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10古诗三首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836371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10古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三单元10古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三单元10古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字音、字形。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诵读诗歌,读出感情。背诵三首诗,默写出塞。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出塞。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十课古诗三首。 二、初读 1自己先读一读这三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生字的读音。然后和旁边的同学相互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2指名读,读通顺并正音。三、学习七步诗 1关于这首诗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呢,你们知道吗? (讲这个故事。) 2是的,曹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非常悲愤地写下了这首诗。(范读)据说,曹植作了这首诗,他的哥哥,也就是曹丕,十分羞愧,也因此没有杀害曹植。为什么这首诗能令曹植起死回生呢?谈谈你的感受。 (诗人用萁和豆来比喻自己和兄长的关系。本来是亲兄弟,却苦苦相逼,这个比喻打动了曹丕。)3、读诗,理解诗的意思。 4谁能再读读这首诗,把这种悲愤之情读出来?(指导朗读) 5试着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小结: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这首诗以及这首诗的来历讲给小伙伴们听。 四、学习长歌行 1请同学们自由读长歌行这首诗,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再把全诗连起来想一想,看都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和同桌交流,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 体会“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可以结合下一句理解。秋天百花凋谢,和秋天相比,温暖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景象?) 这就是这句诗的意思:温暖的春天给万物以恩惠,使万物充满生机。 2感悟诗情。 读了这首诗,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 第一句诗告诉我们时光就好像叶子上的露珠,非常美丽,但太阳出来就被晒干了。 第二、三句也令人感到时光的短暂,春光非常美好,但也很快会过去。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即光阴似流水的意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也有相似的意思。 3教师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珍惜时间,这正是这首诗给我们的警示。让我们试着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4练习背诵这首诗。 5扩展延伸。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早已成为警句名言,传唱至今。其实,古诗词中这样劝诫人们珍惜时光的诗句还有很多,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首诗,谁能把这两首诗背一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首诗出塞。 二、学习出塞 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自学这首诗,读懂诗意,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我们交流。2请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时大家要注意,要理解成“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 “万里长征”是“将士从家乡到边关,万里迢迢”的意思。 3读了这首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4.面对着关塞和明月,把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想些什么呢? 小结:“渴望良将,向往和平”正是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读时要读得慷慨激昂!(指导朗读) 5请同学们抄写第三首诗出塞,并试着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6扩展延伸。 这首边塞诗和其他边塞诗不同,它的诗句豪迈悲壮,慷慨激昂,被称为唐诗七言绝句的压卷诗。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三、背诵三首古诗。11草船借箭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扣住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悟人物特点。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题激趣 1同学们,你们谁对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有所了解?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你熟悉三国演义中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根据三国演义改写的著名故事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条理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2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准确掌握读音。 3检查讨论。 (1)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2)他们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联,发生了什么事? 说说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联系。 理解“妒忌”的意思。说说“妒忌”的原因、“妒忌”和“造箭”的联系。 说说周瑜和鲁肃之间的事情。 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打算怎样造箭。 说说诸葛亮和鲁肃之间的事情。 a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军士等,并要求鲁肃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周瑜。 b鲁肃是怎么做的?抓住“果然”,弄清和上文的关系。 简要理解诸葛亮和曹操之间的关联。 4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研读对话,体会人物内心 1周瑜怎么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接下这个任务的?