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十五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上传人:ya****h 文档编号:157257903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第十五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5第十五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5第十五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制度与经济发展内容简介:长期以来,制度在正统经济理论中是一个被忽视的变量。近些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本章及下面的章节将集中探讨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的作用与分工和交易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章从对分工专业化、交易这些基本问题的分析入手,进而探讨制度、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了解专业化和分工概念、分类及收益,了解交易的概念,掌握分工与交易之间的关系,了解交易的收益与成本,掌握制度、制度变迁的概念,理解并掌握科斯定理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重点难点:1. 交易成本(重点)2. 制度变迁的过程及其路径依赖性(重点)3. 产权的定义、分类及产生原因(重点)4. 科斯定理(重点、难点)知识点:1. 专业化和分工2.交易和交易成本3.制度与经济发展第一节专业化和分工15.1.1. 专业化和分工的概念(了解)专业化就是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不同职能或操作的种类。分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分工和专业化既可以指个人和社会已经实现的分工和专业化,又可以指分工和专业化的趋向或过程。汽车美容进入专业化时代分工不明确成为工作倦怠的重要原因15.1.2. 专业化和分工的分类(了解)分工15.1.3. 专业化和分工的收益(掌握)除了斯密提到的分工的优点,分工和专业化可以使一国产生比较优势,并有助于知识积累。第二节交易和交易成本15.2.1.交易的概念(掌握)狭义交易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东西的未来所有权的让度与取得,广义的交易可以认为是经济理论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15.2.2. 分工与交易的关系(掌握)斯密定理:“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扬格定理: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15.2.3. 交易的收益(了解)交易的收益就是实现分工的收益。通过交易,分工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专业化地获取、积累的知识相联合,从而产生递增报酬。15.2.4交.易成本(重点掌握)交易成本是指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交易成本出自人们的行为特征。交易成本理论是以有限理性是交易成本分析的基础。由于人类所处环境的约束和自身计算能力的限制,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此契约就不可能是完全的。在人类行为动机方面,交易成本分析假定人类有投机取巧的倾向,即人们借助于不正当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一般说来,主要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以及违背承诺来获得不正当利益。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交易的人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等资源,来获得信息,也就是说,要支付成本。具体包括:(1)在交易中,要防止上当受骗,就要设法取得充分信息。而获得信息是要支付代价时间和金钱。(2)在交易中,还要防止交易对方利用各种借口投机取巧,不履行合同。由于经济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事先要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形,加以预防。所有这些,都会使合同的起草和谈判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费时费力。(3)在合同签署后,还要监督和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防止合同执行人任何可能的违约行为,这些是监督成本。第三节制度与经济发展15.3.1.制度的定义及其分类(掌握)制度是是人设计的,决定人际互动结构的约束。正式约束: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非正式约束: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15.3.2.制度变迁的过程(掌握)相对价格或偏好的变化,会逐渐动摇行为规范,导致一种行为规范为另一种行为规范所取代。原有的规则逐渐被改变或干脆被人遗忘。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主要源泉。15.3.3.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重点掌握)路径依赖性指最有效率的“解”并不总是能够胜出,偶然因素可能对一个过程的早期阶段造成干扰,能够改变其进程和结局。路径依赖的概念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个国家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这一制度走下去,产生对该制度的路径依赖。除非有重要的外生变量影响或有突发性重大事件,一个社会要脱离它已经选择好的既定制度是不容易的。15.3.4. 产权的定义、分类及产生原因(重点掌握)产权是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使用资源的权利。可分解性是产权的一个重要性质。产权可以分解为使用权、受益权和转让权,其中每一种权利又可以进行更具体、更细致的分割可分解性是产权的一个重要性质。产权可以分解为使用权、受益权和转让权,其中每一种权利又可以进行更具体、更细致的分割。特征:可分解性产生.原因J人口增长相对价格变化产权15.3.5.科斯定理(重点掌握)科斯定理是科斯提出的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科斯定理规定: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从定理一中可以看出,科斯定理有两个主要论点:一是以社会收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来观察和研究问题;二是经由市场交易可使权利得到重新安排而达到收益最大化。科斯认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产权明晰,只要产权明晰、只要交易成本为零,不论初始财产怎样分配,相关当事人都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来消除有害的外部性影响,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由于现实中交易成本不仅不可能为零,反而可能是很高的。当交易成本为正时,就提出了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交易成本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直接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合理程度,初始权力再配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15.3.6.