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关于成立智能制造装备销售公司可行性报告【范文模板】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6408162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70 大小:14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钦州关于成立智能制造装备销售公司可行性报告【范文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钦州关于成立智能制造装备销售公司可行性报告【范文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钦州关于成立智能制造装备销售公司可行性报告【范文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钦州关于成立智能制造装备销售公司可行性报告目录第一章 绪论5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5二、 项目背景5三、 结论分析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7第二章 发展规划9一、 公司发展规划9二、 保障措施15第三章 市场营销和行业分析18一、 行业发展趋势18二、 营销调研的含义和作用20三、 市场规模22四、 市场与消费者市场23五、 行业壁垒24六、 市场细分的原则26七、 行业竞争格局28八、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29九、 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30十、 行业发展概况33十一、 市场定位的步骤34十二、 顾客满意36十三、 市场需求测量38十四、 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41第四章 人力资源分析43一、 培训课程的设计策略43二、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项目设计的原则47三、 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50四、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作用52五、 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53六、 劳动环境优化的内容和方法56第五章 企业文化管理60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60二、 企业文化投入与产出的特点63三、 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65四、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74五、 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79六、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90七、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91第六章 公司治理分析102一、 监事会102二、 独立董事及其职责104三、 公司治理的影响因子109四、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14五、 债权人治理机制117六、 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121七、 董事长及其职责124第七章 经营战略管理128一、 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128二、 营销组合战略的概念129三、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构成要素129四、 战略经营领域的概念131五、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132六、 技术竞争态势类的技术创新战略134第八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142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4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4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4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6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4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9三、 偿债能力分析15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1第九章 财务管理分析153一、 对外投资的目的与意义153二、 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因素分析154三、 短期融资的分类156四、 决策与控制157五、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58六、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160第十章 项目投资计划163一、 建设投资估算163建设投资估算表164二、 建设期利息16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65三、 流动资金166流动资金估算表166四、 项目总投资16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67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6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68第十一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170第一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钦州关于成立智能制造装备销售公司(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项目背景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智能制造装备的国产率有所提高,但主要还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核心技术储备仍然不足,关键装备及其“卡脖子”关键技术依然未能有重大突破,依旧面临着高端装备领域国产化水平低、受制于人的严峻形势。“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针对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短板弱项,加强用产学研联合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础零部件和装置。因此,推进高端装备国产化成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力争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在国家战略、市场需求迫切的双重情况下,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进口替代空间巨大,能够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重大突破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将取得极大的竞争优势。三、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55.3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58.2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5.32%;建设期利息35.3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4%;流动资金1061.8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3.24%。