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量子的初步知识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66980005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量子的初步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关量子的初步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关量子的初步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 11 6 电子衍射图样图 11 7 伦琴射线衍射图 样有关量子的初步知识3. 1、初期量子理论20 世纪之初,物理学家为解释一些经典物理所不能解释的实验规律,提出了量子理论。 量子理论经过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量子力学,使量子力学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311、 311、普朗克量子论一切物体都发射并吸收电磁波。物体发射电磁波又称热辐射,温度越高,辐射的能量越 多,辐射中短波成份比例越大。完全吸收电磁辐射的物体发射电磁辐射的本领也最强,称这 种理想的物体为黑体。研究黑体辐射电磁波长的能量与黑体温度以及电磁波波长的关系,从 实验上得出了著名的黑体辐射定律。假设电磁辐射是组成黑体的谐振子所发出,按照经典理论,谐振子的能量可以连续地变 化,电磁波的能量也是可以连续变化的,但是理论结果与实验定律相矛盾。 1900 年,德国物 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黑体中的振子具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从而,他们发射或吸 收的电磁波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如果发射或吸收的电磁辐射的频率为V,则发射或吸收的辐射能量只能是hv的整倍数,h为一普适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成功地 解释了黑体辐射定律,这种能量不连续变化的概念,是对经典物理概念的革命,普朗克的理 论预示着物理观念上革命的开端。312、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因为电磁波理论也不能解释光电效应,在普朗克量子 论的基础上,爱因斯坦于 1905 年提出了光子概念。他认为 光的传播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 量称为一个光子,即光是由光子组成的,频率为V光的光子 能量等于 hv, h 为普朗克常量。 光子理论圆满地解释了光电 效应。人们对光本性的认识前进了一步:光具有波粒二象 性。在经典物理中,波是连续的,粒子是分立的,二者不 相容。所以,不能把光看作经典物理中的波,也不能把光 看作经典物理中的粒子。故此,有了爱因斯坦光电方程:1 2 . mv = hy - w2W为逸出功,Y为光子频率, m为光电子质量。3、1、3 电子及其他粒子的波动性 我们已经了解到,玻尔把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 的光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于 1913 年提出了原子理 论。按照玻尔理论,原子中存在着分立的能级,电子从某 一能级向另一能级跃迁时,发射或吸收一个光子。这与经 典物理的概念也迥然不同。这就启发人们:组成原子的粒 子,如电子,必然不是经典意义下的粒子,所遵从的规律 也不同于经典物理的规律。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一个问题: “在光学中,比起波的研究方法来,如果说过于忽视粒 子的研究方法的话,那么,在粒子的理论上,是不是发生了相反的错误,把粒子的图象想得 太过分,而过分忽视了波的图象呢?”接着,他在 1924 年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波粒二象性 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都有波粒二象性。他指出:具有 质量m和速度v的运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长等于普朗克恒量h与粒子mv动量的比, 即入=h/mv。这个关系式称做德布罗意公式。根据德布罗意公式,很容易算出运动粒子的波长。 后来又用原子射线和分子射线做类似的实验,同样得到了衍射图样。质子和中子的衍射实验也做成功了。这就证明了一切运动的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其波长与动量的关系都符 合德布罗意公式。