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掌握)制度为人们的交易活动提供了秩序,制度与技术一起决定了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盈亏。制度将人类历史、现状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决定了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进程。本章练习题一、选择1. 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些属于交易成本()。A. 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B. 监督和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所耗费的成本C. 通过交易分工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专业化的获取、积累的知识联合起来,产生的递增报酬D. 为了防止上当受骗,设法取得充分信息而花费的时间与金钱2. 交易成本的基础是()A.有限理性B.信息不完全C.外部性D.人类具有投机取巧的倾向3. 制度变迁的主要源泉是()A.偏好或口味的变化B.相对价格的变化C.协议和契约的改变D.习俗和传统逐渐被遗忘二、名词交易制度路径依赖产权科斯定理三、问答1什么是专业化?什么是分工?分工的好处是什么?2什么是交易成本?为什么会出现交易成本。3为什么说“产权是不可能充分界定的”?4概述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选择1.C2.A3.B二、名词1. 交易:交易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东西的未来所有权的让度与取得,一切决定与社会集体的业务规则。广义的交易可以认为是经济理论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2. 制度:诺思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正式地说,制度是人设计的,决定人际互动结构的约束。制度包括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规则,主要有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非正式约束是正式约束的延伸、细化和限制,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3. 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的概念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个国家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这一制度走下去,产生对该制度的路径依赖。在存在路径依赖性的情况下,最有效率的制度并不总是能够胜出,偶然因素可能对一个过程的早期阶段造成干扰,能够改变其进程和结局。4. 产权:产权可以定义为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使用资源的权利。它表现为人与物之间的某种归属关系。它主要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可分解性是产权的重要性质。5. 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科斯提出的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科斯定理规定:如果交易成本为0,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但由于现实中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科斯又提出了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交易成本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直接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合理程度,初始权利再配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三、问答1什么是专业化?什么是分工?分工的好处是什么?专业化就是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不同职能或操作的种类,或者说,将生产活动中集中于较少的不同职能的操作上。分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专业化和分工越是发达,一个人或组织的生产活动越集中于更少的职能或操作上。分工和专业化既可以指个人和社会已经实现的分工和专业化,又可以指分工和专业化的趋向或过程。它具有社会属性和制度属性,是近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除此以外,分工还有更深层的功效:在各国和每个个人先天禀赋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专业化和分工可以使不同的国家和个人发展出比较优势;专业化和分工还能够带来知识获取、积累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2什么是交易成本?为什么会出现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交易成本出自人们的行为特征。有限理性是交易成本分析的基础。由于人类所处环境的约束和自身计算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知道全部备选方案,不可能把所有的价值考虑统一到单一的综合性效用函数中去,也无力精确地预计所有备选方案的实施后果,如果理性是有限的,契约就不可能是完全的。在人类行为动机方面,交易成本分析假定人类有投机取巧的倾向,即人们借助于不正当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人们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包括(1)有目的、有策略地利用信息,按个人目标对信息加以筛选和扭曲。(2)背信弃义,违背对未来行动的承诺。由于人的理性能力有限,他不可能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一览无余,不可能获得关于现在和将来的全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投机取巧行为就有了生存空间。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等资源,也就是说,要支付成本。具体包括:(1)在交易中,要防止上当受骗,就要设法取得充分信息。而获得信息是要支付代价时间和金钱。(2)在交易中,还要防止交易对方利用各种借口投机取巧,不履行合同。由于经济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事先要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形,加以预防。所有这些,都会使合同的起草和谈判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费时费力。(3)在合同签署后,还要监督和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防止合同执行人任何可能的违约行为,这些监督成本可能是相当可观的。3为什么说“产权是不可能充分界定的”?产权成本是交易费用的一种,考虑到产权成本,产权是不可能充分界定的。在产权初始界定的层次上,产权成本包括两类:排他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1)排他成本,排他成本又可分为界定成本和维护成本。界定成本是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上规定产权的边界所付出的成本。