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66916772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对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4学校中的传统、典礼和规章,一般统称为()。A学校校园文化B学校教师文化C学校制度文化D学校物质文化5我国初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献是()。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行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6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违反了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7每年9月10日被定为“教师节”始于()。A1985年B1989年C1993年D1995年8“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9有计划、有目的、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A制定课程标准B制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的10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11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12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白其()很高。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13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A柯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菲尔D班杜拉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规定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5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1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好与管好学生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7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A专制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18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9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A顺序性和发展性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20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A道德形象B人格形象C财富形象D文化形象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对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智育的任务为()。A传授知识B发展智力C形成技能D有鉴赏和发明美的能力E培养自主和发明性2中小学体育的重要任务有()。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C参与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D增强体育爱好,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的体育观念3多伊奇将目的奖励结构划分为()。A合作B竞争C个人主义D内在E外在4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B学校应达成哪些教育目的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干实现这些目的D如何才干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E如何拟定这些目的正在得到实现5德育对德、智、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重要有()。A动机作用B方向作用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D提高智慧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6学校征询活动要取得成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B充足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观参与D个别学生,个别问题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7教师的地位应涉及()。A社会地位B学校地位C经济地位D政治地位E文化地位8讲授法可以具体分为()几种方式。A讲述B讲评C讲练D讲读E讲解9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应具有的基本特性有()。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B学校或教师基于故意而实行的行为C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D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各种权利E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行的行为10学校子系统涉及的基本因素有()。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师D教育影响E学生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入对的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_。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重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3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4当前实行素质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和教科书。7实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8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_。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一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估。10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_。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教育。()3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4“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毕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关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教育目的2学校教育制度3研究性学习4讲授法5美育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2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3简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4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是什么?七、论述题(共10分)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某老师在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表演”。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大家有没有爱好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况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用手捞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装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津津乐道地看着。后来又有一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时候的歌,可是又都不太想的起来,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已知道的歌。歌曲便在教室上空飞扬。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1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2D【解析】关于课程的类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的教育家,持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因此,对课程所划分的类别也不同。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3D【解析】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因此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4C【解析】学校制度文化有三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营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5D【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l0条。6C【解析】身心健康权涉及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题中所叙述的正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权。7A【解析1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同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8C【解析】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由于生活是一个生长、发展的过程,所以教育也是生长、发展的。9C【解析】总的来说,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课程文献的三个层次。10c【解析】泰勒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被誉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11C【解析】班级授课制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学校教学的重要形式。12D【解析】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可以区分的限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13B【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14D【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规定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5B【解析】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16A【解析】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进一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干指导得法、教育有效。17C【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权威性、民主型、放任型。18B【解析】在欧洲奴隶社会中,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19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二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20D【解析】“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喻指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体现的是教师的文化形象。二、多项选择题1ABCE【解析】”有鉴赏和发明美的能力”是美育的任务。2ABCDE【解析】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规定是:(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3ABC【解析】多伊奇将目的奖励结构划分为合作、竞争和个人主义。4BCDE【解析】“泰勒原理”揭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阶段,即拟定课程目的、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评价课程。它是现代课程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5ABC【解析】D属于智育范畴,E属于体育范畴。6AIdE【解析】征询活动的基本原则为ABCE四项。7CDE【解析】教师的地位一般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组成。8ADE【解析】讲授法是教师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师法、学生听,具体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9ACE【解析】学校事故的特性:(1)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2)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3)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行的行为。10ABD【解析】学校子系统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三、填空题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创新;5职业角色的多样化;6教学大纲;7学校教育;8模象直观;9作业检查与批改;10教育者。四、判断题1【解析】教育有自己的学科独立性。2【解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互相依存、互相制约。3【解析】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4【解析】题干对的。5【解析】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内容安排。它不仅涉及课内教学还涉及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6【解析】知识的掌握不能完全决定智力发展水平。7【解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8【解析】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毕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共同活动方式。9【解析】这是综合课的方法。10【解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操之过急的思想品德教育会适得其反。五、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2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制的建立为实行正规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3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拟定研究专题,积极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规律、定律,引导学生分析和结识问题,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与品德发展。5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发明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崇高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六、简答题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是:(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3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为:(1)学生结识的重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4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是:(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七、论述题1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积极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以德育人”就是规定德育工作者不仅在口头上规定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把什么是道德展示出来。2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积极地积极地进行道德结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通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干转化为他们的品德。