(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455.3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734.68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720.68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91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842.21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657.00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54.4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83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724.02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455.361.1建设投资万元1358.231.1.1工程费用万元1010.521.1.2其他费用万元322.801.1.3预备费万元24.911.2建设期利息万元35.311.3流动资金万元1061.822资金筹措万元2455.362.1自筹资金万元1734.682.2银行贷款万元720.683营业收入万元91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6842.215利润总额万元2209.346净利润万元1657.007所得税万元552.348增值税万元403.789税金及附加万元48.4510纳税总额万元1004.5711盈亏平衡点万元2724.02产值12回收期年3.8313内部收益率54.40%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4696.48所得税后第二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一)发展计划1、发展战略作为高附加值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正在转变发展思路,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公司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为经营理念,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为重点,致力于构造技术密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优良、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推进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经营目标目前,行业正在从粗放式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将进一步扩大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抓住市场机遇,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注重技术创新,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发应用节能减排染整技术,保持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按照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规范公司运行,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行业的标杆企业。(二)具体发展计划1、市场开拓计划公司将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上,根据下游行业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特点,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支撑,加快市场开拓步伐。主要计划如下:(1)密切跟踪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建立市场、技术、生产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 (2)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加强销售队伍建设,优化以营销人员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品牌建设,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途径,扩大公司知名度,增加客户及市场对迎丰品牌的认同感; (4)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推进省内外市场的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2、技术开发计划公司的技术开发工作将重点围绕提升产品品质、节能环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展开。公司将在现有专利、商标等相关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将技术研发成果整理并进行相应的专利申请,通过对公司无形资产的保护,切实做好知识产权的维护。为保证上述技术开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公司将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研发队伍素质,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积极参加行业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开发能力。3、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培育、拥有一支有事业心、有创造力的人才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人才对公司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为此,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培育优秀技术人才、管理人才;(2)加强与高校间的校企人才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3)加强对基层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和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4)积极探索员工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企业并购计划公司将抓住行业整合机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综合竞争优势,整合有价值的市场资源,推进收购、兼并、控股或参股同行业具有一定互补优势的公司,实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5、筹融资计划目前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新生产线建设、技术改造、科技开发、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均需较大的资金投入。公司将根据经营发展计划和需要,综合考虑融资成本、资产结构、资金使用时间等多种因素,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满足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筹措资金。(三)面临困难公司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增长,业务将不断发展和扩大,但在战略规划、营销策略、组织设计、资源配置,特别是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公司今后发展中,需要大量的管理、营销、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也使公司面临较大的人才培养、引进和合理使用的压力。公司必须尽快提高各方面的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各项业务发展目标。1、资金不足发展计划的实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公司融资手段较为单一,所需资金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融资成本较高,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难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能否借助资本市场,将成为公司发展计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如果不能顺利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公司的发展计划将难以如期实现。2、人才紧缺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高级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将影响公司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能否尽快引进、培养这方面人才将对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公司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四)采用的方式、方法或途径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实现公司经营发展目标公司拟建立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改变融资渠道单一依赖银行贷款的现状,为公司未来重大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筹集所需资金,确保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联系,构建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及时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缓解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1、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对经营规模快速提升面临的挑战公司现有人员在数量、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将不能完全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求,公司需加快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确保高素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营销人才满足公司发展需要。