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结构》PPT课件.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718561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晶体结构》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晶体结构》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晶体结构》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和类型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层状晶体,晶体的结构特征,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 宏观特性: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呈现各向异性 有固定的熔点,晶体结构和类型,晶体的分类,晶体类型,当活泼金属原子和活泼非金属原子相互接近时,发生电子转移,形成正、负离子,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键。也就是说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力。,根据库仑定律,两个带有相反电荷 q+ 和 q- 的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与离子电荷的乘积成正比,与离子间距离成反比。所以,离子的电荷越大,离子间的距离越小,离子间的静电引力越强。,离子晶体,1.离子键,由于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静电吸引作用相连接,因此决定了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没有方向性是指由于离子的电荷是球形对称分布的,它可以在空间任何方向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不存在在某一特定方向上吸引力更强的问题。,没有饱和性是指在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一个离子可吸引尽可能多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每个离子周围排列的相反电荷离子的数目是一定的,这个数目是与正负离子半径的大小和所带电荷多少等有关。,离子晶体:密堆积空隙的填充,阴离子:大球,密堆积,形成空隙 阳离子:小球,填充空隙 规则:阴阳离子相互接触稳定 配位数大稳定,2 离子晶体的特征结构,(b)CsCl,(a) NaCl,(c)ZnS,立方晶系 AB 型离子晶体的结构,三种典型的离子晶体,晶胞: 代表晶体结构的小的平行六面体单位,这就是晶胞,晶胞在三维空间无限地重复就产生宏观的晶体。,NaCl型,晶胞中离子的个数:,晶格: 面心立方 配位比: 6:6,CsCl型,晶胞中离子的个数:,晶格:简单立方 配位比: 8:8,晶胞中离子的个数:,ZnS型,晶格: 面心立方 配位比: 4:4,半径比(R+/R-)规则:,NaCl晶体:,某中一层横截面为:,最理想的稳定结构(NaCl),半径比规则:,定义: 1mol离子晶体变为气态正负离子时所吸收的能量称为晶格能。,3 晶格能(U) lattice energy,利用Born-Haber循环,计算晶格能,K(g),Br(g),+,=,KBr(s),+,*利用Born-Lande公式计算晶格能(了解),: 正负离子核间距离,:正负离子电荷的绝对值,A: Madelang常数,与晶体类型有关.,N: Born指数,与离子电子层结构类型有关,A的取值:,CsCl型 A=1.763,NaCl型 A=1.748,ZnS型 A=1.638,n的取值:,*利用经验(卡氏)公式计算晶格能(了解),:晶体分子式中正离子的个数,:晶体分子式中负离子的个数,影响晶格能的因素, 离子的电荷, 离子的半径, 晶体的结构类型, 离子电子层结构类型,Z,U . 例:U(NaCl)U(MgO),R,U 例:U(MgO)U(CaO),晶格能对离子晶体物理性质的影响,MgO,CaO,SrO,BaO,小,大,高,大,R U 熔点 硬度,大 小 低 小,课堂练习,下列物质中,何者熔点最低 (1)NaCl KBr KCl MgO (2)NaF NaCl NaBr NaI (3) BaO SrO CaO MgO,阳离子有多余的正电荷,一般半径较小,而且外壳上缺少电子,对相邻的阴离子会起诱导作用,这种作用通常称作离子的极化作用 阴离子半径一般较大,在外壳上有较多的电子容易变形,在被诱导过程中能产生临时的诱导偶极,这种性质通常称为离子的变形性。,4 离子的极化 (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描述一个离子对其它离子的影响能力,2. 离子的极化力(f ),描述离子变形性的物理量,1. 离子的极化率( ),(8 )(917 )(18 )(18+2 ),离子的极化率( )的一般规律, 正离子: 小负离子 大 负离子: 大, 大 R相近, 但电荷不同时 负离子: 大, 大 正离子: 大, 小 R相近,Z相同时,与电子构型有关,小,大,影响离子极化力f 的相关因素, Z高, 小,f 大 Z相同, 相近,与电子构型有关。,(8 )(917 )(18 )(18+2 ),f 小,大,1. 2电子构型: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离子. 如Li+, Be2+ , H-等. 2. 8电子构型: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离子. 如Na+,Cl-,O2-,Ca2+等. 3. 18电子构型:最外层有18个电子的离子. 如Zn2+,Cd2+,Hg2+,Cu+,Ag+等. 4. (18+2)电子构型:次外层为18个电子,最外层为2个电子的离子. 如Pb2+和Sn2+等. 5. 9-17电子构型:最外层有9-17个电子的离子. 如过渡金属的离子,Fe2+,Cr3+,Mn2+等.,思考,1.,2.