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hs****5 文档编号:16739850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组教学目标一 情感态度(1) 引导学生体会晏子能言善变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2) 引导学生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3) 引导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 知识要求(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2)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3) 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4) 学习、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5)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三 能力要求(1)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3) 有感情的阅读课文。10杨氏之子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内容。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重点难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学习文言文中的生字生词。2 根据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 教学准备课文句子解释的幻灯片。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学习新课老师讲述: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得与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么?梁国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杨家的孩子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杨家孩子为了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孩子马上回答:“从来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同学们,你们对故事中两人说话有什么感受?(幽默风趣)(二)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 谈话: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这个故事.如果刚才老师讲的原本的写下来,就是现代白话文.我们现代人用白话写的文章叫白话文.古人用文言写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文下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第10课杨氏之子谁能说一说课文题目的意思?(“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孩子)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3指名朗读课文。(1) 注意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hui)曰(yue)禽(qin)诣(yi)(2) 引导学生把握停顿和节奏。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句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理解句中的意思。1、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词句提出疑问。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难理解。(1) 平。为人正直,有好名声。(2)他的父亲。其,他。(3):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出;摆设。(4):以便拿出给小儿看。以,来;以便。(5)家果:这是你家的水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6)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7)禽:您家的鸟。夫子,对学者的尊称,可翻译为先生,您。禽,鸟类。2、 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三) 质疑问难,背诵课文1 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说说还有哪些疑难之处。2 背诵课文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2拓展阅读,体会语言的妙处。二教具准备世说新语故事两则。三教学过程(一) 想像情景,有感情朗读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2出示句子,了解句子含义。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当时两人是什么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么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人,认为他还是一个小孩子,说话的语气有些随便傲慢;杨氏之子神采飞扬,说话语气富有挑战性。)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两个人不同的语气。二、 深入理解,体会语言1、 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1)“应声答曰”说明反应的很快,不假思索。(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从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家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1 讨论(1) 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2) 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二)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的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处在哪里。四 板书设计杨氏之子 聪惠五 . 课堂作业新设计1 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2) 为设果,果有杨梅。(3)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徐儒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1)解释下列词语。戏: 不然:(2)你认为徐儒子的话巧妙在哪里?(二)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1) 解释下列词语集: 俄而: 欣然: 未若: (2) 认为用盐和柳絮比喻雪那个好?为什么?课后反思11 晏子使楚一、教学要求1 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3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4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5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二、重点难点重点:1 精读晏子和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是怎样三番四次侮辱晏子,而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2 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难点: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侮辱 威风 矮小 冷笑 为难 规矩 招待 囚犯 出息 大臣 柑橘 盗窃 取笑 笑嘻嘻 赔不是 实话实说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等词语。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二 教具准备有关晏子的资料三 教学过程(一)介绍晏子,揭示题目1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很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宰相。晏子能言善辩,机智勇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2 从课文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文题目中的“使”是什么意思,并说出课文题目的意思。(“使”就是出使的意思,课文中题目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句。(3)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2 学生汇报。(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生词。(2)理解下列词句的意思。敝国:我国。敝,谦辞,用于形容有关自己的事物。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安居乐业: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工作。(3)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坚决有力的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4)读一读难读的句子。(三)再读课文,解读晏子1 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最让你感到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2 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段落。(1)让我最气愤的是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楚国的威风”(2)最让我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3 从楚王对待晏子的态度的变化中,你能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么?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一 教学目标1 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智慧。2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口才。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 教具准备投影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这一课,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又是如何的来接待晏子的呢?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么?出使的结果又如何呢?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快速的阅读一遍,用横线画出表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2 投影出示句子:“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齐读。板书“尊重”(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1 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这一句也一样,你读了刚刚投影出示的句子你想到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么样的。)投影出示:在这之前。楚王_。2 交流后板书“侮辱“。3 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句话。读了以后,我们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晏子是如何变侮辱为尊重的?请学生简单的说一说。(1)在这之前,楚王_。(2)后来晏子_。(3)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样,我们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是要真正理解课文,还需要好好研究。今天我们抓住“侮辱“一词来研究,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4 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_“画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简单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洞里钻过去。再读一遍,用自己的话讲。板书:钻狗洞。(2)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么?“指导朗读这段话,特别指出:瞅、冷笑。齐读这段话,楚王这句话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达到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板书:没人才。(3)楚王笑嘻嘻的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板书:没出息。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板书:反击。(二) 学习晏子反击1 学习晏子第一次反击楚王的语句。(1)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并想象当时的场面,给下面的句子家一个修饰词语。读一读。投影显示: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_地说:“这是个狗洞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板书:是狗国。(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3)楚王开城门是无可奈何的,否则就要承认楚国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2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学懂了晏子的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两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第二、三次反击的内容,完成下面的习题3 学生分组学习。