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案(在办公室打印格式正常)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8510674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教案(在办公室打印格式正常)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无机化学教案(在办公室打印格式正常)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无机化学教案(在办公室打印格式正常)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 案教师姓名 冯诗庆 任课班级 化工121 2012年 9月_18_日 星期 二课题名称(教材章节)1 物质及其变化 1.1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物质在通常情况下的三种存在状况及其特性;2、理解理想气体、饱和蒸汽压、沸点的概念;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的内容及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的内容及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道尔顿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的内容及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练习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物质的聚集状态 一、气体 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 nRT (二)气体分压定律 p总 p(A) + p(B) + p(C) (三)气体分体积定律 V总 V(A) + V(B )+ V(C ) 二、液体 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具有体积而无形状,可压缩性小 (一)液体的蒸气压 蒸发、凝聚、饱和蒸气压 (二)液体的沸点 液体的蒸气压 外界压力 三、固体 固体有一定的体积、一定的形状及一定程度的坚实性 晶体有以下特性:(1)有一定的几何形状;(2) 有固定的熔点;(3) 各向异性 四、等离子体 当气态物质接受能量解离成原子,当有足够数量的原子再进一步解离成电子和正离子时,即转化为新的物态 等离子体。 课外作业 P17 1、2、3、 阅读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古国榜、谷云骊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课后体会 教 案教师姓名 冯诗庆 任课班级 化工121 2012年 9月_18_日 星期 二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1.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质量守恒、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反应热效应及焓变的概念; 2、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3、掌握黑斯定律、生成焓概念及计算 教学重点 黑斯定律、生成焓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反应热效应及焓变的概念; 黑斯定律、生成焓概念及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1.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一、质量守恒定律:参与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全部生成物的总质量。 二、反应的热效应焓变:1、反应热 2、恒容反应热 3、恒压反应热 三、热化学方程式: (一)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及其焓变的化学方程式 (二)热化学方程式写法:温度和压力、H与化学计量数、物质聚集状态、逆反应热效应 四、热化学定律 盖斯定律:一个反应若能分成两步或多步实现,则总反应的H等于各步反应的H之和 五、生成热(生成焓) 在一定温度(通常为298K)及标准压力下,由元素的稳定单质生 成单位物质的量的某化合物时的焓变,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热。 课外作业 P17 9、11 阅读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古国榜、谷云骊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课后体会 教 案教师姓名 冯诗庆 任课班级 化工121 2012年9月_19_日 星期 三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2.1化学反应速率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掌握基元反应速率方程式和阿伦尼乌斯公式。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 基元反应速率方程式和阿伦尼乌斯公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2.1化学反应速率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和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1.平均速率 随着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越来越小。 2.瞬时速率:化学反应在某一瞬间的反应速率 用反应中的任何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数值上虽然不同,但都是对同一反应速 率的表示 三、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浓度或分压 (1)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经碰撞一步转化成生成物分子的反应。 (2)非基元反应 2、温度 阿伦尼乌斯公式 3、催化剂 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 课外作业 P31 7、8、10 阅读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古国榜、谷云骊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课后体会 教 案教师姓名 冯诗庆 任课班级 化工121 2012年 9月_26_日 星期 三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2.3化学平衡,2.4化学平衡移动,2.5反应速率与平衡综合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定义,理解化学平衡状态体系得特征,掌握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以及多重平衡规则。 教学重点 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以及多重平衡规则。 教学难点 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以及多重平衡规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练习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2.3化学平衡,2.4化学平衡移动,2.5反应速率与平衡综合应用 2.3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二、化学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1、浓度平衡常数 Kc=GgHh/AaBb 2、分压平衡常数 Kp=pGgpHh/pAapBb 二、标准平衡常数 K=(G/c)g(H/c)h/(A/c)a(B/c)b 1、书写标准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2、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 2.4化学平衡移动:.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的方向移动;3.温度的影响 2.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课外作业 P41 1、3、4、5 阅读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古国榜、谷云骊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课后体会 教 案教师姓名 冯诗庆 任课班级 化工121 2012年 10月_23_日 星期 二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3-1电解质溶液 3-2水的解离和溶液pH 3-3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和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了解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教学重点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和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教学难点 溶液的pH值和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练习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3-1电解质溶液 3-2水的解离和溶液pH 3-3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3-1电解质溶液 离子氛、表观电离度和离子强度 3-2水的解离和溶液pH 1.水的离子积KwH+OH 2.溶液酸碱性和pH: pH lgH+ 3、酸碱指示剂借助其颜色变化来指示溶液pH值的物质称为酸碱指示剂 pHpKHIn 1就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称为变色域。 3-3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1)、解离常数 (2)解离度 (3)、解离常数的应用 2、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课外作业 P79 2、3、4、5 阅读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古国榜、谷云骊编 课后体会 教 案教师姓名 冯诗庆 任课班级 化工121 2012年 10月_23_日 星期 二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3-4缓冲溶液3-5盐的水解3-6 沉淀-溶解平衡3-7 溶度积规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缓冲溶液及有关pH值的计算掌握溶度积表达式及其和溶解度的互相换算,掌握溶度积规则,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教学重点 缓冲溶液及有关pH值的计算,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及平衡常数,溶度积规则, 教学难点 缓冲溶液及有关pH值的计算、溶度积表达式及其和溶解度的互相换算 溶度积表达式及其和溶解度的互相换算,溶度积规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练习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3-4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3-5盐的水解3-6 沉淀-溶解平衡 3-7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一、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由于加入与其相同的离子,而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的作用。 