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初设原则汇总修改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67558213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山初设原则汇总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长山初设原则汇总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长山初设原则汇总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长山热电厂4X330MW机组工程初步设计原则(2010年1月26日修改版)!热系统除辅助蒸汽系统按母管制设计外,其余热系统均采用单元制。热循环采用级回热 抽汽系统,设有3台高压加热器、1台除氧器和4台低压加热器。(1)主蒸汽、再热蒸汽及旁路系统主蒸汽系统采用单元制,主蒸汽管道上不设隔离阀。主蒸汽管道材料选用ASTM A335p91,高温再热蒸汽管道材料选用ASTM A335P22,低温再热蒸汽管道材料选用ASTM A672 B70 CL32-(2)给水系统给水系统采用单元制。系统采用大旁路系统,给水泵配置按2X50%汽动给水泵+ IX 40%启动备用电动给水泵设计(带液偶)。本工程按主泵、前置泵共用,套最小流量再循环系统设计,汽动给水泵主泵和前置泵 不考虑交叉运行。汽动给水泵组布置在汽机房12.6m运转层上,汽动给水泵的前置泵布置在除氧间0m 层。高压给水管道材料采用15NiCuMoNb5-6-4o(3)抽汽系统汽轮机具有八级非调节抽汽,即三高四低除氧。其中第四级抽汽除作为除氧器 正常工作汽源外,还作为给水泵汽轮机正常用汽汽源以及辅助蒸汽系统的汽源。除七、级外,其余抽汽管道上分别设有电动隔离阀和止回阀(其中四级抽汽串 联二个气动止回阀;前者为防止汽轮机进水的一级保护,后者作为汽轮机超速保护, 同时也作为防止汽轮机进水的二级保护措施。四级抽汽至除氧器加热蒸汽管道上设有一个电动隔离阀和一个自动快关式止回阀。每台机组供热负荷按照100t/h设计,四台机组对外供热母管管径定为DN800mm。(4)辅助蒸汽系统二台机组设有连通的辅助蒸汽母管。辅助蒸汽来源主要为运行机组的四段抽汽和高压 缸排汽。机组的启动用汽、低负荷时辅助汽系统用汽、机组跳闸时备用汽及停机时保养用 汽都来自该辅助蒸汽母管。本期工程的第台机组投产时所需的辅助蒸汽由启动锅炉提供,第二台机组投产后, 每台机组之间就可相互供给启动用汽。(5)凝结水系统凝结水系统中的凝结水精处理装置为中压装置。系统设有凝结水系统采用3X55%凝 结水泵,其中两台运行,一台备用,当任何一台运行泵发生故障时,备用泵自动起动投入 运行。系统有四台全容量,表面式加热器(5号、6号、7号和8号低压加热器)和一台无头除 氧器。7号和8号低压加热器置于凝汽器接颈的喉部与凝汽器成为一体。5号和6号低压加热 器为卧式、双流程型式。在系统上采用小旁路系统,当加热器发生故障时,可单独隔离检 修,凝结水走旁路;7号和8号低压加热器采用单独闸阀作为隔离阀的大旁路。凝结水在进 入除氧器之前的管道上还设有只止回阀,以防除氧器的蒸汽倒流入凝结水系统。除氧器采用滑压运行,正常运行由汽轮机的四级抽汽供汽;在起动或低负荷时,由辅 助蒸汽系统供汽。因采用无头除氧器,除氧器内设置沸腾管。凝汽器补水取自化学专业的凝结水贮水箱,该水箱还用来回收热井高水位时的溢水。 凝结水储水箱的容积为300m3 (暂定)。(6)加热器疏水及放气系统高压加热器采用逐级疏水方式,最后级高加疏水至除氧器;低压加热器也采用逐级 疏水方式,最后级疏水至凝汽器,高、低加事故疏水至凝汽器高低压疏水扩容器。疏水 调节阀后管径放大并采用耐冲蚀的厚壁低合金钢管。高加运行排气分别接至除氧器,低加运行排气分别接至凝汽器。所有加热器汽侧均设 有充氮接管座。(7)抽真空系统凝汽器汽侧抽真空系统设2台100%容量水环式真空泵组。正常运行时一台运行、 一台备用。起动时为加快抽真空过程,两台真空泵同时运行。(8)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闭式冷却水系统采用大闭式系统,主要被冷却设备均采用闭式冷却水冷却,闭式冷却 器采用板式冷却器。闭式冷却水系统设置2台100%容量的热交换器和2台100%闭式循环冷 却水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同时设置一台高位膨胀水箱。系统出力可满足电厂从起动到最大出力时各种负荷下的运行需要,并有一定裕量。(9)开式冷却水系统开式冷却水系统设置2X 100%的开式水升压泵及两台电动滤水器,其中一台运行, 台备用。(10)行车汽机房设2台80t/20t行车,本期工程选用的汽轮机检修起吊最重件为汽轮机的低压外 缸,2台起重机抬吊重量需满足起吊最重件条件。安装发电机定子考虑采用临时措施。(11)保温按照保温油漆设计规程,室内设备管道环境温度按25设计,采用硅酸铝制品。保护 层采用彩钢板,阀门的保温层材料选择保温阀门套。采用单层保温结构。2、单层保温结构:外径57的管道采用硅酸铝绳;外径57的管道采用硅酸铝制品,保温材料性能同新版保温设计规范。3、外径219的管道采用毡;外径219且大于57的管道采用管壳:外径57的管道采用绳。保温材料密度为:毡llOkg/n?管壳IBOkg/n?绳130kg/m3;四大管道室外部分需在保温层及保护层间增设防潮层,防潮层采用增强型玻纤涂塑胶 粘带。2主厂房布置(1)布置特点主厂房扩建方向为右扩建。汽轮发电机组的机头朝向扩建端。汽机房、除氧间和煤仓 间为混凝土结构,锅炉构架为钢结构。汽机运转层采用大平台布置,运转层标高为12.6米, 两台机组之间设大件重物起吊孔。锅炉磨煤机采用双进双出钢球磨,每台机组配3台磨煤机,煤仓间跨度13.5m磨煤机 档的柱距为12m,两炉之间设1.5m的伸缩缝。