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_备考集锦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7442780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学_备考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健康教育学_备考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健康教育学_备考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 精神健康(心理健康:能正确人事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情绪健康:能愉快地从事建设性工作、学习和个人活动,能应付紧张刺激,善于处理生活、工作中的问题。道德健康:道德信念符合社会规范,个人道德行为与道德信念无矛盾。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物理(自然)环境- 食物、水- 空气- 生活、工作条件2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状况- 宗教、文化 - 社会性别(二)卫生服务因素 (1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2卫生服务的价格 3卫生服务的质量4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三)行为因素 (1行为作为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2行为在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3行为与预防保健4行为与治疗)1、吸烟2、物质滥用(四)遗传生物因素 (1传统遗传疾病2其他疾病中的遗传因素3生物因素致病4基因技术应用5疫苗)睡前不能吃的五类食物一咖啡因二辛辣食物三油腻食物四有饱腹作用的食物五酒类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指的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促进 (Health Promotion)是指一切能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的方向改变的教育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其中,环境指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支持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发展等各个系统。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过程 : 需求评估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效果评价健康促进领域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支持环境3加强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社会动员。强调了环境、支持体系对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意义。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4在三级预防中,强调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1.促进政策形成 2 促进个人、家庭、社区对健康的责任感 3帮助形成有益与健康的环境 4促进卫生服务机构职能转变 5增进人群的卫生保健能力行为的基本概念(是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外在表现的变化)人的行为(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具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能动的反应)分为(外显行为:可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内隐行为:不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健康行为(与维持、恢复和增进健康有关的个人品质(如信念、期望、动机、价值、认识等认知因素),个性特征(包括情感、情绪)和外在行为表现、活动以及习惯。)健康行为要点人们自己为行为主体;不包括医生给予的治疗、免疫接种、生理功能恢复、健康状况等,但寻求治疗、为康复而采取的行为、对健康状况的认识属于健康行为。不仅包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活动,还包括心理、情感等需要间接“观察”/测量的活动。 一级预防相关行为:吃早餐、体重管理、运动、不吸烟、驾车使用安全带、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工作场所安全操作规则等。二级预防相关行为:定期体检、口腔检查、防癌检查等。其他因人而异的预防与保护行为:冬泳、祈祷、服用维生素。健康相关行为(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类)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促进健康行为特点:(1)有利性(2)规律性(3)和谐性(4)一致性(5)适宜性促进健康行为包括:(1)基本健康行为(2)戒除不良嗜好行为(3)预警行为(4)避免有害环境行为(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行为( 预防保健、求医行为、遵医行为、康复行为)危害健康行为(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偏离个人、他人和社会健康希望的一组行为)危害健康行为包括:(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2)致病行为模式:A型行为(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 ) C型行为(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 ) (3)不良疾病行为(4)违反法律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1 .