为此,公司拟采取下列措施:1、加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通过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公平有序的职业晋升机制,吸引优秀的技术、营销、管理人才加入公司,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2、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保持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3、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增强公司人才队伍的深度和厚度,形成完整有序的人才梯队,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2、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提高公司竞争能力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密切跟踪印染行业政策及最新发展动向,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开拓高端市场,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最终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二、 保障措施(一)创新行业管理健全产业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定期发布行业运行信息。加强行业管理,及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发展。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加强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开展宣传教育和检查加大培训力度,开展行业生产和应用的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对行业政策的理解与参与,使行业的生产与应用成为全行业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开展行业行动检查,对不执行行业生产和使用有关规定的,要加强舆论监督和通报批评。(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抓住世界范围内第三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根据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产业链条全球配置、产业转移层次提高,跨国公司在产业转移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等特征,加强开放和引资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参加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内重大经贸和会展活动,增进了解,扩大合作。以各种专题对接洽谈会、发展投资对接会、专题招商会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专题化的招商引资活动。组织企业开展广泛的洽谈对接,引进战略投资者,促成更多的项目签约。创新招商机制,加强全省招商引资的协调工作,避免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学会“选资招商”、“精细招商”,建立利用中介机构代理招商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利用中介机构的特长及网络系统,开辟更广泛的招商渠道。(四)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主体市场化合作,协同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联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转移,合作搭建区域服务业融合创新和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合作。(五)强化政策导向作用研究制订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产业政策,引导企业优化现有存量,调整产品结构,培养新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六)积极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研究院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快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职能,促进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面向社会提供科技信息、技术推广、行业标准、成果交易的服务。进一步发挥中介组织在行业规划、法律法规制定、中小企业服务、行业预警、反倾销与应诉、贸易仲裁、项目评估、市场监管、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作用。第三章 市场营销和行业分析一、 行业发展趋势1、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工成本上升促进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适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自2011年开始持续下降。此外,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逐渐减少,国内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也快速提升,从2010年的3.09万元增加至2020年的8.28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35%。受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红利优势正逐渐消失,使得智能制造装备代替人工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制造业企业将通过智能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和产品不良率,从而促进智能制造装备需求的提升。2、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及其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需求迫切、进口替代空间巨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智能制造装备的国产率有所提高,但主要还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核心技术储备仍然不足,关键装备及其“卡脖子”关键技术依然未能有重大突破,依旧面临着高端装备领域国产化水平低、受制于人的严峻形势。“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针对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短板弱项,加强用产学研联合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础零部件和装置。因此,推进高端装备国产化成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力争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在国家战略、市场需求迫切的双重情况下,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进口替代空间巨大,能够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重大突破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将取得极大的竞争优势。3、下游行业需求迭代加快,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向着定制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以消费电子领域为例,随着通讯技术、芯片制程、新材料的技术进步与突破,近年来电子产品更新迭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这要求智能制造装备需企业不断改变生产工艺,以适应下游客户实时变化的需求,进而对智能制造装备的定制化要求提升。