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理论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6174196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区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区域经济增长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 (1)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即经济进步,包涵生产的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改进、资本累积、与外界经济关系的改善,即量的扩张、质的改善、结构的优化。 (2)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一般用GDP、GNP等衡量,包括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2)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3)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宽广,则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既包含经济因素又包含非经济因素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条件,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是具有内在本质差别的两个概念,增长注重量的增加,发展的核心是质的提高。如果一个国家总量增加了,但产业结构没有升级,发展质量没有提高,那么就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低质量的增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这样的增长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是难以持续的。,(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定义 1、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 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现,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一)区域经济增长的定义 2.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只有把经济总量的提高、人口规模和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含义。,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区域发展观 1、传统观点 以经济指标为主体衡量指标,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过程的效率问题,坚持效率最大化原则。 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指某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能力,如GDP、GNP以年%速度增长增长率。,二、区域经济增长三种观点,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 经济发展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发达国家关注) 经济增长是经济在总量的增长、产出的增加(发展中国家关注)。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手段、基础,目的决定手段、决定增长的方式。,2、协调发展观点,追求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PRED),走人类共同持续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利用人均GDP、GNP反映,而传统观点和协调发展观点利用人均GDP、GNP反映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3、持续发展观点,(一) 因素分类 1. 因素与生产相关性 直接影响因素(生产因素):劳动力、资本、科技、资源、能源等 间接影响因素(环境因素):自然条件与资源、人口、科教、经营管理、政策体制、分工协作、对外贸易等。,三、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内部因素(区内因素反映潜力、自我能力):区内生产要素的供给、消费和投资需求 外部因素(区外因素):区际要素流动、商品贸易、区外需求、区域政策等 3. 因素的性质与特征 一般性因素(共性因素):资本、劳动力、科技 区域性因素(个性因素):城市化水平、资源禀赋与配置、投资偏好等,2. 因素的地域来源,(一) 因素分类,三、区域经济增长因素,1. 资源禀赋(基本条件) 自然资源、经济社会资源(劳力、资金 、技术) 资源分布存在区域差异资源价格与供给的区域差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资源越富集,越有利于经济增长 2. 资源配置能力 经济体制(计划、市场经济)、政府经管能力(高效、廉洁)、企业组织水平(企业家)、产业结构 资源配置能力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增长,(二) 因素作用机制,三、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区位: 一个区域在相关的经济空间或地理空间中的位置。 经济联系的机会和程度 区位条件越优越,越有利于经济增长 4. 外部环境 国内经济发展格局、区际和国际的经济关系 区域越开放、分工与合作合理,越有利于经济增长。,3. 区位条件,(二) 因素作用机制,三、区域经济增长因素,(一)区域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 1. 增长极内涵 增长极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存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作用区域经济。 区域产业结构以增长极为核心,空间结构由均衡转变为集聚极化差异加大。,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增长极是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增长极是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 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 增长极有规模等级差异。,(一)区域增长极理论2. 区域增长极特点,支配效应 乘数效应 乘数:是指支出增长(包括消费、投资或出口等)造成国民收入增长的倍数。它为边际消费倾向所决定,也就是消费越多,国民收入增长的倍数就越大,反之则相反。 乘数的双重作用:在支出增加时国民收入倍数增长;在支出减少时国民收入倍数收缩。,(一)区域增长极理论3. 增长极的作用,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极化效应(回波效应):指增长极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扩散效应: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利于增长极发展 扩散效应极化效应利于周边发展,极化与扩散效应,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区域增长极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导致社会经济螺旋式上升或下降。 核心内容: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第二轮变化又会反过来推动最初的那个变化,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经济各因素以循环的方式在运动,且具有积累的效果。,(二)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积极意义:区域内增长点会通过乘数效应而逐步扩展,创造出新增长点或扩大为增长中心。 消极意义:落后地区经济循环体系的运行若不摆脱恶性循环,就有可能不断积累导致落后的因素而不能自拨。 纳克斯提出贫困恶性循环累积论,(二)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四、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卡恩(1931)、凯恩斯(1936) 乘数效应:经济增长中投资对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增加可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即经济活动间具有连锁性、放大性。 加速原理指经济增长中消费或收入对投资的放大作用。投资是产量或收入变动率的函数;产量或收入变动率增长,投资将加速增长,反之加速减少,加速具有正向和负向双重作用;且投资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三)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的关系 乘数效应是投资(包括消费和出口)变动引起国民收入成倍数扩张或收缩; 加速原理说明国民收入变动会使投资量以更大的幅度增加或减少。 两者互为前提,互为因果。 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使经济增长会出现周期性变化或波动。,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乘数原理,加速原理,乘数原理,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次序阶段论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和费希尔1949年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经济增长的标准阶段次序论 自给自足阶段:农业文明时代 乡村工业崛起阶段:农村工业化 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专业化、集约型 工业化阶段:工业革命阶段 服务业输出阶段:信息革命阶段,服务业发展,五、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1960年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详细阐述 依据发达国家发展历史事实,提出经济发展的线性成长阶段论,早期分为五个阶段 1971年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一书中扩展为六个阶段。,(二)经济成长阶段论,五、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欧洲中世纪、我国各朝代,中世纪西欧、今多贫穷国家,产业革命阶段,自由资本向垄断资本转变,美国1913-14年进入、西欧和日本50年代进入,美国,五、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各经济增长阶段的主要经济特征,经济增长渐进阶段论陈栋生等1993年出版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提出经济增长渐进阶段论 待开发(不发展、不发育)阶段:自然经济 成长阶段:工业化初期产业结构变化 成熟阶段:工业化中期二、三产业发达 衰落阶段:工业化后期区位、资源衰退,(三) 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五、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1、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引入了市场机制。 