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观的演变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68021153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自然观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自然观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章 自然观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第一节 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辨证法自然观一、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追溯到古代,在自然科学刚刚萌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专业的体系的时候,科学和哲学是融合在一 起的,是一种浑然一体的知识形态,这种知识形态就叫做自然哲学。近代以来的很多的学科都可以在自 然哲学中找到最开始的雏形。在原始社会,人们开始逐渐积累关于自然的知识。这种知识与当时生产技术水平密切相关。那个时 代,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好坏与丰欠,与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人们又没办法去控制和解 释自然现象。就把自然现象与各种神灵联系起来。比如,天气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风雨雷电高深莫测, 人们把天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神。从而形成了原始神秘主义自然观。万物有灵论:觉得灵魂在物体中的去留乃决定着这些物体生命 的有无。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信 仰中,万物皆有灵性。不仅老百姓信而不疑,甚至还被佛道引入经典,诗人和小说家者流则绘声绘色写 进自己的作品之中。这些自然神灵不仅有灵魂,而且具有人类所不具有的特异功能,魔法、妖术、变幻 等。这些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的愿望。自然崇拜: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是最原始的宗 教形式。当时人们尚未形成明确的超自然体的观念。以人格化的或神圣化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等为崇拜对 象的自然宗教的基本表现形态。崇拜范围包括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河、水、火、风、 雨、雷、雪、云、虹等天体万物及自然变迁现象。自然崇拜与人的社会存在有着密切关系,人类原始部 落群体因其生活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然崇拜对象及活动形式,一般都崇拜对本部落及其生存地区的 社会生产与生活影响最大或危害最大的自然物和自然力,并且具有近山者拜山、靠水者敬水等地域及气 候特色,反映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丰产富足的实际需要。原始自然崇拜,后因对其崇拜对 象的神灵化而发展出更为抽象的自然神崇拜,形成天体之神、万物之神、四季之神、气象之神等千姿百 态、各种各样的自然神灵观念和与之相关的众多祭拜活动。比如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宇宙由 “天神”主宰,山有“山神”,火有“火神”,风有“风神”,雨有“雨神”,地上又有各种动物神、植物神 和祖先神。青年满学家王松林在黑 龙江宁安地区调研考察时,发现宁安满族文化传人傅 英仁掌握 大量满族萨满面具图谱。老人拿出了 100余个满族萨满面具图谱和25个满族图腾图绘,作为满 族史料赠送给他。经过王松林的整理、绘制,满族萨满面具终于在2000年秋面世了,被称为二十世纪末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观。祖先崇拜:以祖先亡灵为崇拜对象的宗教形式。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将祖先幻化为神, 前辈长者的灵 魂可以庇佑本族成员、赐 福儿孙后代的观念。于 是就形成了对祖先、英雄 人物的特 别崇拜,并希望能够在任何苦难面前,都得到 他们的庇佑。传说中的女蜗、 伏羲、黄帝、炎帝、 尧、舜、禹等,就是这样的人物。不管怎么讲,这些都是古代人解释、揭示和适应自然的一种方式。人类进入奴隶制后。这种自然哲学的形式在公元前 8世纪之后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达 到了奴隶 制时代的顶峰。希腊人不仅奠定了 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而且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 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究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他们的哲学是人类思想从简单的神话式开始演进到复 杂广博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自然观也从原始神秘主义自然观过渡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 观。泰勒斯: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科学和哲学之祖”。他是最 早对世界本源作出物质解释的自然哲学家。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 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古希腊七贤每人都有一句特别有名的格言,而他的格言就是:“水是 最好的”。阿那克西曼德:水本身还要加以解释,再者水不是无限的,总归要消失。阿那克西曼德认为 万物的本源应该一种无限的东西,否则,创造万物的那个原始 的东西便会消耗殆尽。大 物块在永 恒的运动中逐渐分离出不同的实体,最初是热,其次是冷,热像火焰一样包 着冷,火焰的热使冷 变成湿气,又 变成空气,空气冲破火圈形成轮 形的环,就是天体。太阳是最 高的,其次是月亮, 再次是恒星和 行星,地球位于中心。从太阳蒸发的潮湿的元素中 产生第一批生物,随着时间流逝, 生物从水中爬上陆地,人像所 有其他动物一样,最初是由鱼变来的。他对天文、 地理和生物等 方面进行过许多研究,据说,他是西方绘制全 球地图的人。毕达哥拉斯:到目前,我们讲的自然哲学家都是从某种物质来 解释世界的本源的。直到毕达 哥拉斯。理性的东西与神秘的东西相互对立斗 争,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思想史,在这个分界线上, 毕达哥拉斯是站在神秘主义一边的。但他的神秘主义却具有一种特殊的理智特质。物质世界具有 数的本源,点是一元,线是二元,面是三元,立体是四元,土是立方体,火是四面体,气是八面 体,水是二十面体。非物质的事物,爱情、友谊、正义等建立在数之上的。爱情和友谊用数字“八” 表示,因为爱情和友谊是 和谐,八个音度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数在音 乐中的重要性,数学 名词里的“调和中项”与“调和级数”依然保存有毕达 哥拉斯为音乐和数学之间所建立 的那种联 系。他把数想象成表现在骰子上或者纸 牌上的那类形状。我们 现在经常说数的平方和立方,这些 名词就是从他 那里来的。他最伟大的发现就是毕达哥拉斯定理或勾 股定理。数学是纯粹的思维的 结果,数学知识相对于感官知识是准确 的和可靠的。人们由此 认为思想是高于感官的,外在的物 质世界必须符合纯思维中的数学形式。像后来的柏拉图、圣奥 古斯汀、笛卡尔甚至于康 德都不同 程度受其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他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 气。