粒子的波动性又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我们不能把电子等微观粒子视 为经典的粒子,也不能把物质波视为经典的波。试验和论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电子等微观 粒子的波动性与声波或电磁波的特性并不完全相同,它们遵从的规律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 量子力学的诞生。3、2量子力学初步321、 物质的二象性光的二象性: 众所周知,光在许多情况下(干涉、偏振、衍射等)表现为波动性,但在有些情况下(如 光电效应、黑体辐射等)又表现为粒子字。因而对光完整的认识应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个光子的能量:E=hvvv 是光的频率,h 是普朗克常数Ehvsfz. P斤斤月 光子质量:m =c2c2h二 6.63 x 10-34 焦秒P = mchv光子动量:c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他认为,波粒二象性是一切微观粒子共有的特性。第一个实物粒子在自由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为E、动量为p,这样的自由粒子必定对 应一个振动频率为v、波长为久的平面简谐波。这两组特征量之间的关系仍是自由的实物粒子所对应的平面简谐波常称为物质波或德布罗意波,它的客观真实性已为 许多实验所证实。物质波的物理意义究竟是什么?波是振动状态在空间传播形成的,波在空间某处振动状 态的强弱可用该处振幅的平方米来表征。对于光波,若某处振幅平方较大,则该处的光较强, 光子数较多,这也意味着光子在该处出现的可能性较大,物质波也是如此。物质波若在某处 振幅的平方较大,则实物粒子在该处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可能性的大小可定量地用数学上的 概率大来表述,物质波各处振幅的平方便与粒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联系起来,这就是物质波 的物理意义。例1、试估算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中子的质量mn = 67 X 10_27 kg)热中子是指在 室温下(T=300K)与周围处于热平衡的中子,它的平均动能33 二 kT 二一x 1.38 x 10-23 x 300 二 6.21 x 10-21J 二 0.038eV它的方均根速率I12 X 6.21 X10 - 21 v m 1.67 x 10 - 27n22 2.7 x 103 m s,相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二 0.15nm6.63 x 10 -34mv1.67 x 10-27 x 2700n这一波长与 X 射线的波长同数量级,与晶体的晶面距离也有相同的数量级,所以也可以 产生中子衍射。322、海森伯测不准原理设一束自由粒子朝Z轴方向运动,每一个粒子的质量为 m,速度为V,沿z轴方向的动量 P=mv。这一束自由粒子对应一个平面简谐波,在与 z轴垂直的波阵面上沿任何一个方向(记 为x方向)的动量取Px二0精确值。波阵面上各处振幅相同,每一个粒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 相同,这意味着粒子的 x 位置坐标可取任意值,或者说粒子的 x 位置坐标不确定范围为 Ax fg。为了在波阵面的某个X位置“抓”到一个粒子,设想用镊子去夹粒子。实验上可 等效地这样去做:在波阵面的前方平行地放置一块挡板,板上开一条与X轴垂直的狭缝,狭缝相当于一个并合不够严实的镊子。如果狭缝的宽度为Ax,那么对于通过狭缝的粒子可以判 定它的X位置不确定范围为Ax。Ax越小,通过狭缝粒子以X位置就越是确定。然而问题在 于物质波与光波一样。通过狭缝即会发生衍射,出射波会在缝的上、下两侧散开,或者说通 过狭缝的粒子既有可能继续沿 x轴方向运动,也有可能朝x轴正方向或负方向偏转地向前运 动。偏向的粒子必对应地取得x方向的非零动量,即有Px H。,这表明出射粒子在x方向的 动量不再一致地为Px 0,因此x方向动量有不确定性,不确定范围可记为 Apx。缝越窄, x越小,粒子的x位置越接近准确,但衍射效应越强, Apx越大,粒子的x方向动量值越不 准确。反之,缝越宽,Ax越大,粒子的x位置越不准确,但衍射效应越弱, Apx越小,粒子的x方向动量值越准确。总之,由于波动性,使粒子的 x位置和x方向动量Px不可能同时精 确测量,这就是测不准原理。由近代量子理论可导出 Ax与Apx之间的定量关系,这一关系经常可近似地表述为: 3Apx h对y和z方向,相应地有:Ay Ap hAzAp hx,x有时作为估算,常将上述三式再近似取为:Ax Ap = h, AyAp = h, AzAp = hxyz在经典力学中,运动粒子任意时刻的位置和动量或者说速度都可以精确测定,粒子的运 动轨道也就可以确定。在量子理论中,运动粒子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动量或者说速度不能同 时精确测定,粒子的运动轨道也就无法确定。