认知理论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和利用信息的全部过程和活动。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人感知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认同后产生的反应。 知-信-行(KAP)模式:该模式认为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以卫生保健知识为基础,以相关的态度和信念为动力。(KAP)理论的局限性(1)知识、态度、行为测量(2)忽视环境、技能等因素,致使三者的关联程度有时不高。(3)不能用于行为预测。 2健康信念模式(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 对危害性的认知- 对易感性的认知(2)对预防保护行为效益的认知(3)对采纳预防保护行为障碍的认知(4)自我效能(5)社会人口特征(6)提示因素3. 群体动力论1群体规范:群体成员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2群体凝聚力:吸引力3群体士气:对群体的满足感、自豪感、归属感4群体压力:迫使个体服从群体的氛围行为矫正(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特定的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的特定行为的行为改变过程。行为矫正由三方面要素构成:行为矫正对象、行为矫正环境和行为矫正过程)行为矫正对象 (根据矫正对象对行为指导的态度分为三类:需要型、冷漠型和无需要型)行为矫正环境 ( 由行为指导者、场所和矫正时机三大要素组成)行为矫正过程:就是行为矫正技术的选择和实施过程,其核心是如何针对具体矫正对象的具体行为来应用具体方法。行为矫正的技术和方法 (脱敏法 示范法 厌恶法 强化法 消除法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策略和方法开发领导动员成员的广泛参与树立典型、培养骨干利用舆论和规范的力量,营造对团体的无形压力,使小团体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应用竞争机制评价和激励 促进健康的团体行为特点: 1目标明确,既满足小团体的需要,也满足全民、全社会的健康需要。 2全体成员都积极支持、参与团体的目标行为,并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3团体的决策者积极参加和组织对健康相关行为的选择、策划、实施、评价和激励活动。危害健康的团体行为 根据危害对象的不同,分为三类: 1主要危害团体内部成员健康的行为。如单位内工作气氛紧张,成员人际关系差等。 2主要危害团体外部成员健康的行为。如某些厂家生产劣质食品、假酒、假药的行为等。3对团体内外人群都有危害的行为。如某些厂矿污染环境的行为等。 卫生保健团体的健康促进作用1设置明确的目标行为,加强组织管理机构分工合作。 2积极参与社区和其他类型团体的健康教育决策。 3合理运用各种卫生资源。 4作好监督评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传播的分类 按传播的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不同及其特征,人类传播活动大致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人际传播2.大众传播 3.组织传播 4.自我传播 传播模式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谁? 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 取得了什么效果 传播要素1传播者2信息、讯息和符号3媒介渠道4干扰 5把关人6受传者7反馈 传播关系: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和分享而在传播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称为传播关系。建立传播关系必须依靠共同经验域、契约关系和反馈这三个基本传播条件。 人际传播技巧 : 说话技巧 问话技巧 听话技巧 反馈技巧 观察技巧 人际传播的特点1是最基本的传播形式,一般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 2.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3.传播者可根据传播对象、信息、传播目的来选择传播的时间、地点以及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反馈还可随时调整传播策略,充分运用和发挥传播技巧,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4.与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速度慢,信息量相对较小,在一定时限内信息覆盖人群数量少。大众传播的特点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2信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 3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 4传播对象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致确定的; 5间接性传播,单向信息传播,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保证效果原则. 针对性原则 .速度快原则.可及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1.健康传播者方面(1)做好健康信息的把关人作用。这就要求健康教育人员做到:掌握循证医学思想,追踪了解医学发展前沿,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理论和新方法。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要有精品意识,注意评估和更新传播材料。(2)选择合适的传播者,注重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威信与吸引力。 (3)提高业务素质,增加与受众及媒体的共同经验范围。 2.健康信息方面(1)信息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 (2)使用符号要准确、通用、适合受传者理解与媒介采用。