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上传人:y****n 文档编号:15903234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二、探索新知1认识毫米。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汇报交流: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 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 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 5毫米、 10毫米的长度。练习:量出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填一填:2认识分米。(1)引入分米。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测量很麻烦。)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作一个记号,问: 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 1米10分米)(4)练习与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1量出数学教科书的宽是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1分米4厘米4毫米)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投影或挂板出示)。一把米尺的长是1( )一把米尺的长是10( )一把米尺的长是100( )一个墨水瓶高约1( )教室的门高约是2( ) 宽约是1(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观又准确地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五、板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 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 1千米(公里) 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 1千米的方法。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 1千米的长度,掌握 1千米和 1米的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 1千米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 1毫米有多长吗? 1厘米、1分米、 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小组交流,整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 1000米?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 1000米?或者: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指示牌,你知道 200m是什么意思吗?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二、新课学习1认识千米如果描述比较远的距离,米这个单位有点小,所以,人们就用千米来表示,今天我们来认识千米。我们也看到过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 50千米(km)、 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继续播放课件: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点击图片,播放动画,认识千米(公里)。2.进率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 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 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 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 1000米。那么,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 1千米。你们知道 1千米和 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 1000米)继续播放课件: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点击出题后,有学生回答后,再点击出现答案及分析。估想:(1) 1米有多长? 50米有多长? 100米有多长? 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2)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 1千米?(小组讨论)(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 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继续播放课件:播放课件千米的认识-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三、知识运用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 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3.实践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 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 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 1千米?(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千米(公里) 1000个 1米是 1千米。米 1千米(公里)= 1000米分米厘米毫米吨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以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准备:课件、常见的一些生活用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 1克与 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一个鸡蛋约重50()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2创设情境一头牛有500千克,一头猪有250千克,一头比房子还大的大象有多重?我家买了一辆大卡车,载重5吨。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二、探索新知(一)初步认识“吨”逐渐出示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一头大象重4吨一头成年的鲸有20吨4头猪重1吨2头牛重1吨40个你们这样的小孩重1吨20袋50千克的大米1吨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板书:1吨= 1000千克,1t= 1000kg。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多媒体出示:报纸、信封、河马、鲸、白菜、苹果等,学生进行判断。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二)千克与吨的换算。(1)出示: 3吨()千克 8000千克()吨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2)师强调:因为1吨是 1000千克,3吨是3个 1000千克,3个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吨 3000千克。因为 1000千克是1吨, 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吨。(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三、课堂练习出示小黑板:3吨_千克 5000Kg_t6吨_千克 7000Kg_t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重量2500千克4吨6吨9吨 2500千克四、总结。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这句话对吗?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 1000000克。五、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一吨= 1000千克 1t= 1000kg5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万以内的加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4.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重点、难点1.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2.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1)口算: (2)求与的和。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2.课件引入这些动物大家都认识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很多物种已经濒临灭绝。我们来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看看加法能够帮我们什么忙。二、新课学习(一)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刚才的复习,是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教学例1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1.摆小棒提问: 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 (82313)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 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2.列竖式计算。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3.做一做(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二)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1.准备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口算:600+800 900+100 1000+100估算:599+800 900+101 989+112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2.估算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爬行类两栖类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多还是比少呢?为什么?(不到,不到,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3.笔算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通过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三)练习 一、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页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二、课本第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 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 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五、开锁游戏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六、判断,课本页第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七、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八、共同分析页第题、第10题。三、总结 我们对于加法知识的掌握又深了一层,大家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减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3.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4.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5.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1.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2. 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开火车口算。共来三次。包括一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退位,整十整百加减。竖式计算。(学生板演)5421 7937 6524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减法,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二、新课学习(一)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1.例1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有吗?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有什么办法?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然后找几个同学汇报方法。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方法好?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517-348应该怎么计算的?一边板演,一边说竖式计算的步骤,全班一起做到下图的步骤,停。接下来给2分钟时间,请你和同桌或者小组内的同学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做。讨论结束后,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同时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然后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退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1后再计算。(要注意:认真书写,仔细计算)2.例2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桌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好不好?哪一组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找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其它学生发表意见。)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4.判断对错:(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接下来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学习例3,怎样计算500185?(1)想想:运用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呢?分小组合作学习,把你的想法同小组的同学说说。(2)班内汇报交流。方法1:185可以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方法2:18515200,500200300,30015315方法3:500200300,30015315方法4: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怎样用竖式计算。(3)学习竖式计算,请一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500185315(4)巩固练习:400264(5)观察思考:在计算中,被减数中某一位是0退位后,你发现了什么?(0退位后,计算时要用9减)注意:退位减法0上有点(退位)用9减。三、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再次学习了减法,你知道了什么?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退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1后再计算。四边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1四边形的含义。 