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173540 上传时间:2020-09-2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制剂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药物制剂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药物制剂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程配套电子教案,药物制剂技术,第二章液体制剂,精品课程配套电子教案,知识目标 掌握液体制剂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掌握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的特点、分类和制备方法,常用溶剂、常用附加剂的类型及选用原则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种类、结构特征和应用 能力目标 能正确选用和使用表面活性剂、溶剂和附加剂 会计算表面活性剂HLB值和溶液的浓度换算,液体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能正确制备液体制剂并能进行质量检查 能分析典型处方并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目标,第二章液体制剂,第一节 概述,液体药剂系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药剂。,特点:,药物吸收快 固体药物可减少刺激性 油性药物易服用,吸收好 易于分剂量 稳定性差 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第一节 概述,(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均相液体药剂 非均相液体药剂,一、液体药剂的分类,(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内服液体制剂 外用液体制剂,第一节 概述,按介电常数大小分为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二、液体药剂的常用溶剂,1.极性溶剂的品种及特性,第一节 概述,2.半极性溶剂的品种及特性,第一节 概述,3.非极性溶剂的品种及特性,第一节 概述,三、液体药剂的常用附加剂,防腐剂,第一节 概述,矫味剂 1甜味剂 2芳香剂 3胶浆剂 4泡腾剂,常用甜味剂的类型和特点,第一节 概述,1天然色素 植物性色素如胡萝卜素、甜菜红、姜黄等 矿物性色素如氧化铁等。 2合成色素 食用色素 我国目前批准的合成食用色素主要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胭脂蓝、日落黄等。 外用色素 常用伊红、品红以及美蓝等。,常配成1%贮备液,着色剂,第一节 概述,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溶出溶质的量。主要取决 于溶剂与溶质分子之间的引力以及溶质分子在溶剂中的 扩散速度。,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一定量的饱和溶 液中溶解的溶质的量。一般以一份溶质(1g或1ml)溶 于若干ml溶剂中表示,也可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解速度,一、药物的溶解度与溶解速度,药物的溶解度,四、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药物的性质 溶剂的极性 温度 同离子效应和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 pH值的影响 晶型与粒子大小的影响 其他如助溶剂、增溶剂等的影响,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第二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温度。温度升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大,同时药物分子的扩散速度亦增加,从而提高溶解速度。 搅拌。适当搅拌可以提高扩散速率,从而加速药物的溶解。 粒子大小。固体药物粒子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其表面形成饱和溶液的速率愈大。故溶解速度慢的药物应先粉碎,再溶解。,影响药物溶解速度的因素,第二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类 2引入亲水基团 3使用混合溶剂 4加入助溶剂 5加入增溶剂,第二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药物分子中若含有酸性 或碱性基团,则可用碱 或酸与其成盐,使成为 离子型极性化合物而增 溶。,1制成可溶性盐类,2引入亲水基团,将亲水基团引入难溶性 药物分子中可增加在水 中的溶解度。,第二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的量处于一定比例时, 药物在复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在各单一溶剂中 的溶解度相比出现极大值,称潜溶,此混合溶剂 称为潜溶剂。,3使用混合溶剂,第二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难溶性药物当加入第三 种物质时,能够药物 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不降 低其生物活性,称助溶, 第三种物质称助溶剂。,常用的助溶剂: 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 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等; 酰胺化合物, 如乌拉坦、乙酰胺等; 某些无机化合物, 如碘化钾、氯化钠等,4使用助溶剂,第二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增溶、乳化、润 湿、杀菌、去污、起泡和消泡等,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表面张力:一种使表面分子具有向内运动的趋势,并使表面自动收缩至最小面积的力,现象见图1。 