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济政策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224665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重难点】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影响难点: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一知识梳理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内容: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落后(2)夏商周:井田制(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内涵:将土地划分为一定数目的方块来管理的土地制度,是以国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特点:土地国有制;诸侯只有使用权无所有权;诸侯要承担贡赋;庶民和奴隶集体耕种评价:A.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B.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A.原因:a生产力水平提高(根本):铁器、牛耕的应用,私田大量开垦b井田制的弊端:集体劳作模式不能调动生产积极性c分封制的弊端:地方有相当独立性d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e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原因)B.过程:鲁国初税亩(前594年)a内容:按亩收税b影响:事实上使土地私有合法化,加速了井田制瓦解,标志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古代税法的产生。(3)战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的衰微,兼并战争频繁途径:各国变法代表:商鞅变法内容:法律规定废井田,正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赏赐功臣、分给无地农民)、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导)、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政府主要税源)(4)认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意味着社会的转型(5)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方式:抵押、买卖、赏赐、强占实质: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原因:A.土地私有制存在(根本原因)B.允许土地买卖C.古代重农重土地D.小农经济脆弱性危害:A.经济a减少政府财政收入b农民困苦c农民购买力底,投资土地,阻碍资本主义萌芽B.政治:造成贫富分化,激化矛盾,社会动荡,危害统治。政府抑制对策:A.目的: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巩固统治B.对策: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a土地来源: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农民b内容:政府把掌控大量土地分给农民,受田农民必须交租、纳调、服役,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c作用:在不触动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限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保证了政府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流民,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民族融合 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结果:鼓励农民垦荒,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不能制止土地兼并的原因: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根本原因)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2重农抑商(1)背景商周时期国家支持商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自然经济的要求: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工商业自身的缺陷: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矛盾(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会加剧劳动力流失)封建统治的需要:农业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生计、国家稳定和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农业为手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社会稳定基础(2)目的:A.直接目的:保护农业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B.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3)措施:从政治地位、经济管制推行方面抑商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重征商税(4)发展历程产生: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内容: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发展:A.问题:西汉初,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B.措施:汉武帝时规定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等,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全面控制工商业)C.影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调整:唐朝中期至元朝抑商政策松动(唐宋鼓励海外贸易,出现官商分利,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强化:明清时期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内容:继续实行盐、茶专卖制度,垄断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征收重税(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对外贸易,实行海禁政策)(5)影响利:A.经济:封建社会初期促进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B.政治:巩固了小农经济,确保赋税收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封建统治弊:A.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B.封建社会后期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妨碍了国内市场扩大和自由劳动力的形成急资本原始积累,导致了中国近代落后3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自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的经济政策。(2)原因政治A.西方殖民者的扩张侵扰B.防沿海人民反抗并勾结外敌经济: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小农经济B.自然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根本原因)思想:以天朝上国自居,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受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性影响、农耕文明繁荣)(3)表现明朝: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内容:禁止民间贸易,允许官方贸易 清初: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政府厉行海禁,内迁移民,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乾隆皇帝规定只开放广州,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4)影响积极:一定程度防御外敌入侵,维护了国家主权消极:A.导致中国近代航海事业的衰落B.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失去推进工业化的契机C.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D.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断,是近代中国科技文化落后,社会思想意识保守落后的主要根源。堵塞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造成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逆转E.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发展生产力,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二核心突破1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2)变动趋势: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2.正确认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来讲,它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1)基本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产生及目的: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政府利用政治手段使小农经济稳定发展,保持自然经济结构,维护封建生产关系,巩固封建统治。(3)明清“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在是政府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对国民经济的种种控制“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5)评价“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巩固新兴地主政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如: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3“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和评价(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一方面严格限制国人对外交往和出海贸易,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2)原因:经济根源: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根本原因)统治需要:防止殖民主义的扩张(客观原因),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以防国内汉人与外界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社会根源:小农经济落后性、闭塞性及封建主义的劣根性(3)评价: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4)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4“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闭关政策比较时代目的原因内容影响相同点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维护封建统治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政策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同点重农抑商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地主经济。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的影响,后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闭关锁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体制,以巩固封建经济。首先是由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所决定的,其次清政府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再次,为了防范和抵御西方侵略者。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了与西方先进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5“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1)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2)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三易错知识点1最早承认土地私有合法性的是鲁国的初税亩,而以法律形式确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2“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不但妨碍海外市场开拓,而且导致中国故步自封,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代特征。3明清外贸分民间贸易和官方贸易。禁止民间贸易;官方贸易一直没有中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郑和下西洋。4传统社会衰落期(明清)统治者失去兼容并包的精神,故步自封。对比秦汉至明朝前期政府实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造成中国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国力强盛,长期领先世界和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可得出相关启示: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国家才能持续进步;要居安思危,必须与时俱进,紧跟世界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有兼容并包意识,积极吸取别国长处。