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行为评估11月.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897011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2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绪与行为评估11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情绪与行为评估11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情绪与行为评估11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情绪与行为评估,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张香云 Email:,内容,第一节 情绪与行为评估概述 第二节 情绪与行为评估的工具 第三节 实施案例,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掌握情绪与行为的涵义、特征及负面情绪的内涵、情绪与行为评估的方法 ;了解评估情绪与行为的必要性及其影响 。 2.了解情绪与行为评估的相关工具。 3.结合实例,练习、使用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于自己的研究个案。,第一节 情绪与行为评估概述,主 要 内 容 一、情绪与行为的涵义及特征 二、评估情绪与行为的必要性 三、情绪与行为的影响 四、负面情绪的内涵 五、情绪与行为评估的方法,一、情绪与行为的涵义及特征,1.日常生活中情绪和情感互相通用,指个体对现实环境和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采取的态度。 2.广义上:情感和情绪两者相互包容。 3.狭义上:情绪主要是与机体生理活动相联系的,伴有明显的自主反应的较初级的内心体验。如外伤引起的痛苦体验,看精彩表演时产生的愉快享受。 情感是与社会心理活动相联系的高级内心体验。如友谊感、道德感、审美感、爱感。 4.情绪的持续时间短,其稳定性带有情境性; 情感持续时间长,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固性、长期性。,一、情绪与行为的涵义及特征,情绪和行为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日常生活的行为表现、心绪变化、人际关系与工作表现等都与情绪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绪通过表情的通道(行为),使人们得以相互了解、彼此共鸣 情绪以微妙的表情或动作(行为)来传递个人内心的信息,为人们搭建相互信赖的桥梁,培养人际关系。,(一)情绪及其特征,关于情绪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观点有: 1.美国心理学家德莱弗(Drever,1952)在其心理学辞典中则将情绪界定为:是有机体的一种复杂状态,涉及身体各部份发生的变化;在心理上,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及想以某种特定方式去行动的冲动。 2.情绪心理学家斯托曼(K.T.Strongman)说:“情绪即情感,它是涉及各种生理结构的一种身体状态;它是明显或细微的行为,并且它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一)情绪及其特征,3.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特希克(Robert Plutchik),自传统生物进化思想中,区分八种基本情绪反应:害怕、生气、高兴、悲伤、信任、厌恶、期待、惊奇。 4.德国心理学迈尔大辞典将情绪定义为“情感的波动”及“心灵的激动”。,(一)情绪及其特征,5. 美国心理学者威斯汀(Westen)则认为:情绪是指人因现象世界的变化而产生某种改变,此种改变包括三大领域,即生理上的,如心跳加快、冒冷汗、麻痹、体温上升;主体经验的,如快乐、悲伤、生气、厌恶;行为及情绪表达,如脸部表情、手势、动作行为。 情绪可分为正面情绪(如快乐)和负面情绪(如恐惧、忿怒、悲伤)两大类。 6.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的涵义主要反映在四个层面:,1生理反应: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内分泌的变化等。 2心理反应:个体的主观心理感受,如不安、厌恶、愉快等感受。 3行为反应:个体因情绪而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包括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如哭泣、兴奋、高喊、蹦蹦跳跳等。 4认知反应:即个体对于引发情绪的事件或刺激情境,所做的解释和判断。,情绪特征: 1情绪是由刺激引发的 2情绪是可变的 3情绪是主观的,(二)行为及其特征,情绪总是伴随着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情绪与行为是不可分的。 按照不同的观点,可以将行为的涵义概括为四个方面: 1传统行为论者如华生(Watson)与斯金纳(Skinner)将行为界定为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内隐性的心理结构、意识过程以及记忆、心像等,都不被视为心理学研究的行为。