解释沸点的差异 TiCl4(136)与LiCl(1360 ) ZnCl2的沸点和熔点低于CaCl2,离子间的极化作用,举例:,AgF,AgCl,AgBr,AgI,键型 离子键 晶体类型 NaCl型 溶解度 大 化合物颜色 浅,共价键 ZnS型 小 深,物理性质变化,练习,下列离子中,何者极化率最大 Na+ I- Rb+ Cl- 下列物质中离子极化作用最大的是 MgCl2 NaCl2 AlCl3 SiCl4 HgCl2为白色,溶解度较大,HgI2为黄色或红色,溶解度较小,解释原因。,思考题:,解释碱土金属氯化物的熔点变化规率:,熔点/,405 714 782 876 962,分子晶体,分子的极性 分子间的作用力 氢键,分子的极性,电负性表示分子内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在共价键中,若成键的两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电负性差值为零,这种共价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若成键的两个原子所属的元素的电负性差值不等于零,这种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由相同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如 H2、Cl2 等,两个原子的电负性相同,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相同,整个分子的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重合。这种分子叫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的键是非极性共价键。,而由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如 HCl,由于Cl 的电负性大于 H,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大于氢原子,使氯原子一端显负电,氢原子一端显正电,分子的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形成正负两极。,这种分子叫极性分子,分子中的键是极性共价键。,例如,NH3 和 BF3两种分子,虽然 NH 键和 BF 键都是极性键,但是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的 BF3 分子,其正、负电荷重心相重合,是非极性分子;而具有三角锥形构型的 NH3 分子,其正、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是极性分子。,键的极性与电负性差有关,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值越大,键的极性就越大。分子的极性不仅与键的极性有关,而且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如果组成分子的化学键是极性键,对于双原子分子则一定是极性分子,而对于多原子分子来说,就要考虑分子的空间构型。,显然,偶极矩的大小与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之间的距离 偶极长 d,以及正负电荷重心的电量 q 有关。分子的偶极矩定义为分子的偶极长与偶极一端的电量的乘积,即 = ql,在极性分子中,其极性的大小用偶极矩 来衡量。,分子的偶极矩( ):说明分子的极性,极性分子 0,非极性分子 =0,双原子分子: 异核HX,多原子分子:,(V字形),同核:,同核:,同核:O3,(异核),分子的极化率:表征分子的变形性,极化:正负电荷中心分化的过程。,规律:分子越大,含有的电子越多,就会有 较多的电子被吸引,极化率越大,分子易变形。,由于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因此分子中始终存在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这种极性分子本身固有的偶极矩称为固有偶极或永久偶极。但是分子的极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外界电场作用下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会发生变化,如图 所示。,外电场对分子极性的影响,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力最早是由 Van der Walls 研究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偏差时提出来的,又称为 Van der Walls力。Van der Walls力 可根据不同来源分为如下三个部分。,1 取向力,取向力 ( orientation force ) ,是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固有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的静电引力。因为两个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使分子发生相对地转动,极性分子按一定方向排列,并由静电引力互相吸引。,当分子之间接近到一定距离后,排斥和吸引达到相对平衡,从而使体系能量达到最小值。极性分子固有偶极间存在作用力是 Keeson 于 1912 年首先提出来的,因此取向力也称为 Keeson 力。,2 诱导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相互作用示意图,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之间都存在诱导力( induced force )。 当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充分接近时,在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诱导下,邻近的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于是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产生静电引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称为诱导力。 