2、沿海地区市场网络建立后,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很快,比如广东、福建、浙江等。 共同特点: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市场健全,多种所有制共存,股份合作制起步较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较快;同时能够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六、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正确认识地区优势,发挥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是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资源配置的基本内容: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在不同区域的组合,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资源配置的方式,取决于一定时期的资源配置目标和动力机制。,(二)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六、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资主要放在能源、原材料和交通建设上。 在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经济体制正在确立,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开始。,(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六、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 1、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经济发展的静态不平衡,这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二是经济发展的动态不平衡,这是指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还可以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考察,它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上的量的差异,这包括上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另一方面表现经济发展上的质的差异,这包括劳动生产率、科技水平、经济效益、劳动者素质等方面的高低。,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所谓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长期的、绝对的,经济发展总是由旧的不平衡不断地向新的不平衡演变,呈现波浪式上升过程。,(2)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是一个规律,这一规律具体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不发达区域长期并存。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发达区域如果停滞不前就可能转变为落后区域,而落后区域经过跨越式发展可能会超过原来的发达区域,后来居上,进而出现新的经济发达区域和经济不发达区域,产生新的不平衡;二是经济发达区域和经济不发达区域各自内部都存在着发达和不发达的小区域。经济发达区域内有经济不发达的小区域,经济不发达区域内有经济发达的小区域,其各自内部也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现象;三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同一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速度,有时发展快,有时发展慢。,(2)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是一个规律,(1)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通常用来观察家庭之间、个人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几何图,2、度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指标,(2)评价指标的选取 研究者们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时,比较常见的是采用单一统计指标和多项统计指标。 采用单一统计指标进行界定和评价,比较方便直观,简单明了,而且其结论可比性很强。如以人均GDP/GNP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唯一指标,并据此进行分类。世界银行主要采用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DP/GNP作为世界各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类型划分的唯一标准。 单一统计指标评价的明显缺陷是无法全面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 采用多项统计指标进行界定和评价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克服单一统计指标片面性缺陷。但采用多项统计指标比较复杂和困难。,(1)历史基础 (2)区位条件 1978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采取了不平衡发展战略,使沿海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区位条件优越,中部地区同样也有一些大城市作依托,但在地理区位上与东部地区相比,其对外联系明显不如东部沿海地区。,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3)制度因素 中国自1978年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于各地区体制转轨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般说来,一个地区的非国有化程度越高,计划控制能力就越弱,市场化程度也就越高。中国目前的国有程度是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发展速度和市场化程度都明显高于内地。,(4)政策倾斜效应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给予沿海地区的倾斜政策,包括投资、财税、外资外贸、金融等方面,使得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在发展能力上产生了极大的差距。据有关资料统计,1985-1995年中国各地区实际利用外资1499.50亿美元,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达1309.56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87.3%,而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分别为127.06亿美元和62.88亿美元,仅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8.5%和4.2%,(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无论从绝对数还是所占比重在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分布状况是: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这种人力资源条件的差异,不仅导致了现有的发展差距,而且还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条件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3、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距时,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就自然成为发展状态较差地区所效法的榜样,发达地区就会更加进一步发达,落后地区就会奋力追赶,从而形成你争我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区域的条件优势要素的差异形成的竞争优势的不同,各区域的经济主体可在各自的区域优势及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找经济联合,如资源型优势与加工型优势的区际联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势必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损害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健康发展。区域经济关系不协调和发展差距,实质上是各地区产业结构不协调在区际关系上的反映和体现。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如果在一国中长期存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公平得不到实现,则无法调动社会民众的积极性,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是引发社会稳定的根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及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民族问题和地方主义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引发民族矛盾,地方主义行为泛滥,甚至区域间的冲突,从而危害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安全。,(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政府的政策、发达地区的带动、人才引进措施等),4、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1简述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2简述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3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主流理论观点 4. 解释名词:增长级、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乘数原理、加速原理,课后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