(2)主厂房主要尺寸柱距6/12米+1.5米(伸缩缝)跨距27米9米汽机房(A-B柱)除氧间(B-C柱)煤仓间(C-D柱)13.5米A柱烟囱中心线182.4米主厂房长度(四台机组)12X23+9X3+1.5X3=307.5 米主厂房各层标高:运转层给煤机层汽机房、除氧间中间层 汽机房A排屋架下弦 除氧器层 高加层(3)汽机房布置汽机房12.6米(暂定)12.6 米6.3米29.10米(暂定)21米(暂定)12.6 米汽机房运转层为大平台结构,该层布置有汽轮发电机组及汽动给水泵组。汽机房分三 层:底层(0.0米),中间层(6.3米),运转层(12.6米)。两台汽动给水泵对称布置在近B排柱 侧,排汽向下进入主凝汽器。汽机房夹层主要是管道层,机头布置有汽机油系统设备,汽封供汽阀门站等设备。在 发电机侧布置有发电机空气冷却器、汽封冷却器和轴封风机、发电机封闭母线、6kV厂用 配电装置等。7、8号低压加热器布置在凝汽器颈部,其抽芯方向朝向A排柱。汽机房0.00m层,机头部分布置有主机润滑油系统、凝结水泵、润滑油净化储存系统 设备;发电机端布置有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发电机的附属设备、闭式循环冷却水泵、闭式 水热交换器、开式水泵和电动滤水器等设备。在给水泵汽轮机的底层布置给水泵汽轮机油 系统设备。除氧间布置本方案采用除氧间模块,零米布置闭式泵、电动给水泵、汽动泵的前置泵,靠B排柱 预留检修通道。中间夹层6.3m布置#5、#6低加、辅汽疏水扩容器。运转层12.6m布置#1 #3高加,除氧层+21.0m布置无头除氧器。除氧间跨度为9m。(4)供热母管布置对外供热母管管径定为DN800mm,供热母管布置在汽机房A排外。2锅炉专业2.1 机组容量本期建设四台国产亚临界330MW的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带一次中间再热的四角切 圆燃烧煤粉锅炉。配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一次风机与送风机并列运行,并采用热风 再循环进行加热,对空气预热器进风(二次风侧)加热,热风再循环是否设置4台机组公 用的母管待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布置情况确定。锅炉及炉前通道封闭至12.60m,炉前平台按混凝土楼板设计。2.2 制粉系统制粉系统采用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每台锅炉采用三 台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三台磨煤机磨制设计煤种时的总出力不小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 时燃煤耗量的115%。在磨制校核煤种时,全部磨煤机按检修前状态的总出力不小于锅炉 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的燃煤耗量。煤粉细度暂定为R75&15% (待收到煤质资料后再确定)。 磨煤机带分离器。磨煤机采用国产设备,关键部件进口。每台锅炉配置6台能适应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运行的全封闭重力 称重式给煤机,每台给煤机的出力不小于磨煤机计算出力的1.1倍。其设计压不小于 0.35MPa 控制精度优于0.5%的煤量称量,设有断煤信号自动清扫装置及密封风装置。给煤机采用国产设备。2.3 一次风系统一次风供给磨煤机和送粉所需的热风、磨煤机调温风(冷风)、磨煤机和给煤机的密 封风(经密封风机后接入),每炉设两台50%容量的离心式一次风机。根据业主方要求,考虑到节能,一次风机采用液耦或变频方式,具体待招标时确定。一次风机的基本风量包括锅炉在最大连续蒸发量时所需的一次风量、全部磨煤机的密 封风量和制造厂保证的运行一年后的空气预热器漏风量。次风机风量裕量35%、另加温度裕量(按夏季室外大气温度计算);一次风机压头 裕量30%。每炉配2x100%容量的密封风机,其中一台备用。密封风机由磨煤机制造商配套提供, 单台风机容量三台磨煤机运行所需的总风量。配合微油点火系统(或等离子点火),在一台磨煤机(暂定最下层燃烧器,具体的燃 烧器需和锅炉厂、微油点火供货方协商)进口的热次风管道上装设暖风器旁路。二次风系统设两台50%容量的动叶可调轴流送风机,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送风机基本风量选择计算取锅炉燃用设计煤种和锅炉在最大连续蒸发量时所需要的二 次空气量及制造商保证的空气预热器运行1年后的送风侧净漏风量之和。送风机风量裕量 5%,另加温度裕量(按夏季室外大气温度计算),按大火规要求,送风机压头裕量不低于 10%,根据业主要求,送风机压头裕量按15%进行设计。2.5 烟气系统烟气系统设两台50%容量轴流式引风机。引风机和增压风机分开设置。引风机形式采用静叶可调或动叶可调,在招标时确定。引风机的基本风量取锅炉燃用设计煤种和锅炉在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的烟气量、制造商 保证的空气预热器运行1年后中漏入烟气侧的风量及锅炉下游烟道漏风量之和考虑。引风 机的基本风压按非脱硫况下从锅炉炉膛至烟囱出口的系统管道阻力损失,设备阻损 失,动压头损失和烟囱自拔风动。引风机风量裕量10%,另加10C温度裕量,按大火规要求,引风机压头裕量不低于20%, 根据业主要求,引风机压头裕量按25%进行设计。本工程为预留脱硝,4台炉的引风机的电动机参数按有脱硝装置的情况选取,以后增 设脱硝装置时仅改造风机叶片和轮毂。本工程每台炉暂选用两台双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器的效率不小于99.8%(最终根 据煤质资料由环保专业定)。除尘器以锅炉BMCR况为设计基准,并考虑下述裕量:烟 气量+10%,烟气温度+10。除尘器的阻小于300Pa,漏风率为小于2%。除尘器的承压 能力为9800Pa。在两台除尘器出口设有联络烟道。