2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1平行四边形。 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学具准备:秫秸小棍、针、四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你看到过这样的东西吗?通过你们的观察,你发现这些物品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了吗?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1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找出来。学生汇报,并说说理由。 到底什么是四边形? (2)小组讨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做一个四边形四、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学具准备:秫秸小棍、针、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原来一个普普通通的操场上隐藏了这么多图形。有的同学知道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不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了解平行四边形。二、新课学习(一)认识平行四边形1.认识平行四边形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二)掌握平行四边形。1.在钉子板上“钩”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2.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3.折一折、剪一剪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4.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活动看看。与三角形相比有什么特点?5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三、巩固练习把下面的图形放到相应的横线上长方形_ 正方形_ 平行四边形_四、总结巩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说一说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三角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周长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3.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4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活动引入: 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吗?谁能说说你的腰围?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腰围。摸一摸你腰的周长。二、新课学习(一)认识周长活动1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吗?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全班汇报、互相指正。(二)周长的概念通过刚才我们测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学生说一说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三)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练习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四、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首先请同学们帮个忙,老师要把一些水果分给几个人,大家说说怎么分公平?6个梨分给3个人,怎样分?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二、新课学习1.例1(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15 5 = ( )(组)(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2.例2(有余数的除法)(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3)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三、巩固练习1.教材P51。“做一做”。(1)先填一填。(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3)订正错误。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76= 338 = 四、总结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第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33=( )476=( )这道题应该怎么想?( )里的数叫什么?里的呢?它们分别是除法中的商和余数,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二、新课学习1.例3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列式解答 15 5 = 3 (组)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呢?如果是18盆呢?如果是24盆呢?如果是25盆呢?板书: 2.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除数3.小组讨论。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三、巩固练习。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A. 14 7 = B. 14 2 = 15 7 = 14 3 = 16 7 = 14 4 = 17 7 = 14 5 = 18 7 = 14 6 = 19 7 = 14 7 = 20 7 = 14 8 = 21 7 = 14 9 = 22 7 = 23 7 = 24 7 =25 7 =26 7 =27 7 =28 7 =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2.巩固练习。教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四、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说一说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第3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复习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4 8 37 + 5 5 8 72 824 6 7 9 56 7 49 718 3 42 6 9 4 45 92.先摆小棒,再解答。(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二、新课学习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观察图片,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把这道题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学生1,口算:32 6 = 5 (组)2人学生2,笔算: 5 6 / 32 3 0 2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三、巩固练习。1.做教材P55“做一做”。(1)先从图中找信息。(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四、总结 通过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你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口算乘法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引入(1)出示口算题:(逐题回答)105 203 142 342(2)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3)教师引导出示课题: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用乘法来解决问题。二、新课学习大家都去过游乐场吗?今天我们要解决一些在游乐场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1.例1出示:游乐项目价格表游乐项目价格表名称价格(单人每次)1旋 转 木 马2 元2碰 碰 车3 元3激 流 勇 进6 元4登 月 火 箭8 元5过 山 车10 元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花多少钱?10人要花多少钱?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9=18(元)210=20(元)想一想:29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9个2是多少; 210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10个2是多少。所以9个2再加上一个2就是10个2。我们也可以把29看成是2个9是多少; 210看成是2个10是多少。所以2个9是18,2个10是20,他们之间相差一个2。看来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很轻易就解决了,那继续接受挑战吧。(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首先我们先列式:203=( )或者320=( )。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的?203的意义是什么呢?能用小棒摆出来吗?播放课件:口算乘法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点击中间图片,播放动画摆木棒。(3)练一练请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然后试做。做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如:因为205=100,那么2005只需在100后面添上一个0得1000。对于学生讲出的几种算法,只要正确就要给与肯定,对于尤其突出的算法,给予表扬和鼓励。2.例2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29个同学参观,门票每人8元,一共需要花298,这个算式有点麻烦,我们可以先估算一下。观察因数中有29,我们可以把它看成30。308=240,也就是说298和240之间是有联系的,用什么符号呢?这个符号叫做约等号,写起来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可以说298240,由此可见250元购买门票吗?250比240大,所以250元购买门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是怎么计算的,首先把29看成是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30,然后再进行计算,得到298240,再用240和钱的总数250进行比较,就能确定钱是不是够买门票了。你学会了吗?练一练216 485 3973 5107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三、巩固练习:1.口算开火车,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技巧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2.文字题(1)乘数是7,被乘数是31,积约是多少?答案:317210(2)250的3倍是多少?答案:2503=750四、总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口算乘法,以后要灵活的应用乘法口算的方法,会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教学难点: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复习复习3个100的算法。2情境引入出示例1情境图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二、新课学习 1例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123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这道题该怎样算呢?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2认识竖式1 2 因数3 因数3 6 积注意:两个因数的数位要对齐,在左侧写上,然后画上横线开始计算,这和加、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是一样的。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乘法,还记得怎么用竖式计算吗?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用竖式计算1232=1 2 3 2 2 4 6 注意写竖式的时候,因数的个位要对齐,再计算。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乘法。二、新课学习 1学生观察情境图。 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2例2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18354(本) 1 8 1 8 1 8 3 1 8 5 45 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三、巩固练习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四、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第三课时一、引入新课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2计算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新课学习1例3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算式(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249=216(瓶) 2 43 9 2 1 62例4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三、巩固练习1听算:(只写得数)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5=84563计算下面各题。(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3)23的2倍是多少?4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3454 896 7983 695四、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第四课时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二、新课1例5: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七仙女的7个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仙桃?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0+0+0+0=0 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70“0 7”表示什么呢?7个0相加。 “0 7”表示7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34 5643 65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 我们刚学过07=0,那么7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70下面板书出70=0,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2例6教师先出示5183,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518改为508。508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508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三、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查漏补缺。四、总结 我们在做乘法时遇到0应该怎么办?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第五课时一、引入新课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二、新课学习 1例7教师出示例题280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