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提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486389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一、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自然灾害: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2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也包括心理和精神创伤)2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特殊性: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 )与( )的数量、( )遭受破坏的程度(三)自然灾害的特点 1对人类社会往往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2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和渐发性之分 3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往往具有区域性特征 4一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常常会诱发其他自然灾害,最终形成灾害链二、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一)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2)构造地震示意图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3)震级与烈度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4)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发生条件:地势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动力)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二)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1热带气旋(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北太平洋西部低纬度洋面上空,局部湿热空气大规模上升,释放潜热,引起低空空气向中心流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空气旋涡,当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其以上时,即为台风。实质: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2)热带气旋的分布源地:南北纬520水温较高的洋面上。热带气旋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有中国东南沿海、印度和孟加拉国沿海、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还与受灾体有关。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2旱灾(1)干旱和旱灾(2)旱灾的特点(3)形成因素(自然、人为)3寒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秋、冬、春三季)。(2)形成原因和实质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实质:快行冷锋(3)寒潮的危害4洪涝灾害(1)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2)成因和多发地区类型形成原因多发地区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两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形上: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和地势低洼的地区。(3)危害(三)海洋灾害1灾害性海浪2风暴潮(1)概念: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偏离平常潮位的现象。(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类型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热带气旋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凡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中国、孟加拉国、美国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气旋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增水过程相对平缓3海啸 世界上8090的海啸发生在太平洋。(四)生物灾害1虫害(1)常见的农作物虫害: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危害最大的是蝗虫。(2)常见的森林害虫有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2鼠害(1)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2)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1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2北纬20一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三)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一、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五纵”、“三横”八大地震带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二)滑坡、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地质构造复杂,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大规模工程活动等破坏植被和地面结构,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畜伤亡 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 摧毁耕地和建筑物二、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一)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夏秋季节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主要在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区域,其中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4.台风生成源地及移动路径(读图)源地: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面移动路径:(1)从生成地向偏西方向移动,在广东、海南登陆。(2)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3)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5.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构成(二)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地表与冰雪洋面3.路径:(1)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2)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3)从北方直接南下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三)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2.发生与防治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四)旱灾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1)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2)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且高温天气使旱情加重。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 3.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旱灾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五)洪涝灾害1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2五个洪涝多发区(读图):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是全国洪涝次数最多、范围较大的地区;湘赣北部地区;苏浙沿海和闽北地区;淮河流域;海河流域 3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三、中国的海洋灾害1.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1)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2)发生时间和地区: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月和9月最集中;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特点: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温带气旋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夏季也时有发生。主要受灾地区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2.灾害性海浪:以台风引发的为主。3.海啸:我国发生的频次不多。4.赤潮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或海域相对封闭。(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中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规模的扩大,污染了养殖水域。(3)预防和治理措施:加强监控;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等。5.咸潮(1)概念:受天文、水文和气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入侵内陆区域,造成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2)预防:节水,保护水资源,不过度开采地下水等。四、中国的生物灾害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1蝗灾(1)危害:蝗虫具有群聚群迁习性,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是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2)分布: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4)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2森林主要害虫松毛虫(1)危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3鼠害(1)危害: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和草场;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2)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五、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1.中国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的原因(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5)人口多,经济发展迅速,环境承受的压力大2.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分布特点 直接经济损失东部大,中部居中,西部较小;但西部引发的资源、环境破坏效应最为显著。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读图) 分布地区主要灾害环境特点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1海洋灾害区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对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港口以及海洋钻井平台造成危害2东南沿海灾害区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和种植业等造成严重危害3东部灾害区第二级阶梯以东地区,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地势低平,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我国平原最集中区域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4中部灾害区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对农业、工业及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严重5西北灾害区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城市建筑、畜牧业和农业生产造成危害6青藏高原灾害区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冻害等自然灾害为主高寒区对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一、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一)手段1.灾害监测2.灾害预报3.防灾包括灾前准备好救灾物资,确定合适的储备地点(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4.抗灾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方式实例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5.救灾6.灾后重建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二)成就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三)对策二、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2震中避震(1)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震后自救与互救(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二)台风灾害的防避(三)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三、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沙尘暴等监测。(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3RS、GP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GP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两者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对所有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有以下共同之处: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2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RS、GIS等。3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4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 其他:应针对造成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