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高考地理知识点讲解-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上传人:少*** 文档编号:15860254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人教高考地理知识点讲解-水资源的短缺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人教高考地理知识点讲解-水资源的短缺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人教高考地理知识点讲解-水资源的短缺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辽宁省建平县艺术高级中学王宏君一、世界水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 目前已有 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 ;世界已有将近 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 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 300 多个城市缺水, y约29% 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 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 400多亿元。潘基文警告:“水资源稀缺预示着未来冲突将增加。人口增加和气候变化都会让水危机恶化。随着 全球经济的增长,水资源短缺会日益严重。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冲突出现。”二、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一)自然原因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储量有限;因为气候、地形、陆地面积、地质等因素造成的缺水;岛屿缺水; 自然因素通常会造成水源性缺水。(二)人为原因1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加,供给不足供需性缺水。2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管理不善,技术落后,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利用性缺水。3生活、工业、农业三废通过径流导致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污染水质性缺水。三、水资源短缺的具体表现(一)水源性缺水1气候因素气候影响着降水量和蒸发量,干旱的气候,如大陆性气候、沙漠气候,这些气候或位于内陆地区, 或位于山地背风带,或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也使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造成季节性缺水严重,如季风性气候、热带草原 气候等。2地形地质因素山地、高原地区,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蓄水性差;平原地区或谷底,地势低,易于集水,水资 源较丰富。地质条件也会影响水资源,如喀斯特地貌地区,土层薄,水渗透严重,蓄水条件差,不利于水利工 程建设,从而造成缺水。3面积狭小的岛屿岛屿一般中部高,四周低,集水面积小,蓄水条件差,如香港、新加坡。我国的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大多属于水源性缺水区域。水源性缺水导致湖泊面积减少或消失,地下 水位下降,大地干旱加剧,粮食减产,生物减少;水价上涨,生产、生活供水不足等诸多问题。(二)水质性缺水水质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 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不同用途的水有不同的水质标准。水质性缺水主要是因为人为因素,水体受到污染后,大量淡水不能被利用而造成缺水。人类生活、 工业、农业产生的三废通过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导致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受污染, 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口密集的河湖区主要以水质性缺水为主。1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性缺水的主要体现)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有机污染类型,由于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天然水体而使水质恶化。过 多的营养物质促使水域中的浮游植物,如蓝藻、硅藻以及水草的大量繁殖,有时整个水面被藻类覆盖而 形成“水花”,藻类死亡后沉积于水底,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水 体富营养化会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沼泽化发展。“三河三湖”是指流经我国人口稠密区的淮河、海 河、辽河和太湖、巢湖、滇池,其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是我国治理水污染的重点目标。海洋近岸海区,发生富营养化现象,使赤潮藻类等大量繁殖、密集在一起,使海水呈粉红色或红褐 色,称为赤潮,导致鱼类死亡,对渔业危害极大。近年来渤海北部和南海已多次发生赤潮灾害。2有毒物质的污染有毒物质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指汞、镉、铝、铜、铅、锌等重金属;另一类则是有机氯、有机磷、 多氯联苯、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等化工产品。这些污染可以急性或慢性地毒害人的身体健康。有毒物质主 要通过化工厂泄漏、农药残留等方式进入水中,近年来,我国多处出现的“癌症村”,与水的这种污染 关系密切。3海水入侵沿海地区,由于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与海水的动力平衡破坏,海水侵入滨海地区地下水 中。海水入侵使灌溉地下水水质变咸,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导致水田面积减少,旱田面积增加, 农田保浇面积减少,荒地面积增加。最严重的会导致工厂、村镇整体搬迁,海水入侵区成为不毛之地。 中国海水入侵主要出现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海南、广西9个省份的沿海地区。 最严重的是山东、辽宁两省,入侵总面积已超过2000平方公里。4咸潮的影响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潮汐带来的海水运 动引起的。咸潮多发生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枯水期时,由于上游来水不足,河口区水位下降,当海水涨潮时, 受海水顶托作用,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咸淡水混合,致使河口地区淡水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近年来,咸潮的发生范围和次数不断增加,除了与大气变暖引起海平面上涨、流域内气候干旱有关 外,还与人们在流域内破坏植被、截留河水、滥采河沙、用水量过多等行为有关。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 强。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例如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时间主要发生在每年十月至 次年三月之间。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 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 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长江口内咸潮入侵示意图5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 现象。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循环周期长,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 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 使水质复原。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地下水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的现象。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向地下 直接排放;农业耕种面积大,人畜粪便、化肥、农药等过度使用;垃圾填埋场、生活等污水的排放;受 污染的河水等。这些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从而造成地下水污染。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铬、汞、砷、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 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很大危害。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全国90% 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建立地下水监测体系,保护地下水的洁净,刻不容 缓。(三)利用性缺水也可以叫管理性缺水、机制性缺水、制度性缺水。主要是指水浪费和水的不合理使用,如采用大水 漫灌、工业用水回收率低、河流用水调配不合理、管理不善、水价太低等因素造成的水浪费等,从而导 致缺水。1农业用水:下图为我国 2001年用水统计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国用水量的 614%,用量巨大,这主要是人们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耗水量大,浪费严重,大部分水通过下渗, 渗漏而损失掉。2地下水超采地下水泛指埋藏和运动于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土层和岩石空隙或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 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是近些来,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目前,北方平原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河 北省整体超采,北京、天津、呼和浩特、沈阳、哈尔滨、济南、太原、郑州等一些大中城市地下水都已 超采或者严重超采。超采地下水,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第一,地下水超采会造成地面沉降,这种沉降是不可逆转的,还会引起相应地质灾害。第二,含水层空间减小,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衰减并伴随地下水污染。第三,对于沿海地区,造成海水入侵、地下淡水盐碱化。3黄河断流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未,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 断流现象更为严重。黄河断流除与自然环境变得干旱有关,更主要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和经济增长迅速,管 理不协调,水资源浪费惊人等有关。(四)供需性缺水水资源是有限的,指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用水量聚增,从而导致水 资源供不应求,如城市地区的缺水。从某种意义上讲,供需性缺水也是缺水的实质表现。世界水资源状 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量猛增。目前,人类对水的利用以超过人口增长率2倍的速度增长,全球淡水需求量扶摇直上。20世纪以来, 世界淡水消费量增加了7倍。农业灌溉是最大的淡水用户,人口增长迫使农业必须增产,而在大多数地区, 增产的主要手段是扩大土地种植面积和灌溉面积,这又需要更多的水。据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在过去20 年中,全世界灌溉面积增加1/3以上。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和城乡 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量也呈迅速上升的趋势。总的来看,人口增长对水资源供应造成的压力正日趋加大。四、合理利用水资源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一)开源1修筑水库,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2引入海水淡化技术,目前海水淡化成本已降至较低水平(有资料显示每吨水只有35元的成本), 使海水淡化可以进入工业化生产。3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使地下水得到永续利用。4植树造林,合理放牧,含蓄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二)节流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减少生活用水浪费。2重视改进农业引水、灌溉技术,防止水的蒸发和渗漏,弃用大水漫灌,采用喷灌、滴灌技术。3依据当地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如新疆的坎儿井、黄土高原的“水窖”、新 加坡的滨海大坝。4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废水要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5通过法治、管理等水段,治理水污染,防止水浪费。6建立水网水质检测体系,发动群众监督,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