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6260056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212021年) 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及天桥区教育发展五年规划,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定学校三年(20212021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分析 (一)发展优势 1.优化管理团队,提高执行力 管理团队遵守“强化责任、精诚团结、各司其职、自主发展”的干部工作原则,具有较高的规划决策水平和执行力。“淡定从容”的干部心态已化为管理人员内心的坚守并引领了汇才人的自信与坚定。 2.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教师的教育观念较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和专业化需求,“教师成长在课堂,成长路径在合作研究”的观念得到认同并成为教师的行动自觉。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专业化水平和协作意识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区域内表现突出,教师整体素质与能力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固优良。 3.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序 以公民素养教育导向,以强化文明、守纪、进取为标准,总结提炼了“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策略思路,自信阳光、规矩有序、创新大气的校风在实践中形成。提炼生成并坚持了“强化合作研究,规范教学行为,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工作思路,着力破解“有效设问、有效参与、有效检测”的课堂教学中心环节,着手构建以“问、思、动、拨、测”五要素为核心,以“瘦身、提神、增效”为基本特征的的高效课堂,初步形成了具有汇才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堂操作流程。学校、教师、学生关系融洽,形成了区内突出,市内知名的教学业绩。 4.形成中的学校文化。学校重视教育的连续性和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建设初步开展,既 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发展,又鼓励支持学生个性、能力与特长发挥。“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深入人心。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的人”的育人准则达成共识,梯次推进。 (二)主要不足 1.对教育的理解仍存在狭义和局限性,对教育“质量”内涵的理解还不够理性和深刻。表现在德育和教学工作上均存在一定粗放性,德育过程的核心指向还不十分清晰,系统化不足,效能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深度与效率不足,课业负担有些场合比较重或减负不足。德育与教学的结合,常规与创新的关系,理念与实践的融合与提升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形成科学有序的生长点与推动力。系统化建设不足,成果有一定的零散性,不易提炼和生成,更不易巩固。 2.管理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表现为存在行政管理模式下的信号衰减,一些工作的管理专业性不足,各层面发展的能动性和效益不平衡。 3.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均衡,成果生成还不十分丰富,部分教师对专业化局限于个人能力发展的狭义认识,在取得一定提高的前提下,将专业化能力转化为教学效益的意识不足,整体看学科领军人物欠缺。学科思想贯穿于教学尚在起始关注阶段,各种评价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使之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引领指向。 4.课程体系建设不充分,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实施效率存在不足,校本课程开发比较薄弱,课程改革显滞后。 5.九年一贯制建设尚处于探索中,硬件上。按现有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未达到省规范化学校水平,尤其表现在场地、功能室配臵上不足,严重限制校本课程、各类社团活动发展。软件上,管理体制有所发展,但中小衔接的策略未超越衔接就是提前学习一些知识的层面。 以上基础条件决定了我校还处在困难的发展期和发展的危险期,不进则退,任重道远。 二、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天桥区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要求,坚持人本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积极、务实地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师生的责任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影响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健康成长中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不断学习中施展才能,让每一位家长都在对学校的信任中收获希望。 三、办学理念 以“为师生终生幸福奠基,为中华民族振兴尽责”为核心理念,“为师生终生幸福奠基”, 即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幸福者和幸福的创造者,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更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学会在创造的过程中追求幸福,提升幸福品质。在成就学生发展的同时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激励教师做有思想的、充满智慧的新型教师。让工作岗位成为成就教师幸福生活的助推器。