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读书笔记

上传人:xu****iu 文档编号:15964060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管理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知识管理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知识管理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管理指南读书笔记第一部分:内容摘要1、基础知识介绍知识的定义:是一种有组织的经验、价值观、相关信息及洞察力的动态组合,它所构成的框架可以不断的评价和吸收新的经验和信息。它起源于并且作用于有知识的人们的头脑。在组织机构中,它不但存在于文件或档案中,还存在于组织机构的程序、过程、实践与惯例之中。”该定义阐明了知识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元素的有机组织;它既是流动的又是结构化的;它是直觉的,所以难以用逻辑的语言完全表达。知识分类:把知识分为直接的经验、间接的经验以及内省的经验。直接的经验是指通过实践活动直接得到的知识,而间接的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继承的知识,内省的经验则是“悟”出的知识,近于智慧。也有人将人类知识分为显形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是可以用文字、语言清楚表达的知识,后者则难以表述,需要在实践和行动中体会。然而,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和开放性,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对于知识分类的最终标准。知识管理定义:知识管理的内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层含意。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与应用;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加工、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2、有效的知识管理近年来,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大多是沿着两条主线进行,一条是把重点放在信息管理上,因为信息是知识的载体,通过对信息的提取、加工来实现知识管理。另一条主线则是把重点放在人的管理上,着重研究人的行为、技巧和思维方式。知识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随着研究者不断地研究,人们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也渐趋深入。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可分为三个层次:静态动态知识化。一类研究把知识看作静态的实体,“知识管理”更多地涉及对知识内容的管理、维护与应用;另一类研究强调知识的动态特性,“知识管理”更多地涉及对知识相关过程(知识发现、知识挖掘、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过程)的管理。这两种类型都是把知识作为对象进行管理。另外还有一种观点是进行知识化管理,这是和信息化管理相对应的。要想进行知识化管理,首先要把知识管理好。因此,前两种是知识管理的重点,只有对知识内容及相关的过程管理好了,才能进一步利用这些知识进行知识化的管理。知识管理的目标在于:( 1) 通过知识公开使企业员工可以利用与企业目标相关的知识,确保知识在某一地点是可以获得的,确保知识在需要时是可以获得的,推动包括R&D 和组织学习等内容在内的新知识的有效开发,支持企业从外部获取新知识并提高其消化吸收新知识的水平与能力,确保新知识能够在企业内部及时而快速地扩散,确保企业员工都能够知道知识尤其是新知识在哪里。知识管理的功能在于:制订一个面向全企业的生产、开发、获取、应用和扩散知识的知识战略,以保证企业能够有效地生产、开发、获取和应用知识;在企业组织内部各有关部门和力量的帮助下,具体实施知识战略;提高对知识的研究开发和使用,改进企业的经营过程, 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测试和评估各种与知识有关的企业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的实际内容包括:(1)过程。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实现企业经营过程的创新;(2)结构和机制。通过企业的组织结构、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促进知识扩散并使企业成为创造知识的企业;(3)人员。培训已有的员工,聘用有创造性的新员工,激励员工的创造性;(4)技术。通过超媒体、数据库和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和扩散知识,建立一种企业内部有效的知识基础设施。3、企业学习企业学习,又称组织学习或机构学习,这是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一环。(1)学习内容企业学习可分为外部显性知识学习、过程学习和隐性知识学习三个部分。企业外部显性知识具有公共知识的性质,它并不会自然地为企业所用或增加企业的能力。只有通过学习,企业才能真正懂得并运用这些知识。外部显性知识更不能自然地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能自然地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但它却是企业生存并跟上社会进步所必须的,否则,企业就可能因落后于社会发展而被淘汰。企业通过对外部显性知识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将理论知识实用化,就可形成创新性的专有知识,从而形成或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过程学习,即通过经营活动的自学习。自学习能力强弱将决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够增值知识的多少,由于自学习能力的不同,企业在相同或相似的经营活动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不一样的。这些经验和教训多为方法类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自学习能力强的企业常可举一反三,不断扩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隐性知识学习。这主要表现为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由于每个员工在整个经营活动中只能拥有某个环节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可能对企业其他部门的工作也很有意义,因而要通过内部学习来扩大其作为核心能力发挥作用的范围。隐性知识学习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2)学习方法对企业来说,就是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一般来说,学习内容不同,其方法也是不同的,如外部显性知识和内部显性知识可采取派出培训或办班培训等;内部隐性知识、过程学习则以经验交流会、互帮互学、师傅带徒弟或内部网络问答等形式为佳。