特别要注意信息符号形式是否符合低文化层次人群的需要。(3)讯息表达形式应根据传播目的和受传者需求而设计。晓之以理与动之以情;积极与消极;大众化与个人性;幽默与严肃;一面性与正反两面;说教式与讨论式。(4)符号和讯息的抽象层次,要适合目标人群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在设计健康讯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知识技术上科学正确;易懂;实用;简明:中肯;文化和社会造当性;正面教育为主。3.媒介渠道方面(1)媒介渠道的选择:应注意传播信息的媒介对目标人群的适应性。媒介选择的另一要点是看所传播的健康信息是否适合所选择的媒介来传播。在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主要采用大众传播方式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教青;采用人际传播方法技巧进行劝服和行为干预。(2)注意多媒介渠道的组合策略:通过合理地策划媒介组合,多层次多渠道开发利用多种媒介,扩大信息有效到达率和暴露频率。4.受传者方面 (1)受传者的心理因素:受传者采纳新行为时,要经历知晓、劝服、采纳、加强四个心理发展阶段。按听众的心理发展阶段制定传播计划、决定信息内容、选择媒介渠道,传播效果会更好。(2)受传者在接受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共同心理特征:听众除了表现出对信息选择性的心理因素外,并有5求心理:求真、求新、求短、求近、求情厌教。 (3)受传者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 (4)受传者的健康状况:特定健康需求;潜在健康需求。 (5)环境方面: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健康心理(是指心理上的健康状态,当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即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对协调、充分发展,与客观环境统一和适应)健康心理的标准(1)有充分的适应能力;(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6)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个人的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一)情绪与健康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情绪具有两极性,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时,则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愉快、高兴、欢乐等,反之,则产生消极或否定的情绪体验,如愤怒、悲哀、忧郁等) 情绪的主要功能(1)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2)是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 (3)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4)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不良情绪的危害 影响心理健康,进而影响躯体健康和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情绪的培养 (1)培养幽默感;(2)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3)使情绪获得适当表现的机会;(4)善于从光明的一面观察事物;(5)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通过意识、语言、注意转移和行动转移进行调节。(二)人格与健康 人格 (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人格特征: 整体性 稳定性 个体性 动机性与适应性 自然性与社会性 。人格结构:由气质和性格构成。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希波克拉底按人的四种体液的多寡把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将气质分为:活泼型、安静型、强而不均衡型和抑制型四类。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有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按机能类型说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三类;按向性说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类。健全人格的表现(1)人格结构中的各个方面得到平衡、充分的发展。(2)能有效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个体心身发展。(3)对心身健康、潜能发挥和社会生活的多方面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4)体现人性与社会性的协调,并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方向。 (三)社会适应与健康挫折(是指人们在遇到上述情况时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和紧张状态。换言之,挫折来自于个人活动与期望值大小,不作人生的努力和毫无所求的人就无所谓挫折。越是努力,挫折越多;期望越高,挫折越大。消极情绪和紧张状态称为挫折) 影响人们对挫折忍受力的因素:个体生活经历;躯体状况;认知评价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特点:1任何与个人愿望相冲突的刺激,都可能自发地唤起2总是以某种行为模式表现的3保护自我或自尊在面临威胁时免遭可能的伤害,或以间接满足需要的方式提供出路4用以对抗挫折引起的焦虑、痛苦、不安等情绪 5并不改变事实,而仅简单地改变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或思考方式。6总是不同程度地与歪曲事实、自我欺骗相联系7主要是无意识的8大多数虽可暂时免除或减轻痛苦或不安,但现实问题并没有解决 9人们有时是在正常状态不,有时是在变态状态下使用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排他性防御:又称精神病性或自恋性防御,其特点是精神病态的自我中心,无视客观现实。