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理高考备考建议报告.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589539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地理高考备考建议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东地理高考备考建议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东地理高考备考建议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文综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 特点分析及 2012年备考建议 一、 2011年广东省文综卷高考地理 基本情况简介 2011年广东省选考文综的人数为 323802人,多于选 考理综的人数。 地理科试题包含在文综卷中,共 13道小题,其中选择 题 11道,为第 1至第 11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题 4分,合计 44分。非选择题 2道,其中第 40题 28分, 第 41题 28分,合计 56分,总分合计为 100分。 试题难度适中,第 40题平均分为 15.95分,第 41题平 均分为 14.72分。 2010年广东省文综卷高考地理 基本情况简介 2010年广东省选考文综的人数为 279865人,略低 于选考理综的人数。 地理科试题包含在文综卷中,共 13道小题,其中 选择题 11道,为第 1至第 11题,全部为单项选择 题,每题 4分,合计 44分。非选择题 2道,其中第 40题 26分,第 41题 30分,合计 56分,总分合计为 100分。 试题难度中等,但考生的平均得分并不高。选择 题 27分,第 40题 15.25分,第 41题 13.8分。 二、 2011年文综高考广东卷地理试 题的基本特点 1.围绕主干内容,考查基础知识 2011年广东文综地理试题所考查的内 容均围绕着地理学科主干知识进行,重 点考查了地质环境、人口与城市、环境 与可持续发展、工业生产等内容。选修 的 环境保护 和 城乡规划 渗透在 必修内容中。 考查知识 题号 分值 地球运动 第 40(1)题 4分 大气环境 第 6、 40(2)、 41(3)题 8分 水环境 第 41(1)题 6分 地质环境 第 1、 2、 9、 41(2)题 22分 自然带 第 40(2)题 2分 人口、城市 第 3、 7、 8、 40(5)题 20分 工业生产 第 10、 11题、 40(4)题 14分 环境保护 第 4、 5、 41(3)(4)题 18分 资源 (能源 )利用 第 40(3)题 6分 合计 11道选择题,两道非选择题 (9道 小题 ) 100分 2011年广东文综地理高考考查内容分布表 试题特别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 球运动”中考查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比较; “大气环境”中考查锋面天气和气压带、风带的 移动规律、植被的判断;“水环境”中考查河流 的流向、类型;“地质环境”中考查最基本的地 质构造、沉积物分析、外力作用;“人口与城市” 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概念、人口迁移;“工业生产” 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等。这些内容都是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 所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或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 2.依据考试说明,突出能力考查 试题以能力立意,突出考查考核目标 中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 理与规律”以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 题”等能力。 题号 考核内容 图表呈现 设问形式 能力要求 (一 ) (二 ) (三 ) (四 ) 1 地质 地质剖面图 特征判断 2 地质 原因分析 3 城市 特征判断 4 环境 坐标图 特征判断 5 原因分析 6 大气 特征判断 7 人口 坐标图 特征判断 8 形成原因 9 地质 影响过程 10 工业 产业链联系 图 特征判断 11 原因分析 2011年广东文综地理高考试题能力要求分布表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核内容 图表呈现 设问形式 能力要求 (一 ) (二 ) (三 ) (四 ) 40(1) 填空 4 地球 区域图 特征判断 40(2) 填空 4 气候、自 然带 分布规律 40(3) 填空 6 资源 坐标图 特征判断 40(4) 简答 6 工业 区域图 原因分析 40(5) 简答 8 工业 解决措施 40(1) 填空 6 河流 区域图 特征判断 41(2) 填空 10 地质 地质剖面图 特征判断 41(3) 填空 4 气候、环 境 区域图 特征、问题 分析 41(4) 简答 8 环境 解决措施 说明: 1能力要求 (一 )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 )指“调动和运用地理 知识、基本技能”, (三 )指“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四 )指“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后一能力要求一般包含前面的能力要求。 3.突出人地关系主线,凸显地理学科特点 试题始终体现地理学习中“人地关系”这 一主线,引导考生培养科学的资源观、环 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如第 4、 5题的 “ CO2排放”,第 9、 41(4)题生态环境, 第 40(4)题的能源利用,第 40(5)均衡发展、 科学发展等,体现了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 试题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联系国 内外的地理热点问题,体现时代性以 及地理学科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碳排放、人口迁移、汽车产业、地 区协调发展等内容的考查,不仅体现 了考查“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等新课 程理念,还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特征。 