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5668301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3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作者:广德中学 陈明发,解释加下划线的词,1、微太子言,臣何能谒之。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境,考纲解读:,偏义复词:,(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2)两个语素意义相对(反),便可白公姥,及时遣我归,如何辨析:,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死生,昼夜事也,从实际情况来判断; 从逻辑上去判断。,练习:,1、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 2、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巧解文言实词,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方法 1、字型推断法 2、结构互解法 3、语法定性法 4、联想推断法 5、语境分析法 6、代入法 7排除法,一、字型推断法,口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吹、吮),心关于心理(恨、志),示和神祉有关(祖),衣与衣服有关(袖、襟),二、对称结构互解法,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文过饰非】 我们可能知道“饰”是“掩饰之意”,而对“文”则有些把握不住。这个词语中的过和非同义,那么文和饰也应该同义。文就是文饰、掩饰的意思。 【求全责备】 全,全面。备,完备。意思同。“求”和“责”意思也应该相同。“求”是要求,“责”也是要求(责成、寻求)。这样就不会把则和备看成是“责备”了。 【前倨后恭】 “前”和“后”相反,“倨”和“恭”也应相反。恭,恭敬。倨,傲慢。,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 【推断】上下句以“而”连接,表并列。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为并列关系, “圣君治国”当翻译成“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成译“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对应。全句可翻译为“亡国破家的事件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和清平的国家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过了。,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惊恐),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推断】 “疾痛惨怛”分别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惊恐”,那么, “劳苦倦极”也是四种情况。“倦极”不能译为“疲倦极了”。倦是一个词,极是一个词。我们联想到“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极”指极端的情况。 “劳苦倦极”可译为“劳累、辛苦、疲倦、困惫”。,三、借助语法分析作推断 运用所学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语法知识,根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它的含义。,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答案:C,“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2000年高考11题),例2: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推断】 “意”后面带有宾词语,作动词,应解释为“料想”; 的 “ 意 ” 作主语,为名词,的“ 意 ” 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 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四、联想推断法: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1高考题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联想】这些词都在课本里学过。A其后秦伐赵,拔十城。(拔:攻取)廉蔺B怀敌附远(附:归附)论积贮疏 C乘鄂渚而反顾兮(乘:登)涉江D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败逃的人)过秦论可见答案是C,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卫风氓 乘:登上、登临,【要点提醒 】 联系课本这是最好的最重要的途径。此外,还可联系成语,名言警句,“以旧解新”,“以熟解生”,效果很好。 如:秦桧炎炎 ,不附者惟卿一人。 联想“趋炎附势” “趋炎附势”是对称结构,“炎”、“势”同义,是“势力”、“权势”之义。“炎炎”就是权势很大。,又如: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简析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联想到与这个词有关的一些词,通过组词筛选来确定词义。我们可以称之为“添加语素解词法” 例: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2003高考题) “讽” 理解为“劝告” ,对不对? 以讽组词:嘲讽、讥讽、讽劝、讽喻、讽刺、 根据语境,并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筛选,这里的讽应为讽劝、劝告。译成“劝告”是正确的。 这也是我们解词翻译常用的最简捷实用的方法。,五、语境分析法,1、石钟山记: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2、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篡改,赞同,【推敲】: /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为文化水平低,没法用文字记下来。因此应理解为“记载”。,3、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 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 “将兵”:将领和士兵 (2002高考题) “将”可当动词“率领”讲,也可作名词“将领”讲。 B项对还是错? 【推断】 联系后文,既然说到“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可见是李广对部下的关爱,带兵有方,说的是他领兵的情况而不是指李广手下的将领和士兵。所以B项错。,【推断】“知”字如译为“知道”或“了解”都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不知道”与“不了解”是不可能“皆为尽哀”的,这里只能翻译为“熟知”,“不熟知”即一般了解,也“皆为尽哀”,可见李广深得人心,这样翻译才合情理。,4、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02年全高考第16题),六、代入法,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03年高考),A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C,七、排除法,1.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99年京西城二模卷),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试推断下列实词的意义,2.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7.通五经,贯六艺 8.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9.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10.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11.街衢 园圃 悖乱 治乱 饥穰 休戚 党同伐异 寡廉鲜耻,1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诛税民受货者九人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13.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1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 就其深 17.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8.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夺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以义行称 ( ) 遗布一端 ( ) 或至涂而反( ) (01年上海春招),记住一个规律: 文言文中“几乎一个音节就是一个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