“为中华民族振兴尽责”完全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提出的“战略主题”精神,“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1.目标 在学校办学思想指导下,以创建具有汇才特色的绿色学校为目标,按照教育规律有序发展,用三年的时间让汇才由成长走向成熟,形成一定的教育成果输出能力。 在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和谐、教师自信、学生自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严谨低碳、简约高效的绿色学校。 2.达成以上目标体现在以下特征: (1)德育课程化、体系化,活动鲜活灵动,彰显特色,让社会认可“汇才”品牌特征。(2)课程建设体系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整合、设臵合理,建设文化校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3)教师专业化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实现研、备、教良性循环,教学活动流程化、简约高效,教学效益显著提高。 (4)转变思维,克服行政观念,理顺部门职能,建立专业性的高效服务与管理机制,学校管理逐步实现由行政管理转向课程管理, (5)具备相当的教育成果输出能力,具备开放、信息化、全球化视野,实现友好学校充分的校际交流。 (二)发展策略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科学规划,专业化管理,工作策略方针是:“高起点、实落步、建制度、成文化、稳前行、久发展”。以教师专业化为保障,坚持“合作、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系统化建设,善于积累成效。德育和教学协调渗透,引领和评价互相促进。 “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要坚持,“不浮躁、求务实、出品位”的工作原则 要坚持,低重心软性管理的管理策略要坚持,“各司其职、强化责任、精诚团结、自主发展”的干部工作原则要坚持,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健康工程两个工程要坚持。在坚持的基础上,突出“合作”文化的探索与建设,让“合作”的意识影响师生的心态、行为和思维方式。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与视野引领广大师生携手走向未来。 五、工作任务 (一)德育工作1.工作目标 从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的合格公民意识出发,以责任感和规则意识为指向,贯彻“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思路,培养“守规则,能担当,尚进取,善合作”的一代新人。构建校本化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融合于课堂主渠道,打造先进班集体,加强贯彻全员育人,将德育的作用效能超越于评定本身而体现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其具体表现在于更好地支持教学这一学校主要工作中,进而形成自信阳光、规矩有序、创新大气的校风。 2.策略 将传统的德育管理部门大一统管理方式向专门化分工协作转变,建立“学生常规管理”“学生发展”“体卫艺发展”等职能化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情景体验为途径”的策略,拓展德育渠道加强体系化,围绕班级建设这一中心,充实德育内容,通过典型引领、评价促进,使学生接收管理向自主管理发展。 3.主要工作 (1)加强德育研究和规划 通过德育管理体系的优化,理顺德育的核心指向、具体目标、实现策略、效能发挥等环节,进而做出清晰合理的规划,促进实施过程的流畅,克服不自觉中德育内涵的简化以及德育和教学各自平行运作的现象。 (2)完善规章制度,实现常规管理精细化 巩固原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级量化管理方案、班主任绩效考核方案等制度。增加过程性管理、班级管理制度,如按程序讨论设立班级管理申诉制度、问题学生处理办法和学生问题处理申诉制度等,同时注重整合各项制度指向到德育核心目标。充分发挥制度导向和引领作用,引领师生的法治与法律意识。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加强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管理水平和德育科研能力。强化全员育人观念。开展班主任论坛、班主任素质大赛的活动,强化班主任班级工作的归纳提升和经验积累意识,探讨班主任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路径。 着力加强德育的系统化建设,既重视常规德育活动,又重视身心健康和美育、学科德育渗透、学生自主管理等研究与实践。完善家委会职能和开设家长协作教育机制,促进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最大化。 (4)夯实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从涵养学生“责任、合作”意识出发,贯彻“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策略,按照系列化的规范要求,在抓好语言、行为、卫生、课前课间、学生交往、请假、集会、安全、就餐、突发事件应对、检查落实等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汇才学校的规范,首先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逐步形成自觉意识和稳固行为。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真”和“实”上下功夫,善于使用评价,既充分利用评价,同时评价又是为了不评价。探索政教处指导,班主任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会作用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5)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打造特色班级 班级既是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德育活动的基层组织,因此班级建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班级文化的建设发展是建立在其上的延伸升华。