二、缓冲溶液 能够抵抗外加量酸、碱或适度稀释,而本身pH值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三、盐类的水解: 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弱酸弱碱盐、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四、沉淀-溶解平衡 1、溶度积: 对于反应AnBm(s) nAm+(aq)+mBn-(aq) 有Ksp= Am+nBn-m 2、溶度积和溶解度的互相换算:由溶度积计算溶解度、由溶解度计算溶度积 五、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1. 沉淀的生成2. 沉淀的溶解3. 分步沉淀4. 沉淀转化 课外作业 P79 6、7、8 阅读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古国榜、谷云骊编 课后体会 课后体会 教 案教师姓名 冯诗庆 任课班级 化工121 2012年 10月_31_日 星期 三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4.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4.2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氧化态、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以及氧化态、氧化剂、还原剂 的确定,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重点 氧化剂、还原剂的确定、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4.1氧化还原反应 4.2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一、氧化值:某元素一个原子的形式电荷。 1、定义:某元素一个原子的形式电荷; 2、确定氧化值的方法 二、氧化和还原电对,氧化剂和还原剂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原则:氧化剂中元素氧化态降低的总值等于还原剂中元素氧化态升高的总值。 1、写出反应物和生产物的化学式 2、标出氧化态有变化的元素的氧化态 3、调整系数 4、配平其它原子数 一、原电池的概念 借助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课外作业 P187 1、2、3 阅读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古国榜、谷云骊编 课后体会 教 案教师姓名 冯诗庆 任课班级 化工121 2012年 11月_7_日 星期 三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4.3电极电势 4.4电极电势的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用能斯特方程式求电极电势,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计算方法; 熟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用能斯特方程式求电极电势;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 教学难点 用能斯特方程式求电极电势, 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进行的方向。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练习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4.3电极电势 4.4电极电势的应用 4.3电极电势 一、标准电极电势及其测定 采用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电极与被测电极连成原电池进行测定 二、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能斯特方程式;沉淀、配合物生成、弱电解质、pH变化的影响 4.4电极电势的应用 一、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j越大,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j氧化剂j还原剂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三、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用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判断。 课外作业 4题 阅读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古国榜、谷云骊编 课后体会 教 案教师姓名 冯诗庆 任课班级 化工121 2012年 11月_14_日 星期 三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5.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5.2原子中电子的排布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各种原子结构模型,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掌握原子中核外 电子排布的四个量子数的含义及电子排布规则。 教学重点 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的四个量子数的含义及电子排布规则 教学难点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的四个量子数的含义 及电子排布规则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5.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5.2原子中电子的排布 5.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道尔顿原子论 二、汤姆逊原子模型 三、卢瑟福原子模型 四、玻尔原子模型 五、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3、量子的分布统计性 5.2原子中电子的排布 一、基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同一原子中不可能存在四个量子数相同的两个电子。 3、洪特规则:同一亚层的等价轨道上,电子尽可能占据不同轨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古国榜、谷云骊编 课后体会 教 案教师姓名 冯诗庆 任课班级 化工121 2012年 11月_21_日 星期 三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5.3原子中电子的排布与元素周期率 5.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周期、族、区等的定义以及周期中元素的分区; 熟悉元素电负性、电子亲和能等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教学重点 周期、族、区等的定义以及周期中元素的分区 教学难点 周期、族、区等的定义以及周期中元素的分区; 元素电负性、电子亲和能等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讨论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5.3原子中电子的排布与元素周期率 5.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5.3 原子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周期和能级组: 7个周期对应7个能级组 二、族与价电子构型:1、8个主族元素ns1-2或ns2np1-6;2、8个副族元素 三、周期表元素分区:s区;d区;ds区;p区;f区。 5.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1、有效核电荷;2、原子半径:有效核电荷和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 3、电离能;4、电子亲和能: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由左至右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增大; 5、电负性: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由左至右电负性增大; 6、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由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7、元素氧化值: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由左至右元素的氧化值增大。 课外作业 P130 9、10、13、19 阅读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古国榜、谷云骊编 课后体会 教 案教师姓名 冯诗庆 任课班级 化工121 2012年 12月_4_日 星期 二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6.1共价键理论 6.2杂化轨道与分子构型 6.3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化学键、共价键、氢键的定义以及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力的分类,了解氢键的特点以及常见的有氢键物质的的举例。 教学重点 化学键、共价键、氢键的定义以及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力的分类 教学难点 共价键、氢键的定义以及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练习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6.1共价键理论 6.2杂化轨道与分子构型 6.3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 化学键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一种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6.1共价键 一、定义:以共用电子对的方式结合的化学键。 二、键参数:1、键长 2、键能 3、键角 4、键的极性 6.2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构型:1、杂化轨道理论概要 2、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sp杂化sp2杂化sp3杂化、不等性杂化 6.3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 一、分子的极性 二、分子间力 1、取向力 2、诱导力 3、色散力 三、氢键1、定义 2、特点 3、举例 四、分子晶体:1、晶格和晶胞;2、分子晶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古国榜、谷云骊编 课后体会 教 案教师姓名 冯诗庆 任课班级 化工121 2012年 12月_4_日 星期 二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6.4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6.5离子极化 6.6其他类型晶体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晶体的宏观特征和晶体的基本类型,以及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特征,了解晶体的微观结构。 教学重点 晶体的宏观特征和晶体的基本类型,以及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特征;晶体的微观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