对大多数实物财产来说,在实物形态上把握其边界并不存在严重的困难。度量衡的统一和标准化使得实物财产的界定达到了相当精确的水平。但也有一些实物财产的界定成本很高,如“会走动的物品”,还有一些物品,虽然其物理边界很清楚,但无法排他性地使用和转让,或者排他成本很高,这就是所谓公共物品。由于金融资产具有高度的可分解性,当实物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时,界定费用得到大幅度降低。产权界定还与社会和法律制度有关。现代社会中,确认和保障产权的最高和最完备的社会契约形式是法律制度。制定、实施有关法律的费用也构成产权界定成本的一部分。法律制度更多地是用于对产权的保护,但法律不是保护产权的唯一机制,也不是费用最低的机制。当产权纠纷的损失不足以抵消上法院打官司的费用时,受到损害者就可能寻求其他方法解决纠纷。此外,产权所有者直接自我保护的支出也是是产权费用的一部分。(2)产权的内部管理成本。所谓内部管理成本,是指共同拥有产权的所有者作出决策、采取行动时所耗费的成本。有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情况是产权归单个人所有,这时决策的行动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不需要与他人协调,产权的内部管理成本为零。另一种情况是产权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内部管理成本在逻辑上将达到最高。在这两种极端形式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中间形式。4概述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为人们的交易活动提供了秩序,制度与技术一起决定了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盈亏。制度将人类历史、现状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决定了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进程。从分工和交易的角度,经济发展过程可以抽象地概括如下:1. 作为起点的是村落内部的交换,这时分工十分简单,大多数家庭都是自给自足的。接下来的一小步是贸易扩大到了村落之外,分工有所发展,但居民户仍然主要是自给自足的,交易仅仅是补充性的。这个时候小规模村落贸易是在浓厚的非正式约束网络下进行的,交易成本很低。虽然部落式村落的内部组织成本较高,但这一点不能在贸易中反映出来。人们彼此相识,暴力威胁维持着社会秩序。2. 当市场扩展到地区性贸易时,在较大的区域内出现了多边贸易,交易伙伴的数目也大大增加了。这时,虽然社会中大部分劳动力仍从事农业生产,但从事贸易和商业的劳动力逐渐增加。此时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区域性贸易带来了高昂的交易成本,熟人间的交易变成了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必须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检测产品和劳务,实施契约。这个世界中还不存在统一的政治结构或正式规则,宗教教义往往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能否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取决于这些宗教教义的有效程度。3. 长距离贸易的演变和发展经常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明显变化。这一类贸易要求贸易过程中的个人之间有实质性的分工,一些人必须专务贸易。这意味着一些贸易中心的建立和扩大。这个时候某些规模经济的特征已经开始出现:地理性分工已成为引入瞩目的现象,职业性分工也开始出现。在这一过程中,长距离贸易的增长带来了两种突出的交易成本问题。一种是代理问题,另一种是契约履行问题。统一的、标准化的度量衡的发展,计价单位、交换媒介的演变,公证、咨询、商法裁决机构的出现,都是使长距离交易得以发生的制度、组织和工具。各种自愿性和半强制性组织混合在一起可以对不履行合同的商人进行制裁。4. 随着市场进一步扩大,更专业化的生产者出现。规模经济、等级组织、全日制工人已经成为常态。城镇和中心城市出现,虽然农业人口仍占大多数,但制造业和服务业人数大幅度提高,社会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在这个阶段中,资本市场已经出现,大批量生产的制造业企业已经发展起来,这便要求有某种强制性的政治秩序出现,由于交易日趋复杂,日趋非人格化,个人关系、自愿性约束和放逐等手段不再有效了,虽然这些因素仍然还起作用。产权保障的任务已经交给政治和法律组织,后者可以更有效、更公正地维护契约。5. 在最后阶段,专业化水平已经很高了。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率很小,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日益一体化的国际市场成为经济的特征。大型经济组织不仅存在于制造业中,也存在于农业中。每一个人都承担专业化的职能,在巨大的社会网络中获得产品和服务。劳动力的分布从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社会已成为城市社会。在这个阶段,专业化要求将更大一部分社会资源投人交易,交易部门在国民产业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贸易的专业化、金融、银行和保险业及经济协调工作吸收、占用了日益增多的劳动力。结果,高度专业化的交易组织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国际专业化和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建立制度和组织跨国界地保护产权,使资本等资源可以在国际间有效地流动。本章案例讨论案例说明讨论目的:通过对本章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加深对制度变迁和科斯定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认识到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涉及知识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产权科斯定理案例1: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的农村土地是由公社来使用的。60年代初,安徽省农民开始要求改革公社体制,使得家庭收入可以与劳动挂上钩。当地的领导人开始进行试验,允许一些农户签订小块土地承包合同,由于示范效应,其他许多农户也签订了承包合同。农业土地承包导致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当地政府和领导人正式批准了实行这种制度。当时中央政府并没有参与其中,后来由于中央政府不同意这种做法,土地承包制度曾被部分的恢复到原来的制度。1978年,安徽省一场严重的旱灾导致了该省出现粮荒。省政府领导允许农民们种植农村生产队无法耕作的任何土地。附近的村庄纷纷效仿。qT.W紳软站心:尉邓鼻紅細的冷片Z藪S如嵌咐號液阳沁筋幷讣*1呼时2碱輕糾母片丫碍严杼彳的匕桦缠图一: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契约”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政府接受了这一新生事物,正式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家庭可以与生产队长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以他们“自己的”土地来生产农作物。在一个村子之中,土地的分配原则是一样的,不过村与村之间可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土地从集体所有制转为个人使用和更为正式的使用权的过程中,社会因素和生产率因素决定着土地的分配。不过,土地承包合同并不能保证农民有非常稳定的土地使用权。虽然原则上签订合同之后,土地使用权应当由若干年时间,但中国农村大多数地区的做法是,根据农民的收成情况,时不时的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中国农民和官员们对于社会因素和效率因素的考虑从来是不一致的。