如曲解、否认。幼稚性防御:又称不成熟性防御,为幼儿中普遍使用,成年人中也常不弃之。如:幻想、退行。神经症性防御:此种防御机制有人认为神经症患者用得更多,具体分析时,非神经症患者也广泛使用。如:转移、合理化。成熟性防御:这种防御机制健康人主要使用,不良反应少,比较受称道。如:升华、幽默。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1)走出认识误区。(2)努力提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3)保持适当的期望,不断调整目标。(四)人际关系与健康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行为,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功能包括1合力功能:通过人际交往,能够把大家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发挥更大的作用。 2互补功能:在交往中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3激励作用:通过相互了解、比较、刺激和影响,对个体产生激励作用。 4沟通情感:人际交流还可以满足人们抒发感情,宣泄情绪,获得心理支持的需要。 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恐惧心理 孤僻心理 自傲心理 嫉妒心理 猜疑心理 敌意心理 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赞扬原则健康心理咨询意义:是解除应激压力的手段;能防治心身疾病,促进健康长寿;是心理健康知 识的传播途径。心理咨询方式(1)直接咨询 (2)间接咨询 (3)个别咨询(4)团体咨询 (5)门诊咨询 (6)信函咨询 (7)电话咨询(8)专题咨询 心理咨询的原则:自主性 学习性 信赖性 整体性 保密性 心理咨询手段:宣泄 领悟 强化自我控制 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1.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2.面对现实,适应环境3.结交知己,与人为善 4.挫折磨砺,积极进取 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表达资料的过程,旨在确定社会政策或项目的价值,帮助决策的过程)评价的性质1评价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比较;3确定评价标准是评价的前提;4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而准确的5信息是评价成功的保障。评价的目的1. 确定计划的先进性与合理性;2. 确定计划的执行情况;3. 确定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4. 项目产出中混杂因素的影响程度;5. 向公众和投资者说明项目效果;6. 总结经验,明确改进方向。评价的意义1. 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2可以科学地说明计划的价值;3. 是对决策者施加影响的管理工具;4使公众了解项目效果,扩大影响;5评价可以提高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专业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评价的种类和内容(一)形成评价:是为保证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进行的评价,是一个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使计划在实施开始之前,就具有最大的成功机会。形成评价内容(1)需求评估;(2)收集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形成评价方法1文献、资料回顾2专家咨询、观察、访谈3目标人群调查、试点研究 形成评价指标1科学性与政策支持性2技术适宜性3可接受性 (二)过程评价:起始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计划实施的全过程,目的在于监督和保障计划实施是进度和质量,从而促进计划目标成功实现。作用:(1)项目是否按计划的数量和质量执行(2)出现的新问题,如何解决。过程评价方法:(1)项目活动记录、档案(2)目标人群定性、定量调查(3)项目工作者会议(4)直接观察过程评价指标:1项目活动执行率;2干预活动暴露率;3有效指数(EI);4目标人群满意度;5费用-进度比;(三)效应评价:指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后所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变化的评价,又称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效应评价内容:(1)倾向因素(2)促成因素(3)强化因素(4)健康相关行为效应评价指标:(1)卫生知识知晓率(2)卫生知识合格率(3)态度(信念)流行率(4)行为流行率(5)行为改变率(6)环境、服务、条件方面的改变(四)结局评价:指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导致的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改变进行的评价,又称远期效果评价。1健康指标(生理指标:体重、血压心理指标:人格、智力 疾病与死亡指标:患病率伤残率死亡率期望寿命 2生活质量指标1)生活质量指数(PQLI) 2)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3)生活满意度指数 (LSI)评价方案设计 随机分组R;干预组(实验组)E;对照组C;观察或资料收集O;实施干预X(一)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比较设计EOXO:比较项目实施前后目标人群自身情况 的变化,评价计划产生的效应与结局。 优点:简单易行,节省人力、物力。缺点:受干扰因素影响大。适用:干预周期短的计划(二)简单时间系列设计EOOOXOOO:不设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对目标人群进行多次观察。优点:确定效果及变化趋势。缺点:观察时点多,实施有一定难度;受 时间因素的影响。适用:观察变化规律。