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运动轨道既然不可测,也 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在经典力学中,可以说氢原子中的电子绕核作圆轨道或椭圆轨道运 动。在量子力学中,只能说粒子在核周围运动,某时刻电子的位置可能在这里,也可能在那 里。描述这种可能性的概率有一个确定的分布。即使在这一时刻于某一位置“捕捉”到了该 电子,也不能预言下一时刻该电子会出现在什么位置, 因为电子的运动没有可供预言的轨道。 经典力学中一个粒子可静止在某一确定的位置,量子力学则否定了这种可能性。据测不准原 理,如果一个粒子在x、y、z坐标完全确定,即x=Ay=Az=O,那么它的x、y、z方向动量 均不可为零,否则Apx =Apy =Apz = 0,与上面给出的关系式显然会发生矛盾。例2、实验测定原子核线度的数量级为10-14m。试应用测不准原理估算电子如被束缚在 原子核中时的动能。从而判断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是否可能。取电子在原子核中位置的不确定量 Ar凝10-14m,由测不准原理得. h 6.63 x 10 -34Ap =2兀 r10-14=6.63 x 10-20 kg m sp 663 X 10-20 kg考虑到电子在由于动量的数值不可能小于它的不确定量,故电子动量此动量下有极高的速度,由相对论的能量动量公式E 2 = p 2 c 2 + m 20 c 4,E = Jp2c + m2c4 沁 2x 10-ii J故o电子在原子核中的动能Ek = E -moc2 Q 2 x 10-11 j = 125MeV。理论证明,电子具有这 么大的动能足以把原子核击碎,所以,把电子禁锢在原子核内是不可能的,这就否定了原子 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假设。3.2.3 量子力学的基本规律薛定谔方程 波函数是描写微观粒子的基本物理量, 波函数所遵从的规律, 就是量子力学的基本规律 它将决定粒子函数的特征,从而决定粒子的运动状态。正像在经典力学学里,粒子的位置和 动量描写粒子的运动状态,牛顿运动定律决定了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如何变化,因而牛顿运动 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规律。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8871961 )在1926年找到了 v遵从的规律,称为薛定谔方程。 在应用数学形式描述电子的波粒二象性上,他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得到启发,认为电子的德 布罗意波也可以应用类似于光波的方式加以描述。这个方程既描述了电子的波动行为,又蕴 涵着粒子性特征。写出并求解薛定谔方程,超出本书的范围。不过,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有关 结论。波函数屮必须满足一些物理条件:作为描写粒子运动状态的应 屮是时空坐标的单值函数,变化应是连续的,不能变为无限大,即应有界。这样,薛定谔方程的解,不但成功地解释了 玻尔原子理论所能解释的现象,而且能够解释大量玻尔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玻尔的基本 假设,在量子力学里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必然结果。原来,在薛定谔方程中,只有原子中 电子具有某些不连续的能量值时,方程的解才满足上述物理条件。由薛定谔方程解中得出的 氢原子中电子能量的可能值,正好就是玻尔原子理论给出的值。的电 出来 电子 时,电 球壳, 论计 过电3.2.4 概率密度与电子云我们将以原子的稳定态为例, 讨论一下由波函数所决定 子在原子中的概率密度,这波函数就是由薛定谔方程求解 的。因为是稳定态,所以和时间无关,说明在任何时候, 出现在任一处的概率密度都相同。例如,氢原子处在基态 子经常出现的概率最大的地方,是以原子核为中心的一个 这个球壳的半径为 0.53x10-10 米,这个数值与玻尔原子理 算出来的基态轨道半径相同,可见,玻尔的原子轨道只不 子出现概率最大的地方。电子核外的运动情况,通常用电子云来形象地描述。用小黑点的稠密与稀疏,来代表电 子核外各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的大小,这样就可以画出原子的电子云图。图 11-8 是氢原子基态的电子云。看一下以核为中心的一层层很薄的球壳中电子出现的概率,在靠近原子核的地方,虽然 云雾浓度较大, 小黑点稠密, 但是靠近原子核的一个薄球壳中包含的小黑点的总数不会很多 即电子出现在这个球壳中的概率不会很大,因为这个球壳的体积较小。在远高中物理竞赛原子物理教程 第四讲基本粒子离原子核的地方,球壳的体积虽然较大,但是小黑点稀疏,因而出现在这个球壳中的概 率不会很大。