2.6 脱硫(吸收区部分)脱硫系统作为独立设备岛进行采购。脱硫系统艺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式脱硫方案(FGD)考虑。每套烟气脱硫装置的出力 在锅炉BMCR况的基础上燃油脱硫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设计,最小可调能力与 50%BMCR况的烟气流量相适应。脱硫效率暂按不低于95%设计,最终根据煤质资料确 定。吸收塔为炉塔,塔型为喷淋塔或托盘喷淋塔。本工程不设GGH。吸收塔的喷淋层为四层,设四台浆液循环泵。每台吸收塔设置2X100%氧化风机。脱 硫增压风机为1X100%,采用动叶可调或静叶可调轴流风机,风量裕量10%,另加10C温度裕量,压头裕量为20%。全厂设置套事故浆液系统,设事故浆液罐。脱硫吸收区的闭式冷却水和压缩空气由主发电部分系统提供。吸收区的进设备的范围原则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除雾器,吸收塔搅拌器,金属防 腐材料、喷嘴等。烟气脱硫装置暂按设有旁路烟道,最终根据环保确定。旁路挡板的应分组设置,执行 机构至少设置2个电动调节型执行机构。2.7 脱硝(反应器部分)本工程预留脱硝装置的空间,布置于送风机支架上方,本次设计风机支架仅基础考虑 脱硝荷载,脱硝还原剂暂按液氨方案。2.8 燃油系统锅炉点火及启动助燃油采用零号轻柴油。本期设计独立的油泵房和供油系统。供油系统总出力,按一台锅炉油枪额定出力(满 足锅炉冲管要求),加一台锅炉启动助燃油量,再加上述用油量之和的10%回油量。供油 系统配置3X50%容量供油泵,供油泵采用变频调速。本工程设置2台500m的轻油罐, 采用蒸汽加热;设置2X100%容量的卸油泵,并设置相关的污油处理设施。燃油系统按6 台330MW机组考虑,预留二期工程的燃油接口。燃油系统油管道吹扫介质采用厂用压缩空气。2.9 烟囱推荐采用两炉合用一个烟囱的方案或者单外筒四管烟囱的方案,目前设计按单外筒四 管烟囱进行设计。筒体内烟气流速不超过18m/s,以防止脱硫后烟囱出口烟气带液,烟囱出口流速满足 环保要求。烟囱高度暂定210米,根据环评复核审查意见最后确定。2.10 启动锅炉房根据业主要求,本工程不考虑建设期间的采暖,设置一台20t/h的启动锅炉。2.11 点火系统锅炉点火及启动助燃油采用零号轻柴油。锅炉点火采用高能电弧点火装置,二级点火 系统,由高能电火花点燃轻柴油,然后点燃煤粉。油枪采用压式机械雾化。每炉燃烧器 对应位置装设油枪和高能点火器。本工程拟采用微油点火或等离子点火装置,最终根据煤质资料及招标情况确定。本工程每2台机组设置个压缩空气系统,用于主厂房区域的检修用气及两台机组的 仪表用气。每个压缩空气系统设有4台20Nm3/min空气压缩机组,2台正常运行,1台运 行备用,1作为检修备用。空气压缩机采用喷油螺杆式,最终形式由招标决定。每个压缩 空气系统设置2台20Nm3/min压缩空气后处理装置。全厂(四台机组)仪用及检修用压缩空气系统的设备合并布置在个空压机房内,或 者两台机组的仪用及检修用压缩空气设备和除灰压缩空气设备合并布置在个空压机房 内;以方便空压机及附属设备的检修。2.14 锅炉房及炉后布置采用内(前)煤仓,主厂房采用四列式方案。根据业主提供的现有煤质资料和电子版 的锅炉资料,锅炉房及炉后布置原则方案如下。煤仓间跨度为13.5m,柱距为12m。煤仓间内设有33.0m层、12.6m层和0.00m层。 33.0m层布置输煤皮带机,12.6m层布置给煤机及煤粉分离器,33.0m层和12.6m层间布置 钢制原煤仓。0.00m层每台炉顺列布置3台双进双出钢球磨及其附属设备。考虑风道布置和设备运输的需要,锅炉本体与煤仓间D列柱之间留有7m的炉前距, 用以布置风道和保证炉前通道。锅炉房0.00m布置有刮板捞渣机、密封风机、及锅炉MCC 室等。送风机布置在锅炉炉后,一次风机布置在锅炉炉侧。锅炉外侧靠近集控楼对称布置定 期排污扩容器。每台锅炉设置台载重量16的客货两用电梯,停靠锅炉各层主要工作面。两台电梯 布置在锅炉一侧,均布置在靠近集控楼。炉后依次布置送风机、电气除尘器、引风机、烟囱及脱硫系统吸收区。炉后一次风机和送风机与电气除尘器之间设有检修通道,以方便炉后设备检修件的运 输。布置方案为主厂房柱距12m的布置方案,每台机组6档,两台机组中间设伸缩缝,集 控楼布置在炉前通道后方,每台磨占用2档,满足检修场地的要求。炉前为四台机组连通 的通道。锅炉房及炉后的布置主要尺寸见下表:名称单位布置尺寸煤煤仓间跨距(C-D)m13.5煤仓间柱距m12仓给煤机层标高m12.6皮带层标高m33间炉前距离(DK1)m7煤仓间横向总尺寸m29锅炉深度m39.42锅锅炉宽度(两钢架中心距)m34.2大板梁顶标高m-73.1炉1/2、3/4两台锅炉中心距m73.52/3两台锅炉中心距m78锅炉最后排钢柱至电除 尘器第一排钢柱距离m25.7炉电除尘器最后一排钢柱至 烟囱中心距离m31.28后电除尘器总长(第一排钢 柱至最后排钢柱距离)m29.5烟囱出口直径m待定烟囱高度m待定脱硫吸收区横向长度m45总长度煤仓间C排柱中心线至脱硫 吸收区外缘间距m191.4(1)输煤系统按6X330MW机组统一考虑建设。(2)根据业主要求,输煤系统(除煤仓间外)带式输送机规格为:B=1400mm、 V=3.15m/sQ= 1800t/h。煤仓间如果条件允许设置规格为:B= 1600mm、V=2.5m/sQ=1800t/h 0(3)电厂燃煤采用汽车来煤方式。卸煤沟底下配置两路带式输送机。每路带式输送 机配置2台出力为300-1000t/h的叶轮给煤机,共4台。(4)设置1座斗轮机煤场,斗轮机基础按共轨布置两台斗轮机考虑,本期上1台斗 轮机,待扩建时上第2台斗轮机。斗轮机规格为:堆取料出力均为1800t/h,悬臂35m,堆 煤高度12m。斗轮机煤场约可贮存本期工程4X330MW机组7天左右的耗煤量。另在卸煤 沟南侧设置块硬化地面作为堆煤场地,该场地配置地下煤斗及进入输煤系统的地下带式 输送机。(5)应业主要求,斗轮机煤场设置1座干煤棚,干煤棚容量按7天考虑。(6)入厂煤计量采用6套重车汽车衡及3套空车汽车衡。并配置6套汽车采样装置。