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云峰(河南中考)中考试题研究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67279305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云峰(河南中考)中考试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任云峰(河南中考)中考试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任云峰(河南中考)中考试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河南省中考模拟卷语文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 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驿站/络绎 弊病/隐蔽 赔偿/陪伴 叮咛/狞笑 B逮住/逮捕 恐吓/惊吓 逶迤/迤逦 停泊/湖泊C踉跄/悲怆 裂痕/趔趄 纯粹/荟萃 放肆/肄业 D作业/作坊 分别/别扭 颤抖/寒颤 裨益/裨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渲泄 舶来品 一蹴而就 痴心妄想 B编纂 入场券 不谙水性 风弛电掣 C竣工 发横财 纵横捭阖 张皇失措 D气馁 名信片 鳞次栉比 诲人不倦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在平静时,海面像一个无限展开的巨大绸缎,虽然有起伏,可看不见一丝的波澜,那种宁静的表现和温顺的性格,让人立即就感到如同有无边的温馨拥抱。可是, , , , ,浪花到处翻飞和撞击,发出轰隆隆的巨响。所以,闯荡海洋,需要激情,也需要坚强的性格,要做好迎接平静安详和大风巨浪的准备。随着一阵海风的吹来 立即又可以变成波翻浪涌的动荡世界 刚才还是静若处子的情形 海洋也会突然地狂躁不安起来4古诗文默写。(共8分)(1)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4)借用典故表情达意,含蓄蕴藉,是古诗词常用的一种手法。范仲淹渔家傲中“ , ”就借用窦宪燕然勒功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提携玉龙为君死”则借用黄金台招揽贤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而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 ”巧借陈后主的亡国之曲玉树后庭花表达了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嘲讽,寄托着诗人忧心国事的深切感慨。5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1)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按要求答题。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这段文字选自中国古典小说家施耐庵 中有关 的情节。选文中的“胖大和尚”在此前还发生了 、 等故事,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仗义疏财、慷慨大方的形象。(2)童年中阿廖沙的父亲叫马克西姆萨瓦杰维奇,是一名木匠。他和阿廖沙的母亲的婚姻得到外祖父的允诺和祝福了吗?为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作答。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 材料一 日前,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随机选取现场观众组成“成人体验团”,当“尥蹶子”、“貔貅”、“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时,“成人体验团”错误频频。材料二 当代中国人“提笔忘字”的现象早不陌生。调查显示,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当汉字在笔尖上变得生疏和踌躇,网友纷纷扼腕。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失写症”。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对汉字“敬畏之心”的淡漠。(1)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一组被听写的词语,用楷书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2)联系材料二,概括当代中国人“提笔忘字”现象的原因。(4分)(3)以上两则材料,反映出了中国人在汉字书写方面什么样的现状?(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6分)乡村裁缝翰 儒时光流逝,世事变更,乡村那些人那些事如黄鹤一去不复还。经过时间和情感的浸润,发酵,沉淀,乡村那些人那些事,便犹如陈年老酿,让人沉醉,难于忘怀。小时候,少食缺穿,长长的一年里也就做那么一两件衣服。那时,集市上没有成衣卖,只好去村里的裁缝师傅那里做衣服。一千多人的村子,就一位裁缝师傅。裁缝师傅家在上村,挨着村道边。这条路,是通往村里小学的必经之路,泥泞而弯曲。做衣服大多在临近过年的冬天。从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这段漫长的时光里常常是不敢奢望做衣服的。上学的时候,路过裁缝师傅家,总会朝裁缝店看了又看,从远远地望一直至近近地瞧,心像被裁缝店牵着走似的,即使是不指望做新衣的春、夏和秋天,好像看了也过过眼瘾似的。裁缝店不大,一进门,摆着一块与裁缝师傅腹部齐高的木案板,木色光滑,那是布年复一年抚摸的结果。案板一边摆着剪刀、尺和画线用的粉笔,同时还在一边叠放一些布碎。案板一旁,是缝纫机。简简单单,仅此而已。然而,这已足够让人向往、迷醉!裁缝师傅五十来岁,有些柔弱,手脚纤细如女人,脸庞瘦削,脸色有些苍白,头发也柔软,有少许白发,背有点佝偻,偶尔还会咳一下,声不大,沉沉地咳,好像来自脏腹深处。也许是缺少像其他男人那样田头地尾的体力劳作,缺少风吹日晒的洗礼吧,他有一双纤纤细手,这双手啊,让人魂牵梦绕。这双手,什么时候在身上游走,便是实现梦想之时。第一次接触那双手,是那年冬天。母亲带着我们仨姐弟去裁缝店。