数千进,斥退之。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孔昭嗜学敦行,与陈选、林鹗、谢铎友善,并为士类所宗。弘治四年卒。嘉靖中,赠礼部尚书,谥文毅。子俌,亦举进士,为文选郎中。俌子绾,以议大礼至礼部尚书,自有传。赞曰:国家盛时,士大夫多以廉节自重,岂刻意励行,好为矫饰名誉哉。亦其澹嗜欲,耻营竞,介特之性然也。孔昭等矫厉绝俗,物不能干。(节选自明史)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B. 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C. 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D. 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17.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选文“书之于册”中“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善假于物也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不拘于时D. 渔樵于江渚之上18. 一个词往往有一个本义,以及一些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引申义。比如“朝”,其甲骨文写作献,你觉得下面各义项“引申”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A. 朝见朝代朝廷早晨B. 朝廷早晨朝见朝代C. 早晨朝见朝廷朝代D. 早晨朝代朝见朝廷19. 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尚书姚變知孔昭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旻亦信其谅直/低眉信手续续弹C. 郎官主藏者以羡银数千进/而又何羡乎D. 亦其澹嗜欲,耻营竞/而耻学于师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2)国家盛时,士大夫多以廉节自重,岂刻意励行,好为矫饰名誉哉。21. 根据第二段内容,归纳黄孔昭在对待人才方面的做法。【答案】16. C 17. D 18. C 19. D 20. (1)粮食如果不平常蓄积,饥荒时怎么能够接济?人才不预先储备,用人时怎么能满足需要呢?(2)国家兴盛时,士人夫们多把廉洁有节操看得很重,难道是刻意努力,喜欢造作夸饰名誉吗? 21. 黄孔昭认为国家选用人才,应该预先储备,不能闭门谢客,对待来客以礼相待,并留意寻访人才;选拔任用公平合理,授予官职时,依据才能的高下分别派往难于治理的地方和容易治理的地方任职;坚守原则,有人以私利求请,都予以拒绝。【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划线句子中,“工”是“命”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D;再比较AC,“诸朝”“诸”是兼词“之于”,“献”是动词,与“诸朝”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译文:有人挖地挖出了一只古鼎,黄孔昭马上命工匠刻上“文庙”二字,把古鼎送到文庙中。不多久宦官权贵想把古鼎进献朝廷,看见古鼎刻有“文庙”二字才算了。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例句中“于”的意思是“在”。A.“于”: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B.“于”:意思是“比”;C.“于”:表被动;D.“于”,意思是“在”。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甲骨文像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的样子,“朝”的本义是早晨。古代臣子朝见帝王都是在早晨,因此又引申出“朝见”之意。因为“朝见”之意,所以“朝”又代指朝廷。由“朝廷”之意,后又指“朝代”。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知”:前句“了解”之意;后句通“智”,“智慧”之意。B.“信”:前句“相信”之意;后句“随便”之意。C.“羡”:“多余”之意;后句“羡慕”之意。D.“耻”,两句都是意动,“以为耻”之意。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素”,平常;“赡”,供给;“储”,储备;“安”,怎么。(2)“盛”,兴盛;“以”,把;“励行”,努力实行;“矫饰”,伪装造作掩饰。【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依据原文“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遇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可知,黄孔昭认为国家选用人才,应该预先储备,不能闭门谢客,因此遇有来客,黄孔昭都以礼相待,并留意寻访人才,随时记在本子上;依据原文“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可知,在授予官职时,黄孔昭认为应该依据才能的高下分别派往难于治理的地方和容易治理的地方任职,因此选拔任用公平合理;依据原文“其以私干者,悉拒之”可知,在授予官职时,黄孔昭在用人方面有自己的原则,有人以私利求请,都予以拒绝,要从人尽其能的角度出发任用推举官吏。参考译文:黄孔昭,是黄岩人。当初名字叫黄曜,后来因为流行用字,改字为世显。十四岁时,父母去世,他非常悲痛形销骨立。天顺四年考中进士,授官屯田主事。黄孔昭奉命出使江南,拒绝馈赠不接受,后来做了都水员外郎。成化五年,文选郎中陈云等人被属吏揭发,都被罢官入狱。吏部尚书姚夔深知黄孔昭廉洁,把他调到文选司。九年提升为郎中。按照惯例,文选郎中大多闭门谢客。黄孔昭说:“国家选用人才,好比富足人家蓄积粮食。粮食如果不平常蓄积,饥荒时怎么能够接济?人才不预先储备,用人时怎么能满足需要呢?如果闭门谢客,那从哪里了解发现天下的人才俊杰呢!”由官府回到家中,遇有来客,黄孔昭都以礼相待,并留意寻访人才,随时记在本子上。(他)在授予官职时,依据才能的高下分别派往难于治理的地方和容易治理的地方任职。因此选拔任用公平合理。如果有人以私利求请,都予以拒绝。有一次与吏部尚书尹旻争论,(惹得尹旻大怒),以致顺手推翻了桌子。黄孔昭垂手站立,等他息怒了,接着又陈述自己的观点。尹旻也相信黄孔昭诚信正直。尹旻和通政使谈伦关系亲密,想任用他为史部侍郎,黄孔昭坚持认为不可以,尹旻还是用了谈伦,后来谈伦果然垮台。尹旻想推荐老朋友担任巡抚,黄孔昭不同意。这个人进京拜谒黄孔昭,直至双膝跪下求情,黄孔昭更加鄙视他。尹旻命令推举,黄孔昭说:“他所缺少的,正是大臣的体统。”尹旻只好对这个人说:“黄君不离开铨曹,你是得不到升迁的了。”黄孔昭担任文选郎中满了九年时间,才升为右通政。又过了好久,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有十多处官地被权门大户侵占,黄孔昭奏请,全部收回了这些官地。奉诏命荐举方面大臣,黄孔昭荐举了知府樊莹、佥事章懋应。两人后来都成为名臣。主管银库的郎官把几千两盈余的银子进奉给黄孔昭,结果被呵斥而退出。有人挖地挖出了一只古鼎,黄孔昭马上命工匠刻上“文庙”二字,把古鼎送到文庙中。不多久宦官权贵想把古鼎进献朝廷,看见古鼎刻有“文庙”二字才算了。孔昭热爱学习努力做事,与陈选、林鹗、谢铎关系友善,并被文人(士大夫)推崇。弘治四年去世。嘉靖年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毅。儿子黄铺,也考中进士,做文选郎中。黄倩的儿子黄绾,以议大礼官至礼部尚书,自己有传。评论说:国家兴盛时,士人夫们多把廉洁有节操看得很重,难道是刻意努力,喜欢造作夸饰名誉吗?他们把欲望看得很淡,以钻营布竟为耻辱,不随流俗的个性才这样的孔昭等勉力自己超出尘世,任何事情都不求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