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说宇宙是永恒的活火,这个有秩序的宇宙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 造的。宇宙本身是它自己的创造者。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意思是说, 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又流来的是新水。赫拉克利特的 这一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样一个真理。恩格斯曾评价说:“这个原 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 来的:一切都存在,同对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原始 的统一是不断地活动和变化的,永不停止。一种东西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比如火变成水,火就消失在新 的存在形式中。每一种东西都这样变成它的对立面,因此每一种东西都是对立性质的统一。没有什么东 西的性质不变,没有什么东西具有永恒的性质。每一种东西既存在,又不存在。有这种对立,才能有世 界。巴门尼德:如果存在有变化,变化意味着有生成合消失,东西能够生灭,从一种性质变成别的性 质,就意味着一种性质消逝而另一种性质生成,这就意味着从无生有。所以,存在只能产生于存在,而 且是不可变的和永恒的。认为存在是永恒的,是一,连续不可分;存在是不动的,是真实的,可以被思 想;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是非存在,是假相,不能被思想。他认为,没有存在之外的思想,被思想的东 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他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巴门尼德所想象的“一”并不是 我们所想象的上帝;他似乎把它认为是物质的,而且占有空间的,因为他说它是球形。但它是不可分割 的,因为它的全体是无所不在的。巴门尼德很早就冲形而上学的经验中,领悟到感官世界的虚妄,而这 个感官世界的背后,有一个本身存在的真实世界并能为我们的知识所理解。我们的感官世界证明这个世 界是假的,然而却被我们的理性所容纳和利用。逻辑思维迫使我们将世界看成是统一体,不变和不动。 逻辑思维不可推导或不可思议的就是不存在的,凡是可以逻辑推理的就是存在的。最早对世界的现象和 本质作出了区别。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万物的本原是原子 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所 为事物的产生就是原子的结合。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即运动为原子本身所固有。德谟克利特还提 出了他的天体演化学说,即在一部分原子由于碰撞等原因形成的一个原始旋涡运动中,较大的原子被赶 到旋涡的中心,较小的被赶到外围。中心的大原子相互聚集形成球状结合体,即地球。较小的水、气、 火原子,则在空间产生一种环绕地球的旋转运动。地球外面的原子由于旋转而变得干燥,最后燃烧起来, 变成各个天体。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里没有神存在的空间,他认为原始人在残酷而奇妙的自然现象面前 感到恐惧,再加上知识的匮乏,只有臆造出神来解释一切的未知。除了永恒的原子和虚空外,从来就没 有不死的神灵。他甚至认为,人的灵魂也是由最活跃、最精微的原子构成的,因此它也是一种物体。原 子分离,物体消灭,灵魂当然也随之消灭。二、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 地位古代朴素辨证 法自然观在哲学上是辩证唯物主 义自然观的思想历史渊源。这种思想渊源 体现 在几个方面:(1)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并不是所有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都是唯物主义 的。比如毕达哥拉斯,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 他们都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代表。认为理念或精神才是真正的实体,是万物的本原和事物 的终极原 因,而现实的经验世界、现象世界、物质世界 只不过是纯粹理念或精神的复 制品,是受理念支配 的为了完成理念的目的而存在的被动的世界。尽管在世界的本原上 存在分歧,但是对于事物的运 动变化,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则是基本一致的。(2)认为物质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 粒到太阳,从原 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 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比如,柏拉图的 宇宙生成论。造物主以理想的精神世界为模型来塑造物质世界,但是,造物主并不是真正的创造 者,而是一个建筑师,将早已存在的精神和物质两种基质结合起来,为了达 到这个目的,他赋予 世界以灵魂和 生命,世界灵魂有自己的运动,这个运动就构成了宇 宙运动的原因。所以,柏拉图 是彻底的反对唯物主义的,也是彻底的反对机械论的。(3) 深信世界的简单与和谐古代的自然哲学家坚信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具有某种共同的和普遍 的东 西,并致力于寻求这种统一的物质本原。从特殊的具体事物之中寻求统一,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 辩证关系,第一次明确展现出了理性思维具有的概括和抽象能力,寻求统一也体现出古代人深信 自然万物生灭演化的简单和谐性。而简单和偕成为科学以及科学家一贯表现和追求的本质属性。总之,关于“自然”的含义,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凭借天才的直觉,仅仅凭直觉便想出了 几乎说有近现代科学的萌芽甚至于理论。认识到“自然”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生长发育 的有机体。而人与自然的关 系是敬畏的。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在科学上孕育了以后得 到发展和 证实的许多理论观点。第二节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发生了三件事,从此改变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布也有重大影响。1409年,湮没了 1000多年的 球形说广泛传播。1517世纪,由欧洲 通往印度 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 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科的发展,天文学、航海学、 力学等等。原始积累过程,对世界生产力分学指南被译为拉丁文后,大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的认识产生飞跃。带动了各个学地理大发现:1518世纪(又称大航海时 代),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 和“发现”新大陆的通 称。“地理大发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应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 的时代要 求,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 于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 托勒密地理 新航路的发现 使人类对地球文艺复兴: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 逐渐形成,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 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 空前解放与创造。