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欣赏.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716491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欣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欣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欣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同仁莅临指导!,古诗赏析,掌握古诗赏析的基本考点。,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理解和掌握古诗的思想内容、写作特色及语言赏析的答题技巧。,梳理考点,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2008年恩施考题),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2、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成“忙”字?为什么?,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09年恩施考题),1、请将一、二句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010年恩施考题),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考点小结,1、把握形象意境。 2、赏析表达技巧。 3、理解内涵启示。 4、品味诗词语言。,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题1.请将一、二句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问题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实例分析,1.思路分析:,描绘了清新、宁静的景象(境),,2.参考答案: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清澈得像一 面打开 的镜子,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池塘,不停地闪动(景),,3. 答题要领:,景+ 境+ 情,返回,(1)找出意象,展开想象,描绘图景, 再现画面。 (2)概括景物特点,或点明氛围特点。 (3)分析情感(或启示或思考)。,表达了一种微妙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情)。,1.思路分析:,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道理),3. 答题要领:,2.参考答案: 第三四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内容),义+ 理,(1)阐述诗中具体内容,概括内容的特点。 (2)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启示或道理)。,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问题1. 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成“忙”字?为什么?,问题2.从表现手法方面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任选一种进行分析即可)。,1.分析思路:,2.参考答案: 答:不能换。 “闲” 在句中是“闲得慌”之意,“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3.答题要领:,义+境+情,返回,(1)解释字词含义; (2)字词在句中的运用; (3)抒发的情感或揭示的道理。,2.分析思路:,1. 表现手法:,渲染、用典、象征、铺垫、对比 、烘托、铺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3.参考答案:,答:“家家雨”、“处处蛙” 渲染( 手法 )了一种清新恬静、和谐美妙的气氛,写出了雨的连绵、夜的寂静(运用),烘托了诗人焦急等待的心情(情感)。,4. 答题要领:,技+境+情,(1)指明手法。 (2)阐释说明运用这种手法的依据。 (3)分析该手法的效果(情感或道理)。,义(技)- 境- 情(理),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中的颔联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试作具体分析。,参考答案:比喻,宋王朝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2.诗中尾联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巩 固 练 习,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首句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说说理由。,参考答案:首句中的两个 “笼”字是“笼罩”之意,用得形象准确,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 在一起,构成迷蒙、冷寂的水边夜色图,表达了诗人忧愁、伤感之情。,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后两句运用了借用典故的写法,表面上是斥责歌女不知亡国恨,而实际上是用曲笔讥讽那些贪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和达官显贵,表达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