(三)非等同比较组设计E O X OC O .O:为类实验设计,设立与干预组相匹配的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的变化、对照组同期自身的变化,以及两组变化量的差异,确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的效果和结局。优点:可以极大地克服多种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能较为真实地反应项目效果和结局。缺点:选择相匹配的对照组有一定的难度。适用:应用较广泛。(四)复合时间系列设计EOOOXOOO COOO OOO:为简单时间系列设计与类实验设计的融合体,既设对照组,又进行多点观察。优点:兼具简单时间系列设计和非等同 组设计的优势。缺点:操作难度大,实施费用高。(五)实验研究设计REOXO RCO O: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的变化、对照组同期自身的变化,以及两组变化量的差异。优点:能很好地保证干预组与对照组间的齐同性,可以克服各类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缺点: 实际操作难度很大影响评价的因素:(一)时间因素: 也称历史性因素,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执行或评价期间发生的重大的、可能对目标人群产生某种影响的事件。 (二)测试或观察因素1测量者/观察者因素: 暗示效应、工作人员的成熟性、评定错误2测量工具因素3测量对象因素:测量对象的成熟性、霍桑效应(三)回归因素:指由于偶然的、不可预知的因素,个别测量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在以后的测量中可能回复到原有的实际水平的现象。(四)选择因素:指由于所选择的对照组与干预组不齐同,而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又称选择偏倚。 (五)失访:指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或评价过程中,目标人群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被干预或评价。当目标人群失访比例较高(大于10%),或发生非随机失访时,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狭义定义:国务院2003年5月7号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二)广义定义:从公共卫生领域和预防医学的范畴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是指突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直接影响到群体性健康和社会性安全,需要紧急应对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一)突发性和意外性(二)不确定性(三)广泛性(四)周期性 突发事件发展的过程可将其分为4个时期:潜在期爆发期持续发展期消除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1生物病源性群体疾病 2食物源性群体中毒 3有毒有害因素污染性群体中毒 4群体性职业中毒 5自然灾害造成群体性健康危害 6三恐事件:主要指恐怖分子或组织制造的生物恐怖、化学恐怖、核和辐射恐怖事件 7.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红色)、重大(级-橙色)、较大(级-黄色)和一般(级-蓝色)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策: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 2信息资料的管理 3应急健康教育活动 4健康教育材料的制作 5信息发布 6心理干预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一)现况调查(二)社会调查(三)分析性调查 1、前瞻性调查 2、回顾性调查(四)实验研究(五)准实验研究中国艾滋病疫情流行特点:(1)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2)三种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3)艾滋病发病及死亡情况严重(4)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AIDS)定义: 一种由于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免疫机能受到损坏而发生一系列相应症状/体征的传染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特点:1艾滋病是一种经血、经性途径传播的传染病;2潜伏期8-10年,时间长;3虽然有指征性疾病,但没有典型临床表现,机会性感染是它的主要临床症状;4诊断依靠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5和人的行为有密切联系;6艾滋病病毒相对比较脆弱,易于消毒处理;7预防控制涉及到伦理、道德、性以及政策和法律等内容;8 HIV变异大、复制快:突变 - 多样化 - 进化-耐药-抗免疫识别-更具有致病性-抗疫苗诱导免疫力;9目前没有治愈的药物,没有用来预防的疫苗四项HIV传播机制:一排出病毒必须从感染者的身体排出;二存活病毒必须处于能够存活的条件下;三足量必须有足够多能引起感染的病毒;四侵入病毒必须进入另外一个人的血液中。HIV/AIDS感染过程:1窗口期(1-3月),抗体阳转,一过性急性感染症状;2无症状携带阶段,8-15年或更长;3艾滋病前期;4艾滋病病期-机会性感染及机会性肿瘤;5 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均具传染性HIV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血液直接注入1静脉吸毒共用针头2 针头刺伤3输入HIV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4 皮肤开放伤口暴露; 粘膜接触1 与HIV感染者的性接触2 职业暴露于污染的体液垂直传播 (感染的母亲传播给婴儿)1 产前 (子宫内)2 围产期 (生产过程)3产后 (哺乳)艾滋病临床常见表现:1、淋巴结及脾脏;2、皮肤粘膜;64%,带状疱疹等3、银屑病;4、口腔表现:95%;5、肿瘤6、机会性感染各种器官脏器病变HIV感染者:是指机体感染了HIV,但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或出现了症状体征但不足以诊断为艾滋病(按卫生部诊断标准)的人。对他人有传染性。