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发展心理学PPT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910299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发展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发展发展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发展发展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知识发展心理学知识 王健 2013年7月 学习说明学习说明发展心理学也是非常生活的一门学科,想发展心理学也是非常生活的一门学科,想想自己,看看身边,多联系多思考;想自己,看看身边,多联系多思考;发展心理学是分析咨询案例的基础,对于发展心理学是分析咨询案例的基础,对于发现来访者的问题、原因、制定计划、实发现来访者的问题、原因、制定计划、实施咨询等都很有帮助;施咨询等都很有帮助;领会教材内容,学会再认即可;领会教材内容,学会再认即可;习题册要认真完成。习题册要认真完成。目录目录v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v 第二节第二节 婴儿期:(婴儿期:(03岁)岁)v 第三节第三节 幼儿期:(幼儿期:(36、7岁)岁)v 第四节第四节 童年期:(童年期:(6、711、12岁)岁)v 第五节第五节 少年期:(少年期:(13.14-17.18岁)岁)v 第六节第六节 青年期:成年初期(青年期:成年初期(1835岁)岁)v 第七节第七节 中年期:成年中期(中年期:成年中期(3560岁)岁)v 第八节第八节 老年期:成年晚期(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岁衰亡)衰亡)第一节 概 述 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民族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狭义的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心理发展的 内涵内涵心理的种心理的种系发展系发展 心理的种心理的种族发展族发展 心理的个心理的个体发展体发展心理发展的性质心理发展的性质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心理发展的活动性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一加速期 第二加速期 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生后的第一年是 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 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 第二个加速发展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这是关于主体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与环境和教育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形成自组织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关键期”问题:这是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看待敏感期的问题。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发展的研究功能描 述解 释预 测控 制研究功能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历程,它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可简称为发展性。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显著特征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横向研究设计横向研究设计 优点:适用性优点:适用性 时效性时效性 缺点:人为的联结性缺点:人为的联结性 组群效应组群效应 纵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 纵横交叉研究纵横交叉研究设计设计 优点:能够系统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优点:能够系统的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续过程 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时效性较差缺点:时效性较差 被试容易流失被试容易流失 练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习效应和疲劳效应这是横向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这是横向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设计方式。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设计方式。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1 跨科学、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跨科学、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2研究方法的整合研究方法的整合 3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重视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重视4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论争的焦点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的三个重要问题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的三个重要问题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任何学习都存在着最佳期限,如果在这个最佳时期提供教学,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以个体的发展成熟为前提 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如下: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靠缺一不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 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 经验 社会环境 平衡化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思维有了质的飞跃泛灵论 自我中心主义 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思维的不可逆性 缺乏守恒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 名称主要发展任务 良好的人格特征 婴儿前期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 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童年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爱的品格 成年中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是个 心理发展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价缓慢。敏感期是特定学习机会的“宽窗口”关键期是特定学习机会的一段时间的“窄窗口”在2岁前,改善的儿童获益较大,追赶得更快,发展得也更完整。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视为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志。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 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3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 新生儿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具有明显的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第二类被认为是没有明显适应价值的无条件反射。一类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等。它们是机体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的必要的反射行为,被称为生存反射。第二类无条件反射有抓我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等。它们会在出生后的46个月内自行消退 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新生儿的心理发生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1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2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3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2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4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3 1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3 3 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发展的近远原则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 模仿是婴儿的一种天生学习能力 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来喂奶的姿势做出事物性条件反射,将喂奶姿势变成乳汁即将到口的信号。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 维等认识过程。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的开端 婴儿感觉的发展:视觉技能的发展 听觉技能的发展 婴儿知觉的发展:跨感觉通道的知觉 模式知觉 深度知觉(六个月开始有)吉布森运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 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 言 语 发 展语音 的发展语义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语用的发展 婴儿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 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在12个月之前:以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为主导 (一岁之前)在12个月之后:以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的水平(一岁之后)婴儿发音的阶段性:简单发音阶段 连续音节阶段 学话萌芽阶段 婴儿句子的发展:单词句到多词句 简单句到复合句 词汇量的发展: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其数量在50至60个左右。3岁儿童的词汇量增至到1000个左右。1.5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的气质 按活动特性划分:情绪性 活动性 (巴斯等)冲动性 社交性 按三种类型划分:容易抚养型 抚养困难型 (托马斯和切斯)发展缓慢型 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婴儿早期情绪是生物社会现象。