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

上传人:shi****01 文档编号:15963932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劳动技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一、课题的提出跨入21世纪后,我们发现知识的更新速度急剧加快,一个具有全新规范而又更加灿烂夺目的信息化社会正在向人们走来,它标志着现代社会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时代的变革,对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人才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一个共同选择。造就创新人才需要全新的教育,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所以,学习是靠学生自身的经验,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是无法闪烁出创新火花的。然而,我们发现一统的现行劳动与技术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难以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如省编初中劳动与技术缝纫与裁剪、自行车修理这两套教材,从成人的角度看,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这样的设置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可施教多年,我们发现2/3以上的学生不喜爱这两块学习内容。即使教师采用各种手段施教,都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其中缝纫与裁剪第三章有趣的小制作中介绍的制作案例,不能使学生感到有趣。原因多种:其一,教材使用已久,内容难免显得陈旧;其二,教材编写专家考虑到学生的总体水平,不得不安排一些简易的小制作,无法兼顾全体学生的心理需求。曾有一位学生说:“老师,你让我们做过时的拎包,实在没劲,即使我把它做好了,也不会去用它,这不是浪费吗?“因此,我们觉得在原有的教材内容基础上,根据本校学生的需要,作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或增设一些新的学习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又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交给学校、教师部分课程开发权力,使得我们对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合法、合情、合理的教学行为。正是基于对课题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充分认识,我们根据本校的特点,提出研究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课题。二劳动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1、课程目标我们在制定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方案目标时,依据初中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学校的教育哲学,把校本课程的目标取向确定为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创造潜能的开发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性目标“。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目标从知心教育的角度出发,总体描述为: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会根据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制定目标,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在兴趣和目标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作品创作探究活动,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以作品创作为主轴,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质量意识、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掌握设计、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作品展示和竞赛活动,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提高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能力。通过上面的表述我们可以发现,在新课程对初中劳动技术校本课程的定位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是初中劳动技术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定位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能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符合新课程的要求。2、课程结构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在内容上,以作品的创作为主线,提炼相关的课题,组成一个“课题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生活“、“信息“、“技术“、三个主题。生活: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开发超越学习书本的局限,要求学生面向生活,挖掘身边不合理的地方,自主提出问题,并深入问题情景,开展探究、体验、实践活动,形成对生活、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以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价值观。信息: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要把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教育内容有机整合。在作品的创作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相关信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创作、设计水平。技术: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学科原理而发展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广义地讲,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它物资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让学生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是劳动与技术课的重要任务。初中劳动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把技术作为课程开发的重点,试图让学生通过各种制作活动,激发技术学习兴趣,提高技术素养,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和技术创新意识。3、课程开发程序二十世纪初博比特(F.Bobbitt)和查特斯(W.Charters)确立了早期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继而泰勒(RalphTyler)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提出了“高度结构化“的课程开发目标模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斯腾豪斯(L.Stenhouse)又提出了课程开发过模式。我国现在普遍选用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是:情景分析→课程目标制订→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五个环节。我们在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吸收他人的经验,确定我校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线性的行动步骤。三、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初中劳动技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学校为了实现校本课程目标,依据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纲要,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教学文本建设、课程超市建设、活动方式建设、创新机制建设和课程评价建设等等,是一项关键而复杂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1、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文本建设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文本又称劳动与技术校本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教学素材。我们在编制劳动与技术校本教材时,对获悉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只要对学生的各项需求进行有机整合,就能满足多数学生的需求。如以自然学科的电子电路学习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持,让学生了解当代新技术,通过小电子作品的制作,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与人合作,并在动手制作中提高实践能力,感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见,将学生的多种需求进行整合能设计出多姿多彩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充分体验中得到满足、求得发展。我们还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正是针对时代需要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提出的,而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基本是一致的。通过对上述情景的诊断分析,我们认为若充分挖掘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弥补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于是,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将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教材内容提炼为“趣味纸艺和布艺“、“航模“、“电子小制作“、“创新讲坛“四大块内容。其中“趣味纸艺和布艺“、“电子小制作“这二块内容是现有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只不过这二块内容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突出了学生制作的趣味性,加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和研究探索能力的培养,强调了自然学科、美术和劳技学科的整合。“航模“和“创新讲坛“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新增加的内容。不论是拓展还是新增内容,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用通俗易懂、趣味性的语言组织和编辑教材内容;用理性知识、操作技能、作品创作和创新方法四要素构建初中劳动技术校本教材;通过“课题超市“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在动态研究中不断完善充实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内容。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逐渐成熟和完善。