经过计算知道,在半径为0.53x 10_10米的一薄的球壳中电子出现的概率最大,r1就是玻尔理论中氢原子基态的轨道半径。3.2.5 量子学的应用和发展 量子力学建立后,应用它计算氢原子的光谱,获得巨大成功,其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完 全符合。量子力学不仅可以正确地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且,还可以说明复杂原子的构造,解 释复杂原子的光谱。这确实表明,量子力学是微观粒子所遵从的规律。在量子力学发展的早期,就认识到它的应用不限于电子,对其它粒子也一样适用。 1927 年,美国物理学家康登应用量子力学解释了 a衰变现象。这又称为隧道效应。在a粒子放射 体中a粒子被约束在原子核内,其能量小于核对它的结束能量一一势垒,按照经典理论,a粒子是不可能穿出原子核的。但是,按照量子力学, a 粒子有穿过势垒的概率。这个概率即 使很小,但不为零。对大量的原子核来说,总会有一小部分原子核的 a 粒子,穿透势垒而发 射出来。理论计算为实验数据所证实。量子力学在建立之初,就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美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泡利阐明了化学 键的本性,就是以量子力学为依据的。比如,对 N2,H2,CO 等分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 量子力学效应。当两个氢原子互相靠近时,它们能量的减小在于相互吸引作用而这是由于两个原子共享两个电子造成的。和电子波函数的对称性密切相关。量子力学可以算出H 2分子的平衡距离为ro = 7.4 %10_11米,两个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时释放的能量为 4.52 电子伏。同样,量子力学也解释了共价键以外的结合键。这里不作具体介绍。凝聚态物理,如液体和固体的构造理论,其导电与导热性能的解释,也是建立在量子力 学基础之上的。比如研究电子在晶体中的运动,因为晶体点阵的周期性结构。电子受的力也 具有空间的周期性,量子力学能揭示电子在晶体中的运动状态,就像一个原子中的电子可以 处在不同的能级上,在固体中,电子可以在不同的能带上,能带有一定的宽度,代表一个能 量范围。这就是能带理论。应用能带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金属和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在近 代,其实际应用几乎随处可见。薛定谔方程是非相对论的,不能应用于高速的微观粒子。 1928 年,狄拉克建立了相对论 的量子力学方程,称为狄拉克方程。它不仅成功地说明电子自旋的存在,而且还证明,对于 每一种粒子,都存在相应的反粒子。电子的反粒子带正电,其他性质都和电子相同。 1932 年, 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从宇宙射线中发现了正电子,证明了狄拉克理论的正确性,这是基本粒 子广泛研究的开始。基本粒子4、1、基本粒子411、 411、什么是基本粒子在古代就有一些哲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不可再 分。有基本的涵义,可称为基本粒子。自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以化学反应为依据,提出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学说以来,人们相继发现了电子、质子、中子、正 电子、中微子、介子等大量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数目的大量增加,使人们认识到它们也不 可能是最基本的组分,所以有“基本粒子不基本”的说法。中微子的发现,中子不是稳定粒子,它衰变为质子和电子:J宀皆+_e,实验发现此衰变中动量不守恒。经不断实验发现,中子衰变的正确反应应为 onT;P+_1e + V 0 v为中微子的 符号,v为v反粒子的符号。4. 1. 2、粒子的自旋到本世纪30年代末,加上在宇宙射线中发现的 卩子,人们认为,电子、质子、中子、中微子、卩子和光子都是基本粒子。除中子和 卩子是不稳定粒子外,其余都是稳定的。基本粒子的主要特征除质量的电荷外,还有自旋,这是一个量子力学 概念,表征粒子的内部属性,相当于经典物概念是微粒的自转。它遵从量子力学的规律,以 h2为单位,只能取整数0、1、2,或半整数1/2、3/2。上述6种粒子,除光子自 旋为 1 外,其余都是自旋为 1/2 的粒子。自旋为整数的粒子又称为玻色子;自旋为半整数的 粒子又称为费米子。4. 1. 3、 粒子和反粒子 经实验发现,每一种粒子都存在相应的反粒子。反粒子和粒子的质量、自旋都相同,电量相同而符号相反。对不带电的粒子,粒子和反粒子有其它的区分标志,这里不具体描述。在粒子的符号上加一横,代表反粒子,如v是反中微子。也有的粒子的反粒子就是自身,而无区别,如光子。 1932 年安得森发现了正电子,使 反粒子的存在第一次得到了证实。其他反粒子也先后被发现。