婴儿兴趣的发展 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岁左右)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自发性微笑阶段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婴儿的社会性哭泣1.自发性的哭 2.应答性的哭 3.主动操作性的哭 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 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接,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 的重要标志。婴儿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反应性 情绪性 社会性刺激 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在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识 客体我的自我意识:约在两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识。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在成人后具有自尊,往往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善于寻求社会支持,并具有良好的与他人分享感受的能力。客体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幼儿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主要是婴儿期的亲子游戏和模仿性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期的游戏特点,又称假装游戏童年期及以后,主要是规则性游戏游戏的发展 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以主题游戏为主以主题游戏为主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游戏中富有创造性游戏中富有创造性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游戏的社会性发展文非社会性游戏。主要是指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第一阶段平行游戏。平行游戏可视为非社会性游戏向社会性的过渡形式第二阶段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 合作游戏第三阶段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渠道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第二单元 幼儿的认知发展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识记忆为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忆发展较迅速.形象记忆为主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词语记忆逐级发展级发展.机械记忆和意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展并相互作用A C B 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自我中心现象有一定的机会性和预见性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思维的发展 具体形象 性的可塑性思维具体形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象性的特点具体形象性的动态性幼儿的思维发展 幼儿的思维具有两大特点:具体 形象 性思 维逻辑逻辑思维思维开始开始萌芽萌芽 两大特点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浅及深 逻 辑 思 维 初 步 发 展幼儿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幼儿概括能力发展幼儿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不能分类类概念的发展幼儿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对熟悉事物的简单推理感知特征归类知识经验分类概念分类实物概念的发展幼儿想象的发展 幼儿想象的发展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新颖性 神奇性 超越性 未来指向第三单元 幼儿言语的发展 言语发展对儿童的重要意义 幼儿词汇的发展 句子的发展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语用技能的发展言语发展对儿童的重要意义1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2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3 4言语发展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幼儿词汇的发展 3岁儿童的词汇量为一千个左右;随年龄的 增长而发展,6岁儿童的词汇量为三千个左右,7岁儿童的词汇可多达四千个左右。其中34岁儿童的词汇量发展最快,幼儿期平均每天增加数个词 理解句子的策略:语言策略 词序策略 非言语策略 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对影响有效沟通的环境因素十分敏感 语用技能的发展 对同伴的反馈易于作出积极的反应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个性的初步形成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显示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形成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 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幼儿期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实用性 自尊体验课区分为高自尊,中等自尊和低自尊。高自尊与以后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相关,而低自尊则与以后的情绪不良(如压抑,焦虑),与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以及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关系的不适应有联系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文本父母教师长辈 哥姐 父母的教育方式同伴关系因素 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 表现为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反抗对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者。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 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复诵策略 组织策略 系统化策略 巧妙加工策略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直观形象水平 概括能力的发展 形象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推理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演绎、归纳、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简单的归纳推理。小学儿童类比推理的发展低于演绎和归纳推理。新的思维结构形成:掌握守恒形成守恒 概念推理新的思维结构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教育和调节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者(罗腾伯格)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行为。延迟满足是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影响儿童自我控制的因素 认知和策略 榜样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 41212岁岁儿童进行研究,他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儿童进行研究,他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如下三个阶段:01前道德阶段02他律道德阶段03自律道德阶段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 不受欢迎的儿童 受忽视的儿童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第四阶段(约12岁左右):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相互接近 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人格尊重、心理和谐并相互敬慕 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减少 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父母教养关注重点的转移 父母对儿童控制和儿童自主管理的消长变化 父母控制(6岁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后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险期。第一单元 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生理发育加速 身体成长加速:青春发育期也称第二加速期。青春发育期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平均提早两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第二单元 少年期的认知发展 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 记忆的发展 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思维的发展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少年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属于形式逻辑思特点为: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假设演义推理能力的发展。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趋势掌握逻辑法则发展的特点第三单元 少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有很强的自尊心 情绪的变化 青少年的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早期时,情绪状态的积极方面较少,消极情绪较多;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后期时,情绪稳定性增加,情绪起伏变化逐渐趋缓。情绪变化的特点:烦恼增多 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 独特自我:一种个人的虚构,是一种以个人的医院作为独立推理体系的模式。假想观众:在心理上“制造”想象中的观众。第二逆反期 少年逆反期的表现 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 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观念上的碰撞 反抗的主要对象:反抗的主要对象是父母,但也具有迁移性。