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 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 工程师。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 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 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 期的绘画与中世纪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引入了 第三维,三维空间的画面只有通过光学透 视体系的 表达方法才能得到。达芬奇通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解剖学、 透视学、几何学、物理学和化学, 为从事绘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达芬奇创作了许多精美的透视学作品。他最优秀的杰作都是透 视学的最好典范。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各国普遍重视教 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 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 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大背景预示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壮大,随之带来了科学技术的第一次大繁荣。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 Copernicus, ) ( 1473-1543)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 太阳中心 说的创始人、近代天文学的 奠基人。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 从科学上说,推翻了一千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托勒密体系,使人类对地球和太阳有了比 较正确的 认识。从哲学上讲,根本上揭穿 了所谓“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 位”的说法,这是唯物主 义和唯心 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从而使禁锢了人类近十个世纪的自然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从哥白尼革命到18世纪末,生产力和技术进一步发展,近代自然科学逐步发展成为真正的 系统的实验科学。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人类历史上 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 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 金术和神学。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 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 最基本的法则一一万有引力定律 和三大运 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 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连同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和一套初具规模的物理学方法 论体系,给物理学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给 18世纪的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变革及机械唯物论 思潮的发展以巨大影响。这里只简略勾画一些轮廓。牛顿的哲学观点与他在力学上的奠基性成就 是分不开的,一切自然现象他都力图力学观点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牛顿哲学上的自发 的唯物主 义,同时也导致了机械论的盛行。事实上,牛顿把 一切化学、热、电等现象都看作“与 吸引或排 斥力有关的事物”。这种机械观,即把一切的物质运动形式都归为机械运动的观点,把解释机械 运动问题所必需的绝对时空观、原子论、由初始条件可以决定以后任何时刻运动状态的机械决定 论、事物发展的因果律等等,作 为整个物理学的通用思考模式。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 成功启发 哲学家将其概念范畴和思想方法运用到哲学中,使机械论哲学很快发展成熟。牛顿力学是机械论 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只有当力作用于物体上时,真正的运动才 能发生或者有所 改变。”由此,机械唯物主义自 然观认为所有运动变化的原因 都在事物的外部。第二,致力于用力学定律解释所有的现象。“哲学的全部任务看起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 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 他的现象。”第四,存在绝对空 间和绝对时间。从而将空间和时间 与物质脱离,成为抽象的实体。“绝对 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 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 不动的。”“绝对的、真正的和 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 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第五,由于预见哈雷彗星的回 归、天王星的发现。机械运动可以严格的用数学方程来表示 , “能用同样的推理方法从 力学原理中推导出自然界的其他许多 现象。”物理系统的一切时 刻的行 为,都可以由一个初始位置、初始速度和力完 全而精确的确定。地震 天气预报也没用第六,物质微粒“可 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 它分离开来的。”机械论者据此在 解释自然界的各种复杂现象时,致力于将其分解为简单的物质粒子,寻求理想化的解答。微积分学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总称。牛顿根据人类的日常体验与直觉认识假定,空间的部分之 和等于整体,由此出发推导出求解曲线包围面积的微积分公式。研究函数,从量的方面研究 事物运动 变化是微积分 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叫做数学 分析。采用这种由确知局部或部分之数学和物理特性, 再通过求和来了解整体特性的方法,就成为还原论方法。还原论方法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用这种方法 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不仅具有精确严密的特质,还具有强大的预言能力,这种预言经得起实验的检验。 但这一方法却并不适合于一切领域,特别是更加复杂和高级的研究对象。比如生态学,比如人的精神心 里问题,比如更加复杂的系统问题。但在那个时代,还原论方法成为一切领域的研究方法。20世纪前半期风靡美国的行为主义 心理学就采用了还原论立场。