同桌分角色互读,然后说说两人的话分别包含着什么意思。 2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按问答顺序逐句朗读。3、体会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 (从周瑜的“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明知故问,为泄私怨,以公事相要挟,借军情紧急,步步紧逼的心理活动;从诸葛亮“用箭最好”,“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的豁达大度,沉着镇定,胸有成竹。)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带有生字的新词。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朗读第15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意思。二、精读课文第610自然段1默读第69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鲁肃,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高超之处?在自己有所发现的地方做上记号,加上简单的批注。2学生默读思考、批注后,和大家交流。 (1)准确充分。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二十条战船,布置草把子,一可以用来迷惑曹军,使对方误以为战船上站满了军士;二可以使对方射来的箭正好插在上面,达到借箭的目的。布置青布幔子,使对方看不清船舱内的真实情况,每条船上的三十个军士是用来虚张声势的。 (2)熟悉气象。诸葛亮安排第三天去曹营借箭,第三天正好有大雾,便于迷惑对方。可见诸葛亮熟悉气象,对天气早有预测。 (3)知悉对方。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可见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把握很透,预料准确。 (4)布置周密。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他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这样船体受箭的面大,保证曹军射来的箭不丢失。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这样船上另一侧的草把子上又可射满箭。这样安排布阵,撤退时船不需再调头,顺风顺水,节省时间,及时赶回。 3指导学生朗读有关句段。 三、小结课文,深化认识 1周瑜收到了诸葛亮如期送来的十万支箭,从鲁肃那里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曹操后来知道了此事会说些什么? 2读完了全文,你觉得文章的题目“草船借箭”起得好不好?四、复述课文 12 将相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了解三个故事问的联系,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汉朝有个文学家司马迁,你们知道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吗?(史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将相和就是根据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2、说说通过预习都知道了什么?“将”、“相分别指的是谁?课文写了他们从不和到和好的事。 3、通过这节课,你们想了解什么?让我们赶快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一起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字词。自己借助工具书学习。 再看看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用笔在书上做出标记,试着概括每个故事的内容。2交流学习成果。 3谁能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4、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反复读读,看看你都能读懂什么。三、交流互动 1“完璧归赵”。 (1)“完璧归赵”这个小故事讲的是秦国要拿城换璧,赵王和大臣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蔺相如带着璧去了秦国,结果完璧归赵。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非常有才干,而且他敢去秦国,也很勇敢。 (在秦国,秦王拿了和氏璧却绝口不提以城换璧的事,蔺相如非常机智地从秦王手中要回了和氏璧。)(2)为什么说蔺相如机智呢?能说说你是怎么体会的吗?(3)那么蔺相如说的这段话该怎么读呢? (生读) 2“渑池之会”。 (1)为什么让赵王鼓瑟就是侮辱赵王呢? (2)面对强大的秦国和残暴的秦王,蔺相如以死相逼,的确非常勇敢。谁愿意把蔺相如的话再读一读?还读懂了什么? 3“负荆请罪”。(1)廉颇说蔺相如靠一张嘴爬到他的头上去了。蔺相如真是只靠一张嘴吗?(2)蔺相如与秦王斗争,敢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维护赵国的尊严,虽不是在战场拼杀,但胜似战场。 四、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理清故事之间的联系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这三个小故事和课文的第一句话又有什么联系? 2谁来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前两个小故事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课文第一句写秦国最强,经常进攻别的国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后面故事的发生。) 二、感知人物 1你们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你的见解。(蔺相如勇敢机智,胸襟开阔,顾全大局。)2是的,课文主要写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3前两个小故事都是写蔺相如和谁之间发生的事?后一小个故事是写他和谁发生的事?然后再联系起来想想,看看你们还能体会到什么? 4那么蔺相如对敌对友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一切又都表现出他的什么品质呢?(不论是对敌的机智勇敢还是对友的宽容大度,都表现出蔺相如的爱国思想)5、还喜欢哪个人物?(廉颇,虽然他犯了错误,但是能勇于改过,而且能负荆请罪,态度诚恳。) 6、将相和好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因为他们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都能顾全大局。) 三、总结 是呀,将相之所以和好,正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国思想,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将相和的故事才成为历史上一段光彩照人的佳话! 四、布置作业 课文中描写将相和好的部分非常简单,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回去后试着写一写这个场面。13* 景阳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主要经过,理解其他部分跟打虎的关系;抓住“喝酒”、“打虎”两部分内容领悟主人公武松的个性特点。 