母亲和裁缝师傅几句简短的交流后,裁缝师傅便在姐姐身上,用尺量了起来,他的手真灵巧,尺随手走,一会儿一些数字和符号就出来了,数字和符号记在小本子里。裁缝师傅用尺丈量的时候,母亲则在一旁叨念:长一些,松一些,放长一些,放松一些。裁缝师傅也不回应,因为答案已在数字里。母亲又说,要至少穿上个三年不显短、不显窄。他这才打趣说,除非你娃儿像树一样蹿得奇快。母亲笑了笑,放心。在母亲和裁缝的合谋下,我们就从没穿过合身的新衣服,裤管长,手袖长,往往要折叠二三折才能穿。第二年穿,放下一道折,第三年,再放下一道折。待穿合身时,衣服已破旧,不是在膝头打补丁,就是屁股打补丁。几道折全伸展开来时,难看的折痕全呈现在那里,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难怪这么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即便这样,已是到处打满补丁找不出一块原布了,还舍不得扔,要留给弟妹穿。跟今天的“后生”谈这些往事,他们会静静地盯着你看不会是天方夜谭吧!纵使如此,还是渴望裁缝师傅妙手的抚弄。a那一刻,姐姐就像一架钢琴,裁缝师傅的手一抚一划,便能发出快乐的音符一般。我心痒痒的,想着快点让裁缝师傅的手在身上游走。布料是母亲去圩镇上的布匹门市凭布票排长队买的。布的颜色单调,男人的,无外乎就是纯蓝、纯灰、纯黑等几种,女的,虽比男的多些颜色,但也简单,除了格子布,条纹布,很少其它图案。而布料的质地,几乎都是棉布。母亲把一块块布料折成一沓沓,一块布料便是一件新衣。裁缝师傅将布料做了标识,以便辨认。这以后的日子,便是焦灼等待的过程。每天上学从裁缝店的门前经过,总爱往里面张望。门开了,裁缝师傅或站那里剪布料,或坐在缝纫机旁做衣服,就偷着开心,总以为他在忙的正是自己的新衣。爱听从店里传来缝纫机那滴答滴答的声音,那声音啊,美妙如天籁。那些日子,老爱走神,幻觉。走在路上,坐在教室里,眼前满是裁缝师傅做衣服的身影。b夜里也常做梦,常常梦见裁缝师傅弯着腰,脚板有节奏地上下踏着,缝纫机尖细的针儿像鸡啄米似地飞快啄着,布料像行云流水一样时而前飘,时而后移梦里醒来,既失意又过瘾,好像还闻到裁缝师傅那特有的气味,新布料与“机油”混合而成的味道。用于润滑缝纫机的油,我们称之为“机油”。有时,实在熬不住了便转弯抹角去店里打探,打探次数多了,裁缝师傅也烦,有时会给你个不好的脸色。常常是只差开纽孔或上纽最后一两道工序了,我们已猴急着等在一旁要取衣服。新衣服取回家时,差不了多久便是过年。裁缝师傅往往要在吃年夜饭前才能关门停工。但还是有一些人取不了新衣过年。裁缝师傅也讲究,小孩的新衣先做,大人排在后面。所以过年穿不上新衣服的,往往是大人。他知道,小屁孩倘若没有新衣服会跟父母嚷着不过年的!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过年,再缺,不能缺孩子一身新衣服!新衣服的款式很简单。男的不分大小,一概是中山装。女的,也就那么些款式。后来,衫的两个口袋加了屋檐似的盖子,便高兴得不得了。裤呢,裤腰做了个小暗袋,称之为“表袋”,又高兴得不得了。“表袋”说是装钱之用,害得掏钱要缩着手弓着身往里面掏,目标很大,动作很大,有些滑稽。村里的男女老少,走在一块,很容易混淆,因为衣服的颜色和款式就那么几种。村里的裁缝师傅十多年前病逝。人走了,也带走了那段往事。(摘自2013年07月24日人民日报)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8.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9.第段中具体表现了“我”梦里和醒来的情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10.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11.文中的乡村裁缝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4分)读书,将诱惑拒之门外有人说,一个不大读书的人,他即便拜将封侯、锦衣玉食,他的人生亦是不够丰富多彩的,因为他的心灵生活是单调的,因为他不曾享受过绝对的、远远大于他实际阅历的书中风光。我信以为然。“热闹”两字人皆向往,但“热闹”有不同形式,“热闹”的对应词是“宁静”。读书这种宁静的状态,恰是心灵的最热闹。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读书人只有保持宁静的心境,将诱惑统统拒之门外,才可以分享书籍给予的热闹。而今,对于读书人来说,诱惑形形色色,委实太多。一些人听了易中天的三国和于丹的论语,就再懒得去翻原著,再懒得去做深层次的参悟,再懒得去享受本该有的另一番热闹。难怪有人揶揄:现在能体会到读书这种别开生面的热闹乐趣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了读书的宁静心境,于是,易中天、于丹便呼之欲出。这不无一定道理。诱惑对于人们的读书热情,就像“高科技”时代之于年轻人的记忆力一样。随着移动和便携式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当今一代年轻人记忆简单事物的能力明显下降。据英国研究人员对3000人进行两个星期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人中,有四分之一的人称,他们记不住固定电话号码;有三分之二的人不能记住3个以上朋友以及家人的生日。读书亦然,在诱惑多多面前,假若人们做了诱惑的俘虏,读书的热情骤减,又怎能期望他们安静读书而作出深入思考,以至去背诵名句、名段、名篇而激活自我灵感呢?如此,则所谓努力试图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去眺望远方,让思想抻长,心长高,生命之源得以丰富而厚实,不也是一句空话吗?自然,我们不应强迫人们将读书作为唯一的选择,尤其在如今多元并存的文化生态下。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坦陈:“千万人争相抢读一本书、几万字的手抄本小说流传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性场景怀念那个年代,并不是因为那个时代给了作家很高的地位,而是整个社会对于阅读的诚恳和郑重文学不再受宠,其实是虚热散去之后处于它应有的位置上。也许文学现在才是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它与其他行业应该是平等的。”铁凝的话,很中肯,其实文学如此,其他领域的创作亦是一样。但须说明的是,不强迫人们将读书作为唯一的选择,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因此而不读书,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于读书可以像对待其他娱乐一样随心所欲、草率应付。