(7)入炉煤采样设置1套双采样头的中部采样装置。入炉煤计量采用2台皮带秤, 并配置2套循环链码标定装置。(8)筛碎设备配置2台出力为1800t/h的滚轴筛和2台出力为1200t/h的碎煤机。(9)煤仓间采用犁式卸料器卸煤。(10)输煤系统在出卸煤沟、出煤场(进碎煤机室)、出碎煤机室设置3级除铁设施。(1) 厂内除灰渣系统按灰渣分除、干灰干排、粗细分开的原则设计。(2) 干除灰系统采用正压气除灰系统将干灰输送至灰库。每台炉设三根灰管(省煤器、电场共一根,二电场一根,三四五电场共一根),本工程灰库共设5座,4粗1 细,每座灰库直径13m,库容约为2350m灰库根据将干灰综合利用外运和汽车运至灰 场的要求,设计灰库下的除灰设施。(3) 除渣系统采用刮板捞渣机将炉渣输送至锅炉房外侧的渣仓,然后装车运至综合利用厂或渣场。每台炉设2个渣仓,可贮存约24小时的渣量。(4) 渣水采用泵输送至高效浓缩机,经沉淀处理后的水,由缓冲水池下的低压水泵输送回锅炉房循环利用。(5) 厂外出灰方案为汽车将灰渣运至综合利用单位或灰渣场碾压堆放。(6) 预留扩建的2X330MW (#5, #6)机组工程的灰库及高效浓缩机系统另行统规划布置。(7) 脱硫吸收剂采用石灰石,厂内设石灰石仓,石灰石仓满足设计矿下3天的石灰石耗量,石灰石制备系统采用湿磨系统。(1)化水车间水处理设备6台机组所需设备本期工程一次建成。RO总出力按600t/h 设计:超滤装置单台出力设为130 t/h,共设8系列,RO单台出力设为120 t/h,共设5系 列。同时预留2台2x55 t/h浓水反渗透装置的安装位置。生活用水从超滤水箱抽出,经2 台活性炭过滤器(用备)处理后送至各用水点。生活用水量考虑30t/h。(2)阴、阳离子交换器为无顶压逆流再生床。阳、阴床的系统连接采用母管制连接。(3)化水车间补给水处理系统设两台树脂贮存罐,以方便阴、阳、混床大修时树脂 的储存。(4)取消水布专业沉淀池后的过滤设备,在超滤前设多介质过滤器,布置在化水车 间内。多介质过滤器共设16台,分成2组、母管式运行方式,不设再生备用。(5)根据电厂以往的运行经验,RO装置不需进行加酸。故本期工程不设CO脱碳塔。(6)设一台蒸汽换热器对碱再生用水进行加热。(7)化水车间的酸、碱贮存罐各按2x25n?卧式罐考虑,设酸、碱计量箱。(8)除盐、凝结水箱呼吸管设置防C0进入装置或采用柔性浮顶进行水箱密封处理。(9)每台底部采用水帽装置的离子交换器设置台树脂捕捉器。(10)除盐水至主厂房对6台机组的除盐水供水管采用双路供水,设隔离门,达到互 相备用,且不影响有关阀门、设备检修。除盐水管采用不锈钢材质。(11)加药、取样、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均考虑2台机组为个单元进行布置。加药及 取样设备可考虑布置在12米层。(12)化水、废水的酸碱贮存区采用半露天布置,碱贮存罐及输碱管道设电伴热。酸 碱贮存区设安全淋浴器。(13)化学水池、过滤器回收水池上设建筑物,布置各自的水泵及酸、碱输送泵各 台。(14)卸酸、碱泵前加卸酸、碱缓冲罐,高度不超过运酸、碱车的车厢底部高度。设 备内外采用防腐处理。(15)水处理车间的酸碱喷射器布置在单独的酸碱喷射器间内。(16)超滤总进水管及每台超滤产水管设浊度仪各块。(17)反渗透总进水管设氧化还原电位表及余氯表各块。(18) R0前设压调节门,R0清洗设清洗产水回流管道。R0清洗、超滤清洗箱设加 热装置。R0、超滤、清洗系统分设。R0冲洗管道设加杀菌剂加药泵。为了药剂均匀,R0 阻垢剂加药泵设置6台,与每台R0装置对应。(19)在循环水加硫酸装置中,不设加药泵,设卸药泵,布置在循环水泵房附近,加 药点设在循环水泵进水前池,采用重力自流式加药。硫酸加药设备6台机组设3套。采用 半露天结构,设计全封闭围栏及防雨设施,考虑对酸贮存罐采用漏酸防护设施。(20)杀菌剂的添加采用临时设施。阻垢剂采用加药泵将药液加至循环水泵进水前 池。6台机组的加药设施集中布置。设药品贮存间。(21)絮凝剂采用固体药剂。加药系统设溶解箱,待絮凝剂溶解后自流至加药箱,以 避免过滤器污堵。(22) RO浓水冋收至RO浓水回收水箱,排至净水系统的回用水池或作为多介质过 滤器的反洗水。(23)超滤的反洗、正洗排水考虑排至净水区沉淀池进。(24)将凝结水再生酸碱废水与树脂反洗水、后期的正洗水分开排放。将后者排至回 用水池进行回用。(25)将化水车间的交换器再生前的放水、反洗水、再生后期的正洗排水与酸碱废水 分别排放,将前者冋收至净水回用水池进行回用。6采暖、通风和空调专业6.1厂区采暖(1)该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为4.35。(:,冬季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为120天,为寒冷地区。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版)规定, 该地区为集中采暖区,则厂区所有工艺和人员需要采暖的建筑均设置集中采暖。(2)输煤系统采用蒸汽采暖,其它建筑均采用热水采暖。(3)厂区热水采暖系统在进(主厂房)的栈桥下设置采暖加热站,热源热煤为蒸汽, 由机务专业提供,采暖热媒为高温热水(110-70) (4)根据魏桥老厂运行经验,电厂只要求汽机房运转层(12.60m)和锅炉房零米层 设置采暖系统,而且采暖设备均采用散热器,不需暖风机。(5)继电器楼、空压机房、柴油机房、输煤系统建筑、水工各类泵房、化学水处理 建筑、材料库、检修车间、生产综合楼、运行宿舍和警卫室等采暖设备均采用散热器。(6)厂区采暖热网优先采用与工艺管道共用综合管架架空敷设的方式,无综合管架 及接至建筑物的采暖管道均采用直埋敷设的方式。6.2 汽机房通风汽机房和除氧间夏季采用自然进风,屋顶通风器自然排风的通风方式排除室内余热。 汽机房屋面最高处设置排氢装置。6.3 锅炉房通风锅炉房运转层下为半封闭建筑,封闭区夏季采用门窗自然通风方式排除室内余热。6.4 集控楼通风、空调与采暖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室将设置全年运行的集中空调系统,空调设备用备。