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说课稿(修改)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156728069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说课稿(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说课稿(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说课稿(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华景中学 文德洪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的说 明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既要为学生的今天的学习服务,又要为学生明天的学习奠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把学生的起点作为教师的起点,把传授知识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使每一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的过程。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力求突出以下特点:一、设置问题,引导思维。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既能揭示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设置了一个个的问题,把知识串联起来,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及三角形的稳定性,从而完成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二、自主探究,训练思维。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能把知识的结果强加给学生,而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特点。尤其在难点的突破过程中,一方面体会分类讨论方法,确定探究的方向,另一方面设计学生动手画图、剪切等活动,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三、合作交流,激活思维。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引导学生交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两次组织学生分组学习,相互交流,使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思维更活。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下面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前后联系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北师大版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要素和性质、全等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它与前面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及后面将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的(“ASA”、“AAS”、“SAS”)判别方法作为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核心内容,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本节教学共分三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和三角形的稳定性。2教学目标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结论,还要领略到数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这应该是数学学习所追求的目标。具体来说,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SSS”)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运用“SSS”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运用。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探索交流、分析归纳等活动,体会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三角形稳定性和全等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感受数学美。3教学重点与难点整节课都是围绕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SSS的判别方法进行的,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我确定为: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并能利用它判定两三角形是否全等。由于本课时是探索两三角形全等的起始课,学生以前未曾接触,一时难以确定探究方法而感到经验的局限,加之多次使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难点确定为探索思路的选择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SSS”条件的过程。4教学用具:三角尺、剪刀、硬纸条、大头针、多媒体。二、说学情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几节中,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全等条件中的“边边边”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活动,通过拼图等方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说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旨的现代教育原则,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归纳总结,以学定教。在探索三角形全等判别方法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发现课本上给出的判别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全等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他们都能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采用多媒体铺助教学为主,并适当应用传统的媒体,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2学习方法:根据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和“初中巧学”教学要求,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为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1)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剪切、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知识,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2)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学会说理和推理。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我设计以下两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已知:ABCDEF,你能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吗?(请将你的结论写在稿纸上并与同桌相互交流)2如果ABC与DEF的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回答:一定全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适时提出:6个条件都满足,是不是太多了,那么我们能否尽可能将条件减少一些呢?满足5个条件、4个、3个、2个、1个?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我设计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相应得知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方向和方法。(二)讨论交流,实验探究1探索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几个条件 (做一做)在学生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我提出以下问题:(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你能画多少个三角形?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 cm.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 cm、6 cm.对于问题(1),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下列三角形:AB只给定一边:AB30只给定一个角: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从而认识到:只给出一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对于问题(2)先让学生讨论有几种情况,体会分类讨论的必要性,然后把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分别去解决(2)中的一个问题,再让各组学生展示学生所画的三角形,并交流解决的方法及获得的结论。小组一:解决问题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厘米.画出的三角形几乎都不一样。结论:这三个三角形不全等.小组二:解决问题,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50,画的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样. (多媒体演示)结论:这两个三角形不能重合,即不全等小组三:解决问题、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 cm、6 cm,所画出的三角形也不全等.我这样设计的理由是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里一方面引导学生动手去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又让学生学生获得方法。为后继的学习积累经验。师述:我们通过画图、观察、比较知道,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那么给出三个条件时,又怎样呢?接着提出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去讨论,引导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在三角形3个角和3条边中,从中取3个条件,有几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的方法。我这样设计使后面讨论的方向更加明确,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保证。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我们来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多媒体展示)做一做:(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90,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 cm、5 cm和7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对于问题(1)鼓励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列举出反例即可(学生利用三角尺,同桌之间互相观察、比较、分析)。对于问题(2)先引导学生交流画法,老师在黑板上作示范,鼓励学生动手去画,并将所画的三角形剪切与同伴的是否重合。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你能发现什么结论?你是如何获得的?若改变三角形三边的取值,你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其中一人为组长),由组长取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其他两人去画三角形,并将所画的三角形剪切,判断其能否重合,并总结所获得的结论。教师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并适时给与指导,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总结所获得的结论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展示所画三角形。板书:1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如图:在ABC和DEF中ABCDEF.(SSS)方法:画图-剪切比较 重合即全等我这样设计是因为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三)应用知识、体验成功问题1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问题2ABC和ABD中,AC=AD,BC=BD,试说明CAB=DAB问题3如图:AB=CD,AD=CB,试说明ADBC吗?问题4ABC,AB=AC,AD是中线,请说明,AD是角平分线吗?AD是高吗?学生活动:观察图形,交流说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动脑,鼓励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然后教师板书理由:解:(问题2)在ABC和ABD中=ABABBCADBDAC ABCABD(SSS) CAB= DAB(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方法归纳:公共边的应用。(四)联系生活,探究性质问题:取三根长度适当的纸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你所得到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用四根纸条钉成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学生活动:用细纸条拼三角形,用大头针固定,做实验并交流自己的收获。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展示所作的三角形、四边形,并交流所获得结论。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1)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例子吗?(2)图(2)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它不具有稳定性.,你如何才能使图(2)的框架不能活动,也具有稳定性?这样设计,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稳定性及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感受数学美。(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先鼓励学生回答,然后帮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归纳:(1)知识方面只给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两三角形全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技能方面:说明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公共边的应用。(3)思想方法方面:画图、剪切、重叠等动手操作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分类讨论,使复杂问题明确化、简单化;说明线段的相等、角的相等,可转化为说明三角形的全等。这样设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由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从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加以归纳,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知识,有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图,为以后继续学习服务。(六)布置作业,分类达标ABDCEF1习题43(第1题和第2题)2如图,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设计这两个问题,使作业的设计突出一个层次性,满足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五、板书设计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1只给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两三角形全等。2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几何语言表示方法归纳:1画图、剪切、重叠;2分类讨论;说明线段的相等、角的相等,可转化为说明三角形的全等。3解题技巧:说明三角形全等是要注意公共边的应用。这样设计既体现知识,又体现方法,让学生一目了然、有条理地知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以上我从五个方面汇报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的构思和设想,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