如反质子和反中子分别是 1955 年和 1956 年在加速器中发现的。粒子和反粒子是互为反粒子的,只是当初称呼电子、质子等 为粒子而已。我们这个世界是由粒子组成的,而不是由反粒子组成的。414、 强子介子和重子 本世纪 40 年代到 50 年代,从宇宙射线中又发现 了一批粒子。比如发现了 n介子和K介子,它们的自旋为零;又发现了与核子(质子和中子) 属于同一类而质量更大的粒子,称为超子,有 人超子、丫超子和E超子,它们都是不稳定粒 子。核子和超子统称为重子。介子和重子又统称为强子。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大。415、粒子的奇异性 仔细地分析新发现的各种粒子的衰变反应,以及它们参与的其它反应,发现K介子和超子具有产生快,衰变慢和同时产生两个或多个粒子的新特性, 与n介子和核子所有的性质不同,当时认为有些奇异,引入了一个称为奇异数的量子数来标 志这种奇异性。K +介子和K 0介子的奇异数为1; A。工-1工o,丫+超子的奇异数为-1; ,E0超子的奇异数为-2。具有奇异数的粒子,如其奇异数为s,则其反粒子的奇异数为-s。n介子和 核子的奇异数为 0。在强相互作用中,奇异数守恒。416、 基本粒子分类 按照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分为三类: 强子:凡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分为重子和介子两类。 轻子:都不参与强相互作用,质量一般较小。 光子:静质量为零,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粒子。417、夸克模型 原子不再是基本粒子,原子核一不是基本粒子,介子和重子是否也由更为基本的粒子组成的呢? 1964 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和以色列物理学家兹韦格 分别提出了夸克模型。按照夸克理论,一切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初期提出的夸 克有三种,分别称为上夸克u,下夸克d和奇夸克s。它们的自旋都是1/2,属于费米子。夸 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带有分数电荷。以电子电荷为单位,u的电荷为2/3,d的电荷为-1,s的电荷也是 -1/3。此外, s 的奇异数为 -1。对于重子,有重子数作为标志,上节所述的重子的 重子数为 1,反重子的重子数为 -1。夸克的重子数为 1/3。对于每一种夸克,都存在相应的反 夸克。反夸克的质量、自旋同于夸克,而电荷、奇异数和重子数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夸克之间存在着强相互作用,靠这种相互作用,每一个介子由一个夸克和一和反夸克组成;每一个重子由三个夸克组成,每一个反重子由三个反夸克组成。比如,兀+介子是由u夸克和反下夸克d组成的、质子是由u、u和d三个夸克组成的;Ao超子是由u、d和丄三个夸 克组成的,余此类推。图4-1-1为P、 Ao和三个强子的结构示意图。目 前已被 科学家 证实的 夸克 有:上 夸克、 下夸 克、奇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等6 种。为了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物理学家还发现了夸克 的一种更为深刻的性质:每种夸克都具有(颜)色,可以用红、黄、兰(或红、绿、兰)三种加以区分,这只不过是借光的颜色名字,夸克的色与光波的色完全是两回事。就像粒子带电称为电荷一样,夸克带色,也可以称为色荷。正是色荷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才使强子中的夸克互相吸引而束缚在一起。三种不同色的夸克组成不带色的重子,好像三原色组成白色一样。同样,夸克和反色夸克的色互补,它们组成的介子也不带色。这就是为什么强子不带色 的原因。在当今看来,强子基础是夸克,夸克是基本粒子。此外,基本粒子族还存在轻子一 类。最早发现了电子和电中微子;后来发现了卩子和卩中微子;70年代,又发现了 T子和T中 微子.T子的质量比核子质量还大,它不能由轻重来区它们了。虽然 T子的质量大,但从其性 质上看,仍属于轻子一类。这样,轻子也分 6 种,类似于夸克的味。时至今日,实验研究还 没有发现轻子的内部结构。也就是说,这 6 种轻子也属于基本粒子。4.2、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421、 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 一切物质归根结底都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基本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基本的相互作用。