空调 采用直接蒸发式屋顶空调机组,冬季热源采用热水(110-70),由采暖加热站提供。 冬夏季最小新风量不小于总风量的10%、5%,同时满足每人30 m3/h新风卫生要求,过渡 季为全新风方式运行(直流系统)。采用双风机系统,空调系统全年运行。空调系统考虑防 火措施。集控室、电子设备室设有独立事故排风系统。电气开关室和电缆层夏季均采用机 械通风方式排除室内的余热,风机兼作事故排风机,排风机容量按不小于12次Z时计算。 蓄电池室采用降温通风直流系统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蓄电池室冬季设置防冻采暖装置。 6.5继电器楼(电器室、通讯机房、蓄电池室、直流及UPS室),输煤综合楼控制室等采 用集中空调系统,系统主要由2x50%容量的的直接蒸发式屋顶空调机组。冬夏季运行。冬 季热源采用热水(110-70),由采暖加热站提供。继电器楼通讯机房、蓄电池室、直 流及UPS室就地设置柜机空调。6.6 化水车间的化水楼各控制室、分析室等设置空调系统,冬夏季运行。空调范围为各分 析室、天平间、精密仪器间和气相色谱间等。夏季空调设备装置采用多联机VRV系统, 冬季设置散热器采暖。6.7 生产综合楼夏季采用多联机VRV空调,冬季设置采暖系统6.8 各空压机房、各泵房、化学房间根据工艺要求设置通风系统。6.9 厂区其他电气房间根据工艺要求设置就地柜式空调机空调或机械排风。6.10 煤仓间煤斗、输煤转运站、碎煤机室均设置除尘系统,除尘设备选用布袋除尘器。6.11 在每个锅炉房设置套真空吸尘管网系统,并兼管煤仓间的定期清扫。两台炉将配置 台车载式真空吸尘装置。7电气专业7.!电气主接线(1)本期工程建设4X330MW供热汽轮发电机组,4台机组均采用发变组单元制接 线,升压至220kV电压接入厂内升压站。本期新建一座220kV屋外配电装置。因考虑远景 规模为6台330MW级发电机组,本期公用设施按6台机组设计,故电气主接线采用双母 线双分段接线,4回主变进线;2回起/备变进线,2台母联断路器;2台母线分段断路器; 220kV出线为6回,站内导线环线按双导线设计,出线导线截面按2X630以上设计。远景 接线需增加2回主变进线,1回起/备变进线,1台母联断路器,2台母线分段断路器,4 回220kV出线。(2)新建的220kV升压站采用屋外单列布置,所有进线均为电缆,通过电缆沟敷设, 出线采用架空线。(3)本期220kV系统短路电流水平按50kA考虑,爬电比距按31mm/kV。(4)电气主接线按照附页设计,具体见图纸,原则是两条出线间隔之间隔个间隔。(5) 220kV设备线夹应选用液压型,220KV设备尽可能采用复合绝缘。(6) 220kVSF6断路器额定电流为4000A,额定开断电流50kA; 220kV隔离开关额 定电流为3150A,动稳定水平125kA;(7)支撑柱必须考虑承重及操作过程中不晃动。(8)母线伸缩节1节固定,其他活动7.2 发电机及发电机引出线(1)发电机额定功率350MW,冷却方式为空气冷却。(2)发电机出口电压22kV。发电机出口不设断路器。(3)发电机励磁系统采用静态励磁。(4)发电机引出线与主变低压侧的联接采用全链式离相封闭母线。7.3 主变压器(1)每台机组的主变压器采用1台三相双绕组油浸式变压器,容量按发电机最大输 出容量扣除厂用电来选择,约400MVA;主变阻抗18%;电压为242 2X2. 5%/22kV; 接线组别YDT1。(2)主变压器布置在主厂房A排外。(3)主变设在线监测系统。7. 4起动/备用变压器电源的引接(1)起动/备用变压器高压侧电源,从本期新建的220kV升压站引接,低压侧采用共 箱封闭母线。(2)起动/备用变压器布置在主厂房A排外、二台机组主变之间。(3)两台机组设台油浸式高压起动/备用分裂变压器,容量暂约为45/26-26MVA, 采用自然风冷低损耗有载调压变压器。7. 5厂用电系统(1)厂用电电压为6kV和380V两级电压。6kV中性点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单相接 地电阻性电流按200A设计。主厂房内380V工作段、保安段采用中性点经高阻接地方式, 公用段、电除尘、照明、检修段以及辅助厂房采用380/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2)每台机组设台油浸式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分裂变,采用自然风冷低损耗无载 调压变压器,容量暂约为45/26-26MVA。每台机组的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布置在主厂房A排和机组主变之间。(3)高厂变高压侧电源采用离相封母从主变低压侧支接,低压侧采用共箱封闭母线。每台机组的6kV系统设A、B两段母线,不设公用段。主厂房公用负荷分别接在#1、 #2机及#3、#4机各二台机组的母线上。厂区及辅助厂房的公用负荷接在#1、#2机组的6kV母线上。输煤系统设个厂区6kV 配电装置,设二段6kV母线,向输煤系统及附近的6kV电动机及低压厂变供电。厂区6kV 配电装置段6kV母线的进线电源从# 1、#2机组的6kV母线上引接。各机组每二段6kV母线的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分别从各自的高厂变及相应的起/备变 低压侧引接。(4)低压厂变成对配置、互为备用(暗备用),手动切换。主厂房每台机组设380V 工作A、B段、一段公用段、一段工作照明段和一段事故照明段,二台机组设一台低压检 修变带段380V检修段,检修段母线按机组单分段;检修变兼作二台机组照明变的备用 电源。主厂房外采用动与照明混合供电方式。(5)保安电源设置:每台机组设一台快速启动柴油发电机组和一段保安PC段、2段 保安MCC段,柴油发电机容量暂定为640kW。每段保安MCC段分别从本机组的380V工作A、B段和保安PC段各引一路电源,A、B二路工作电源均失去时,起动柴油发电机,投入保安电源。(6)化水等重要的辅助厂房低压厂变6kV电源直接从#1、#2机组的6kV母线上引接(7)脱硫系统供电方式待定。