表面活性:使液体表面张力下降的性质。 表面活性物质:能使液体表面张力下降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一、表面概念和表面活性剂,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OOOOOOOOWWW(肥皂RCOO-),2.结构特征,亲油的非极性烃链,亲水的极性基团,双亲性分子结构,长度不少于8个碳原子,羧酸磺酸硫酸及其盐或羟基酰胺基等,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1)在溶液中的正吸附。,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2)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表面张力 润湿性 乳化性 起泡性,非极性固体表面单层吸附 极性固体可发生多层吸附,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肥皂类 通式(RCOO)n Mn+ (2)硫酸化物 通式ROSO3M+ (3)磺酸化物 通式 RSO3M+,碱金属皂:O/W 碱土金属皂:W/O 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硫酸化蓖麻油、 月桂醇硫酸钠、 十六烷基硫酸钠等,阿洛索-OT、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甘胆酸钠等,良好的乳化能力,但易被酸破坏,一般供外用,乳化能力很强,较稳定。主要用作外用软膏的乳化剂,渗透力强,去污力强,为优良洗涤剂,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式RNH3 X 主要有苯扎氯铵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 酸性溶液中则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天然品卵磷脂 合成品氨基酸型与甜菜碱型。,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甘油酯 脂肪酸山梨坦(司盘、Span ) 聚山梨酯(吐温、Tween)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Brij)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 商品 名为普流罗尼克(Pluronic),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作W/O型辅助乳化剂,HLB值:1.88.6 W/O型乳化剂,HLB值:8 增溶剂、润湿剂、 O/W型乳化剂,HLB值较高, 作增溶剂、O/W型乳化剂,Poloxamer188系O/W型乳化剂,可用于静脉乳剂,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1胶束的形成与结构 胶束:在溶液内部多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团互相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的集合体,称胶束。,临界胶束浓度: 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CMC。,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结构,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根据经验,将HLB值范围限定在040,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20之间。,表面活性剂亲水或亲油能力的大小,HLB值越小亲油性越强,而HLB值越大则亲水性越 强。,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混合后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可按下式进行计算:,例 HLB值的计算: 用司盘80(HLB值4.3)和聚山梨酯20(HLB值16.7)制备HLB值为9.5的混合乳化剂100g,问两者应各用多少克?该混合物可作何用?,应使用司盘80 58.1克,聚山梨酯20 41.9克。 该混合物可作油/水型乳化剂、润湿剂等使用。,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起泡剂和消泡剂 去污剂 消毒剂和杀菌剂 润湿剂、乳化剂等,应用,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 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 加并形成透明胶体溶液,称为增溶。 起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表面活性剂能够增溶,一般认为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的结果。,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Krafft点: 温度 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解度 增溶质在胶束中的浓度 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fft点。,应用时高于Krafft点温度为宜,注意,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昙点:对于一些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致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由清变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当温度降低到昙点以下时,溶液恢复澄明。