当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除取向力外,在彼此偶极的相互作用下,每个分子也会发生变形而产生诱导偶极,因此极性分子相互之间也存在诱导力。,诱导力是 Debye (德拜) 于 1921 年提出来的,所以诱导力又称为 Debye 力。,3 色散力,任何一个分子,由于电子的运动和原子核的振动而产生瞬间偶极,这种瞬间偶极也会诱导邻近分子产生瞬间偶极,于是两个分子可以靠瞬间偶极相互吸引在一起。这种瞬间偶极产生的作用力称为色散力 ( dispersion force )。,色散力是 London 于 1930 年根据近代量子力学方法证明的,由于从量子力学导出的理论公式与光色散公式相似,因此把这种作用称为色散力,又叫做 London 力。,与共价键不同,分子间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分子间力包括三种作用力,由于相互作用的分子不同,这三种力所占的比例也不同,但色散力通常是最主要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弱,没方向性,没饱和性。,一般情况: 色散作用诱导作用 取向作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氢键,水分子中由于氧元素的电负性比氢的大得多导致 OH 键极性很强。共用电子对强烈地偏向于氧原子一端,结果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而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当两个水分子充分靠近时,带正电荷的氢原子与另一分子中含有孤对电子、带部分负电荷的氧原子产生相互吸引,这种吸引力称为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氢键的形成(以H2O为例),氢键通常可用 - 表示,如 XH-Y,其中 X、Y 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原子。经典的氢键中的 X、Y 一般是电负性大、半径小的 F、N、O 等原子,这样的氢键较强。,邻硝基苯酚的分子内氢键示意图,除了分子间的氢键外,某些物质也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从本质上讲,氢键是一种长距离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分子中有一个极性 XH 键作为氢键给予体。X原子的电负性要较大,使得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b)分子中有一个具有孤对电子、电负性较大、半径较小的 Y 原子,或具有电子给予体性质的基团,作为氢键接受体。,氢键的特点 键长特殊:FH F 键能介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之间 E(FH F):2540kJ 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分子中有H和电负性大、半径小的 元素(O,N,F),小结:,注意:,1 分子间氢键使溶沸点升高 2 分子内氢键使溶沸点降低,分子间形成氢键时,化合物的熔点、沸点显著升高。 HF、H2O 和 NH3 等第二周期元素的氢化物,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存在,要使其固体熔化或液体汽化,必须给予额外的能量破坏分子间的氢键,所以它们的熔点、沸点均高于各自同族的氢化物。,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的物质,其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将受到影响,因此它们的熔点、沸点不如只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高。硫酸、磷酸都是高沸点的无机强酸,但是硝酸由于可以生成分子内氢键的原因,却是挥发性的无机强酸。有分子内氢键的邻硝基苯酚,其熔点远低于它的同分异构体对硝基苯酚。,下列化合物中哪些存在氢键 C6H6, NH3, C2H6, 邻羟基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醛,对硝基苯甲醛?,硝酸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为什么? 下列几种物质中,偶极矩为零的是( ) (1)H2O (2)H2S (3)NCl3 (4)BF3 (5)PH3,下列分子中存在哪几种分子间作用力,(1)Xe (2)P4 (3)H2O (4)NO (5)BF3 (6)C2H6 (7)H2S,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具有极性共价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2. 非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共价键 3.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诱导力,极性分子间只存在取向力。 4. 氢键是含氢化合物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层状晶体:石墨的空间构型,在一个平面形的多原子分子中,如果相邻原子中有垂直于分子平面的、对称性一致的、未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那么这些轨道可以互相重叠,形成多中心 键,又称为“共轭 键”或“非定域 键”,简称大 键。,作业,P184 T 8, 10, 19, 21, 24,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