3反复诵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的精彩内容,对其用词的准确、描写的生动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领悟人物的个性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渲染气氛1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一一好汉歌2导入课文。同学们,听着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水泊梁山好汉们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好像又出现在你的眼前。在这一百零八将中武松是赫赫有名的一个。而奠定他一生英名的离不开他在景阳冈的经历。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从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中节选的一个精彩片断景阳冈。 二、自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认真读一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读后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按其先后顺序,可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 三、欣赏精彩段落,品味课文精华1各自放声朗读“打虎”这部分课文,读时思考:老虎是如何出现的?如何向武松进攻的?武松是怎么应对的?2进行朗读,教师提示语调、语速的变化。 3品味课文语句。 (1)作者是怎么描写老虎的出场的?(注意“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扑地一声响”,“吊睛白额”。) (2)老虎向武松进攻,作者是怎么描写的?(老虎“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把腰胯一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 (3)面对老虎的进攻武松是怎么做的?躲过它的进攻后武松又是怎么做的?(武松三次“一闪”,哨棒打折后“又一跳,退了十步远”,“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使尽气力按定”,“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 四、研读其余段落,认识前后联系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跟打虎有没有关系?可提示学生从以下方面具体展开。 1读读写武松饮酒的语句,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感受? 2上冈过程中,武松是怎么想的?这些内心活动使你对武松有怎样的认识? 3、打死老虎后,武松是怎么想的?武松又是怎么走下冈的?这些内容和上文有什么关联?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如果武松来到今天的社会,他说话行事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说话要得体,行事不能莽撞,不能随便侵犯人。) 2有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是怎么看待这样的观点的?14* 猴王出世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弄明白石猴出世、石猴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3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语言材料。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出世、成为美猴王的经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可能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片中的美猴王孙悟空法术无穷,武艺高强,智慧卓绝。那么大家知道美猴王是怎么_出生的,又是怎么坐上王位的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西游记原著中的一个片断猴王出世。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各自轻声读课文,正确拼读课文中的注音,遇到不理解的词查词典,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词语 芝兰:芝,灵芝;兰,兰草。指高洁的花草,常指代美好的环境。 开辟以来:盘古开天辟地以来。 天真地秀:指大自然的气息及各种养分。 仙胞:指有灵性的蕴育着生命的胎胞。 耍子:口语,玩耍的意思。 上溜头:口语,上源,上方。 拖男挈女:拖男带女。 瞑目蹲身:闭上眼睛,蹲下身子,意在蓄积力量,准备起跳。 石窍:石头窟窿,石洞孔。 。 石碣:石碑。 拱伏无违:本课指众猴弯下身体伏在地上,表示服从石猴统领。 序齿排班:根据年龄大小排次序,组成队伍。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重点,加深理解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2)石猴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2学生交流讨论。 石猴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可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线索,用自己的话叙述。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每个学生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 积累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背诵杜甫的春夜喜雨,了解诗意。 2阅读短文螳螂捕蝉,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及“螳螂捕蝉”这个成语的意思。 3练习开展辩论,学习组织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使自己说话时有理有据。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背春夜喜雨1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读正确、读流利。3指名读。教师指点。4同桌对读,互相竞赛。5疏通诗句,了解诗意。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没出现一个“喜”字,但处处透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6想象意境,熟读成诵。 二、阅读螳螂捕蝉 1默读短文,想一想:螳螂捕蝉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 2读后交流讨论。 (1)螳螂捕蝉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 (2)那个年轻的侍卫官是怎样劝说吴王不要派兵进攻楚国的?他这样劝说好在哪里? (3)“螳螂捕蝉”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从这个成语中你想到了什么?第二课时 一、明确辩论主题 辩论主题:“开卷是否一定有益”。 二、确定观点,组成辩论双方 个人先表明自己的基本观点,赞同“开卷一定有益”的组成正方,同意“开卷未必有益”的组成反方。 三、分小组先行尝试 四、全班辩论 全班正方学生合成一组,反方学生合成一组。可分别坐于教室左右两侧,教师指一学生做主持人,全班进行辩论。五、总结辩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