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755398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5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教 育育 学学付高勤付高勤 二二一一年十月一一年十月教育学结构:教育学结构:一、总论部分一、总论部分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第五章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二、教学论部分二、教学论部分第六章第六章 课程课程第七章第七章 教学(上)教学(上)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下)教学(下)三、德育论部分三、德育论部分第九章第九章 德育德育第十章第十章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一、什么是教育?一、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有意识地影响人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身心发展从而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具有下列四层意思:。其本质具有下列四层意思:1.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2.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3.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4.4.树立大教育观思想(终身教育、社会教育、学习型社会)树立大教育观思想(终身教育、社会教育、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含义教育的含义 广义: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广义: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的活动。二、教育的历史形态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依据教育的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正规化程度划分:非形式化划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依据实施教育的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机构划分:学校教育、划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依据教育在不同依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的存在方式划分: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分: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社会的教育。1.1.非形式化教育非形式化教育是指在是指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中进行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进行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稳定的教育内容、活动场所和设施。有稳定的教育内容、活动场所和设施。2.2.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主要指定型的主要指定型的实体化教育实体化教育,是学,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接受的教育,包括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接受的教育,包括古代的古代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3.3.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指主要指正规教育正规教育,指具有类型和,指具有类型和层次结构的,按年龄或知识、能力分级的教育制度,层次结构的,按年龄或知识、能力分级的教育制度,指向的是指向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学制的建立,是,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原始的教育形态原始的教育形态 1.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2.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原始性。目的单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目的单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3.3.教育具有同一性。教育具有同一性。内容同一、对象同一、目的同一。内容同一、对象同一、目的同一。因此,原始的教育形态没有阶级性,没有等级性,因此,原始的教育形态没有阶级性,没有等级性,并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并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古代(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古代(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 1.1.古代学校教育特点:古代学校教育特点: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阶级性、森严的、森严的等级等级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保守性。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的教育的象征性功能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出现出现专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专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1.1.奴隶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有了等级性和阶级性,出现了学校教奴隶社会教育有了等级性和阶级性,出现了学校教育。育。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书、数;西方斯巴达的教育内容是西方斯巴达的教育内容是“五项竞技五项竞技”(赛跑、跳(赛跑、跳跃、角力、投铁饼、投标枪)跃、角力、投铁饼、投标枪)2.2.封建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 我国学校分为我国学校分为国学国学和和私学私学两种,并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选士制度,两种,并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选士制度,汉朝汉朝实行察举制实行察举制,到了魏晋南北朝实行,到了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至,至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教学内容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主教学内容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主“四书四书”(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大学大学中中庸庸)“五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欧洲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欧洲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僧侣主持教会学校,。僧侣主持教会学校,培养宗教人才,教学内容是培养宗教人才,教学内容是三科(即三艺三科(即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合称合称“七艺七艺”;世俗封建主通过宫廷学校把子;世俗封建主通过宫廷学校把子弟培养成勇猛善战的骑士,其主要教育内容是弟培养成勇猛善战的骑士,其主要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士七技”(骑马、游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1.1.特点特点具有鲜明的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生产性;逐步走上了逐步走上了大众化大众化道路;道路;教育内容日益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科学化;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基本组织形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系统。2.2.发展趋势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什么是教育学?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现象和和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揭示,揭示教育规律教育规律的科学。的科学。普通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普通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1.理论建设理论建设任务任务批判和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批判和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总计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总计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2.2.实践建设实践建设任务任务为个体身心全面发展提供规律性认识和实施原则及方法。为个体身心全面发展提供规律性认识和实施原则及方法。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研究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问题。研究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问题。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1.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孔子:主张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教学,大力创办私学;教学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贤人贤人”和和“君子君子”;教学内容主;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教学思想重因材施教,教学方要是诗、书、礼、乐等;教学思想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学以致用。法注重启发式,强调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学以致用。他的言论汇集成他的言论汇集成论语论语一书。一书。学记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问题的专著。2.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苏格拉底经常以向别人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苏格拉底经常以向别人请教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声称:请教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声称:“我自我自知无知知无知”,只有把问题提出来请教。但是,当别人,只有把问题提出来请教。但是,当别人做出回答时,他又对其他种种答案进行反驳、做出回答时,他又对其他种种答案进行反驳、“讥讥讽讽”,最后,终于引导对方把苏格拉底自己所主张,最后,终于引导对方把苏格拉底自己所主张的观点说出来。人们称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叫的观点说出来。人们称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叫“助助产术产术”。也可以简单地称其为。也可以简单地称其为“问答法问答法”。柏拉图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政治学。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捷克著名教育家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夸美纽斯16321632年年写成、写成、16571657年发表了年发表了大大教学论教学论,被誉为是,被誉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他主张把广泛,他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泛智教育”。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卢梭写了小说体名著写了小说体名著爱弥儿爱弥儿,其,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自然人”。