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基本成形,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教材命名为科学技术艺术,这样命名的意图是告知学生在作品创作中,科学、技术和艺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要同时把握这三方面的因素。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由“校本课程纲要“、“校本教材“、“课题超市“、“案例选录“四部分组成。本课程内容不是纯课程理论建构,也不是单纯的操作介绍,而是把知识、实践和科学方法都融入了校本课程建设之中。2、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课题超市建设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主动性,在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指导,对于完善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决定的意义。我们通过开设“课题超市“,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项目。主要操作方法有:(1) 故事演讲会:举办演讲会,请执教教师或学生给所在班级,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他人学习成功的事例,介绍科学发展现状,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从教师提供的信息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成功事例介绍,主要介绍学生学习成功的经验,如本校前几届学生的成功事例、获得全国科技大赛奖的学生生平和经验介绍。介绍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人和物,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具说服力,同时能起到消除学生科技恐高症的作用。(2) 主题班会:召开“我理想中的“主题班会,交流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到不如意的地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用假设法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放飞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开展这类主题班会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单纯引导学生选择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内容,感悟自己能解决和感兴趣的课题,还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播下创新的火种。(3) 作品展示:举办全校性作品展示会,展出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实物展示的直观性,更容易激起学生的联想。学生通过参观优秀作品,能进一步明确自己需探究的问题。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超市“,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储备,诱发学习动机。3、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建设在学生确定学习任务,进行学习活动期间,我们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活动内容,具体是这样操作的:(1)用知识讲座形式,组织理性知识的教学活动提到劳动技术课人们往往会产生认识偏差,总认为劳动技术课就是动手操作课,没有多少知识可言。然而,在劳动技术课中隐含着诸多知识,如实践性知识、技术性知识、理解性知识、科技知识等。在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时,我们安排了一些理论知识充实初中劳动技术校本课程。如科学方法论、创造学常识、文献检索法、信息获取和提炼的方法、科研报告与论文的写作等等。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懂得如何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的自觉性。再如简单电子电路知识、基本手缝方法、面料知识等等。让学生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形成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体系,为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践操作铺垫知识基础。知识讲座既可以由教师开设、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讲座,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开设。不论由谁开设,且应遵循一条共同的原则,即必须坚持以案说理、现身说法的原则,才能使学生从个案分析中得到启示,并用以指导自己的研究、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的经验不断生长,最终使学生的经验达到理性知识所包含的逻辑经验的水平。(2)用专题研究形式,组织操作技能教学活动专题研究是一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研究活动。专题研究在初中劳动技术教学过活动过程中表现为理性研究和实践操作技术研究两个层面。但更侧重干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研究,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和学生劳动操作技能的提高。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认为人有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肢体运动、音乐节奏、交流交际、自知自省、自然观察等多种智能。加德纳指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但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在每个人的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初中劳动技术操作技能教学活动中,用专题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研究探索,促使学生在动手中动脑,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专题研究的题材可以由学生选择,也可以由教师确定。如果研究专题需要教师确定时,一定要注意选题宜小,而且要从基础着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否则会把学生引入“科学研究“的误区,会误导学生沿着成人设计的思路去研究问题,最终使教育回归学生本性的价值追求被架空。如初一学习风筝制作时,教师应该从如何制作着手设计研究课题,切忌从学习的伊始就让学生研究如何飞得高的问题。只有在夯实基础后,才能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专题研究学习是以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共同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的组织形式强调组内合作,组际竞争、资源共享、成果交流,因而有助于加强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在专题研究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以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个性的独立和自由,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主体关系“,让每个学生在实践研究中都有所获,从而促使学生个体操作技能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知心教育模式下的劳动与技术课中的合作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合作学习,有所不同。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展开:生生合作。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组合24名学生成为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制作,取长补短,共同前进的学习方式。师生合作。学生根据自己探究课题的需要,自己寻找一位教师共同探究学习方法。亲子合作。家长配合学校和学生组成课题探究学习小组,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索创作的学习方式。师徒合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社区或父母的朋友中找一位有经验的长者,认作师傅,和师傅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上每一种合作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对不同的探究课题,应采用不同的合作方法进行学习,例如小电子制作的探究活动,采用亲子合作和师徒合作效果较好,航模竞赛活动采用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效果较好。但无论采用哪种合作方法,教师都要给每个学生下达恰当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都能负起一定的责任,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4、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创新机制的建设开发初中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激励方法:(1)组织0M竞赛活动0M是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的简称。0M创新课、理性知识课和专题研究课三个层级构成初中劳动技术校本课程教学组织框架。0M创新课具有较浓的科技气息,是初中劳动技术校本课程的最高层级,它以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呈现,是在学生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在思维上出现质的飞跃,增强学生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0M创新课以学生科技制作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每个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性,为了给每一层级的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竞赛活动按学生的能力差异设为A、B、C三级。每一级竞赛难度不相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哪一组的竞赛,给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机会。因此,这种竞赛类似锦标赛,却又不同于锦标赛。它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科技制作能力。确定0M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遵循1、多样性原则。0M创新课必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设计新颖,否则将会失去活力。2、实践性原则。教学内容以实践为主,引导学生在实践、竞赛中发现问题,继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地探索中获得经验的提升,完成“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识过程。3、创新性原则。创造发明是0M创新课的核心任务,创新渗透在各个领域,渗透在方方面面,渗透在活动的全过程。4、趣味性原则。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5、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展开活动。6、激励性原则。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满足学生竞争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争强好胜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