此外,随着下游行业智能化工厂建设进度的加快,有效地降低了设计与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工具积极寻求精益生产的发展路径。未来,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必然会深度参与到客户智能工厂的规划建设中,鉴于智能制造装备的定制化程度较高,与信息化、数字化系统的匹配工程较为复杂,因此下游客户智能工厂建成后,出于替换成本考虑,客户通常不会轻易更换已经确立合作关系的智能制造装备厂商,进而极大地增强客户粘性。4、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业态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融合发展近年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业态的发展,一方面创造出了新的需求增长点,拉动了下游行业对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改变了智能装备制造生态系统。在新业态的驱动下,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融合了网络装置、感测装置、机器人等智能硬件和云端平台、大数据分析等软件,利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关键技术,链接制造产业的上中下游,逐步形成各生产制造环节紧密连接的制造生态系统。二、 营销调研的含义和作用(一)市场营销调研的含义市场营销调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获得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供营销管理人员了解营销环境,发现机会与问题,从而作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的依据。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调研是通过信息将消费者、顾客和大众与营销人员相互连接的过程。(二)市场营销调研的作用市场营销调研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其作用十分重要。1、有利于制定科学的营销规划。营销调研可以帮助营销者评估市场潜力和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消费者意见与购买行为以及营销环境的基本特征,从而科学地制定和调整企业营销规划。2、有利于优化营销组合企业根据营销调研的结果,度量定价、产品、分销和促销行为的效果,分析研究产品的生命周期,开发新产品,制定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组合。如根据消费者对现有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产品及包装的偏好,改进现有产品,开发新用途,研究新产品的创意、开发和设计;测量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变动的反应,分析竞争者的价格策略,确定合适的定价;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加强促销活动、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增进产品知名度和顾客满意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节约储运费用,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竞争力。3、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可发现消费者尚未满足的需求,测量市场上现有产品及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从而不断开拓新的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企业可据以确定和调整发展方向。三、 市场规模行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下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高端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在内多个领域视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到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点胶设备作为零部件、组件及整机组装、封装环节中的智能制造装备,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除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外,还可用于新能源、半导体、汽车电子、通讯设备、医疗器械等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中。因此,“十四五”期间及未来,国产点胶设备市场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市场空间广阔。随着消费电子及新能源汽车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客户产线更新换代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此外,随着客户生产制程的不断复杂化,点胶工序在客户的工艺制程中的应用环节也越来越多,进而对点胶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条产线需配备的点胶设备数量亦在上升。因此,从终端应用场景的多样性,以及客户工艺制程对点胶设备的需求数量来看,点胶设备的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2020年全国包括点胶设备在内的精密流体控制设备的市场规模约为272.3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至490.6亿元;在3C电子领域,2020年国内精密流体控制设备的市场规模约为133.3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至191.8亿元。国内点胶设备的参与厂商众多,但专业从事高端点胶设备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较为有限,拥有核心部件自研自产能力的点胶设备厂商则更少。四、 市场与消费者市场1、市场市场是多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购买愿望的购买者群体。这个定义指明了市场必须具备一个要素:一是购买者群体,二是有购买愿望,三是有货币支付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愿望。市场规模取决于有购买力、有购买愿望的人数多少。2、消费者市场消费者市场是个人或家庭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所形成的市场。生活消费是产品和服务流通的终点,因而消费者市场也称为最终产品市场。消费者市场是相对于组织市场而言的。组织市场指以某种组织为购买单位的购买者所形成的市场,购买目的是为了生产、销售或履行组织职能。五、 行业壁垒1、技术壁垒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智能点胶设备生产企业只有掌握涵盖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电气工程等多学科领域的核心技术,才能设计制造出满足下游高端客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行业内领先企业均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研发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持续的研发投入、技术路线升级迭代和新产品开发应用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新进入的企业难以快速掌握该等核心技术,特别是核心部件的制造技术。此外,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下游客户的应用场景不断更新迭代,行业内企业需要快速地响应客户新需求,进而对相关技术的延展性、创新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往往需要企业具备多年的技术积淀,缺乏长期积累的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具备相关能力。2、客户认证壁垒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下游大型制造商不仅对供应商的认证周期长,还对供应商的生产资质、项目经验、资金实力、研发水平、产品质量等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于通过其认证的供应商,下游大型制造商仍将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严格测试、认证,通常要经过样机开发试用、小批量供货等环节后,方能进入大批量供货阶段。