4、战略知识管理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知识管理也是如此。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构建适合企业知识管理要求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类似于企业的大脑和潜意识,是企业获得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源泉。文化理念上的约束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无形胜有形的管理方式,它通过心理契约的形式发挥着作用。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企业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形成一种积极的、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型企业文化,就难以形成核心竟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可能从根本上形成和提升企业的形象。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资源不仅仅指企业的内部知识,而且还包括企业外部的知识。企业的外部知识是指企业外部的合作网络中与企业发展有关的知识,如客户知识、联盟企业的知识,专家知识以及其它协作信息网络的知识等等。合作是企业的一种组织行为,是企业为了适应知识管理的要求,在一定的外部经济环境下的一种反应方式。市场中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的存在以及企业信誉在社会互动体系中的微妙作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合作行为来规避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成本。企业通过合作可以借助于合作伙伴的能力来发展自身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合作网络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外延,企业能否建立与管理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合作网络系统,将会极大影响企业面对竞争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因此,构筑企业的合作网络,利用企业外部的知识,是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5、信息和交流(沟通)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不仅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而且对于减少信息的膨胀应有所作用。运用高效信息技术和新型的管理方法,使那些在知识获取方面受到限制的人,能够获取和利用知识是知识管理的且标。改进知识管理的方式和技术,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知识管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进一步深化,这表现在信息向知识转化的处理上。现代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和检索等,主要分支有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盘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型检索技术、网络技术等。知识管理使用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挖掘、存贮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并保证知识的充分共享,使知识由知者向未知者传递,帮助组织提高创新、反应能力、生产率以及技术技能等。知识管理强调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管理系统,将知识管理推向了智能阶段,知识管理系统越来越复杂和高级。知识管理理念逐渐形成。以人的知识为主题, 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结合起来,在系统化的空间中发现知识与环境的普遍联系,以保证知识的创造、共享和使用,这有利于知识的发掘和传播。6、知识和创新管理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及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真正动力和不竭源泉,是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知识和创新管理战略要求企业要不断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新知识的创造和新技术的开发活动,进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运作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简单地说,所谓知识创新,就是知识的生产、应用和增值的过程。知识创新作为一种复杂的商业过程和组织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谋求新的发明,获取新的知识,探索和掌握新的规律,实现知识的价值,为组织以及社会创造新的财富。知识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形式的经济。7、评估知识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知识自身的隐含性等特点决定了对企业知识管理进行科学、客观评估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如显性知识在采集与加工、积累与储存、交流与共享、创新与增值过程中的投人与产出中,有些指标是可以量化的,像信息技术投人的成本、员工培训与教育的成本、成本收益率以及企业综合效益等指标是可以进行定量评估的。而对于隐性知识的转化,组织结构的优化、企业文化营造等指标难以做出量化的处理,只能通过问卷调查,流量分析、个别访问、交谈等方式进行,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估。有些评估指标甚至还要通过主观的评价,依据经验做出量化处理,将判断转化为数字。因此,在企业知识管理的评估过程中,必须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对企业知识管理做出相对客观、准确的评价。8、知识管理的实施就知识管理战略模式的具体实施来看,主要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加以着手:第一,加大对知识管理的投入。企业不仅需要加大对知识管理活动的资金支持,而且还必须转变员工的观念,动员全体员工对知识管理进行投资,要求其建立对知识管理的责任感,以保证知识管理战略的顺利实施。第二,开发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因特网和企业的内联网( Intranet) 是支撑企业进行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的强大工具。