德国著名哲学家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写了教育名著写了教育名著林哈德和葛笃德林哈德和葛笃德,将,将爱弥爱弥儿儿的思想转化为行动,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的思想转化为行动,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创开创了师范教育的先河。了师范教育的先河。英国著名哲学家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洛克在其哲学著作在其哲学著作人类理智论人类理智论中提出中提出了著名的了著名的“白板说白板说”,提出,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育之故”。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教育家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赫尔巴特18061806年出版了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著作,著作,该书被誉为教育史上该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独立的科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科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三中心”:“教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德国教育家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福禄贝尔18261826年写了年写了人的教育人的教育一书,提出一书,提出了重视了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影响极大。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影响极大。2020世纪初,欧美教育学者世纪初,欧美教育学者拉伊拉伊和和梅伊曼梅伊曼用实验、统计、比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教育家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杜威19161916年年出版了代表著作出版了代表著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与教育,他提出了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他提出了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教育学的多元发展与理论深化教育学的多元发展与理论深化 19391939年年凯洛夫凯洛夫主编出版了主编出版了教育学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的教育学。19561956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布鲁姆提出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学)(学)”和和“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1963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布鲁纳发表了发表了教教育过程育过程,提出,提出“学科基本结构学科基本结构”观点,提出观点,提出发现法发现法。19751975年,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年,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赞科夫出版了出版了教学与发教学与发展展一书,提出一书,提出高难度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进行教学的原则。自自19721972年以来,前苏联教育家年以来,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巴班斯基提出了提出了“教学过程最教学过程最优化优化”的思想。的思想。19701970年,法国的年,法国的保尔保尔朗格朗朗格朗写了写了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一书,提出提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针对学校教育)和(针对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针对学历(针对学历社会)的概念。社会)的概念。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1.1.学科发展的分化与综合学科发展的分化与综合2.2.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3.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1.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2.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3.制约教育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1.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2.2.宣传思想,形成舆论;宣传思想,形成舆论;3.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生产力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1.生产力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生产力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2.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约作用。4.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改革有决定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3.教育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第一节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概述个体身心发展概述一、概念一、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在从生命开始生命开始到到生命结束生命结束的全部的全部人生过程人生过程中,中,不断发生的不断发生的身心身心两方面的两方面的积极变化积极变化过程。过程。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三、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理论三、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理论内发论内发论 1.1.基本理解:身心发展力量源于基本理解:身心发展力量源于自身内在需要自身内在需要,人性本善或,人性本善或善导论。善导论。2.2.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善善”主要指人有爱他人的本性及有利于人类主要指人有爱他人的本性及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智慧与创造性;人性本善论者,对教育的力量充满了信心,发展的智慧与创造性;人性本善论者,对教育的力量充满了信心,而且强调教育的作用就是顺应自然,使人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强调教育的作用就是顺应自然,使人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主张用顺导受教育者人性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例如:卢梭说主张用顺导受教育者人性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例如:卢梭说“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3.3.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中国的孟子。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外铄论外铄论1.1.基本理解:人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基本理解:人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外在力量,人性本恶或规制论。,人性本恶或规制论。2.2.主要观点:人性之恶,一是表现在人的主要观点:人性之恶,一是表现在人的自然欲望自然欲望是贪婪的、非理是贪婪的、非理性的、卑劣的;二是表现在性的、卑劣的;二是表现在人的天性人的天性是自私的,敌视他人的,人的是自私的,敌视他人的,人的本性中富有攻击性,这是造成社会上种种恶行存在的人性之根源;本性中富有攻击性,这是造成社会上种种恶行存在的人性之根源;这类教育家主张用严格的管束、制度、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这些不好这类教育家主张用严格的管束、制度、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这些不好的天性,以对人性恶进行矫正、改造与控制,以形成人的对社会秩的天性,以对人性恶进行矫正、改造与控制,以形成人的对社会秩序有益的习惯,通过教育养成的习惯可以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使人序有益的习惯,通过教育养成的习惯可以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使人高于动物,使社会保持秩序。例如: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洛克高于动物,使社会保持秩序。例如: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洛克“白板说白板说”认为儿童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随心所欲的做成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随心所欲的做成任何样式。任何样式。”3.3.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美国的华生。英国的洛克。英国的洛克。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作用的结果。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1.不平衡性;不平衡性;2.2.顺序性;顺序性;3.3.阶段性;阶段性;4.4.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5.5.互补性。互补性。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包括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成熟、环境(含教育)遗传、成熟、环境(含教育)和和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四方面。四方面。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什么是遗传?是指上代继承下来的什么是遗传?是指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生理解剖上的特点。的特点。遗传作用(地位)遗传作用(地位)1.1.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可能性;2.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所以,遗传素质对于人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的类型上。所以,遗传素质对于人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据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优生优育问题。用的,据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优生优育问题。3.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含义:指个体含义: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都达到达到比较完备比较完备的状态。的状态。格塞尔的双子爬梯实验证实:一种机能格塞尔的双子爬梯实验证实:一种机能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有必要超前加以训练。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有必要超前加以训练。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概念: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概念: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展的一切外部因素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多种可能,包括机遇、,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条件和对象;2.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积极和消极之分;之分;3.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不是消极被动极被动的。的。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含义: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在与环境含义: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之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构成:构成:1.1.