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J.B.华 生认为,心理学应以客观的、可观察的行为为研究对象,放弃对捉摸不定的主观心理状态或意识 状态进行探讨。行为主义 者眼中的“心理”就是有机体的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实际上行 为主义者 在反对“心理”存在的过程中早已把“心理”还原为物理-化学变化了。行为主义者在对本能、习惯、 情绪、动机、语言、思维的解释中贯穿了还原论的基本观点。例如,华生认为,言语动 作就像打 球、游泳一样,只不过是喉头内 部一组肌肉的协调动作;言语习惯只不过是动作习惯的 缩短或代 替,婴儿学习言语的过程和养成其他动作习惯的过程是一致的。对于思维,华生也把它归结为细 小的肌肉运动。因此行为主义被讥笑为“没有头脑的心理学”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1、机器的自然图景实际上,从哥白尼开始,就开始了世界图 景的机械化过程。17世纪,机械自然观就已经相 当流行,到了 18世纪这种自然观达到顶峰,占据了绝 对的统治地位。有很多自然哲学 家论述了 这一观点。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机器。人的意识只是原子运动的一个虚幻的副产品,人只不过比动 物多几个齿轮和弹簧,人与动物只是位置的不同和力量程度的不同,而绝对没有性质上的不同。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所谓生命,不外是肢体的一种运动,由其中的某些主要部分发动,犹如钟 表中发条和齿轮一样;心脏无非就是发条,神经无非就是游丝,而关节不过是一些齿轮,它把动作传递给整个躯体。在这种宇宙中,人是与一个庞大的数学体系不相干的渺小旁观者,而这个体系的一切组成 部分都符合机械原理的有规则运动,这是一个冷、硬、五色、无声的沉寂的世界,一个量的世界, 一个服从机械规律性,可用数学计算的运动的世界。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牛顿的决定性原理又被后来的科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强化,使力学在18世纪成为第一个真正 数学化的科学。另外,牛顿决定论的应用成功的预测了一系列 的理论设想,比如预见哈雷彗星的 回归、天王星的发现等。所有这些,使牛顿决定性原理由一个本来适用于特殊条件的科 学理论被 放大到了适用 于世界的一切领域,包括当时的哲学也一并被纳入到 了这种巨大的光环之下。到了 18世纪末,这种机械决定论发展到了顶峰。典 型的代表就是拉普拉斯完全决定 论。与机器的自然 图景相联系的、关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宇宙像时钟那样运行, 某一时刻宇宙的完整信息能够决定它在未来和过去任意时刻的状态。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贡献和局限(1)机械性否认质的差别。否认偶然性。认为有机界、无机界,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没有性质上的差别。 在神话自然观念中,自然是一个充满灵 魂的有机体,人与周围 世界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人本身就 从属于自然。但在基督教神学自然观中,人和自然都是上帝的 创造物,由于上帝赋予人 类管理自 然的权力,故人类具有支配自然的中心 地位。但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将整个世界都 看作是机 器,人类既不从属于自然是自然界的产 物,也不具有比自然更 高级的性质和品质,自然 界和人也 只不过是有着不同的零件组成的机器,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这种观点就将人与自然分离开来, 自然成为外在的独立于人类社会的存在物。世界的一切事物,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在外力的作用下,遵循严格的数学方程,围绕 着一套固定的程序,做着周而复始的运动。只有必然的因果循环,没有偶然 的变化差异。这相对 于古代辨证法自然观将自然看作一个生长着的、发展的生命有机体而言,是一种退化。恩格斯:(2)形而上学性17、18世纪的经验自然科学,它的核 心的方法论就是还原分析的方 法。在研究复杂的事物 的过程中,先将其拆分,分割成若干简单的孤立的小元素,分别研究不同部 分的结构和特征,然 后再进行组装,将拆分的小元素合成为一个整体,也就说将不同的部分的相同的东西进行加法运 算,就得出了整体的性质。这种方法对于自然科学的某一具体领域 是必要的,但是,一旦它被哲 学所采纳,成为一种普遍的观点、普遍的观念,就 暴露了自身的缺陷,禁锢了人类的 思维。将自 然界各种事物 都看作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而不是联系的、运动的、发展的,是死的,而 不是活的。所以,这种还原的方法,被培根和 洛克从自然科学移植到哲学中 后,就形成了影响人 类近几个世纪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3)不彻底性否认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之间性质的差别U,因此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之间的有 机的和整 体的联系。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彼此孤立的机器的存在。在机器的、遵循着严格的数学定律的自然图景之下,自然界作为一个作着周而复始的、按 照严格的力学 定律运动的机器,必须要有一个机器的制造者来给这 个机器一个最初的外力,因为 根据惯性定律,只有当力 作用于事物,运动才可能发生。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机械自然 观只能求 助于上帝和超自然的原因。所以,绕了一个圈,牛 顿用“神的第一推动力”来解释行星 最初的运 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使科学又回到了神学 的怀抱中。哲学发展对科学发展的这种依赖性说明了科学是改造哲学的最强大、最基本的原动力。而哲学一 旦从科学中抽离出来,它所具有的意义往往超越了科学本身,成为支配社会发展的思想武器。因此,哲 学的一个重要的职责或功能就是对科学持批判态度,必须同时顾及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和哲学对科学的批 判这样两个方面。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一、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在18世纪中叶以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为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研究提供许多新的事实材料、科研 手段和经济条件。望远镜的不断改进使人们的观测手段不断完善,视野更加开阔;显徽镜的发明使人们 对动植物的结构达到更深层次的认识;尤其是蒸汽机的发明,不仅为许多国家的产业革命创造了前提, 而且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课题,导致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得到较全面的迅速发展,由经验自然科学发展 到理论自然科学。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1)星云说。1755年,康德Kant)的自然通史与天体论认为:太阳和太阳系的天体是炽热 高速旋转的弥漫状态的物质(即“原始星云”),由于吸引而不断凝聚,由于排斥而发生分离和旋转运动。 在这种矛盾的运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有序的天体系统。但是,康德的这部光辉著作并没有受 到同时代人的重视,直到1796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出版了宁宙体系论一书,在该书的附录七中 提出了太阳系天体是从“星云气”演化形成的科学猜测,并进行了数学和力学的论证,即“拉普拉斯星 云假说”。