3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互相促进。八、案例分析题1明确教学目的。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5组织好教学活动。6布置好课外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对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性是()。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出现2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白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想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3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规定不符的是()。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7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来进行划分的。A课程功能的角度B教育阶段的作用C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D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8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测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楚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可以对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结识能力的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结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结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A有差异性的结识B有个性的结识C有指导的结识D有基本的结识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布置批改作业D成绩考评12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凯洛夫1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4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重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15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A先行组织者B最近发展区C教育与教学D解决问题1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重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17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也许性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18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19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B课外活动C生产劳动D社会活动20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知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对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现代教育的特性重要有()。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2在教育起源的结识上,教育学史上经典的观点有()。A神话起源说B教育生物起源说C教育心理起源说D教育劳动起源说E以上几种都是3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等内容。A对人性的理解B对集体的见解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E教育的抱负与追求4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涉及()。A准备阶段B酝酿阶段C明朗阶段D验证阶段E观测阶段5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的客观条件有()。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抱负人格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6在法律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属于()。A干预与服从B责任与义务C教育与被教育D管理与被管理?E监护与被监护7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规定重要有()。A目的明确B内容对的C方法得当D表达清楚E气氛热烈8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主主义与教育E雄辩术原理9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学制类型有()。A双轨制学制B六三三制学制C单轨制学制D分支制学制E壬寅学制10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重要有()。A苏格拉底B昆体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E夸美纽斯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入对的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正规教育的重要标志是近代以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_为标志。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的统一体。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和总的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5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关系,在人格上是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关系。6教学大纲一般由_和_组成。7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和_三种方式。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9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10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涉及学习辅导、_和_。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线逐渐淡化。()2童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5课程目的的拟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r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9依据柯尔柏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重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10班级管理应当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意义学习2个人本位论3隐性课程4楷模法5教育(狭义)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2简述素质教育患想的基本观点。3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4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规定。七、论述题(共10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这是重庆一中学由学生剃头发事件而不让其上课的材料。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把头发剃成足球样式形状,第二天便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去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规定刘某剪掉头发,并不准许他上课。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仍然不允许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说不准许其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规定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遵守学校纪律)要真正结识到自己的错误。学校收到教育局告知后,(对刘某家长说)以刘桌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重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2B【解析】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3C【解析】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规定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C项与启发项原则无关。4B【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5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6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认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C【解析】课程的类型没有严格的意义。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8A【解析】这是直观性原则的定义。9B【解析】学习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10C【解析】学生的个体结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结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11B【解析】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12B【解析】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3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结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14D【解析】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防止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15B【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成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成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事实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16C【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重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它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17A【解析】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也许性。18D【解析】德国是最早的,在1763年,普鲁士颁布普通学校的规程,规定5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19A【解析】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20D【解析】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结识或道德情感的支配下采用的行动,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二、多项选择题1ACDE【解析】现代教育还不具有公益性和免费性。2ABCDE【解析】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说法。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3ABCDE【解析】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深化和发明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4ABCD【解析】华莱士认为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5ABCDE【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定者及儿童自身的特点也影响到教育目的的制定。6CD【解析】学校和学生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叫教育法律关系,重要由教育法调整。7ABCDE【解析】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规定涉及:(1)目的明确;(2)内容对的;(3)方法得当;(4)表达清楚;(5)气氛热烈。8CE【解析】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作雄辩术原理。9ACD【解析】由于历史和传统的不同,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典型的学制类型。10ACD【解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三、填空题1学校系统;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3制度文化,精神文化;4质量标准,规格规定;5授受,民主平等,互相促进;6说明部分,本文部分;7讲解,讲演;8京师同文馆;9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0生活辅导,择业指导。四、判断题1【解析】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线逐渐淡化。2X【解析】初中阶段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3【解析】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4【解析】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并不是单项传输过程,它需要学生积极地、富有发明性地参与。5【解析】拟定课程目的的依据重要有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6【解析】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评价模式。7x【解析】分组教学有其优点同时也有一些较严重的问题,见教学组织形式章节。8【解析】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是对的的。9【解析】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重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10【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重要是学生,题千说法是对的的。五、名词解释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个人本位论: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足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的教育观念。3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4楷模法:是以别人的崇高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5教育(狭义):是指学校教育,是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六、简答题1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奔腾提供了平台。2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3教师的专业素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认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规定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七、论述题【答案要点】教师进行教学,平时的业务准备、思想准备和精心备课,最后总要贯彻到教好课上。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规定涉及: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对的、方法得当、表达清楚、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1目的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如何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的。2内容对的。