(8)脱硝系统负荷在主厂房部分由主厂房单元机组380V工作A、B段供总电源及保安总电源,厂区部分负荷由厂区就近PC供380/220V总电源。(9)主厂房6kV及380V工作PC、汽机MCC、汽机房公用MCC段配电柜均布置在 汽机房内;锅炉低压负荷、380V公用段、照明段、检修段、保安MCC段、暖通MCC段 配电柜布置在集控楼底层;柴油发电机房布置在集控楼底层,保安PC段由柴油发电机厂 家成套供货,布置在柴油发电机房。(10)电除尘低压配电装置布置在两炉电除尘之间的灰控楼(或叫电除尘控制楼)内。(11)厂区低压负荷的PC、MCC布置在相应的工艺建筑物内的配电间,或就近设低 压配电间。(12)厂用电设备选型:根据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考虑到防火、防爆、运 行可靠性及便于维护等因素,全厂6kV开关柜选用真空断路器柜。380V低压柜选用MNS或同类型的抽屉式开关柜。柜内装设国产优质智能型低压断路 器及控制保护元件。低压厂用变压器选用低损耗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7.6控制、测量、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7.6.1 控制和测量(1)单元机组的控制每2台机组共用一个单元控制室(#1, #2机组共用,#3, #4机组共用)。单元控制室 位于两炉之间的集控楼12. 6m层。每台机组保护屏、快切屏、同期屏、变送器屏和故障录 波器屏等均布置在8. 0m层的电子设备室内。(具体集控楼层高暂定)在单元控制室内不设电气控制屏,单元机组电气设备均进入机组DCS中实现顺序控制 和实时监视,所有信号采用硬接线方式接入电厂DCS系统。DCS控制台上保留机组紧急停 机按钮,柴油发电机、消防水泵紧急起动按钮等硬手操设施。在DCS单元机组网内的监控(包括监视、监测)设备有:220kV主变出口断路器发电机变压器组发电机励磁系统,同期,快切6kV工作进线断路器6kV备用进线断路器380V工作,除尘,照明等PC及干变等(包括6KV侧断路器)至厂区,脱硫负荷等6kV馈线断路器UPS220V直流系统110V直流系统柴油机,保安PC/MCC单元机组厂用电动机(2)公用系统设备的控制在平时正常运行时,公用设备的监控指定在一台机组的DCS中实现,另一台机组只能 作监视之用,当被指定监控机组的DCS退出运行时切向另一台机组进行监控。一在DCS公用网内的监控(包括监视、监测)设备有:220kV高压起备变出口断路器高压启/备变系统380V公用,检修等PC及干变等(包括6KV侧断路器)除灰,除渣,水处理等PC 6kV侧断路器机组公用厂用电动机(3) 220kV配电装置设置套交流采样的微机型网络监控系统(NCS),间隔层设备放 在就近网控楼6.8米层;主机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放在网控楼内的主控制室内。每个22OKV 断路器设置1面NCS IO测控屏,本期暂定设22面测控屏,远景暂定设32面测控屏。NCS 控制功能分为二种:,电厂运行人员操作控制(站级控制层),后备手动控制(间隔级控 制层)。间隔级控制层操作优于站级控制层操作。同一时间内,被控设备只接收个操作 命令。220kV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就地控制柜上的操作为检修操作,220kV断路器和隔离 开关就地控制柜上操作时的防误操作闭锁逻辑由NCS以DO的命令输出。本工程NCS不考虑在调度中心远方控制。本工程NCS是不设置模拟控制屏,设置独立微机五防系统。一一在NCS内的监控(包括监视、监测)设备有:220kV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线路保护,母线保护,断路器保护(主要信号)主变保护,起备变保护(主要信号)单元机组DCS (AGC调节)网控楼110V直流系统网控楼UPS(3)辅助系统的控制煤、灰、渣、除尘纳入全厂DCS控制范围,DCS控制系统由热控专业归口。1)除尘除灰渣控制系统除尘除灰渣系统进入主厂房机组DCS控制,其中全厂公用部分(若有)进入#1, 2机 公用DCS控制。除尘高压系统由就地除尘微处理机控制系统内实现自动捽制(电除尘厂家 配套供货),除尘低压系统由就地除尘PLC控制系统(电除尘厂家配套供货)内实现自动 控制。按业主要求,除尘高低压控制系统(电除尘厂家配套供货)均以硬接线送入机组DCS 控制柜内,机组DCS只作监视。本期#1,2机设置个灰控楼;#1, 2机除尘除灰除渣相关DCS控制柜(除尘除灰除渣 分别设置)考虑布置在#1,2机灰控楼电子设备室内。#1, 2机灰控楼内设置本期4台机的 除尘除灰渣控制室,其中包含4台(数量待定)除尘除灰渣上位机(每台机台上位机, 全厂公用部分考虑由#1, 2机上位机内控制),灰库区域及渣水区域考虑分别设置远程10 柜。#3,4机设置个灰控楼.#3, 4机除尘除灰渣相关DCS控制柜(除尘除灰除渣分别设 置)考虑布置在#3,4机灰控楼电子设备室内。灰库区域及渣水区域考虑分别设置远程!O 柜。2)输煤控制系统输煤控制系统厂区DCS控制。输煤相关控制机柜及操作员站等布置在输煤综合楼输煤 控制室内。输煤系统设置套业电视彩色监视系统,该系统包括位于辅控控制室内的监 视器和1个CRT操作台,以及布置在输煤系统的各个重要部位的电视摄像头。输煤DCS 控制系统设几个1/O远程站,分别设在转运站、碎煤机室和煤仓间。(4)电气测量表计按“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配置。本工程不考虑设置关口计量本工程22kV以上系统测量CT采用0.2S,测量PT采用0.2,电度测量不考虑设独立 的PT次级。本工程6kV以下系统测量CT采用0.5,测量PT采用0.50NCS采用交流采样;发变组及起备变采用直流变送器采样,每台单元机组暂定设一面变送器屏及一面电度 表屏,每台起备变暂定设一面变送器电度表屏,布置于相应集控楼继电器室内。