之后,“星云说”才逐渐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后人把这两个科学假说相提并论,称为“康德- 拉普拉斯星云说”。(2)地质“渐变论”。法国学者居维叶(Georges Cuvier,1812)提出的灾变说是指:全球性的突然的、 剧烈的短时期出现的大变动。这种突然变动强烈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地球上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的变化,是反复多次灾变的结果。渐变论直接挑战了居维叶“灾变说”的一个有力的批判。为生物进化论 的创立开辟了道路。(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 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 或其他 能量相互转换,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系统由初态I经过任意过程到达终态II 后,内能的增 量AU应等于在此过程中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 Q和系统对外界作 功A之差。第 二定律:自然界中任何形式的能都会很容易地变成热,而反过来热却不能在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条 件下完全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从而说明了这种转变在自然条件下也 是不可逆的。第二定律和第一 定律不同,第一定律否定了创造能量和消灭能 量的可能性,第二定律阐明了 过程进行的方向性, 否定了以特殊方式利用能量的可能性。(4)电磁场理论。(5)尿素的人工合成。(6)细胞学说。(7)生物进化论。居维叶是法国的一位很有影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他提出了动物机体相 互关联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可以依照局部的动物化石复原出整个动物的完整形象来。这对古生物学 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他认为,动物机体所以相互关联,是因为上帝创造的缘故,是上帝特意 安排的。他根据在不同的地层有不同的动物化石,提出了激变或灾变说,认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都遭 受过可怕的事件,无数的生物变成了激变的牺牲者,一些陆地上的生物被洪水淹没,另一些水中生物随 着海底的突然高起而被暴露在陆地上”。物种经过激变灭绝后,上帝又创造出新物种来;而且他们还计 算出,上帝“发生过27次特定的创造行为,随着每次毁灭自然界一切生物的地质变革,都使整个地球布 满了新的动植物”。从自然观和方法论上看,比起牛顿的著作来,物种起源的意义可能更加伟大。牛顿著作中的自 然界是周而复始、永恒循环、固定不变的大机器,而在达尔文的著作中,自然界则是有着新生和创造、 死亡和毁灭、生生不息的活机体。它之后,达尔文根据大量的地质学、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胚胎学 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他在环球考察及研究家养动植物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经过赫青黎、海克尔、斯 宾塞等人的努力,“进化”的观念超出科学之外,逐渐家喻户晓,成为一种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8) 元素周期律。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先驱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黑格尔是集大成者。自然界不单纯是事物的集合体,本质上是一种过程的集合体,存在着无机界向有机界的发展转化、有机界向生命界的 发展转化,这种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变化的结果。尽管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次伟大的进步,但是,可惜的是,黑 格尔的自然哲学却是一个颠倒的和封闭的体系。所谓颠倒,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亦明显受到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影 响。他并特别专门讨论了老子中的“道”。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一, 万事万物形成之前的统一状态,二,阴阳二气,又产生和,阴阳和三气化合再生万物。道,空虚 无形,永远用不尽。道,不具有任何的物质属性。老也强调对立面的转化,但是否认转 化的条件 性。认识不能从实践之来,越是远离实践,眼不看窗外,万事万物的规律才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孙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知识减少,知识和欲望 见之又减,一无所知, 精神上彻底得道了。朴素的辩证,但同时又具有消极、神秘和唯心的色彩。黑格尔研究了道,他得出结论:“所以道就是原始的理性,产生宇宙,主宰宇宙,就象精神支配 身体那样。”这里的理念与人的精神不同,它指的是一种有创造力的逻辑力量或者是一种与物质无关的 绝对的观念,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一切运动形式,包括人类的思维,都处于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是理念 的表现形式。这里理念,有什么特征呢?它是运动的、变化的、有秩序的、有创造力的、是对立统一的, 是辩证的。所以世间的万物既然是理念的表现形式,也必然会表现为一种辩证的发展过程。为什么是种 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人就会长出五个手指,自由落体规律?是因为,客观的理念、客观逻辑力 量决定的。这种客观理念是可以而且也只能被人类的理性思维所把握和揭示。虽然黑格尔正确的揭示了 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但是,却将这种客观的、源于自然界本身的发展过程,错误地看作是理念 产生的结果,自然界产生于理念,是理念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最终表现为理念的辩证法或理念的矛盾 运动发展。另外,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还是一个封闭的体系。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传统的哲学一定要以一种绝对 真理来完成的,黑格尔也不例外,虽然他强调绝对真理只不过是历史发展的过程,但还是认为。所以, 马克思恩格斯所做的事,就是将黑格尔的从自然界抽离出来的理念或规律重新归还给自然本身。没有绝 对的脱离于物质的观念、规律和逻辑,只有绝对的物质,无论是观念、精神、规律都是物质的属性,没 有物质,一切就都不存在。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科学是改造哲学的最强大、最基本的原动力。但是.如果没有哲学自身的主动性科学对哲学的改造 是实现不了的。哲学自身的主动性表现为哲学对科学的批判意义。在科学从经验层次向理论层次过渡, 寻求经验定律背后更深层次的本质和规律的时候,“世界观”“哲学观”的作用也日益显露出来。宇宙的 产生、物质深层的结构和运动规律、随机性与必然性的关系、连续性与离散性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动因、 人类智慧的本质等问题,这些都与“世界观”层次的信念密切相关。