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生理活动;2.2.个体个体心理活动心理活动;3.3.社会社会实践实践活动活动。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一、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对人对人价值的发现价值的发现不仅教给人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人驾驭知识和技能。不仅教给人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人驾驭知识和技能。对人对人潜力的发掘潜力的发掘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得到发展。对人对人力量的发挥力量的发挥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协调,尽可能获得真正全面地发展。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协调,尽可能获得真正全面地发展。对人对人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二、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二、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着主导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作用,这是因为:1.1.教育是一种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人的发展方向。2.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全面、系统统和和深刻深刻。3.3.学校学校有专门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的积极活动。学校教育是三种教育力量中的主导力量,它应学校教育是三种教育力量中的主导力量,它应该而且能够发挥主导作用。该而且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一、少年期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一、少年期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少年期年龄特征少年期年龄特征身体状态身体状态的剧变,的剧变,内心世界内心世界的发现,的发现,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觉的觉醒,醒,独立精神独立精神的增强。的增强。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二、青年期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二、青年期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青年期年龄特征青年期年龄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的时期,是人生定向、个性定型、个体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人生定向、个性定型、个体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时期社会生活转变时期。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帮助青年正确处理帮助青年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青年自的关系,提高青年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总而言之总而言之1.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顺序性,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阶段性,对不同年,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3.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做到,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但是,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但是,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不等于等于迁就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们身心发展的水平。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1.狭义的概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狭义的概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出什么样人才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的总要求,或曰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或曰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质量规格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广义的概念: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广义的概念: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多方面发生什么样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多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2.2.教育目的的结构教育目的的结构 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作出规定。作出规定。3.3.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导向协调协调激励激励评价评价4.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师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或教学的)或教学的)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化背景1.1.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2.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3.3.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身心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目的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1.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2.2.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的客观需求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和创造的可能条件。3.3.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性是反映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性是反映人对生产力生产力总和的总和的全面全面占有占有;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体力与智力体力与智力、能力与志趣能力与志趣、道德精道德精神与审美精神神与审美精神等多方面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自由的、的、和谐和谐地发展;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全社会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个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全社会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全社会人全面发展的条件。的全面发展是全社会人全面发展的条件。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和和社会社会本位论本位论两种看法。两种看法。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制约因素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制约因素 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1.培养培养“劳动者劳动者”或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个我国(这个我国教育目的的教育目的的根本定位根本定位)2.2.要求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要求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理两个方面的发展)3.3.具有独立个性具有独立个性全面发展:说的是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说的是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者都得到发展,不可欠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诸方面者都得到发展,不可欠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独立个性,说的是德、智、体、美等素质因素在受教育独立个性,说的是德、智、体、美等素质因素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全面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性。(全面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学说)4.4.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二、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二、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1.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性质:基础教育性质:基础教育 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普通中小学教育具有普通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基础性、全面性、全体性全体性的特点。的特点。2.2.普通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普通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他们智力的教育。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义品德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是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学生的教育;是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的教育;是以培养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为重点的教育。三、我国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三、我国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我国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我国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初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习惯,具有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为祖国社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礼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礼貌行为;具有分辨是非和自立自律的能力。貌行为;具有分辨是非和自立自律的能力。掌握现代社会需要的普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掌握现代社会需要的普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自学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有创新的精觉的学习态度和自学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的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定的应变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具有基本的技术意识和初步的择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具有基本的技术意识和初步的择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第五章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第一节第一节 学生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学生是现实社会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情感、个性特征。