,吐温类有起昙现象,但某些聚氧乙烯类如泊洛沙姆188等在常压下观察不到昙点。,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起泡剂指可产生泡沫 的表面活性剂,一般 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较 高HLB值,在溶液中可 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而使泡沫稳定。,2起泡剂和消泡剂,在产生稳定泡沫的情 况下,加入一些HLB 值为13的亲油性较 强的表面活性剂,其 可使泡沫破坏,这种 表面活性剂称消泡剂。,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3去污剂 去污剂或洗涤剂是指用于除去污垢的表面活性剂,HLB值一般为1316。常用的有油酸钠和其他脂肪酸的钠皂、钾皂、十二烷基硫酸钠或烷基磺酸钠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去污机理:包括对污物表面的润湿、分散、乳化或增溶、起泡等多种过程。,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4消毒剂和杀菌剂 大部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都可用作消毒剂,少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有类似作用,如甲酚皂、甲酚磺酸钠等。,可根据浓度用于皮肤消毒、伤口或粘膜消毒、器械和环境消毒等。,表面活性剂还常用做乳化剂、助悬剂和润湿剂等。,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可能增加或减少吸收。 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生电性结合;在碱性条件下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反应。此外,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可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毒性。一般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吐温类的溶血作用小。 刺激性。长期或高浓度使用可能出现皮肤黏膜损害。,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醑剂、甘油剂、酊剂等。 特点:药物分散度大,易吸收;稳定性差,特别是某些药物的水溶液;多采用溶解法制备等。,第三节 液体制剂,第三节 液体制剂,溶液剂系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液体制剂,可内服也可外用。,一、溶液剂,第三节 液体制剂,溶液剂的制法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三种,包括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药物称量,溶解,包装,质量检查,滤过,溶解法制备溶液剂工艺流程图,质量要求 含量准确、澄明、稳定、色香味符合规定。,操作要点,第三节 液体制剂,取总量1/23/4的溶剂加入药物搅拌溶解; 小量药物或附加剂或溶解度小的药物应先溶解; 难溶性药物采用适当方法增加溶解度,溶解缓慢的 药物采用粉碎、搅拌或加热等措施加快溶解; 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入; 溶剂应通过滤器加至全量。,溶解法操作要点,第三节 液体制剂,例 复方碘口服溶液的制备 处方碘 50g 碘化钾 100g 纯化水 加至 1000ml 制法 取碘化钾,加入少量纯化水约100ml溶解配成浓溶液,加入碘搅拌使溶,再加入纯化水适量至1000ml,即得。 讨论 (1)描述所制备的溶液的外观,分析其组成并说明碘化钾在此处方中的作用。 (2)概括溶液剂制备的操作步骤。,助溶剂和 稳定剂,制备的碘溶液的为棕色溶液,碘化钾在此处方中主要用作助溶剂和稳定剂。,取碘化钾,加纯化水适量配成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第三节 液体制剂,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供口服用。糖浆剂中的药物可以是化学药物,也可以是中药材的提取物。单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单糖浆,简称糖浆,浓度为85%(g/ml)或64.7%(g/g)。 特点:,概念和特点,二、糖浆剂,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儿童尤宜; 高浓度糖浆剂自身具有抑菌作用; 低浓度糖浆剂易染菌,需添加抑菌剂。,第三节 液体制剂,糖浆剂按用途可分为单糖浆、芳香糖浆和药用糖浆三类,分类,第三节 液体制剂,糖浆剂含蔗糖应不低于45(g/ml)。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将药物用新沸过的水溶解后,加入单糖浆;如直接加入蔗糖配制,则需加水煮沸。 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应澄清。在贮存中不得有发霉、酸败、产生气体等变质现象,并应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 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需加入防腐剂,山梨酸或苯甲酸的用量不得超过0.3%,羟苯甲酯类的用量不得超过0.05%。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乙醇、甘油或其他多元醇。 糖浆剂应密封,在不超过30处贮存。,质量检查,中国药典05版有关规定,第三节 液体制剂,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1溶解法 (1)热溶法。将药用蔗糖置沸水中,继续加热至全溶,趁热过滤,或降温后加入药物,搅拌、溶解、过滤,并通过滤器加纯化水至全量,分装即得。 (2)冷溶法。室温下将蔗糖溶于纯化水或含药溶液中制备糖浆剂的方法。 2混合法 将含药溶液与单糖浆均匀混合制备糖浆剂的方法。,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和有色糖浆的制备。