同时,一旦设备供应商能够通过认证,出于产品质量与生产稳定性、替代成本较高等因素的考虑,下游大型制造商一般不会轻易更换设备供应商,从而与设备供应商形成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为提高研发、服务效率,点胶设备供应商也会参与到下游大型制造商的开发环节,双方在技术、品质、服务等方面达成长期互信。因此,行业的新进入者通常将面临较高的客户认证壁垒。3、品牌壁垒长期以来,国内高端点胶市场被美国诺信、日本武藏等国外大型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端点胶设备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国内外点胶设备制造厂商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均建立了市场地位,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点胶在下游大型制造商生产环节中发挥着粘接、紧固、包封、填充等作用,点胶设备的性能会直接影响其产品整体功能的表现,下游大型制造商在考虑性价比的基础上,通常会选择具有一定品牌实力的供应商。因此,行业内的新品牌获得客户认可的难度较大。4、专业人才壁垒高端点胶设备的研发不仅涵盖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电气工程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还涉及丰富的下游应用项目经验。全面掌握本行业所涉及的技术需要大量的多学科优秀科研人员以及长时间研究开发经验的积累,且对人员素质、技能、经验及协同合作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本行业内企业竞争不仅是单一人才资源的竞争,更是人才队伍之间的竞争。对于行业领先的企业来说,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都会形成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并形成人才梯队。新进企业则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六、 市场细分的原则从企业市场营销的角度看,无论消费者市场还是生产者市场,并非所有的细分市场都有意义。所选择的细分市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可实现性可实现性即企业所选择的目标市场是否易于进入,根据企业目前的人、财、物和技术等资源条件能否通过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占领目标市场。例如,通过适当的营销渠道,产品可以进入所选中的目标市场;通过适当的媒体可以将产品信息传达到目标市场,并使有兴趣的消费者通过适当的方式购买到产品。(二)可营利性可营利性即所选择的细分市场应当具有能够盈利的规模,且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使企业赢得长期稳定的利润,值得营销者为之设计一套营销规划方案的尽可能大的同质群体。例如:如果专门为2米以上身高的人生产汽车,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就是不合算的。应当注意的是:需求量是相对于本企业的产品而言,并不是泛指一般的人口和购买力。(三)可衡量性可衡量性表明该细分市场特征的有关数据资料必须能够加以衡量和推算。比如在电冰箱市场上,在重视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更注重价格,有多少人更重视耗电量,有多少人更注重外观,或兼顾几种特性,当然,将这些资料予以量化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运用科学的市场调研方法(四)可区分性可区分性指细分市场在观念上能被区别并对不同的营销组合因素和方案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女性化妆品市场可依据年龄层次和肌肤类型等变量加以区分;汽车市场可以根据收入水平和年龄层次等变量进行区分。七、 行业竞争格局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运行起步较晚,受制于关键设备的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在创新应用上相对薄弱,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国际竞争格局中,仍是国外大型企业占据主导力量。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2020年),我国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和工业等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在当前国际政治、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对海外供应商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的依赖制约着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业平稳健康发展。从行业来看,早期,国内智能点胶设备行业被美国诺信、日本武藏为代表的国外大型厂商占据垄断地位,国内厂商主要从事附加值较低的设备安装集成服务,点胶设备的核心部件制造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型厂商手中。随着国内厂商在技术上的突破,国内涌现出一批具备独立自主研发能力的点胶设备厂商,逐步打破了国外厂商在国内高端点胶市场的垄断格局。但目前国内高端点胶市场仍被美国诺信、日本武藏等国外品牌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虽然国内点胶设备的参与厂商众多,但专业从事高端点胶设备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较为有限,拥有核心部件自研自产能力的点胶设备厂商则更少。八、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在国家产业政策及国内巨大市场空间的推动下,一方面,国外智能点胶设备大型厂商将更加重视国内业务的布局与开拓,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国内点胶设备厂商参与到了本行业的竞争。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将会对现有企业的市场份额、运营成本、人才储备、管理能力、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提出更高的挑战。若行业内企业不能在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声誉、品牌建设、管理能力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弥补在产业链、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不足,则面临被其他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消费电子领域作为智能点胶设备行业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该领域的知名品牌商及制造商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优质客户的市场份额占比较大,更新迭代的速度更快,因此对智能点胶设备的需求也更高,智能点胶设备行业也呈现出客户集中度较高的趋势。如果行业内企业与下游市场主要客户合作出现不利变化。九、 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而减少总收益,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予了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全球营销力图尽可能地识别和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而且,全球营销对于“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它不是简单、一味地识别和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而是更为关注挖掘潜在需求,或在异国市场上引入并推行新的消费文化。与此同时,全球营销同样注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因为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消费者,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肤色,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行为方式。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已经或者试图把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求全球市场上的机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对手更好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发展壮大。