例如,数学基础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 (或空间与数是否能完全对应),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者对物质的描述(或解释)哪个更根本,人 类智慧与人工智能是否能真正对接和融合,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及建立相关的理论都会明显地受到 “世界观”层次信念的影响。日心说和地心说在宇宙的真实结构、人类和上帝的位置等问题上出现了不同, 这显然是“世界观”层次信念的不同。再如,赖尔的地质渐变论和居维叶的灾变论的争论,达尔文的生物 进化论与创世说的争论,爱因斯坦与量子力学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争论。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客观实在性 和决定论问题的争论,等等。第三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1. 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发生的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近代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及随之 而来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生产过渡,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 生产的这种飞跃,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从分门别类搜集材料的阶 段进入对经验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理论概括的阶段,“自然科学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是关于过程、 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关于联系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大的整体的科学”。理论 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 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这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2.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1)“星云说”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发表了自然通史与天体论一书,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康德 认为,太阳系是从同一团尘埃微粒组成的弥漫星云中,通过吸引与排斥的矛盾运动,逐渐发展成为有秩 序的天体系统;他阐明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1796年拉普拉斯 发表宇宙体系论,提出了类似的星云说,并对星云说进行数学和力学方面的论证。后人把这两个类 似的假说称之为“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恩格斯评价说:“康德关于所有现在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 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 第一次被动摇了。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2) 地质“渐变论”1830年至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I,yell, 17971875)在其发表的地质学原理一书中提出 了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的表层以及地表上的植 物和动物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它们“也都有时间上的历史”,这个学说既是与有机物种 不变这个假说不能相容,也是对居维叶(G. (2uvier,17691832)的“灾变说”的一个有力批判。正是在这 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最初把理性带进地质学的是赖尔,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些渐进 的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革。”(3)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等人通过各自的途径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这个定律在当量的关 系上揭示了存在于自然界的热、光、电、磁、机械的和化学的等等这些当时被称之为“物理力”,而实际 上是能量的特殊物理量之问的联系和转化,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无机物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因 此,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4) 尿素的人工合成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 wohler,1800 一 1882)发表论尿素的人工合成一文,总结了他用 人工成功地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的研究成果。维勒用普通的化学方法,从氰、氰酸银、氰酸铝,以 及氨水、氯化铵等无机原料合成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的观念,动摇 了生命力论的基础,“证明了适用于无机物的化学定律对有机物是同样适用的,而且把康德还认为是无 机界和有机界之间的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大部分填平了”。(5) 细胞学说1838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M. J. Sehleiden,18041881)发表关于论植物起源的资料一文, 指出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1839年,德国生物学家施旺(Sehwann,18101882)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 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明确指出动物和植物一样,也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 证明了一切生命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无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单一细胞发展而成的,从而揭示了生命 现象、特别是植物和动物之间的本质同一性,揭开了有机体产生、成长及其构造的秘密,“从前不可理 解的奇迹解开了,被归结为某种遵循一切多细胞的机体本质上共有的同一规律所发生的过程”。