第二次反击:(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2)我最不中用,访问楚国。(3)所以楚国是_,结果_。第三次反击:(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橘。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3)所以楚国是_,结果_。4 点评。下面我们读一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特点(都用了“只好”这个词),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楚王的感受?(这真是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上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四)拓展训练,发散思维如果晏子回到了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了,你能讲一讲晏子为什么取得了胜利么?(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的爱国,促使他一次一个的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正义站在晏子一方,所以晏子才会理直气壮。)(五)聪明人的题目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个美国人走过来傲慢的说:“我去过一个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两样东西。”吉鸿昌听了,不紧不慢的说:“_。”(那我就陪你去一次填补这个空白吧)课后反思12半截蜡烛(总第 课时)教学要求:1。读读记记“解释、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无埙、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剧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重点难点: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法国人的残酷迫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 初读课文,了解剧本特点1 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 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3 课堂交流。4 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二)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 我们今天学的是剧本,剧本和课文在形式不同,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3 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麽不同,你又是怎样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三) 深入学习,体会人物语言1 过渡:最终,绝密情报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人也得救了。那麽,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呢?在他们一家人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麽?2 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3 同学之间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4 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语言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5 小结: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四) 总结延伸 在这麽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麽爱国的一家人哪!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剧本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还能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板书设计守住情报 夫人镇定 (机智勇敢) 爱国主义儿子搬柴 女儿端走课后反思13打电话(总第 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浏览阅读的方法。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产生兴趣。4.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说话简明扼要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在笑声中得到启迪。注意说话是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教学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1。一个挂钟 2相声打电话片段。教学过程:(一) 谈话倒入,揭示题目1 同学们,我们平时说话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平君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变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麽呢?2 板书课文题目:打电话。3 谈打电话。(1) 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沟通变得方便块捷,打电话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麽呢?(节约时间)(2) 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儿看电影,你会怎样说呢?(3) 学生模拟记时表演,老师记时。同时板书:简练、得体、明白。(4) 这麽一点小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1) 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2) 检查自学情况。注意:“呃”读作”e”。“耗子”读作“hao zi”。“罗嗦”读作“luo suo。”“得儿啷”读作“de er lang”。(3) 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麽事?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麽?2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1) 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互相评价,(2) 各小组推荐两个人,竞赛读。(三) 再现课文,深入领悟1 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麽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2 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罗嗦者说话时的罗嗦表现得淋漓尽致。3 小组练习: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4 推荐两个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老师记时。同时板书:罗嗦、耗时、误事。5 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6 小结:说话太罗嗦不但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四) 学生选读,了解相声1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相声片段浏览,体会相声的语言特点。2 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3 老师小结: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4 欣赏表演,(播放打电话,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五) 总结: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板书: 打 电 话罗嗦、耗时、误事简练、得体、明白课后反思口语交际.习作三口语交际(总第 课时)教学过程(一) 揭示题目,了解意义1 播放影片中的“劝说”一段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1)片段一:汉武大帝中张謇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的场面。(2)片段二:成长的故事中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的场面。2 在这两个录象片断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什么了?(1)张謇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2)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3 老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劝说和鼓励是相对了,劝说往往要求对方改变某一种做法或想法。劝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其中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劝说是否真诚,是否讲究策略,是劝说成败的重要原因。(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1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2 老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些什么”。3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2)自由的说一说。(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1 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怎样劝说会有最好的效果?2 学生轻声地练说。3 师生模拟表演。(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2)老师假扮被劝说的对象,学生假扮劝说者,模拟表演。(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老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的指出学生在劝说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方法,比如对长辈要尊敬等等。(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1 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达到更好的劝说效果。2 自由结合,分组模拟表演3 课堂展示,共同评议。(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课后反思习作教学要求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篇发言稿。习作指导(一)观看录象,虚拟情境1 播放“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资料。2 仔细观看录象,重点体会参加大队干部竞选选手的发言技巧和发言内容。3 引导学生畅谈观后感。4 谈话: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发言的时候很多,请说说哪些场合需要我们发言呢?学生甲:“六一“联欢会上,在学校会上给同学做一个发言。学生乙:在竞选班干部的会议中,打算竞选其中一个职位。学生丙:庆祝教师节大会,代表全体同学发言。发言,通常要写发言稿,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意愿,选择一种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发言稿。(二)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方法1 过渡:请选择同一种情境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各组的发言稿应写什么内容和怎么写。2 小组汇报。3老师小结。(1)开门见山,提出本人的问题。然后就问题展开演讲,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总结。(2)对问题的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的问题,要实事求是。(3)条理要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个方面都要讲什么内容,都要考虑清楚,安排的有条有理。(4)语言通俗易懂。(三)学生撰写,老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动笔写作,老师巡视指导。回顾.拓展 三教学要求1 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人物形象。2 领悟文言文剧本和相声的语言特点。3 积累工整、简练易懂的对联。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 形式多样的语言交流每天都在进行。精练得当的语言,机智巧妙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语言,各具特点。本组课文人物的语言就具有这些特点,请总结一下,写下来。晏子: 杨氏之子: 杰奎琳: 打电话的人: 2 自由组合,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心得。3 各小组交流评价4 老师补充。(二)日积月累1 学生自由读对联。2 组织学生谈谈对对联的形式、语言特点的初步理解。3 学生自由交流、欣赏平时积累的对联。4 让学生把这些对联抄到本上,注意不要写错别字。5 老师可以有写补充。(三)展示台1 组织一次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特长的班会,2 让学生自由讨论班会的形式,老师适时加以补充。3 形式尽量多样,相声、快板、演讲、讲故事等都可以,要求语言灵活多样,幽默风趣。教学反思第四组本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分别是再见了,亲人 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再见了,亲人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金色的鱼钩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梦想的力量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回顾拓展四中习作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值得回忆,印象深刻的事,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举例子,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写作内容。