十、 行业发展概况智能制造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感知、人机互动、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及装备制造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制造装备替代人力劳动生产的趋势不断推进,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中间市场投资银行HarrisWilliams的分析,2020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1,760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2,650亿美元。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战略博弈进一步聚焦制造业,以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为代表,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颁布了一系列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将产能转移到发达国家的意愿有所增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仍存在差距,尤其在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积累和自主生产能力较弱。关键零部件产业被国外厂商把持使得零部件价格居高不下,同时伴随着国际政治、贸易形势的千变万化,国外关键零部件的供给不确定性增加,削弱了国内厂商的综合竞争力。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也将智能制造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根据中国工控网中国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市场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自动化及工业控制市场规模已经从2004年的65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057亿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针对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短板弱项,加强用产学研联合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础零部件和装置;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带动通用、专用智能制造装备加速研制和迭代升级;到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在政策、技术、资金等多方面迎来重大发展契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一、 市场定位的步骤市场定位通过识别潜在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和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三个步骤实现。(一)识别潜在竞争优势识别潜在竞争优势是市场定位的基础。通常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两方面: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别化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能够以比竞争者低廉的价格销售相同质量的产品,或以相同的价格水平销售更高一级质量水平的产品。产品差别化优势是指产品独具特色的功能和利益与顾客需求相适应的优势,即企业能向市场提供在质量、功能、品种、规格、外观等方面比竞争者更好的产品。为实现此目标,首先必须进行规范的市场研究,切实了解,目标市场需求特点以及这些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这是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产品差别化的关键。其次要研究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可从三个方面评估竞争者:一是竞争者的业务经营情况,如近三年的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投资收益率等;二是竞争者核心营销能力,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水平等;三是竞争者的财务能力,包括获利能力、资金周转能力、偿还债务能力等。(二)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核心竞争优势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企业在产品开发、服务质量、销售渠道、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所具有的可获取明显差别利益的优势。应把企业的全部营销活动加以分类,并将主要环节与竞争者相应环节进行比较分析,以识别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三)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不会自动地在市场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必须制定明确的市场战略来加以体现。比如通过广告传导核心优势战略定位,逐渐形成种鲜明的市场概念,这种市场概念能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与顾客的需求和追求的利益相吻合。十二、 顾客满意通过创造、传播和交付优质顾客价值,满足需求,达到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这一观念上的变革及其在管理中的运用,曾经带来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的商业繁荣和一批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的成长。然而,实践表明,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真正贯彻和全面实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尽管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是无可争辩的,但是,这个高深理论和企业资源与生产能力之间的联系却很脆弱。“利润是对创造出满意的顾客的回报”这个观点,似乎只是建立在信念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牢靠的数据之上的。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和经理围绕现代营销观念的真正贯彻问题,将注意力逐渐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传递实现顾客满意;二是通过市场导向的战略奠定竞争基础,来吸引、保持顾客和培育客户关系。所谓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将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与其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顾客是否满意,取决于其购买后实际感受到的绩效与期望(顾客认为应当达到的绩效)的差异:若绩效小于期望,顾客会不满意;若绩效与期望相当,顾客会满意;若绩效大于期望,顾客会十分满意。顾客期望的形成,取决于顾客以往的购买经验、朋友和同事的影响,以及营销者和竞争者的信息与承诺。若一个企业使顾客的期望过高,则容易引起购买者的失望,降低顾客满意程度。但是,如果企业把期望定得过低,虽然能使买方感到满意,却难以吸引大量的购买者。顾客对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既是企业的预期,也是顾客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的一种感受。它尽管是顾客的一种主观感觉状态,但却是建立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的,是从顾客角度对企业产品和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研究表明,顾客满意既是顾客本人再购买的基础,也是影响其他顾客购买的要素。对企业来说,前者关系到能否保持老顾客,后者关系到能否吸引新顾客。因此,使顾客满意,是企业赢得顾客、占有和扩大市场、提高效益的关键。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吸引新顾客要比维系老顾客花费更高的成本。因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保持老顾客、培养顾客忠诚感具有重大意义。而要有效地保持老顾客,就不仅要使其满意,而且要使其高度满意。高度的满意能培养顾客对品牌的感情吸引力,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性上的偏好。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创建、保持和提升顾客的满意程度,努力争取更多高度满意的顾客,建立起高度的顾客忠诚。贯彻全方位营销管理观念,关键是要与顾客及其他利益方建立持久关系,亦即做好关系营销。为此,企业必须首先创造卓越的顾客感知价值,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和价值链管理,形成系统的“顾客满意”良性机制,努力使自己成为真正面向市场的企业。