(6) 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系统地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 论,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生物界的任何物种,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 结果,从而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做彼此毫无联 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 称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为自然界的历史观“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7) 电磁场理论电磁场理论的诞生,源于科学家们对于电磁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7 一 1851)发现电流的磁效应。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即变化的磁场产 生电场)。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一书中对前人和他自己的工作进 行了概括,建立了联系着电荷、电流、电场、磁场的基本微分方程组,即描述电磁场运动变化规律的电 磁场理论,揭示了电、磁和光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史上又一次理论综合。(8)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1869年前后由俄国化学家门 捷列夫等人发现。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各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推断元素的一般性质、新元的寻找 和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而且揭示了元素由量变到质变、量与质相互关联的实质, 为唯物辩证法提供了自然科学上的论据。因此,恩格斯说门捷列夫“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 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上述理论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和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和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建立),揭示了自然界物 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消融了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 沟,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得到了说明,并被归之于岛然的原因。由于理论自然科学的进展,人们能够依靠 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从而使辩证自 然观取代机械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先驱:德国古典自然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除了具备上述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源远流长的古代自然哲学思想渊 源之外,还以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为先驱。康德关于空间与时间、物质与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哲学思考, 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刻画了一幅关于宇宙的结构与发展的宏观图景。赫尔德概括了自然科学进一 步取得的成就,描述了地球的地质演变史和地上生命的自然发展史。发展了自然界演化的思想。谢林在 自然哲学体系初步纲要中提出,与那种用经验方法考察被创造出来的自然界的自然科学不同,自然 哲学是用思辨方式考察进行创造活动的自然物,因而整个自然界表现为一个由无限多样的形态组成的系 统,一个从无机物到人类的动态发展系列。黑格尔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其哲学全书第二部分自然哲学中强调自然哲 学必须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接受自然科学从经验中给自己准备的材料,并把这种材料重新加以改造。同 时,他批判了那种蔑视思维,以纯粹经验主义为标榜的科学家,指出自然科学同样是用思维方式察自然, 只不过它使用的范畴是形而上学的,而自然哲学使用的范畴是辩证的,因此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的关系 就在于范畴的转换。黑格尔将自然界看做“是一种由各个阶段组成的体系,其中一个阶段是从另一个阶 段必然产生的”,前一个阶段的产物总是后一个阶段的产物的基础。他指出了一种自然形式和领域向一 种更高的自然形式和领域的发展与转化,无机界向有机界的发展和转化,有机界向生命界的发展和转化, 提出了“自然界自在地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著名论断。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包含了不少天才的思想,如 论证了空间、时问、运动和物质的统一,提出了物质的连续性与问断性的统一,猜测到最简单的生命是 从化学过程产生的。2.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 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 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最主要的价值,即在于把世界描绘成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单纯事物的集 合体,并且明确地提出了矛盾是运动、发展的源泉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第一次 这是他的伟大功绩一一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 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是,黑格尔是用颠倒的形式 叙述自然界辩证发展过程的。他认为,“自然界作为他在形式中的理念产生出来的”,“自然”只是“理念表 现自己的一种方式”。这就是说,黑格尔自然哲学中的辩证法,只是观念的辩证法:发展是理念、观念 的发展;联系是概念的相互联系,而自然界的辩证法只不过是它的“外化”,因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 头脚倒立的。黑格尔的发展观是不彻底的。按照传统的要求,哲学体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所以, 黑格尔虽然强调永恒真理不过是历史的过程本身,但他还是把历史设想成人类将达到对绝对观念的认 识,并宣布对绝对观念的认识已经在他的哲学中达到了。但是这样一来,发展也就终结了。所以,马克 思和恩格斯在肯定以往自然哲学的历史价值的同时又指出:“旧的自然哲学,无论它包含有多少真正好 的东西和多少可以结果实的萌芽,是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的。”他们在对以往的自然哲学进行扬弃的过 程中,批判地消除它的神秘主义的形式,挽救其中有价值的合理思想,从而让自然界的辩证法从它们的 全部的单纯性和普遍性上清楚地表述出来。所以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 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1.