5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但欢迎外国人来华贸易,这种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如郑和下西洋不仅与亚非各国贸易,也招揽各国商人来华贸易。闭关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外国商人在华的一切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6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四考情分析命题角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尤其是均田制是考查的重点;(2)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以及这两项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影响。五试题精练1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2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 D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兼并严重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井田制趋于瓦解3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B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4吕氏春秋上农载:“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C A民贵君轻 B施行仁政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5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C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D政府始终严格执行海禁政策6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D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兼并严重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井田制趋于瓦解7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开垦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DA.100亩 B.200亩 C.300亩 D.500亩8“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CA.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遭到破坏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贵族特权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井田制基础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9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BA.反对 B.赞同 C.听其自然 D.主张适当改变10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C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11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C.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D.政府始终严格执行海禁政策12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理由的是C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13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C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14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论当及赏(偿)稼”。这说明A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B.当时的法律已日趋健全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1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6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C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得到推广B.力促进垦荒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贵金属白银已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17.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此结论的是A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18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D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19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B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20(2010年四川卷)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D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解析】项错在“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21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3)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不同,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对社会起阻碍作用。(3)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2.根据以下例证材料,分别概述材料中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1)例一: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2)例二: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 “河南帝城”受到优待。(3)例三:秦朝统一度量衡,汉武帝时代实行“盐铁官营”制度。(4)例四:汉成帝的诏书中曾说过,世俗奢侈无法禁止的原因在于,贵族高官的奢侈没有节制,于是民众仿效,逐渐形成社会风气。(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4)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行禁奢侈的政策。23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十二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根本原因。(2)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1)相同点:都不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对外贸易。出发点:明朝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防止倭寇的侵扰;清朝是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反清势力相联系。根本原因: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2)社会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影响:这种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防止东南沿海的反清活动。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多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24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徽商是明清时最主要的商业集团,资金雄厚,雄踞中国金融界长达三、四百年之久。材料二 徽州山多地少人多,有限的耕地根本无法养活众多的人口,徽人只能“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 许承尧风土材料三 新安商人的商业经营是以血族、乡党的结合为核心而进行的。有力的徽商依靠乡族关系,对于围绕自己周围的子弟,贷予资金或配置各地从事商业,在业务上保持密切的联系。藤井弘新安商人的研究材料四 徽商集团扯起“贾而好儒”、“由儒入贾”几面大旗,儒贾并行,亦发财亦发身,令天下穷儒羡煞。大儒王阳明早年不谈“利”,后来说“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而且肯定士、农、工、商在“道”的面前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参见余音时士与中国文化材料五 (嘉庆年间)长公(程锁)中年客溧(地名),其俗春出母钱(出贷的钱)贷下户,秋倍收子钱(还贷的钱)。长公居息市中,终岁不过什一。细民称便,急赴长公。癸卯毂(谷)践伤农,诸贾人不入。长公独予平价,囤积之。明年饥,毂价踊贵。长公出毂,市诸下乎,价如往年平,境内德长公,诵义至今不绝。 太函集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商业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商业的信息。(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第一层信息:徽州地少人多;徽商成为明清时最主要的商团,资金雄厚,雄踞于中国金融界长达几百年之久,徽商以血缘关系和乡党为核心;徽商重视儒家思想;平贷平粜。第二层信息:由于徽州地少人多,故徽人广泛从商,形成徽商;徽商成为明清时期最主要的商团,资金雄厚,雄踞于中国金融界长达几百年之久;并形成了以血缘关系和乡党为核心,以儒家思想为经营理念;平贷平粜,亦儒亦商的双重身份来经营商业。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材料二 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材料三 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摘自中国古代史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1)限制地主兼并土地,严格实行土地还授的规定;严禁增加额外赋役。(2)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永业田);土地买卖频繁;皇帝无限制赐田;富商、官僚等大肆兼并土地,庄园遍布各地,政府无地可授。(3)唐律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均田制的破坏都是不可避免的。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未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戮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富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清雍正帝语材料四 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诚信”著称天下,崇信“管鲍遗风”。当地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民谚。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2006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辱兴衰的过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3)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4)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1)重农抑商。(2)认为工商皆本,反对抑商。(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位置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历史: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等。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电视等媒体宣传。27材料一: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材料二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1)材料1揭示哪些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2,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根据是什么? 材料三: 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3)材料3中反映了清政府的什么政策?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4)通过以上材料,你可以获得什么规律性的认识?(1)现象:明清时期,许多地主和商人发家以后,用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建豪华的家宅,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影响:1)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2)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3)严重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不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4)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2)重农抑商。他认为,农业为人民生活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3)闭关政策。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具有在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卫作用,但是它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从而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被挨打。(4)认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