是指教师专家的知识必需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当规定学生作出的反映同样是对的的,假如不对的,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发明性好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4表达清楚。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限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组织严密,是指课程顺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互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5气氛热烈。是指课应当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足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八、案例分析题【要点提醒】1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们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陷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地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涉及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只有“教育权”,而无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罚权”。2从情理的角度说,初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事物结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是在情理之中的。假如学校都以开除、限制学生上课等简朴的方式处罚学生的话,那么,教育既无艺术,也无科学可言了。虽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学校未经尝试其他教育方法便急于处罚学生,显然不合情理。3学校随意处罚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驱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教育责任。何况,对于学生的错误,学校领导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对的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观测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性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也许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2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发言,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昂首,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这种心理症状属于()。 A抑郁症 B逼迫症 C焦急症D恐惊症 3方老师通过调查、访谈、观测等方式,对好几所学校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研究B个案实验 C描述性研究D实验室实验 4江珊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于()。 A自我结识B自我反省 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 5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的重要理论依据是()。 A联结学习论B结构学习论 C认知学习论D建构学习论 6在英语学习中,某同学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对的区分,这种现象属于()。 A分化B泛化 C消退D遗忘7学生在碰到有多种也许解答的问题时,有些人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B冲动型C场依存型D沉思型 8学生先学会了“电脑”的概念,然后再学习“笔记本电脑”这一概念,这种学习过程属于()。A总括学习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D组合学习 9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属于()。A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论B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 11一般对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菱形的学习,这体现的是()。 A正迁移B水平迁移 C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 12“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逼迫它饮水”的西方谚语说明在心理辅导中,我们要做到()。 A遵循发展性原则B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C尊重整体性发展原则D尊重因材施辅原则 13将拥有二十四个记忆单位的二十四个节气编码成只有四大记忆单位的二十四节气歌帮助记忆,这是运用了记忆编码中的()策略。 A系统化B联想 C替换D组块 14研究表白,学生的座次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效果()。 A有影响B无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D无实质性影响 15对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属于()的问题。 A有结构B无结构 C界定模糊D无固定答案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道德结识2练习曲线 3性别刻板 4心理调适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制约能力发展的因素。 2简述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矛盾并说明如何教育。 3简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4简述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如何复习才干有效避免遗忘。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小明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入初中时的入学考试中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给小明的打击不小,从此,小明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问题:(1)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2)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是什么?(3)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2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边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问题: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心理学不只研究人的外显特性,并且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2D解析在公共社交场合出现情绪紧张、脸红等症状属于社交恐惊症。 3C解析描述性研究指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调查、访谈、观测等方式描述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实验研究指在研究中研究者采用特定的实验解决,并分析解决效果的研究方法,涉及个案实验、实验室研究、自然实验。 4D解析自我调控指对自己的管理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调节。 5D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促进课堂教学形成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重要有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法等。 6B 解析泛化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映。借助泛化,学生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以扩大学习范围,但有时会引起学习的不精确。 7D解析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型则倾向于运用自己内部的线索作为参照,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冲动型指尚未搞清问题规定期就对问题进行解答,沉思型则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 8C 解析下位学习又叫类属学习,即把新信息纳入到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互相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从属观念。上位学习又叫总括学习,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总观念。组合学习指新信息与原有观念之间只也许产生一般的某种组合关系。 9D解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并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继而出现新的假设。 10C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由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情境来划分的。 11C解析垂直迁移指处在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互相影响。菱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属于上下位关系。 12B解析这句话意思是说心理辅导者不应主观地指导学生“做什么”或“怎么做”,而应通过与学生讨论引导他结识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尊重其人格与主体性。 13D解析组块编码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运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故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14A解析学生的座次安排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 15A解析目的明确、个体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问题答案的问题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 1道德结识:指对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关系及如何解决这种关系的规范、准则的结识。 2练习曲线:练习进程及其效果用曲线表达,这种图形称为练习曲线。 3性别刻板:这种现象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性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见解、盼望和规定。 4心理调适:就是在冲突中减轻压力,保持正常反映状态的心理过程。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1)遗传。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但仅仅提供了一种也许,人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才干把也许转变为现实。 (2)环境和教育。个体从遗传中所获得的潜能被开发到什么限度应当取决于环境的作用。 (3)实践活动。人的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的,离开了社会实践,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 2参考答案(1)独立自主性的发展与依附性的矛盾。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同时与父母形成适当的密切限度。 (2)活动能量与结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教育方面,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加深其结识深度,扩大结识范围。 (3)性的成熟与道德、法制观念的矛盾。教育方面,为学生讲解性知识,通过一些具体渠道让学生觉得性并不神秘,同时讲解有关性方面的法律规定。 3参考答案技能形成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练习的重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涉及加快技能完毕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练习与技能进步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 (1)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随着练习次数的增长,操作活动的速度加快,准确性提高,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 (2)练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有时练习到一定期期,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之为高原期。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在动作技能随着练习而提高的总的发展趋势下,存在着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起伏现象。学习活动越复杂,波动越明显。 (4)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 4参考答案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长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涉及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法、语义联想法;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1)及时复习。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时地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 (2)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是相对集中复习而言的。相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由于分散复习可以减少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克制和倒摄克制的影响。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白,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反复阅读。单纯反复阅读的记忆效果之所以不如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重要在于前者不利于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反复学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后者则利于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反复学习时便于集中注意,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如英语、语文)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1)小明面临的是挫折适应问题,是一种适应性障碍。 (2)导致小明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是学习环境的改变使他不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而之前又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可以说是学习的佼佼者,当考试失败后,由于不可以接受这次失败而导致的心理障碍。 (3)小明要走出困境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使他正视考试的失败,敢于面对挫折。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也许的,没有知识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会处处碰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学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 具体措施有:帮助学生树立对的的挫折观,对挫折有对的的结识与思想准备;帮助学生拟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根据实际情况拟定适当的目的;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因素,并提出改善的措施。 另一方面,要让他适应环境。碰到新环境、新情况或遭遇挫折时,学生都会做出。本能的适应努力,这时只要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充足理解和宽容,以更积极和更耐心的态度加以疏导,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充足表达其内心的苦闷和烦恼,或事前可以给予他一定的心理准备,都会使他减少心理应激强度,增强适应能力。 2参考答案这位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