,(二)行为及其特征,2新行为论者如赫尔(Hull)与托尔曼(Tolman)将行为的定义放宽,认为除可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之外,也包括内隐性的意识过程;因而中间变项、中介过程、假设构念等概念也在考虑范围之内。 3认知论者将行为视为心理表征的过程,对外显而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反而不太重视,他们将研究对象集中于注意、概念、信息处理、记忆、问题解答、语言获得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4行为一词在心理学上的广义用法,已包括内在的、外显的、意识的与潜意识的一切活动。,综上:行为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机体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即机体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动作、反应、运动或行动,以及人的头脑里所进行的各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是人与环境两者互动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行为大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的特征:,1行为是人们所说和所做的事。 2行为可以一种以上的尺度来加以测量。 3行为可由他人或本人观察描述或记录。 4行为会对身体或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5环境事件会有系统地影响到行为的发生。 6. 行为可能是外显或内隐的。 7. 行为具有可塑性和相对稳定性。,(三)情绪与行为的关系,行为往往由情绪引发,情绪总是伴随着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情绪与行为是不可分的。有什么样的情绪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情绪和行为犹如一枚硬币,一体两面,密不可分。 情绪性行为:情绪因素影响行为使之发生改变。情绪与行为两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二 、评估情绪与行为的必要性,1、诊断安置与辅导 2、有效预防或解决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三、情绪与行为的影响 (一)情绪、行为与健康,情绪可以激发个体的生理反应。医学家曾借助仪器观察情绪的变化对胃的影响。 发现人在发怒时,胃粘膜充血潮红,胃的运动加强,胃酸分泌增多; 当个体感到前途暗淡、忧伤悲痛的时候,胃粘膜变得苍白,胃的运动减弱,胃酸的分泌也减少; 当个体感到轻松愉快的时候,胃粘膜的血液循环适中,胃的运动不过强也不过弱。,(一)情绪、行为与健康,生理的反应也会影响个体情绪的变化,如肾上腺素分泌可以使人充满活力,随时准备行动。如果经常出现负向情绪,内分泌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分泌不正常而形成疾病;如果是良好的情绪则能促使人体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有益于健康的物质。这些物质可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加抗病力,促进健康长寿。,(二)情绪、行为与心理状态,当一个人生气时通常会变得闷闷不乐、具攻击性等,有时可能会找人倾诉(行为)或是去泡吧缓解一下,有时可能会一个人大吼几声等。 若长期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可能就会诱发精神疾病,而表现出病态的行为特征。,(三)情绪、行为与学业、工作、人际关系,情绪、行为与学业、工作、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长期情绪适应不佳,个人无法放松或转换时,便会引发不适应的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既会波及人际交往关系,也会影响学业或工作上的成就表现,甚至丧失乐趣,失去向上的斗志。,四、负面情绪的内涵,(一)愤怒 愤怒(anger)可视为个人遭遇到真实或是想像的、不好的事情而经历一种强烈的不愉快心理感受。 (二)忧郁 忧郁(depression)属于忧愁、悲伤、颓丧、消沉等多种不愉快情绪综合而成的心理状态。,四、负面情绪的内涵,(三)无助感 无助感(helplessness)是指个人在现实环境中,无论多努力奋斗,结果都是失败与挫折,从而形成心理上的无奈感受,不再做任何努力与尝试,甚至“破罐子破摔”,就像“哀莫大于心死”一样。 习得性无助感:消极的失败归因和严重的自信缺失 。 (四)难过哀伤 难过哀伤(1ament)是指个体丧失对自己有意义的人、事、物而产生的调适行为,是一种主观的经验及反应,包括生理、心理、认知及行为等四方面 。,四、负面情绪的内涵,(五)焦虑 焦虑(anxious)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 神经过敏性的焦虑。 道德性焦虑。