时代不同了,传媒发达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改变了,尤其是互联网分流了许多年轻读者,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网络阅读能代替图书阅读吗?需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比黄金更贵重的,永远是知识。书籍仍是人类文明智慧最主要的载体,而读书是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修身养性的主要途径。只有读书,才会使自己成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一个民族的强大,也是与读书密不可分的。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智慧的民族,而这个民族,就是最喜欢读书的民族。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读书人,永远不会沦落为精神世界的卑微者。对每个人而言,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书,怎样读书,都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但既读书,就须将诱惑拒之门外,尤其有能力的人,还要尽量避免快餐化的阅读,避免跟风式的阅读。比如读经典之书,须是原原本本、逐字逐句读,单刀直入,取法乎上,唯此才能直截根源,探骊得珠。王蒙曾说:“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网络上看一看是为了接触一下,一看这个书确实值得看,他就去买。相反,一看,北京话叫臭大粪,他就不去买了。因此,网络阅读和纸质图书阅读并不存在想象中的尖锐矛盾,也并不能互相代替。一个爱读书的人不会因为有网络就不去买书,不去读书,同样一个爱浏览网络的人,如果他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认识的基础,他也照样会去买书。”是的,我也始终相信,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也必是一个能自觉将诱惑拒之门外的人。 (作者:赵畅)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一段的论证思路。(4分)14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5.简析第段中画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10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二)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任:推荐。狱:案件 吏:官吏。委:抛弃,扔弃。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扳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可 可爱者甚蕃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B谓 予谓菊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C鲜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桃花源记)D宜 宜乎众矣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8文段(一)中,作者在赞美莲花的同时还写到了菊花和牡丹,有什么作用?(2分)19概括语段(二)中记述周敦颐的两件事情,并结合文段(一)的语句具体分析周敦颐的为人特点。(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共4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0.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在修辞手法上的特点。(2分)21.诗人运用了“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分)四、作文(50分)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1)题目:我家的幸福往事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谈下面材料,然后作文。生物学家曾经将跳蚤随意向地上一抛,它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盖子。过一段时间后,你拿掉盖子,你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高以上了,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要求: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14年河南省中考模拟试卷语文 答案带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A(2分)【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多音字、形近字读音的能力。A.y/ y b/ b pi/ pi nng/nng B.di/di h/xi y/y b/p C.ling/chung li/ li cu/ cu s/y D.zu/zu bi/bi chn/zhn b/p 2. C(2分)【解析】本题考查辨识音同字、近音字字形的能力。A. 渲宣 B.弛驰 D.名明3. (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衔接和连贯。要保持陈述角度一致,必然要求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因此,解题对策就是:一要看几个句子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否从同一对象角度展开的。