艾滋病病人:当HIV在体内增长到一定数量时,人体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其它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使其发生各种严重的感染如腹泻、肺炎、念珠菌感染、神经系统的各种感染或肿瘤等,当出现的症状体征按照卫生部诊断标准足以诊断为艾滋病时,即称为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1)避免与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发生性接触;2)不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3)不接受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献血;4)避免应用境外生产的血液制品;5)防止口、眼、鼻、粘膜与可疑感染物接触;6)对艾滋病病人的标本、污染物、排泄物进行彻底的终未消毒处理治疗艾滋病有哪些方法:1心理治疗 对有抑郁、绝望等病人需进行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治疗和支持。2营养治疗 随着疾病的进展及各种感染,体质消耗多,发生进行性营养不良,需提供蛋白质、热量和其他营养保障。胃肠功能尚好者,可以口服加强营养,必要时可行胃肠高营养或静脉高营养。3对症治疗 如降温,纠正贫血,给氧,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4治疗和预防机会性感染 预防用药,针对不同病原感染的治疗,如抗原虫、抗细菌等治疗。5基因治疗 是指通过基因水平的操纵而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疗法。对治疗艾滋病来说,可采用不同方法将抗病毒基因注入病人体内,找到所需要治疗的CD4细胞插入,阻止艾滋病毒复制。6免疫治疗 为治疗艾滋病而进行免疫重建是治疗中的策略。通过多种免疫疗法,增强免疫功能,减缓疾病进展。如-干扰素或白细胞介素2,丙种球蛋白,中药香菇多糖、黄芪、甘草甜素、丹参等。“四免一关怀”政策: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医疗改革中的医院健康教育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医疗服务中的人文缺失;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激烈;医院公益性受到质疑;医疗资源需要重新配置;医生素质亟待提高;社会评价不高。诊疗技术升华,人文关爱下滑;硬件环境优良,软件服务中差;经济效益俱增,社会评价下跌;物质文明攀升,精神文明低落。医院越建越大,设施越新越精,病人越医越多,疾病越治越重,红包越抓越升,走穴越禁越广,费用越控越超,药价越降越贵。 医患关系紧张,和谐氛围趋淡,医患沟通不良,纠纷事件日增造成目前医疗环境不良的原因:第一、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失衡,有限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 第二、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导致医生和患者存在难以避免的经济利益冲突。 第三、医患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患者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医疗保障制度不建全;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医院维权不足自律不够;重治轻防.)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医院健康教育1、医院健康教育所体现的人性化、整体性强调了医学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医学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意义2、医院健康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目的使医院集保健、防病、治病使人幸福的终极目标得以充分体现3、医院健康教育所传播的知识是医学科技与医学人文互通互融的平台,也是医学自然 社会和人文属性的最佳结合部与最好的切入点4、医院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医患之间、以医学科普知识为内容的特殊的沟通方法有利于缩小“知识差异”,缓解医患矛盾5、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的医院健康教育,可以对医疗发挥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6、医生在实施医院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体现医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仁爱的职业良心和深厚的人文素养7、医院健康教育培养医生的“上医”意识(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和“五能” 我们所做的医院健康教育:以科室为基础,与医院工作紧密结合;以社会和病人的需求为内容;以专科专病为重点服务于常见和多发病;以医院健康教育为桥梁走向社会走进社区;以实际效果为出发点兼顾活泼多样的形式;以医院品牌和技术为优势通过媒体放大医院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效应新医改个五大看点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解决“看病贵”问题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治药价虚高“顽疾”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结构性“看病难”问题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化:保社会公平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解“以药养医”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狭义 - 广义- 对象: 病人及家属 - 病人及家属、社区居民、医院员工- 空间: 院内 - 院内及社区 - 教育中心: 以病人中心 - 以健康中心- 教育内容:三级预防(康复) - 一、二、三级预防并存 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 1. 