与往年的试题相比,今年的试题增强了 地理学科性,各道试题都凸显了地理学 科的特点。绝大部分试题必须依据地理 基础知识才能解答,即使是读图题也并 非似往年的仅仅是“看图说话”,而是 需要根据相关的地理原理来解答。 试题凸显了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两道非选择题分别以世界和中国某区 域为载体,综合查考生对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的掌握程度及相关的地理能力。 4.强调地理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今年试题在对考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核中, 要求考生运用地理资料,从图表中获取地理图表信 息的能力,以及根据地理原理尝试着解决地理问题 的能力。如第 40(5)题要求考生探究法国实施均衡 化发展的措施,第 41(2)题,要求根据所示的地层 去推断距今 5000年前后地理环境的比较及推断理由。 第 41( 4)题,要求考生探究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 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5.突出地理图表能力的考查 试题重视考查考生对地理图表信息的 获 取、分析、判断能力 ,充分利用区域地 理位置图、垂直剖面图、数据统计图等 各种地理图表, 综合考查考生从图表中 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 地理原理与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运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 系论证、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试卷特别注重对地理图表的考查,大部分试题 将图表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考生通过分析图 表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来解答相关的问题。 全卷共有 8幅地理图表,涉及剖面图、统计图、 区域图、示意图和联系图等多种类型。 与往年相比, 直接可以读出答案的统计图表明 显减少, 全卷共计 8分,即第 4题和第 40( 3), 而地理学科性强的地理专门图增多,如地质剖 面等增加。 二、综合题答题过程中考生的 典型错误分析 1.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 尤其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地理核心概念的 内涵与外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欠缺 在地理高考试题中,信息的呈现方式 一般包括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 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高 考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精准审 题的能力;二是从试题文字和图表材 料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解题的能力。 3.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欠缺 4.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欠缺 学生解答地理试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分 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其思维主要有:试题问什么?需要从试题中 获取哪些有效的地理信息?需要调用头脑中 的哪些存量知识?从哪些方面去解题?有条 理地表达。 三、考生答题的错误归因分析 基础知识不扎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精准审题的能力欠缺; 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欠缺; 重现象分析轻原理的归纳与运用,用地理现象解 释地理现象; 重知识记忆轻能力培养,呈现自己掌握的知识, 不管试题的问题; 缺乏基本的答题技巧。 四、文综地理科答题技巧解读 选择题答题技巧 1.精准审题 2.找出问题 3.初步选择 4.逐一核准 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 1985 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9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 A导致气候变暖 B引发草场退化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增加土壤肥力 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非选择题由三部分组成,填空题、简答题和开放性试题。 1.非选择题中的填空题,考生答题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保证答题的准确性。 第一、精准审题、看清问题; 第二、杜绝写错别字; 第三、注意每一道小题的分值; 第四、表达专业、精炼、准确。 2.非选择题中的简答题,考生答题时可以从以下几 方面注意,保证答题的准确性。 第一、精准审题,看清问题; 第二、从背景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三、找出解决问题的地理规律、原理等; 第四、注意问题中的行为动词; 第五、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3.综合题开放性试题答题要领 第一,多角度表述。 第二,按条理分点表达。 第三,把握答题的关键词,强调考生掌握地 理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的运用。 第四,充分利用试题的背景材料,找出地理 规律原理,避免用地理现象解释地理现象。 五、 2012年地理高考备考建议 1.紧扣考纲,夯实基础 2.围绕考核目标,加强能力培养 3.注重答题技巧的训练 4.教师的复习方法要得当 5.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