反抗的形式: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将反抗隐于内省,以冷漠相对。第一、第二两个逆反期的异同年龄时段:第一逆反期:24岁期间 第二逆反期:1011岁至1516岁两个逆反期的共同点: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向控制方要求独立自主权。两个反抗期的儿童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第一反抗期的儿童具有“长大感”,第二反抗期的儿童具有“成就感”。两个逆反期的不同:第一逆反期: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他们所要求的独立作为中,许多是力所不能及和不切实际的。第二逆反期:要求人格独立,社会地位平等,精神和行为自主,反抗父母或有关方的控制。帮助少年儿童度过逆反期,父母需要注意的问题 1234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父母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事实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父母必须正视少年儿童独立自重的需求第四单元 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 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成瘾者得主要表现: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 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一旦停止网络游戏会出现心理和生理方面明显或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网络游戏中所获得的虚拟感受反过来会强化无限上网的欲望,造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生活空间扩大开始恋爱、结婚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特征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 帕瑞将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二元论阶段 相对性阶段 约定性阶段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发展变化的辩证法,即人们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进一步对客观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做出正确的反应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 思维监控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维活动中把思维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监视、控制和调解能力。青少年思维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发展。自我监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青年初七的思维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第三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的认知。包括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品行成分。自我概念的特点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 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 自我同一性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个体的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自我同一感就是自我认同感。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 马西亚归纳出解决青年同一感危机的四种方式:同一性确立、同一性延续、同一性封闭、同一性混乱(扩散)。延缓偿付期 延缓偿付期:青年在青年期有一种避免同一性过程提前完结的内在需要,二社会也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这个时期可以称为青年对社会的“延缓偿付期”。这是一种社会的延缓,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延缓,所以也称“心理的延缓偿付期”。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青年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 柯尔伯格划分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和服从取向 阶段2:功利取向 水平二:习俗水平 阶段3:“好孩子”取向 阶段4:“好公民”取向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 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取向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 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特殊智力学说:卡特尔提出成人智力的两种基本形式:晶态智力: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的能力 液态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也称文化知识智力。第四单元 中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的发展实际上是人格发展的基础。成年期的自我发展水平 成年期的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尊奉者水平、公平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因素:年龄、受教育水平、认知发展水平。中年期的人格特征一是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二是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具体表现为:内省日趋明显、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为人处世日趋圆通完美人格完美人格人格人格特征特征 人格结构人格结构的稳定性的稳定性 人格结构人格结构的成熟性的成熟性 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日趋整合日趋整合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老年期是指60岁至衰亡这段时期,60岁或65岁为老年期的起点。第三单元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老年期视觉减退 老年期听觉减退 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 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老年人的主要记忆障碍:信息提取困难、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老年人较少主动地运用记忆策略和方法。(意义联系法、分类法、联系实际法、想象法。)第四单元 老年期的人格特征 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 不安全感 孤独感 适应性差 回忆往事 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 造成老年人人格变化的因素 生物学的衰老 心理上的老化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对老年期的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的心理准备1 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2 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3 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要素4 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5 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6 老年生活的心理适应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2011年版本 1、4 心理发展的规律 P194 2、四、通过社会学习活的行为发展 P1993、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P2004、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的各种理论 P2015、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P203(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重点1.P205 6、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P227 7、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P229 8、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P229 9、幼儿的记忆策略 P229 10、幼儿思维的发展 P230 11、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P239 12、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P24013、(二)、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 P24114、四、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 P24115、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一、二、三、四、五、标题)P24316、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P24517、(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P25218、四、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P25819、一、记忆的发展;P259 20、二、思维的发展 P259 21、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P261 22、二、情绪的变化 P262 23、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特点;四、第二逆反期 P263 24、二、辨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P271 25、一、自我概念的发展 P272 26、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P281 27、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 P283 28、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P286 29、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特点 P287 30、老年期人格特征的变化 P290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复习皮亚杰、艾里克森。各年龄段的发展特点:总体、心理过程、社会性。标志性事件。相信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