实践证明,基本的相互作用有四种:1、 引力作用在宏观上,特别是对于天体,引力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对于基本 粒子来说,比起其他相互作用来,引力作用极其微弱,可不予以考虑。2、 弱相互作用强度远小于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存在于除光子外所有粒子之 间的一种短程用用。3、 电磁相互作用直接存在于带电的粒子之间。4、 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夸克之间。介子或重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夸克间强相互作用的 间接表现,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核力属强相互作用。这四种的基本相互作用,按由强到弱排列,它们的相对强度为强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110 -210-1410 -39正像电和磁是电磁相互分用的两个不同的表现方面一样,科学家们认为,电磁和弱相互 作用两者是电 -弱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表现方面。近年来,电弱统一的理论获得了成功。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 相互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呢?在电学部分, 我们知道,带电粒子是 通过电磁场传递力的。电磁场的传播就是电磁波,其量子是光子。所以,带电粒子是通过交 换光子发生相互作用的。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又称媒介子。光子是一切带电粒子间电磁相互 作用的媒介子。轻子之间不存在强相互作用。轻子或重子之间都存在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媒介子 又称为中间玻尔色子或弱介子。理论预言有W J W -、和Z 03种弱介子。它们的质量都很大,自旋都等于 1,在本世纪 80 年代,这三种媒介子先后被实验所证实。夸克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的媒介子称为胶子。 胶子的静质量为 0,电荷为 0 自旋等于 1 ,但带有色荷。夸克或胶子都没有被分离出来而直接观测到。为什么没有单个的夸克出现呢?理论上认 为,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夸克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加大,以致巨大的撞击能量未分离开夸 克,而产生了两个或三个夸克组成的强子。这个理论又称为夸克的禁闭理论。按照这个理论, 单个夸克是不能从强子中分离出来的。4、3其他431、黑洞 黑洞是指光子无法脱离其引力,因而接收不到从它射出的光子,所以称为黑洞。hvm 可以认为光子具有质量c2。设星体是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匀球。则质量为m 的光子在星球表面所受到的引力为Mm M - hvf = G -= G -R2R2c2c2a 光子以光速c作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R。当引力大于向心力时,光子不会外溢,即 fma 有:M - hv hv c 2 G -c2R2 c2 R从上式可得R Gm R2 Gmc 2 )。c 2cR GmR可以认为 c c2 就是黑洞的临界半径(从广义相对论所得结论为 对于太阳,可结算它演变成黑洞时的临界半径的数量级为103m 。假定我们所在的宇宙就是一个黑洞,即我们不可能把光反射到我们的宇宙之外。所以即 使在宇宙之外还存在空间,还存在天体的话(这完全是一种假设) ,那么外面的天体看我们的 宇宙就是一个“大黑洞。试从这一假定估算我们宇宙的半径。半径为R,则解 设宇宙质量为 M4M 兀 R 3 - Pr 二 Gmc c 2 。3c 2R 二()12 二 1026 m c兀Gp由于黑洞的临界半径为3所以432、引力红移引力红移是指由于引力作用,我们观察星体的光比星体表面发射的光波变长。因此可见 光波长最长的光是红光,也即光谱向红端移动,称为引力红移。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等效性原理,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是等价的。光子能量以及光子地 球系统的势能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即光子的能量如引力势能为常数,而光子的能量 E=hv,引力势能为mgz。其中hv,频率就会改变 Avm 二c2,所以当高度改变 Az一 hAv = mg Az = hv - Azc2Av _ gAz即v c2这说明频率 v 发生了红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