6kV开关柜测量采用直流变送器采样,变压器回路开关柜内装设单相数显电流变送器、 有功变送器及电度表;高压电动机回路开关柜内装设单相电流变送器及电度表。380V PC电动机测量采用数显直流变送器采样,以420mA硬接线送至控制系统。380VMec电动机电流采样暂定有电流变送器实现,并在开关柜上设数显电流表(若 有电流采样要求)。(5)断路器回路采用110VDC控制;保安段所有回路采用110VDC控制;接触器冋 路(保安段除外)采用220VAe控制,电源取自本回路接触器上桩头。1.1.1 DCS中SOE范围: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压厂变、高压备变保护总出口信号,6kV 电源进线及以上开关跳闸状态,参与机组程序控制的电动机跳闸状态(根据热控专业要求 提供)。(7)机组故障录波器录波范围:6kV等级及以上电流电压,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压 厂变、高压备变回路异常和故障信号等。每台机组设置套机组故障录波器,布置于相应 集控楼继电器室内。1.1.2 继电保护(1)继电保护设计主要原则1)发变组、高压厂变、起备变根据规程采用微机型保护装置,双重化配置。从电流 和电压回路、直流电源、保护出口继电器及电缆完全独立以形成100%冗余。2)发电机配置定子绕组匝间保护3)高压厂变的过流保护闭锁厂用电源的快速切换4)高压开关柜进出线采用微机型综合保护装置。5)低压框架断路器回路保护功能由断路器本身智能型保护脱扣器实现。6)低压塑壳断路器/微型断路器保护功能由断路器本身电子型保护脱扣器或热脱扣器 实现。(2)本工程发变组保护采用硬接线进入DCS控制,本工程不考虑设置保护管 理机柜,不考虑以通讯方式与DCS连接。发变组保护装置、起备变保护装置的出口继 电器应采用快速型输出闭锁(LOCKOUT)的继电器,保护动作后在继电器上有明显的信 号指示并可由运行人员就地手动复归。本工程非电量保护采用上海继电器厂ABB型继电 器组合面成。1.1.3 自动装置(1)每段中压厂用母线配置套厂用电源快速切换装置,该装置应能满足手动切换 和事故切换的功能要求。(2)每台机组设置一套自动准同期装置(ASS),自动准同期装置与DCS之间采用硬接 线。(3)每台机组设置套机组故障录波器。(4)每台机组设置套高起始反应双通道数字式励磁电压调节装置(DAVR)。(发电 机厂家成套供货)7.7直流及UPS7. 7. I直流主厂房每台机组设组1500Ah 220V蓄电池(容量暂定)和二组800Ah 110V蓄电池 (容量暂定)分别作为主厂房动、UPS、直流事故照明及控制和保护所需的直流电源。 每2台机的220V DC蓄电池组采用2电3充的接线方式;每台机110V DC蓄电池组采 用2电3充的接线方式。网控楼共设二组800Ah 110V蓄电池(容量暂定)作为网控楼UPS及控制和保护所需 的直流电源。蓄电池组采用2电3充的接线方式。厂区其它系统根据需要设置控制用“0V直流系统。暂定输煤综合楼设1组110V DC 蓄电池组(400Ah),灰控楼设1组110V DC蓄电池组(400Ah),脱硫脱硝设1组110V DC蓄电池组(200Ah) 蓄电池组均采用1电2充的接线方式。以上所有蓄电池组均采用单体2V,阀控式密闭铅酸蓄电池,充电器采用高频开关电 源(N+1备用)。7.7.2 UPS每台机设1套约80kVA (容量暂定)的UPS, UPS采用单母线接线。网络楼等根据需要设置UPS,暂定设1套!0 kVA UPS。7.8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1)采用独立避雷针、构架避雷针、配置避雷器和建筑物屋顶避雷带等防直击雷措施。(2)全厂设地下一次主接地网全连接,接地材料地下部分采用镀锌扁钢,室内地上 部分、避雷带采用镀锌扁钢。保护设备接地采用扁铜等电位联接,开关站可否也设计等电 位网,再接入主接地网;电气控制盘、热电子设备分别接到专用的接地母线或接地箱, 通过不小于120mm2的单芯电缆通过专用接地集组接地,再连到次接地网,仪用接地系 统按辐射式接地设计。(3)全厂接地系统不设阴极保护。7.9 电缆设施及电缆(1)电缆设施:主厂房内采用热镀锌钢制架空电缆桥架;辅助厂房和厂区采用综合 管架电缆桥架与电缆沟相结合的方式;化水及煤灰渣系统采用防腐复合材料电缆桥架。输 煤系统电缆桥架要求封闭槽盒,厂区跨路处尽量采用电缆槽盒。(2)电缆选型:中压电电缆ZRC-YJV型;低压动电缆型号为ZRC-YJV-0.6kV; 耐火电缆型号为NH-YJV-0.6/lkV;控制电缆型号根据需要采用普通型、铠装型、屏蔽型或 特种电缆。(3) 220kV电缆采用国产产品,电缆附件采用进口或国产优质产品。(4)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发变电工程的电 缆敷设完毕后应采取防止电缆延燃的防火封堵等措施。7.10 r内通信厂内设行政通信系统和调度通信系统,煤场设呼叫系统。行政通信系统拟设200门话机 的交换机柜及相应的配线架、蓄电池等;调度通信与系统通信合并套交换机系统。煤场 呼叫系统为带扬声器的就地话站,主机话务台设在输煤程控室内。行政通信机房暂拟设在综合生产办公楼内,调度通信设在升压站边的网控楼内。通信系统设计原则最终由业主确定。7.11 火灾报警本期工程每2台机设置套火灾报警系统采用微机型智能分布式监控系统,主机屏设 置在集控楼内。本期工程火灾报警系统采用微机型智能分布式监控系统,由主机屏至各个 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控制模块等设备采用环形总线相连接,主机屏配有彩色显示 器和打印机。2台主机屏之间;区域屏和主机屏之间采用总线连接,在就地显示操作盘上 设有该区域中消防联动设备的硬手操。#1, 2机火灾报警系统暂定分为如下儿个个区域(以上区域划分由水布归); #1 机汽机房区域设一台区域屏,#!机锅炉房区域设台区域屏,#!机脱硫区域设一台区域 屏,#2机汽机房区域设一台区域屏,#2机锅炉房区域设台区域屏,#2机脱硫区域设 台区域屏,输煤区域设一台区域屏。