,四、负面情绪的内涵,(六)恐惧 恐惧(害怕)是因预期或知晓将面临受伤痛苦或失去所引发的心理状态,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七)羞愧感与罪恶感 羞愧感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或自己所属群体违反道德行为准则或团体行为规范时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的心理。罪恶感是指个人自觉违犯道德标准时的一种内心感受 。,五、情绪与行为评估的方法,(一)直接观察法 要使直接观察所得的资料具有客观性和正确性,那么在观察之前必须有详细的计划,明确规定所要观察的对象、行为、地点、时间、步骤及观察结果的记录方法、记录者等。 (二)面谈法 面谈法又称晤谈法或询问法,就是与个案或者是了解个案的人进行直接的接触和交谈。个案本身可能有条件提供问题行为或相关情绪发生的有关信息;也可以从相关的他人(例如父母、教师)那里搜集这类信息。,(三)自陈量表 自陈量表是情绪与行为评估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接受评估的个体被要求回忆经常参与的活动或鉴别内心的感受。 (四)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有好几种,通常包括儿童的父母、老师、同伴或有意义的他人,评定的范围须包含“儿童所表现出的特定的不适应行为”。,(五)检核表 检核表是呈现一些具体的行为或特征,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记录那些行为或特征是否出现过。与评定量表正好相反,它不适合用来评定行为或特征的品质。 (六)提名法 提名法是为了探讨团体结构而发展出来的,特别适用于彼此熟悉的同伴之间的评估。这种方法是先给儿童一些简短的描述语句,然后要儿童在班上找出谁最符合这些描述。,第二节 情绪与行为评估的工具 一、问题行为筛选量表 (一)目的:在于测量儿童和青少年行为困扰的情况,为辅导及补救工作提供依据。 (二)编制者:洪俪瑜、张郁雯等人,2001年。 (三)适用范围:国小4年级国中3年级学生。 (四)施测时间:约20分钟。,(五)量表内容,本量表依据评估者分成家长版与教师版,依据受评者年级分成国小(49题)和青少年版(52题),共计4种版本。各版本量表内容都包括四大部份(青少年版除外)。第一部份为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状评量;第二部份为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状的功能损失情况(人际活动、团体活动、学业活动、工作活动);第三部份是对立性违抗行为异常的相关症状评量;第四部份是违规行为的相关症状评量;第五部份是青少年版的违规行为症状的检验题,有3题。 (六)评价 该量表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建有国小4年级至国中3年级学生的“百分等级”常模;操作简便易行。,二、情绪障碍量表(SAED),(一)目的:用来协助人们对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了解,并可用来评估学生是否符合情绪和行为障碍特殊教育的要求。 (二)修订者:郑丽月,2001年。 (三)适用范围:6岁至18岁11个月的儿童和青少年。 (四)施测时间:约10分钟。 (五)量表内容:情绪障碍量表包括七个分量表,共有52题和一个整体能力的表现。这些分量表的内容包括:无能力学习、人际关系问题、不当的行为、不快乐或沮丧、生理症状或害怕、社会失调以及整体能力等。 (六)评价: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拥有台湾地区6岁至18岁11个月的百分等级和标准分数常模;量表操作方便,简单易行,评估范围较大。,三、行为困扰量表,(一)目的:在于测量儿童和青少年行为困扰的情况,为辅导及补救工作提供依据。 (二)编制者:李坤崇、欧慧敏,1993年。 (三)适用范围:国小4年级国中3年级学生。 (四)施测时间:约2530分钟。 (五)量表内容:该量表共有53题,包括自我关怀困扰、身心发展困扰、学校生活困扰、人际关系困扰及家庭生活困扰等五个分量表和一个诚实指标。 (六)评价:该量表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建有台湾地区小学4年级至初中3年级学生的百分等级常模。量表省时省力,容易施测,可为学校辅导和补救工作提供较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四、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CRS-R),(一)目的:主要用于筛查、评估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特别是多动症儿童。 (二)编制/修订者:康纳斯(Conners),最早发表于1969年,修订本于1997年正式发表。 (三)适用范围:家长评定量表和教师评定量表都适用于3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而自我评定量表只适用于1217岁的青少年。 (四)施测时间:完整版的施测时间为1520分钟,简化版为510分钟,多动指数评定量表大约为5分钟。 (五)量表的构成 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修订本)由家长评定、教师评定和自我评定三种量表组成,每一种量表有一个完整版和一个简化版。此外,还有两个补充量表,一个为多动指数家长评定量表,另一个为多动指数教师评定量表。,(六)量表的记分方法 CRSR的所有量表均按O、1、2和3记分。把各分量表的条目分数加起来,即可得分量表的原始分数。根据受测者所在年龄及性别常模团体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就可以将各分量表的原始分数转换成T分数。 (七)量表信效度 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重测信度在0.150.63之间;教师评定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半信度、Crobach 系数、项目与总分的一致性均达统计学要求。 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的效度较好,建有国内常模。 (八)评价 在儿童行为问题评估领域CRSR是一套最新的量表。该量表非常容易填写和记分。所包含的内容覆盖了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ADHD)的全部症状,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估该症状。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检验。,五、阿肯巴(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一)目的:评估儿童的行为和情绪问题,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 (二)编制/修订者:阿肯巴克(Achenbach),1970年出版,1991年修订,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我国。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416岁儿童、青少年。 (四)施测时间:大约需要1520分钟。 (五)量表构成 CBCL量表由三个部分组成。,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种族,填表日期,年级,父亲职业(工种),母亲职业(工种),填表人(父、母、其他)。 2.社交能力:包括七大类:参加体育运动情况,课余爱好,参加集体(组织)情况,课余职业或劳动,交友情况,与家人及其他小孩相处情况,在校学习情况。分为三个因子:活动能力,包括体育、课余爱好、课余劳动;社交情况,包括集体活动、交友、与家人相处;学校情况,包括在学校学习情况等。 3.行为问题:量表的重点部分,包括113条,分为89个因子,包括体诉、分裂样、多动、不成熟、违纪、攻击、残忍、交往退缩、性问题等。填表时按最近半年(6个月)内的表现记分,例如第30条“怕上学”,如果过去有,而最近半年内无此表现,即记0分。,(六)计分方法:该量表由家长逐条填写,第一部分不记分;第二部分的条目按0、1、2或3记分;第三部分的条目按O、1或2记分。 (七)量表信效度:该量表的信度很高,也比较有效;建有美国常模。1980年,我国引入该量表后,在上海及其它城市作了广泛的应用,并总结出了我国常模的初步数据。 (八)评价:CBCL内容全面,信度和效度较高。该量表省时省力,容易施测,因此在临床和教育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不过,第二部分的条目太少,不适于用来评估社会能力。和其他类似的量表相比,它的记分方法也显得比较复杂,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六、Rutter儿童行为量表 (一)目的:评估儿童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区别儿童有无精神障碍。 (二)编制/修订者:英国儿童精神病学专家鲁特编制,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我国。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学龄儿童。 (四)施测时间:无限制。 (五)量表内容:本问卷分家长用和教师用两种,前者包括32个项目,后者包括26个项目。分析时将行为问题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称为“A行为”;第二类称为“N行为”。“A行为”即为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包括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经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等项目。“N行为”即为神经症行为,包括腹痛、呕吐、经常烦恼、对许多事情都感到烦、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到学校就哭或拒绝上学、睡眠障碍等项目。,(六)计分方式 两种问卷评分均为3级。从来没有此种行为评“0”分;有时有或每周不到1次或症状轻微评“l”分;症状严重或经常出现或每周至少1次应评“2”分。父母用表最高分为64分,教师用表最高分为52分。前者临界值为13分,后者为9分。总分高于或等于临界分时,该儿童被视为有问题,在此基础上,当所有标有A行为项目评分的总分大于标有N行为项目评分的总分时,即可认为该儿童有反社会行为;反之,是神经症行为,假如A行为与N行为总分相等则为“M行为”,即混合性行为。 (七)评价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从一般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评估,简单、明确、易于掌握,适用于学龄期儿童,以区别其有无精神病,所出现的问题是情绪问题还是行为问题。