14 再见了,亲人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点: 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生活中谁是你最亲的人?板书:亲人问:亲人指的是哪些人?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问: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指名读,正音。3、 默读课文,思考: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为什么要将他们称为“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4、 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大娘: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小金花:妈妈为救老王而牺牲。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三、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 课文写了志愿军和哪些人告别?(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二、品读课文。 学习方法:划出最令自己感动的段落或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读一读令自己感动的段落或语句,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后,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评价。重点词、句: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小结:志愿军战士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所以他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三、研读课文,体会写法。想一想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前3个自然段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每段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以反问的语句结尾。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这些句、段,将祈使句、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这些句式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还可引导学生注意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直接抒情的写法。作者在选材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四、拓展。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然后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气描写送别的场面。 2、将课内练笔与课文组合起来,分角色再读一读。课后反思:15 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自读导读提示,勾画读书要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要求: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交流。三、 默读课文,要求:1、 画出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2、 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四、 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第三次:a.眉头拧成了疙瘩。b.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小结: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五、 拓展。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如,“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课后反思 16 桥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都有哪几篇?简要地说一说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3、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学习伙伴请教。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强调生字字形:肆、豹、瞪、搀、祭、奠。3、快速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三、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2、 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读。3、 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4、 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四、细读课文,探究人物。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感动的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1、 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批注。2、 小组讨论、交流。3、 全班交流: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先说自己在哪些地方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4、 讨论: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5、 课内练笔: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如,“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课后反思第 二 课 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二、研读课文,学习写法。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2、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发现多。3、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新发现”,教师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归纳总结:探究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探究问题:文中多处描写了大雨和洪水,把这些语句找出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探究问题:这篇课文很多句子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三、交流收获,总结提高。学习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四、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课后反思:17 梦想的力量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二、阅读导读提示,勾画学习要求。三、默读课文,思考: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四、讨论交流。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2、用自己的话说说瑞恩的梦想是什么?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3、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4、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5、你认为“梦想的力量”有多大?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五、课内练笔。读了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请把它写下来。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课后反思:口语交际习作四学习目标: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1、师述: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吗?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2、看过这则公益广告同学来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二、拓展思路。1、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今中外都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2、 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而感动。3、 小结。三、指导交流。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想一想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从这些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情,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清楚受感动的原因。4、小组交流。说的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畅,感情要真实。听的要求:认真听,不插嘴。评价时言之有据,注意方式。 5、全班交流。第二课时(习作)一、审题,明确要求1、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告诉同学什么?( 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 题目中的“感动”,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详细、写生动)2、习作要求告诉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的事。3、引导小结,明确范围:生活中有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往往都是作文的材料,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感受到。二、指导选材、拓展思路1、提示问题,打开思路 谁做过哪些好事?怎样做的?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感动? 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你倍受感动? 家里发生什么事使你高兴?其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你做错过什么事情?受到老师教育并从错事中记住教训? 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感动?2、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值得回忆,印象深刻的事,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举例子,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写作内容。三、指导构思。1、 回忆从这组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2、 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板书: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四、当堂习作。教师随机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并进行鼓励,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五、评改习作。1、 选一篇较为典型的学生习作,请全班学生共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问题。2、 小组评改。3、 自评自改。修改后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第三、四课时(回顾拓展四)一、交流平台。1、 自由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2、 指名分角色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3、 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4、 小结:(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5、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6、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7、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寄情于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8、拓展: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佳作欣赏。二、日积月累。1、 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2、 指名读,正音。3、 说一说:你知道哪几个成语的意思?4、 你有什么好办法快速记住这些成语?5、 你能不能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段话?三、成语故事。1、 自由读,思考: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2、 全班交流。3、“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4、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5、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课后反思:芝田镇中心小学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五一班 周利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