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护理.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6012409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护理,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老化改变,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与内分泌系统一起共同调节内、外环境的稳定,完成机体的整体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导致老年人发生许多疾病和健康问题。,解 剖 生 理及功能,分析 综合,接收信息传递冲动,一、脑细胞减少与脑萎缩,随着年龄增长,脑组织萎缩,脑回缩小, 多见于额叶、颞叶、顶叶,脑室呈不同程 度的扩大,因为脑的重量随年龄增加而减 轻,一般女性较男性明显。其主要原因为 大量神经细胞脱落、细胞数量减少。细胞 减少主要在颞上回、前中央回及放状区皮 质最明显。,二、老年斑,组织学除上述的细胞数目改变外,还可见 最具特征性的老年斑出现。老年斑是退化变 性的神经纤维,斑块中央有类似淀粉样物质 ,其四周由反应性胶质细胞、轴突包绕,大 致呈球形,主要见于大脑皮质、额叶、颞叶。,三、脂褐质,脂褐质是神经细胞中一种黄褐色的自身 荧光素,来源于溶酶体,是一种抗酸的含 蛋白质的类脂物,也可能是慢性进行性代 谢改变异常氧化的结果。其数量的增多与 年龄增长呈线性关系。,四、神经纤维缠结,神经纤维缠结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仅 见于神经细胞体内,嗜银染色显示良好。 神经纤维缠结量过多时可引起阿尔茨海默 病。,五、颗粒细胞变性,多见于海马的锥体细胞,胞质中有透明 空泡、空泡中央有颗粒。60岁以下的人少 有这种改变,年龄越大越明显,80岁以上 的老年人,75%的海马神经元有这种改变。,六、脑血管,随年龄增长,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液循环阻力增大,血流量减少,脑供血不足,影响脑代谢。血脑脊液屏障功能减弱,容易发生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七、其他,神经系统中各种酶的含量也随增龄有明 显改变,如单胺氧化酶逐渐增高,谷氨酸 脱羧酶、多巴胺脱羧酶等逐渐减少。 随年龄增长,神经系统的水分、蛋白质含 量、无机盐钾均逐渐减少,脑脂质、钠、 钙则增高。,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概述,脑血管疾病:由于各种脑部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发病率高:120-180/10万 致残率高:75% 死亡率高:100万 /年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病因,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以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其次为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改变。高年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和酗酒、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按起病缓急: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疾病。 按性质,脑 血 栓 形 成,cerebral thrombosis,CT,概 念,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狭窄或闭塞,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该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梗塞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 因,脑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常与动脉硬化并存 颈动脉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引起的栓塞称血栓-栓塞 其次为各种病因所致的脑动脉炎、红细胞增多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等,发病机制,血栓形成机制,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白色血栓,TXA2、5-HT、 PAF,红色血栓,管腔狭窄、闭塞 血流缓慢、停止,发病机制,临床表现,1、多见于60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约1/4患者曾有TIA史。,临床表现,2、起病较缓,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次晨醒后出血异常。老年人容易出现意识障碍,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视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及梗死范围而定,常为各种类型的失语、偏瘫。大脑中动脉阻塞时往往有头痛、头晕等前驱症状。,临床表现,椎-基底动脉系统 眩晕、呕吐、 共济失调 交叉性瘫痪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CT和MRI检查 脑CT扫描: 在2448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 MRI: 可在数小时内检出脑梗死病灶。 脑脊液多正常,大面积梗死伴脑水肿者,可有脑脊液压力增高,实验室和其他检查,4、诊断要点:根据高龄患者、高血压病史,发病前有TIA,在安静休息时发病,症状逐渐加重,发病时意识清醒,而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性特征明显等特点,结合CT检查,可明确诊断。 5、治疗要点:急性期早期溶栓、调整血压、改善微循环、高压氧治疗等。恢复期主要是促进神经机能的恢复。,脑 出 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概 述,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 脑出血的患病率为112/10万,年发病率为81/10万, 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死亡的主要原因: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 脑疝形成,病 因,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颅内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 其他:脑动脉炎、 血液病等,高血压,脑微动脉瘤,脑小动脉痉挛,破裂、出血,远端脑组织缺氧坏死,出血、水肿,易出血因素,脑动脉管壁薄弱,大脑中动脉分支呈直角,易形成微动脉瘤,发病机制,一、临床特点,(一)常在情绪激动、用力等活动时发生,起病突然,几分钟至数小时内达高峰。 (二)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 (三)临床按出血部位可分为:,临床表现,1.内囊出血 除一般症状外,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状,可有典型三偏: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瘫痪侧面神经中枢性瘫痪,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或亢进并出现病理发射。,临床表现,2.脑桥出血 常先从一侧脑桥开始,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头和眼转向非出血侧,呈“凝视瘫肢”状。可迅速波及两侧,突然昏迷,四肢瘫痪,并有明显呼吸障碍,双侧病理发射阳性。,临床表现,3.小脑出血 枕部剧烈头痛、眩晕、频繁呕吐和平衡障碍,但无肢体瘫痪。,临床表现,4.脑室出血 起病急骤,迅速恶化,头痛呕吐、深昏迷、脑膜刺激性征阳性,四肢弛缓性瘫痪,迅速出现下丘脑及脑干症状,如去大脑强直等。脑脊液压力一般增高,多为均匀血性,CT、MRI可早期发现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数量等。,(四)诊断要点,对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在情绪激动及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伴瘫痪、失语等体征,结合CT检查可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减低 颅内压、维持生命机能和防治 并发症。,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做好记录,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二)一般护理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避免刺激。患者侧卧位,头抬高15-30。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作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3.补充营养,脑出血患者24h内禁食,24h后若生命体征稳定,可鼻饲流质饮食。,护理措施,4.注意口腔卫生,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形成。 5.鼓励患者多咳嗽,协助翻身拍背,及时引流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三)用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用药,了解各类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脑血栓形成患者使用溶栓、抗凝药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使用甘露醇时,选择健侧粗大血管,保证疗效。 (四)心理护理 因预后无法预知,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障碍造成自理能力下降,治疗效果不佳等因素给老年人增加了精神负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护士应给予安慰,解释工作。,护理措施,(五)康复训练 (1)急性期康复训练: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可进行被动运动,主要目的是预防废退性并发症,适当变换体位,防止肢体痉挛、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和肺部感染,防止吸入性肺炎,注意二便管理,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和便秘发生。,护理措施,(2)恢复期康复训练: A.运动功能训练:训练循序渐进,早期被动运动,病情允许可在床上翻身、坐起,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同时锻炼举臂、抬腿等锻炼肌肉。 B.语言功能训练:善于倾听,尽量为患者提供述说的机会,指导家人多与患者交流 C.协调功能训练:训练肢体协调性,先近端后远端肌肉控制,肢体有感觉有力时进行生活动作训练。,护理措施,6.健康教育 告知疾病的康复知识和自我护理方法,防治基础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合理用药,出现言语不利,眩晕,步态不稳等现象及时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