,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的药物。,适用于制备含药糖浆。,第三节 液体制剂,水溶性固体先用少量纯化水溶解再与单糖浆混合; 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可酌加少量其他适宜溶剂使其溶解,然后加入单糖浆中; 可溶性药物及药物的液体药剂可直接加入单糖浆中,必要时过滤; 药物的醇性制剂与单糖浆混合时常出现浑浊,可加入适量乙醇助溶; 水性浸出制剂,应将其纯化除去杂质后再加入单糖浆中。,药物的加入方法,第三节 液体制剂,制备糖浆剂时应注意的问题,应选择无色、无异臭的药用白糖; 所用器具应洁净或灭菌处理并避菌操作; 热溶法应严格控制加热的温度、时间,不能直火 加热(可采用蒸汽夹层锅),应注意调整pH值等。,第三节 液体制剂,例 枸橼酸哌嗪糖浆的制备 处方枸橼酸哌嗪 160g 蔗糖 650g 尼泊金乙酯 0.5g 矫味剂 适量 纯化水 加至 1000ml,第三节 液体制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粒度:0.510 m 分散介质:水、植物油 热力学不稳定 动力学不稳定 非均匀分散体系 液体混悬剂和干混悬剂,三、混悬剂,按混悬剂的要求将药物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剂,临用前加水振摇即迅速分散成混悬剂,第三节 液体制剂,制成混悬剂的条件: 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 药物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时 两种溶液混合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或产生难溶性化合物时 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条 件,注意,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使用,第三节 液体制剂,中国药典2005版口服混悬剂相关内容 口服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制成的供口服的混悬液体制剂,也包括干混悬剂或浓混悬液。 口服混悬剂在生产和贮藏期间应符合的规定,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 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物、产生气体或 其他变质现象 混悬物应分散均匀,放置后有沉降物经振摇应 易再分散,并应检查沉降体积比 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等,第三节 液体制剂,一、混悬剂的制备,关键:使混悬微粒具有适当的分散度且粒度均匀,以减小微粒的沉降速度。,方法: 分 散 法 凝 聚 法,第三节 液体制剂,分散法 1.工艺流程,2. 操作要点: 亲水性药物:加液研磨 疏水性药物:先将药物与润湿剂共研,再加液研磨 质重、硬度大的药物:水飞法 制备器械:乳钵、乳匀机、胶体磨,第三节 液体制剂,例 复方硫洗剂的制备 处方 沉降硫 30g 硫酸锌 30g 樟脑醑 250ml 羧甲基纤维素钠5g 甘油 100ml 纯化水 加至1000ml 制法 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研磨成细腻糊状;硫酸锌溶于200ml水中;另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200ml水制成胶浆,在搅拌下缓缓加入乳钵中研匀,移入量器中,搅拌下加入硫酸锌溶液,搅匀,在搅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第三节 液体制剂,沉降硫,甘油,羧甲基纤维 素钠胶浆,硫酸锌 溶液,樟脑醑,制法,第三节 液体制剂,分析 (1)硫磺为强疏水性药物,加甘油作润湿剂,使硫磺能在水中均匀分散; (2)羧甲基纤维素钠作助悬剂,增加混悬液的动力学稳定性; (3)樟脑醑为10樟脑乙醇液,加入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第三节 液体制剂,稳定性,二、混悬剂的稳定性和稳定剂,1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Stokes定律: V = 2 r2( 1- 2)g / 9,沉降速度,微粒密度,介质密度,微粒半径,分散介质的黏度,重力加速度,第三节 液体制剂,增加混悬剂动力稳定性的主要方法 尽量减小微粒半径; 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 2混悬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混悬剂微粒因解离或吸附离子而荷电,具有双电层结构与电位(主) 双电层中离子因水化形成的水化膜,阻止了微粒间的相互聚结 (疏水性药物弱) 向混悬剂中加入少量的电解质,可改变双电层的构造和厚度,使混悬剂的聚结并产生絮凝,粉碎、研磨等,加入高分子助悬剂,第三节 液体制剂,3絮凝与反絮凝,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电解质,使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混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絮凝。