4(1)玉盘珍羞直万钱 (2)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报君黄金台上意;隔江犹唱后庭花。(每空1分,若出现错宇、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名句的积累情况,主要采用了记忆性默写的形式,降低了难度,但是只要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就不得分。如果书写不够正确,书写又不够规范,就很容造成失分,导致前功尽弃。5.(1)水浒传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或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每空1分,共4分)(2)没有。因为外祖父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穷木匠,而是一心想把女儿嫁给一个贵族。于是,外祖父不同意这门婚事,更谈不上允诺和祝福了。(亮明观点1分,理由合理3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名著阅读的理解能力。第一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林冲”“胖大和尚”“禅杖”等考生应该比较熟悉,都与鲁智深有极大的联系。第二段则需要考生对童年有初步阅读的经验,否则,可能就会无所适从。6.(共9分)(1)略。(只要是规范的楷体书写,不涂抹,不漏笔即可,2分)【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楷体书写的能力。学生只要认真地书写,不漏笔,不连笔,不涂抹,就会得全分的。(2)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人们对汉字“敬畏之心”的淡漠。(每点2分,共4分)【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的是信息提取的能力。考生要认真审题,注意是从材料二中归纳原因,然后,再仔细阅读相应的材料,就能基本上归纳出这两个方面的原因的。(3)反映出中国人在汉字书写方面的能力普遍退化。(3分)【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的是材料综合分析的能力。考生需要对每则材料认真审读,分别概括其中的重要信息,然后再将其中的异同点进行比较,提出共同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共16分)7.指病房中的年轻女子用小镜子反射的缕阳光,是全文的线索。指面对着人生中的各种坎坷、挫折时的一种执着、倔强、不服输的劲头,点明主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美好的氛围。(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题目作用的理解把握能力。记叙文的题目通常拟写的比较有特色,这样既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能使文章富有诗意,还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甚至有些还能巧妙地点明主旨。因而,在答此类试题的时候,考生需要具体结合文章来分析。8.点题,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引起下文。烘托出年轻女子坚强、乐观的性格特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于重要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重要段落既包括有首段、结尾段、中间过渡段,也包括抒情段、议论段、描写段。因此,在分析其作用的时候,考生要从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并要联系全文的情感进行探讨。9.“笑”和“摆手”,表明“我”并不介意年轻女子无意间用小镜子反射来的刺眼的阳光,也是对于她歉意的一个善意回复。“竖大拇指”则表明“我”对于该女子即使患有如此严重的病情却依然保持坚强乐观生活态度的钦佩敬重。同时,也是对该女子进行了鼓励和赞许。【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指代意义和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词语的就必须从整体上来把握,并联系具体语境来谈即可。10.该句使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其中的“冲我晃了晃”和“调皮地笑”等细节,具体细腻地刻画出年轻女子的乐观、无畏的性格特点。(答出描写手法1分,结合具体词语品析,2分。共3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描写方法及作用的把握能力。【举一反三】学生要首先对描写方法做到胸中有数,特别是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很准确地判断出类型,并结合句意回答即可。其中特别注意的是要结合着具体的词语来进行品析。11.插叙。(2分)该种记叙顺序的作用有:补充了牧人、出海的人和母亲的故事,更加烘托出年轻女子的乐观、坚强。深化文章主旨。使行文跌宕起伏,波澜有致。(谈到作用,只要答出任意两点,一点1分,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记叙顺序作用的品析。【举一反三】记叙中含有三种常见的叙述顺序,即顺叙、倒叙、插叙,其中倒叙的主要作用有强调突出被倒置的内容,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情节富于变化,而插叙的作用也基本类似。(二)(共12分)12.读书人只有保持宁静的心境,将诱惑统统拒之门外,才可以分享书籍给予的热闹。(或: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也必是一个能自觉将诱惑拒之门外的人。)(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把握的能力。这就需要通读全文,分析提取每段的中心句,然后在通篇把握,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13.第段列举事例论证诱惑对于读书人的影响。(2分)第段分析在多元化时代读书的必要性。