,七、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一)目的:用于评估儿童焦虑性障碍,可作为辅助临床诊断、科研及流行病学调查的筛查工具。 (二)编制/修订者:1988年,La Greca编制;1993年,马弘等人修订。 (三)适应范围:适用于716岁儿童、青少年。 (四)施测时间:510分钟。 (五)量表内容:该量表由两个因子组成,即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及苦恼。见附表。,(六)量表信效度 该量表信度和效度较好,并制定了中国城市儿童SASC常模。常模在全国城市儿童中具有代表性。 (七)评价 研究表明,SASC项目数量适度,内容简单易评,对焦虑儿童的诊断较敏感,信度和效度符合计量学要求,主要用于儿童社交困难的评估,为儿童心理障碍的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值得推广和应用。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时常结合其它的焦虑评定量表和抑郁评定量表共同使用。,附表: 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指导语: 该量表主要是针对目前因社交造成的焦虑,进行自评,该量表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测验者社交焦虑的特点、程度及一些相关的情况,便于心理咨询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编号(不填):_ 填表人:_ 跟学生的关系:_ 联系电话:_ 学生姓名:_ 性别:_ 出生:_年_月_日 班级:_年级_班 答题要求: (1-从不是这样 2-有时这样 3-一直这样) 答卷:,1.我害怕在别的孩子面前做没做过的事情。 2.我担心被人取笑。 3.我周围都是我不认识的小朋友时,我觉得害羞。 4.我和小伙伴一起时很少说话。 5.我担心其它孩子会怎样看待我。 6.我觉得小朋友们取笑我。 7.我和陌生的小朋友说话时感到紧张。 8.我担心其它孩子会怎样说我。 9.我只同我很熟悉的小朋友说话。 10.我担心别的小朋友会不喜欢我。,八、行为与情绪评量表,(一)目的:评估儿童、青少年行为和情绪的优势能力及其个人资源,并用来鉴定与诊断情绪障碍学生。 (二)编制/修订者:Epstein与Sharma编制,杨宗仁修订。 (三)适用范围:6-18岁学生。 (四)施测时间:无限制,约10分钟。,(五)量表内容,本量表共52题,有五个分量表组成: 优势人际关系测量儿童在社会情境里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优势家庭参与测量儿童对家庭的参与程度及与家人的关系; 优势内在能力测量儿童的能力和成就的未来展望; 优势学校表现着重于儿童在学校及课堂作业的能力表现; 优势情感评估儿童接受他人感情及对他人表达感受的能力。 另有8题开放题目让父母和专业人员可记录儿童在学业、社交、运动、家庭和小区上的长处。,(六)量表信效度 该量表的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73至0.88之间,各分量表的评分者间信度在0.64到0.83之间。本量表有良好的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构念效度。 (七)评价 该量表题目数量适度,内容简单,易于操作,有较好的信效度。本量表既可诊断情绪障碍学生,又可以评估学生行为和情绪的优势能力。可与情绪障碍量表结合使用,以了解学生正负面的行为与情绪,为教育、干预提供有效信息。,第三节 实施案例,(一)个案资料 王XX,男,8岁,现就读于培智学校二年级,因为个案的行为问题严重,从普通学生转学到培智学校。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个案的主要照顾者是父母,寒暑假会到奶奶家,非常喜欢爷爷。经过医院的诊断为自闭症,平时比较爱发脾气,在学校经常动手打、推同学或老师,注意力不集中,不听从老师的指令,上课的时候喜欢往外面跑。 (二)工具和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的攻击性行为分量表和自制的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三)结果 通过测验,个案有攻击性人格,表现特点即:敏感、多疑、冲动、具破坏性。个案在退缩、社交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违纪问题、攻击等几个向度上表现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1.个案出现攻击行为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别人抢了他的玩具,或者是老师没有关注他。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要多关注个案。教会他与别人分享玩具。 2.父母亲应该多关心个案,给予他安全感,多与个案交流和做游戏等。,3.当个案发脾气的时,家长要有耐心,客观分析状况产生的原因,而不是用“打”或“骂”的方式。 4.个案有焦虑状况,可能与极度的自我保护有很大的关系,家长和老师应该悉心疏导。 5.个案的同伴交往状况很差,过度的情绪问题和攻击行为引起同伴的反感,可以通过合作游戏等方式,加强与同伴的沟通。 6.个案的攻击行为使他具有“权威感”,没有人怕他,老师和家长应该增加个案的挫折感,让他在挫折中,锻炼忍受能力和耐力。 7.通过游戏的方式训练个案的注意力,减少注意力分散的次数,循序渐进地引导他的学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