,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称反絮凝,絮凝特点: 沉降速度快 沉降体积大 振摇后能迅速恢复均匀混悬状态,2025 mV,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主要是不同价数的 电解质,第三节 液体制剂,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 润湿剂 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第三节 液体制剂,1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黏度 增加微粒亲水性, 形成保护膜,阻碍合 并、絮凝,并防止结 晶转型 触变胶具有触变性,低分子助悬剂 如甘油、糖浆剂等 高分子助悬剂 阿拉伯胶、西黄蓍胶, 聚维酮、羧甲基纤维素 钠,触变胶,硅皂土等,作用,品种,第三节 液体制剂,2润湿剂,界面张力,疏水 性药物的亲水性,促 使疏水微粒被水湿润,常用HLB值在711之间的 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 类、泊洛沙姆、聚氧乙烯 蓖麻油类等,作用,品种,第三节 液体制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絮凝剂使混悬剂处于 絮凝状态,以增加混 悬剂的稳定性; 反絮凝剂可增加混悬 剂流动性,使之易于 倾倒,方便使用,常用枸橼酸盐、酒石酸 盐、磷酸盐及一些氯化 物等,作用,品种,第三节 液体制剂,【相关链接】 触变胶与触变性,胶体溶液 (溶胶),静置,搅拌或振摇,凝胶,利于倾倒,防止沉降,第三节 液体制剂,三、混悬剂的质量检查,1微粒大小的测定 显微镜法、库 尔特计数法、浊度法、光散射法等 2沉降体积比的测定评价混悬剂的 稳定性及稳定剂的效果 3絮凝度的测定 评价絮凝剂的效 果、预测混悬 剂的稳定性 4重新分散试验 考察混悬剂再分 散性能 5流变学测定,第三节 液体制剂,第四节 乳剂,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分散,一种液体,另一种液体,乳剂,非均相,概 念,第四节 乳剂,根据内、外相不同,乳剂可分为水包油型(简写O/W型)和油包水型(简写为W/O型)及复合型乳剂(或称多重乳剂)。,水包油型,油包水型,分 类,第四节 乳剂,鉴 别,O/W型与W/O乳剂的鉴别,第四节 乳剂,药物制成乳剂后分散度大,生物利用度提高; 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 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并可加入矫味剂,易于服用; 外用乳剂可改善药物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 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特 点,第四节 乳剂,一、乳剂的制备,1胶溶法 工艺流程:,乳化剂,油,混 合,水,初乳,水,乳剂,乳化剂,水,混 合,油,初乳,水,乳剂,湿胶法(水中乳化剂法),干胶法(油中乳化剂法),第四节 乳剂,制备要点: 先制备初乳。初乳中油、水、胶三者的比例应分别为: 植物油、水、胶为4:2:1 液状石蜡、水、胶为3:2:1 挥发油、水、胶为2:2:1。 干胶法适用于乳化剂为细粉者。注意:用干燥乳钵、一次加入比例量水、同一方向研磨。 湿胶法不必是细粉,可制成胶浆(水2胶1)即可。油相分次加入胶浆中。,第四节 乳剂,2新生皂法,植物油,碱,搅拌 或 振摇,乳剂,硬脂酸、油酸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新生皂(钠皂、有机胺皂为O/W乳化剂,钙皂则为W/O型乳化剂),此法多用于乳膏剂的制备,第四节 乳剂,3机械法,乳 剂,油相,水相,乳化剂,本法系借助机械提供的强大能量制成乳剂,可不考虑混合顺序。,4两相交替加入法,第四节 乳剂,乳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水溶性药物先制成水溶液,可在初乳制成后加入。 油溶性药物先溶于油,乳化时尚需适当补充乳化剂用量。 在油、水两相中均不溶的药物可用亲和性大的液相研磨再将其制成乳剂。 大量生产时,药物能溶于油的先溶于油,可溶于水的先溶于水,然后将乳化剂以及油水两相混合进行乳化。,第四节 乳剂,例 鱼肝油乳的制备 处方 鱼肝油 368ml 吐温80 12.5g 西黄蓍胶 9g 甘油 19g 苯甲酸 1.5g 糖精 0.3g 杏仁油香精 2.8g 香蕉油香精 0.9g 纯化水 共制 1000ml,主药 乳化剂 辅助乳化剂 稳定剂 防腐剂 甜味剂 芳香矫味剂芳香矫味剂,第四节 乳剂,制法 将甘油、糖精、水混合,投入粗乳机搅拌 5min,用少量的鱼肝油润匀苯甲酸、西黄蓍胶投入粗乳机,搅拌5min,投入吐温80,搅拌20min,缓慢均匀地投入鱼肝油,搅拌80min,将杏仁油香精、香蕉油香精投入搅拌10min后粗乳液即成。将粗乳液缓慢均匀地投入胶体磨中研磨,重复研磨23次,用二层纱布过滤,并静置脱泡,即得。 分析 处方中鱼肝油为主药,吐温80为12.5g乳化剂,西黄蓍胶为辅助乳化剂,甘油为稳定剂,苯甲酸为防腐剂,糖精为甜味剂,杏仁油香精、香蕉油香精为芳香矫味剂。,第四节 乳剂,根据上述乳剂的制备,讨论: 为提高乳剂的稳定性改善品质,可加入哪些附加剂?,答案: 辅助乳化剂、 防腐剂、甜味剂、 芳香矫味剂、抗氧剂等,第四节 乳剂,二、乳剂的稳定性,分层,絮凝,转相,合并破裂,酸败,第四节 乳剂,1分层(乳析) 乳剂放置过程中出现分散相液滴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产生原因: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 特点: 液滴上浮或下沉的速度符合Stokes定律 可逆过程,经振摇后仍能恢复成均匀状态 外观较粗糙,容易引起絮凝甚至破裂,第四节 乳剂,2絮凝 分散相液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形成疏松聚集体。 产生原因:乳剂中的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同时絮凝与乳剂的黏度、相比等因素有关。 特点: 可逆过程,经振摇后仍能恢复成均匀状态 液滴及乳化膜完整,但稳定性降低,表示趋于合并破裂,第四节 乳剂,3转相 某些条件的变化而引起乳剂类型的改变。 O/W型乳剂 W/O型乳剂 产生原因: 乳化剂的性质改变: O/W型乳剂中加入氯化钙 W/O型(油酸钙生成) 添加反类型的乳化剂: 相比的影响:,不可逆,第四节 乳剂,4合并与破裂 乳剂中液滴周围的乳化膜被破坏导致液滴变大称合并。 合并的液滴进一步分成油水两层称为破裂。,特点: 不可逆过程 虽经振摇也不能恢复成均匀状态,5酸败 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发生水解、氧化等, 导致酸败、发霉、变质的现象。,添加抗氧剂、防腐剂等,可改善,第四节 乳剂,检 查 项 目,三、乳剂的质量检查,粒径和粒度分布的测定 分层现象的观察 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 稳定常数的测定 黏度的测定等,第四节 乳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