十三、 市场需求测量(一)不同层次的市场市场作为营销领域的范畴,是指某一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的总和,是对该产品有兴趣的顾客群体,也称潜在市场。潜在市场的规模,取决于现实顾客与潜在顾客人数的多少。购买者身份的确认,一般依据三个特性,即兴趣、收入和购买途径。兴趣指购买需求和欲望,是采取购买行为的基础。收入决定支付能力,是采取购买行为的条件。市场规模是兴趣与收入两者的函数。购买途径决定购买者能否买到所需产品。有效市场是指对某种产品感兴趣、有支付能力并能获得该产品的顾客群体。同样的产品,往往因购买者必须具备某一特定条件才能获取,如规定到一定年龄者才能购买汽车。有效市场中具备这种条件的顾客群体,构成该产品的合格的有效市场。企业可将营销努力集中于合格有效市场的某一细分部分,这便成为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及竞争者的营销努力,必能售出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购买该产品的顾客群体,便形成渗透市场。(二)市场需求某一产品的市场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营销努力水平下,一定时期内在特定地区、特定营销环境中,特定顾客群体可能购买的该种产品总量。对需求的概念,可从八个方面考察。(1)产品。首先确定所要测量的产品类别及范围。(2)总量。可用数量和金额的绝对数值来表述,也可用相对数值来表述。(3)购买。指订购量、装运量、收货量、付款数量或消费数量。(4)顾客群。要明确总市场的顾客群、某一层次市场的顾客群、目标市场或某一细分市场的顾客群。(5)地理区域。根据非常明确的地理界线测量一定的地理区域内的需求。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区域,测定各自的市场需求。(6)时期。市场需求测量具有时间性,如年度、5年、10年的市场需求。由于未来环境和营销条件变化的不确定性,预测时间越长,测量的准确性就越差。(7)营销环境。测量市场需求必须确切掌握宏观环境中人口、经济、政治、法律、技术、文化诸因素的变化及其对需求的影响。(8)营销努力。市场需求也受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受产品改良、产品价格、促销和分销方式等的影响,一般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弹性,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因此,市场需求也称为市场需求函数。随着行业营销费用的增加,刺激消费的力度加大,市场需求一般会随之增大,但报酬率由递增转入递减。当营销费用超过一定水平后,就不能进一步促进需求,市场需求所达到的极限值,称为市场潜量。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市场需求的规模、结构和时间等,所以也会深刻地影响着市场潜量。在基本销售量与市场潜量之间,显示了不同类型市场整体需求的营销敏感度。受产业营销支出水平影响明显者为可扩张市场,如保健品市场;受产业营销支出水平影响不大者为非扩张市场,如食盐市场。(三)企业需求企业需求指在市场需求总量中企业所占的份额。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其营销努力成正比。此外,如果营销费用分配于广告、促销、分销等方面,它们有不同的效率及弹性。(四)企业预测与企业潜量企业预测指企业销售预测,是与企业选定的营销计划和假定的营销环境相对应的销售额,即预期的企业销售水平。这里,销售预测不是为确定营销计划或营销努力水平提供基础,而是由营销计划所决定的,它是既定的营销费用计划产生的结果。与销售预测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销售定额,即公司为产品线、事业部和推销员确定的销售目标,是一种规范和激励销售队伍的管理手段,分配的销售定额之和,一般应略高于销售预测。另一个是销售预算,主要是为当前采购、生产和现金流量做决策。销售预算一般略低于销售预测,以避免过高的风险。企业潜量即企业销售潜量,指公司的营销努力相对于竞争者不断增大时,企业需求所达到的极限。当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100%时,企业潜量也就是市场潜量,但这只是一种少见的极端情况。十四、 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关系营销更为关注的是维系现有顾客,丧失老主顾无异于失去市场、失去利润的来源。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就在于争取新顾客的成本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有的企业推行“零顾客叛离”计划,目标是让顾客没有离去的机会。这就要求及时掌握顾客的信息,随时与顾客保持联系,并追踪顾客动态。因此,仅仅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还不够,必须分析顾客产生满意感和忠诚度的根本原因。由于对企业行为绩效的感知和理解不同,表示满意的顾客,原因可能不同,只有找出顾客满意的真实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维系顾客。满意的顾客会对产品、品牌乃至公司保持忠诚,忠诚的顾客会重复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不为其他品牌所动摇,不仅会重复购买已买过的产品,而且会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同时顾客的口头宣传,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此外,满意的顾客还会高度参与和介入企业的营销活动过程,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信息、意见和建议。第四章 人力资源分析一、 培训课程的设计策略(一)基于学习风格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基点是最大限度调动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习者个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特别是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对一个群体采用同样的培训策略与方法,效果不会是相同的。因此,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对课程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要在培训课程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不同学习风格人的不同切入点,尽可能使大多数的学习者可以获得他们的最佳起点。1、主动型学习,以经验与感觉为基础的学习风格。此类风格的学习者倾向于从亲身参与的事件中学习。学习者主体意识强,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易于接受外来信息,喜欢尝试新的体验,课程设计可以考虑亲身体验式的教学策略。培训者的作用是对学员进行启发引导,可以用小组学习方式,通过头脑风暴法、游戏法、演讲法、角色扮演法等,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在管理培训、工商管理人士培训中,参与式的培训经常被培训设计者采用。2、反思型学习,以多维思考与归纳推理为基础的学习风格。此类风格的学习者善于观察,注重对信息的收集,能从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中去学习。在讨论问题时,他们不会首先发言,喜欢在安静处观察别人,是很好的倾听者,不到最后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作出决策前尽可能审慎周密、深思熟虑,将各种可能性都考虑一遍。对反思型学习者,宜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报告会为主。应选择专家型的教师,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注意阶段性,以便于他们进行反思。3、理论型学习,以逻辑推理和演绎分析为基础的学习风格。此类风格的学习者偏好假设思维、理论模型和系统分析。他们是完美主义者,把他们参与的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合理有序;不喜欢和别人一起学习,喜欢自己专注工作;兴趣较窄,对毫无秩序的活动、练习和刺激会觉得无所适从,无法接受。对这些学习者,可以选择以培训师为主、师生互动的培训模式,采取有准备、有计划的培训策略。可以用的培训方法有培训师辅助下的学员自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的座谈会、案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4、应用型学习,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基础的学习风格。此类风格的学习者倾向于通过实践来学习,喜欢从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学习,讨厌单向的灌输式教学。他们是脚踏实地的人,喜欢作切实可行的决策,热衷于应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希望在课程中多提供实践与练习的机会。适合的培训方法是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团队演习、个人汇报等。培训师的作用是对学习者的工作进行评价、归纳,并针对学员的工作结果进行重点讲授。(二)基于资源整合的课程设计对一切能利用的培训资源充分加以开发和利用,是课程设计艺术发挥的一个重要舞台。课程设计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