90年代对农民的调查发现,农民希望得到更安全的土地使用权,但也有很多人赞成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中国农民表示,如果他们的生计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解决的话,他们是赞成不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的政策的。由于何种制度框架能够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并没有取得共识,这可能导致了在实施土地承包制度上进展缓慢。图二: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使用权频繁的进行调整,在某些条件下还反映出,一些地方干部希望发挥影响力,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对土地的控制力依然是政治权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各地关于土地使用期限和做法的土地制度大不相同。虽然中央政府同意土地使用年限为1530年,但这一点从未实施过,实地调查研究显示,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县级和省级官员,其兴趣更有可能与农民相一致,而不是与当地的官员保持一致。图三:农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解释了制度改革的一些重要教训:1. 试点是制度改革的关键。在本例中,地方政府的试点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中央政府在承认一项成功的试点然后在全国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制度改革需要时间。随着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以及其他支持性制度的建立,中国的土地制度将会继续发生变化。3. 在制度改革的不同阶段,地方领导人和其他领导人的作用可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4. 在改变现有的规则时,政府需要了解制度在影响公平与效率上的双重作用。社会因素影响着改革的步伐,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有助于政策制定者进行制度改革。案例2:马来西亚减少棕榈油磨坊的水污染从1970年到1989年,马来西亚的主要出口产品棕榈油的产量增长了12倍。不幸的是,在农村的磨坊里,在生产1吨粗棕榈油的过程中要产生2.5吨的废水。至70年代后期,从这些磨坊里排放的废物已经严重地污染了马来西亚的40多条河流,主要是耗尽了水中的氧。污染杀死了淡水鱼,危及对传统海洋渔业至关重要的海岸边红树的生存,污染了许多马来西亚农村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源,并散发出阵阵恶臭,使得许多村庄无法居住。图四:新鲜棕榈果水污染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在1974年,政府通过了环境质量法,并在1975年成立了环境部(DOE)。环境部在1977年公布了棕榈油工厂排放的质量标准,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格。为了促使不情愿的磨坊变得情愿,环境部建立了一套双重排污许可费用制度,包括对每个单位的排污的固定征费和随着排故物的耗氧能力变化的超额征费。由此,磨坊就能进行最低成本选择:或者为减少排放和处理废水而付费,或者为排放额废水超过环境质量标准而付较高的费用。这个行业的反应是:开发和安装经过改良的处理技术;利用他们的废弃物开发商业产品,如化肥和动物饲料;再利用废物产生甲烷来发电。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上的惩罚由于通货膨胀而降低了价值,因而显得更不重要了,直接管制则变得更重要了。尽管如此,市场导向的体制还是激发了一次污染行为的迅速扭转。至1989年为止,尽管棕榈油的生产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仍有34的磨坊遵守严格的第六代标准,而且排放的废物的耗氧能力仅为70年代中期废水的约1。图五:棕榈油生产设备思考题:1.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对中国土地制度改革,谈谈你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的看法。2. 科斯定理是什么,对案例2进行讨论研究,谈谈科斯定理在马来西亚减少棕榈油水污染的应用。1.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对中国土地制度改革,谈谈你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的看法。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路径依赖的概念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个国家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这一制度走下去,产生对该制度的路径依赖。除非有重要的外生变量影响或有突发性重大事件,一个社会要脱离它已经选择好的既定制度是不容易的。路径依赖性指最有效率的“解”并不总是能够胜出,偶然因素可能对一个过程的早期阶段造成干扰,能够改变其进程和结局。在制度变迁中,以下几种因素会使制度产生路径依赖性:改变制度所需的成本,其他单位出现的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在案例1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农民也认为,如果他们的生计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解决的话,他们是赞成不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的政策的。而许多官员出于对权利的考虑,也不主张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在出现严重的灾荒的情况下,若不进行改革,农民有饿死的危险,最终导致了土地制度的改革。2.科斯定理是什么,对案例2进行讨论研究,谈谈科斯定理在马来西亚减少棕榈油水污染的应用。科斯定理是科斯提出的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科斯定理规定: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当交易成本为正时,就提出了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交易成本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直接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合理程度,初始权力再配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在案例2中,许多磨坊产生的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时交易费用非常大,需要政府站出来,对企业的生产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即给它一定的污染权限,来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企业只能在给定的污染权限里进行生产活动,如果超过给定的污染权限,政府将干预它的生产活动。但是这种政府管制会产生新的问题。污染权的限制将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格的制约。于是环境部建立了一套双重排污许可费用制度,对每个单位的排污的固定征费和随着排故物的耗氧能力变化的超额征费。由此,磨坊就能进行最低成本选择:或者为减少排放和处理废水而付费,或者为排放额废水超过环境质量标准而付较高的费用。最终,在污染问题上,马来西亚基本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