(2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全文论证思路的把握能力。该类题要求学生要对全文的思路有个整体把握,再分别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进行具体概括即可。14.举例论证(1分),以读经典书的方法为例,具体有力、令人信服地(1分)证明了尤其有能力的人,还要尽量避免快餐化的阅读,避免跟风式的阅读(1分)的道理。(共3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论证方法及作用把握的能力。只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特点,就可以很容易回答出来。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道理论证法、事实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等。15.再次强调中心论点,照应题目和开篇,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周密严谨。(3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关键语句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通常要先看该句子在全文中的位置,再从结构角度考虑:若是首段,则要考虑领起下文的作用;若是尾段,则考虑首尾呼应、收束全文等作用。三、古诗文阅读(共l4分)16.D(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汉语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较往年的纯粹词语解释题来说,此题不仅是考查形式的变化,即由填空题到选择题的变化,更是在考查量上有所增加,即由两个词语释义到八组词语释义。D项中都解释为“应当、应该”,而A项中则分别解释为“值得”“大约”,B项中为“认为”“是”,C项中为“少、很少”“新鲜”。17.莲从淤积的污泥之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媚。(2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濯”“清涟”“妖”等重点词语,必须翻译准确。18. 正反映衬,通过这三种花的对比,突出莲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2分)【解析】此题考查了文言文写作方法的辨析。解此题,必须点出“对比”“突出”等关键词语,另外就是要注意对主旨的把握。19. 作为主薄,断案迅速,受到百姓夸赞。作为司理参军,为不该判死刑的囚犯,对上司据理力争,使其最终获救。这两件事,表现了周敦颐的正直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正如他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概括内容,分别1分。人物评价2分。共4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文意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本题,要结合这两篇文章的文意,要将两个文段进行结合起来,找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可以适当地引用其中的部分词句来进行表述。文段(二)的参考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20.该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敌军比作黑云,以“城欲摧”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关键句子修辞手法的赏析理解能力。这需要学生首先明确辨析出该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着相应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联系诗句内容进行赏析即可。21.表达了诗人对唐军将士以死报效朝廷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理解把握。这需要学生平时的积累储备,在考试的时候就可以从容应对。四、作文(50分)22(1)我家的幸福往事【思路点拨】本题要求文体虽然不限,但是写成叙事类的记叙文可能更为妥帖一些,因为题目中的中心词是“往事”,那么选材时就要注意从回忆视角来确定。另外,题目的限定词分别是“我家的”“幸福”,考生在确定立意时就要多多考虑以赞美颂扬为主旋律了。这样的作文在结构上可以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由三到五个“幸福往事”串起全文,如果再加上开头的点题段,结尾的呼应段,整体上就显得格外严谨充实了。叙事是为了说明一定的思想观点,寄托一定的情感趣味。如果单纯为叙事而叙事,那么这种叙事就缺少了生命力。成功的叙述都做到了事件与情理的水乳交融。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等,常用的是前两种。顺叙是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这种方式首尾完整,来龙去脉清楚,但容易造成平铺直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2)【思路点拨】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本材料表现的是“跳蚤效应”,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确定的主立意就是“目标决定人生”。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它们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适应了这种情况,不再改变。不但跳蚤如此,人也一样,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周围有许多人都明白自己在人生中应该做些什么,可就是迟迟拿不出行动来。根本原因乃是他们欠缺一些能吸引他们的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