基本思想和特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 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 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 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 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 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 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 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 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于以往各种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 证法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相对立,把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存在的优先 性看做是人类研究自然界的认识前提,明确指出自然界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即“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已经变成 实践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 问题,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在实践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另一方面辩 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又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 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它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确认自然界先于人,先于人类社会,而且还明确地把人类社会看做自然界的一 部分,指出人类的“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并械论和形而上学, 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的辩证思维到 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从来的自然观都是对纯粹的、天然的自然界的看法。辩证唯物 主义自然观所揭示的自然界还包括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是人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 恩格斯指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 过工业一一尽管以异化的形式一一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这种人化的自然界的 思想,不仅超越了以往狭义的自然观念,而且强调了人的参与,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最能体现人的本 质力量对象化的地方,正在于人能够按照美的原则来塑造对象性的自然界,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 大飞跃。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与机械论自然观不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观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 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 植物_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在任何时候,人的能动性的发挥都不是不受制约的, 不是无限的、绝对的,“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并不因为人的活动而消失;人类只能顺应自然界规律性 而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性;人在自然界里能获得多大的自由,并不单纯取决于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同时也取决于对人的受动性的认识程度和控制能力。2.重大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 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 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 深刻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 定了理论基础。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从而揭 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 恩格斯除了撰写总结德、法革命经验教训的著作外,马克思还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着手撰写资本 论;恩格斯则广泛、系统地开展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撰写自然辩证法手稿。恩格斯曾说过, 他“援引现代自然科学来证明辩证法在现实中已得到证实”,是因为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无产阶级革命 斗争中的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这表明,辩证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不可缺少 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 前提。世界观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任何人从事科学研究,不管他对本体论采取何种态 度,实际上总是有其世界观前提的。爱因斯坦就说过:“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 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虽然,“我们不能从逻辑上来证明外在世界的存在”,但它却是我们不可缺少 的科学信念和科学预设,是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深厚根基和深沉动机。而科学家关于独立于人的外在 世界等科学信念和科学预设,正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要观念和思想。固然,从时间上说,自然科 学的发生是先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但从逻辑上说,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经形成,它的思想和方 法也就成为自然科学所依赖的原初条件和理性根据。科学认识与方法论是伴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而发展的。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最先从自然哲 学中分化出来,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因而有关自然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最先得到比较充分的研究。 特别是培根、笛卡儿等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