而在此基础上, 企业还需要开发各种与知识管理有关的数据库技术和其它信息技术。第三,建构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由于知识管理具有责任分散的特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组织体系来支持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一般来说,这一体系的建设必须包括:(1) 负责制定知识管理计划和协调企业各种知识活动的领导人;(2)负责实施和完成具体知识管理活动的专门小组;(3)支撑开展知识管理的内部基础设施,如统一的数据库、图书馆和信息技术平台等。第四,制定鼓励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的激励措施。同传统的以物质奖励为主的激励措施不同,知识管理要求把对员工的激励纳入到企业的人事管理体系中,定期开展对员工从事知识管理活动的表现的评估。与此同时,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中,还应该强调知识和知识劳动在价值创造和资本增值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建立以“知识贡献”的大小为基础的分配形式,按员工对企业知识的贡献大小对其出让股权和进行职权的重新分配。第五,建立知识管理的评估系统。由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方法难以对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效果作出有效的评估,因此必须摸索和建立起一套与知识管理相配套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如无形资产组成指标法、计算企业对知识管理进行投资的回报率等。第六, 营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形态。以知识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形态主要包括面向知识经济的企业精神、崇尚知识创新的企业形象、良好的员工职业道德、企业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另外,企业领导人的支持和企业内部学习机制的建立,也是保证知识管理活动有效展开和成功的重要企业文化因素。第二部分:心得体会通过对知识管理指南的阅读,并查阅了大量文献,对知识管理有新的了解。知识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的进程,只要存在知识的地方,就存在对知识的管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作用不断增大,知识的价值不断提升,人类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知识管理终于跨进了理论研究的领域,同时对实践也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指导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现代社会正在逐渐转变为一种高度知识性的生态体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专业不仅将以知识为基础,而且也将以知识为其相互沟通的媒体,知识的通道将成为当代社会最主要的通道。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当代社会中的企业也必将转变成为一种在知识性社会生态系统中履行供应、疏导、消费与发展的重要组织结构。如果企业不能从这样一种观点出发来看待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企业的繁荣及其可持续性的建立就将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现代企业对外必须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通过知识来掌握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以求得自身的深入发展;对内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时空条件,通过知识管理来求得革新自强,以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这实际上就是知识管理得以兴起的必然性,它表明企业的管理及其管理创新活动,正在成为知识的策略性的应用,成为一种从知识走向知识的系统行动。在企业管理的微观层面上,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对一个快速变动和创新的知识经济社会状况时,用以掌握现在把握未来、掌握局部把握整体、掌握收益把握风险的工具或手段。在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上,知识管理则是一种把握人类精神的自主权和价值的选择力、创造人类精神与物质精神的福祉的力量。一方面,知识管理可以通过理性的说服力及其技术性的运用,增强人类改变自己生活环境和作出理性行为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正向变迁,把现代社会逐渐转化为知识创造的成果;另一方面,知识管理的社会伦理意涵的发挥,也可以确保人类不至于在开拓知识和发展技术的过程中变成科技与知识的奴隶,丧失其生命的自主和谐与人性的道德自由。因此,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管理实际上是满足社会发展对知识秩序的需求,从而更理性地变革社会,推动当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知识管理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发挥,有赖于知识在决策化、技术化、信息化和整体化这样几个最基本的维度上的运用与实现。知识管理运用于各行各业,无处不在。知识管理的兴起,知识己经取代了劳动力和能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昔日的有形资源和资产的竞争己经转变为知识资源和资产的竞争,知识正在成为创新的核心。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管理作为与知识经济社会相应的管理模式,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但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经济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过程中,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的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迫切要求企业按照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要求和自身的特点实施知识管理,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整体性改造,将知识资源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资源作为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