思想情感、个性特征。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时期的人。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和环境的相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互作用;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学生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既是教育与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既是教育与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指导下学习。二、学生的地位二、学生的地位 学生地位的传统认识。学生地位的传统认识。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常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常常常被忽视被忽视,现实社会中学生经常处于,现实社会中学生经常处于从属和依附地位从属和依附地位,从整体上没有真正,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认识到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的社会地位1.1.身份和法律身份和法律地位地位青少年学生的青少年学生的身份地位身份地位是国家的是国家的公民公民;是国家和社会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未成年的公民;是是接受教育接受教育的未成年的公民。的未成年的公民。青少年学生的青少年学生的法律地位法律地位 青少年学生是独立的青少年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社会个体,权利的权利的主体主体,有,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公民的绝大,享有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还要受到社会的多数权利,还要受到社会的特殊保护特殊保护。2.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人身权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受教育权受教育权。包括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包括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物质帮助权等。3.3.学生的义务学生的义务 遵守国家的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国家的国家的)遵守学生遵守学生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培养良好的思想,尊敬师长,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社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社会的)努力努力学习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自身的),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自身的)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学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学校的)校的)第二节第二节 教师教师一、教师职业性质和特点一、教师职业性质和特点职业性质职业性质1.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专业人员;2.2.教师是教师是教育者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3.3.教师的神圣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使命是教书育人。职业特点职业特点1.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2.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3.示范者;示范者;4.4.管理者;管理者;5.5.父母与朋友;父母与朋友;6.6.研究者。研究者。二、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二、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2.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3.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1.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个性、情绪、健康教师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质等。)1.1.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乐观的情绪;2.2.豁达开朗的心胸;豁达开朗的心胸;3.3.坚韧不拔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毅力;4.4.广泛的兴趣。广泛的兴趣。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事业、对事业对象、质(对事业、对事业对象、同事关系、自身素质等)同事关系、自身素质等)1.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3.3.团结协作精神;团结协作精神;4.4.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概述一、师生关系概述 内涵内涵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地位、作用作用和和相互对待的相互对待的态度态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角色关角色关系系即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彼此所处的地位;二即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彼此所处的地位;二是是心理关系心理关系即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交往。即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交往。发展发展1.1.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教师中心说教师中心说。以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以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观,强调教师权威、学生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统教育观,强调教师权威、学生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2.2.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学生中心说学生中心说。以美国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以美国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观,弘扬学生主体,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中心。义教育观,弘扬学生主体,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中心。3.3.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主导主体说主导主体说。以前苏联和我国一些教育家。以前苏联和我国一些教育家为代表,认为教学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为代表,认为教学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是统一的。和学生主体地位是统一的。二、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二、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师生在师生在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的教学上构成接受关系接受关系1.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3.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师生在师生在人格上人格上是是民主平等民主平等的关系的关系1.1.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系。师生在师生在社会道德社会道德上是上是相互促进相互促进的关系的关系1.1.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人的关系;人的关系;2.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格上的影响。【本章应考练习及解答】【本章应考练习及解答】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1.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的()素养。)素养。A.A.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理论知识 B.B.崇高的职业道德崇高的职业道德 C.C.文化学科知识文化学科知识 D.D.过硬的教学基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本功2.2.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外,还要具有一定的()A.A.交往能力交往能力 B.B.研究能力研究能力 C.C.管理能力管理能力 D.D.学习能力学习能力3.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A.动力动力 B.B.前提前提 C.C.条件条件 D.D.基础基础4.4.教师首次被列入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类别的文件是()。)。A.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C.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 D.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BAB5.“5.“以身立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特点。A.A.示范性示范性 B.B.复杂性复杂性 C.C.创造性创造性 D.D.劳动方式个体性劳动方式个体性6.6.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A.A.身心健康权身心健康权 B.B.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 C.C.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 D.D.隐私权隐私权7.7.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A.A.受教育权受教育权 B.B.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 C.C.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 D.D.隐私权隐私权8.8.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A.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B.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发论与外铄论 C.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9.9.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的职业。A.A.自然化自然化 B.B.现实化现实化 C.C.社会化社会化 D.D.自由化自由化10.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A.系统化系统化 B.B.专业化专业化 C.C.专门化专门化 D.D.多样化多样化11.1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的文件是()。)。A.A.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 B.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C.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CAACDD12.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学科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人格特质1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A.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开拓创新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