开展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健康教育是医疗保健服务的组成部分和有效易行的治疗手段3.医院健康教育是密切医患关系,促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纽带4.健康教育是改善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计划设计的原则: 1)目标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前瞻性原则4)弹性原则 5)实事求是原则 6)参与性原则 计划设计的基本步骤: 计划前研究(1问题与政策分析 2 形势分析 3 目标人群分析)计划研究(4制定目标5 确定教育策略6材料制作7人员培训8 活动与日程管理 9监测与评价) 计划设计与评价模式 :PRECEDE - PROCEED模式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广泛运用的计划设计与评价模式。 完整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应该包括九个步骤:分别为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计划执行与过程评价、近期效果评价、中期效果评价和结局评价。 1. 社会诊断:即生活质量评价,确定目标人群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如有那些问题,哪个问题该优先解决。2. 流行病学诊断:运用流行病学资料确定与上阶段优先的生活质量问题有关的健康问题及需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临床资料、专项调查和相关调查研究,最终能够回答:威胁社区人群的主要疾病或健康问题是什么;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哪些人群受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影响,他们有什么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种族等;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发生有什么特点,季节性、地区分布、持续时间等; 需要优先解决的是什么疾病或健康问题。3.行为与环境诊断:确定与优先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与环境危险因素,并对各因素的重要性和可变性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将重要的、可变的行为/环境危险因素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 依据下列原则判断行为的重要性:行为与健康问题关系的密切程度。关系越密切,行为的重要性越高;行为发生的频度。发生频度高,行为的重要性相对而言更大。高可变行为具有以下特点:行为正处于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时期;行为与文化传统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密切;在其他计划中己证明可以成功得到改变;社会公众不赞成的行为。反之,行为的可变性较低。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引发健康问题的环境危险因素 4. 教育与组织诊断:主要目的是确定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并确定哪类因素优先或每类因素中哪些要素应优先考虑。 (1) 倾向因素 又称前置因素,指能促进或阻碍人们行为改变动机的因素,包括: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信念(Belief)价值观(Value)等。(2)促成因素 又称实现因素,指促成或阻碍健康行为动机得以实现的因素,包括实现健康行为所必须的技术、物质基础、社会力量等,如卫生机构的可及性、家庭收入、健康保险、政策、法律法规。 (3)强化因素 指目标人群在行为改变后所获得的各种正向或负向反馈,其对人们的健康行为起到激励行为维持与发展、强化行为, 或削弱行为的作用。强化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同伴赞许、亲属肯定与鼓励、医务人员激励、个人感受等。5.管理与政策诊断:对现行有关政策、各方面能力和可利用资源进行分析,评估其是否适宜于发展和实施特定的健康教育项目。6. 实施(计划执行):在一定技术与资源的保障下选择适当的干预策略和方法,并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 评价 (7. 过程评价 8. 效果评价 9. 结局评价) 确定优先项目的基本原则 ;(1)对人群健康影响的严重性(2)行为及环境的可变性(3)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目标应体现5方面的内容(5要素):(5W)Where: 在哪里(地点);Who: 对谁(目标人群)What: 改变什么(干预内容);How Much: 改变多少(干预效果);When: 在什么时间(时间范围) 计划的具体目标1健康目标:改善健康状况,如降低发病率;2行为目标:改善行为,如降低吸烟率3教育目标:提高认知,如增加卫生保健知识;4政策/环境目标:改善支持性环境,如政策出台,卫生厕所使用率。制定干预策略: 1. 确定目标人群2. 确定教育(干预)策略3. 确定健康教育场所4. 确定教育的框架结构 5. 确定教育活动及日程 6. 确定组织网络与执行人员计划目标人群分为三级: 1 .一级目标人群:是计划希望改变其健康相关行为,改善并促进其健康的人群,通常是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的人群。2.二级目标人群:指对一级目标人群采纳健康行为有直接影响的人群,通常是与一级目标人群关系密切的人,如亲属、同伴、医务人员、行政领导等。3.三级目标人群:指对计划的成功实施和计划目标的成功实现有重要影响的人群,如政策制定者、投资者等。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1教育策略(1)信息传播:利用大众传媒、讲课、小组讨论(2)技能培训:操作讲解、技能训练、示范与模拟(3)组织方法:社区活动 2.社会策略:政策、法规、政府文件、批示 3环境策略:创造支持环境、卫生保健服务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