#3, 4机火灾报警系统暂定分为如下几个个区域:#3机汽机房区域设一台区域屏, #3机锅炉房区域设一台区域屏,#3机脱硫区域设一台区域屏,#4机汽机房区域设一台区 域屏,#4机锅炉房区域设台区域屏,#4机脱硫区域设台区域屏。火灾报警系统设计原则最终由业主确定。7.12其他(1) 6kV开关柜设置智能操控装置,工作进线、备用进线电源回路设触头测温功能。(2) 6kV电动机设置事故按钮,低压电动机不考虑设置事故按钮。(3)本工程220kV升压站考虑单独设置套微机五防系统,布置于网控楼内。(4)本工程CT二次额定电流选择原则建议如下:22kV系统以上电压等级CT二次 电流选择!A;6kV/380V侧差动保护用CT二次电流选择1A;其他中低压CT二次电流选择 5A.最终原则由业主确认。(6)本工程低压马达保护器设置原则:进入DCS监控的低压电动机接触器回路考虑 采用马达保护器来代替热继电器保护。(7)本工程成对配置低压厂变互为暗备用,400Vpe为手动断电切换,不考虑设置低 压备自投装置。(8)系统保护(线路保护,母差保护及失灵保护)要求及相关的CT,PT配置由业主 尽快提供。8热控专业8.1热自动化设计范围(1)主厂房内锅炉、汽机及其辅机系统的仪表和控制,包括空压机、暖通、凝结水 精处理、化学加药、汽水分析等的仪表和控制(2)启动锅炉的仪表和控制(3)燃油泵房仪表和控制(4)净水处理系统仪表和控制(5)循环水泵房仪表和控制(6)超滤反渗透系统仪表和控制(7)废水处理仪表和控制(8)化学补给水处理系统仪表和控制(9)雨水泵房仪表和控制(10)循环冷却水系统仪表和控制(11)脱硫系统仪表和控制(12)脱硝系统仪表和控制(13)水、煤及其它配套辅助系统DCS与主机DCS联网控制(14)全厂闭路电视监视系统8.2热自动化水平(1)电厂在电系统中主要承担基本负荷,同时能够满足供热和电网调峰、调频的 要求,以满足供热优先。(2)采用单元制炉、机、电集中控制方式。#1、#2机组合用个单元控制室,#3、 #4机组合用了另一个单元控制室。(3)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功能完善,可靠性高,具有最大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便 于操作和维护,能满足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4)采用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对单元机组主辅机及系统的 检测、控制、报警、联锁保护、诊断、机组启/停、正常运行操作、事故处理和操作指导等 功能。以LCD和键盘作为机组的主要监视和控制手段,设置少量必要的紧急事故停止和 启动按钮,以便在DCS出现故障时,确保机组安全停运。(5)在集控室内可进行所有自动控制、远方手操和运行监视。机组运行人员在少量就地人员的配合下可在集控室内实现整套机组的启停操作和事故处理。(6)从适用、可靠的原则出发,本期工程顺序控制设计以功能组级和子组级为主,暂不考虑设置机组级机组自启/停的顺序控制。(7)全厂各辅助系统的控制采用DCS控制。#1、#2机组先设水、煤、灰三个有人值 班的监控点,灰系统纳入机组DCS,水系统和煤系统组成辅助DCS控制网,待条件成熟 后将辅助系统DCS联网至#1、#2机组集控室集中监控。#3、#4机组的控制方式与#1、#2 机组相同。8.3机组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1)采用DCS实现单元机组炉、机、电集控,集控室布置机组操作员站、网控操作 员站、辅助系统DCS操作员站、值长站、等离子显示器、全厂闭路电视、火灾报警盘等设 备。(2)单元机组的发变组、高、低压厂用电源及电气公用设备监控纳入DCS(升压站不 在此范围),电气设备的操作全部采用软手操(详见电气部分说明)。(3)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作为机组的主要自动化系统,#1、#2机组的公用系 统和电气设备以及全厂公用设备等接入#1、#2机组DCS的公用网,由#1、#2机组指定的 任一台机组DCS操作员站进行监控。#3、#4机组的公用系统和电气设备等接入#3、#4机 组DCS的公用网,由#3、#4机组指定的任一台机组DCS操作员站进行监控。(4)为减少电缆的数量,缩小控制楼面积,对信号相对集中的场合尽量采用DCS远 程1/O站,如:循环水泵房,汽机、发电机本体,电气开关室,炉顶过热器、再热器等。 上述DCS远程I/O站通过通讯电缆或光缆接入机组DCS,在单元控制室实现监控。(5)对于不纳入DCS控制的有关辅助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形式实现程序控制。 为方便联网及统一人机界面,各辅助系统应尽可能选用同一 PLC机型和通讯网络(PLC专 用网络或以太网),同时还应统监控软件和操作员站的硬件。(6)烟气脱硫在脱硫电捽楼设有独立操作员站,两台机组设置套脱硫DCS,采用 与机组DCS 一体化的软硬件。(7)脱硝吸收部分的控制考虑纳入机组DCS,采用DCS远程!Z。站,由机组运行人 员在单元控制室内监控。脱硝氨站公用系统采用DCS控制,纳入辅助系统DCS控制。(8)在两台单元机组主厂房区域,设置机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用于对主厂房内的 重要场所如汽机运转层及零米层的油系统区域、锅炉燃烧器区域等处进行监视,监视器布 置在集控室。在化水、净水、废水处理等辅助生产车间区域设置辅助车间闭路电视监视系 统,对辅助车间内重要的场所和区域进行监视,辅助系统的监视器设在集控室。输煤系统 闭路电视监视方案见电气专业说明。(9)设置厂级实时监控系统(SIS)和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IS)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