学校提出规划意见,班主任具体设计实施,关注班级建设的多维度特性和多元化,遵循规范和自主相结合的原则,参照班级量化考核细则,着力构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采取两条路,自上而下的“建设”,力求“规范、有序”;自下而上的“发展”,力求“自主、特色”,既关注各班级管理的规范性,又充分调动班主任、班干部管理的自主性,还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中任课教师、家长的积极作用。让每个班级都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形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 (6)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彰显学校德育特色 贯彻“寓德育于活动和寓德育于学科”的原则,与时俱进,以原有的校本、社团课程、节日课程、体验课程、活动课程为基础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体系,丰富内涵。在学科课程中,重点抓好各学科领域的德育渗透,克服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做到“文”“道”合一。把活动课程和社团课程与校德育课程、全学年的教育活动无缝对接,从年度视野对德育活动整体规划,每月一个主题,分年级开展,分年级评价,分年级考核,进而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平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及综合素质,形成乐观向上、愉悦怡人的育人氛围。 (7)发挥阅读课程丰富精神净化心灵的魅力 阅读在扩展知识、提高修养、涵养品质,提升品味方面的积极意义已经可形成共识,需要解决的是实施策略和步骤。这需要和教学部门合作,德育更着眼于挖掘阅读作品的情感和品德因素,起于语文、思品、心理健康等学科的规划,关注阅读作品的范围选定和书目的分层确定,课内外结合,通过交流展示活动促进阅读积极性,形成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良性循环。经过一个时期的巩固,将阅读向数学、科学、外语扩展,并添加信息化元素。 用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凝聚人,激励人,让师生耳熟能详,体现文化主旨的张力。使的学校精神在“合作、有效”的理念下有彰显力。 3.分步骤实施意见 (1)2021年重在设计、展开,完善各项德育管理制度,充实德育课程体系。完善德育校本课程,形成学生行为习惯标准,落实评价反馈机制,召开汇才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 (2)2021年至2021年上半年重在过程落实和反馈,实施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青年班主任队伍梯度建设并充分反馈。推出典型,进而出版汇才育人集。重点打造科技节等一两个节日课程,成为在区内有影响的节日课程。建立家委会驻校制度。 (3)20212021年重在提炼、总结和展示,充分发挥三级班主任队伍的引领作用,集结出版班主任叙事集。实现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和特色德育课程建设,形成学生自强、教师自信、校园和谐的育人氛围。 (二)教学工作 1.发展目标 本着教学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简约高效原则,坚持贯彻“强化合作研究,规范教学行为,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工作思路,并将这一思路拓展为优化教学环节与流程,推进“问、思、动、拨、测”五要素高效课堂建设,提炼加工形成我校教学特征。 逐步实现部门专业化管理,建设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学实施过程和业绩评价标准化发展。 着眼未来,推进信息化特征教学,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 2.实施策略 将传统的教学部门大一统管理方式向专门化分工协作转变,建立“课程研发”“学科管理”“课堂教学管理与改革”“专业化发展”“信息化研发”等职能化中心。 加强体系化,表现在着力课程体系化建设,基于学科组的研、备、教、评一致化与一体化,以及巩固与开拓结合,善于积累、扩展和运用成效,实现累积式发展的过程系统化。 3.主要工作 (1)丰富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具体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与实施,地方课程特色化研究和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与体系化。并与德育部门协同体卫艺课程实施。在严格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按照学科思想和体系结构适时适度地进行学科间和学科内的整合,使得重复、零散的学习内容得以条理化。有效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成长需求。 (2)巩固和优化并举的教学规范化 巩固学校曾经出台的教学管理五项制度、课堂学习五项要求、课堂教学五项要求、年度考核方案等制度。今后在实践中借助信息化手段,重视反馈和优化,准备设计教学管理规程、考试管理流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方案、作业总量协调机制、外出学习培训人员回校汇报交流制度、名师及名师培养人选工作职责等,并配以标准化的评价,体现优化功能,减少低效的随意性、消耗和重复,实现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3)强化教研组建设,创建特色学科组 明确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备课组长职责,不仅使评选优秀教研组常态化,更重要的是把培训、教研、备课、专业化等教学体系的常态化工作落实。 教研活动系列化、系统化将已有的成果包括问题进行梳理加工、提炼、整合在构建五要素高效课堂的大主题下,积极探寻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途径、手段,从不同视角看待有效教学,从不同维度研究有效教学。形成教研活动系列,确保每一次教研活动是前一次基础上的深入和发展,学校和各教研组要设计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系列化方案,突出过程记录和成果积累,每学期或学年打结汇总,形成共享资源。启动优秀教研组学校交流展示活动。体现学科思想,将学科核心思维意识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巩固到学生思考过程中。 以课题引领和任务驱动结合促进学科组建设,学校适时申报“五要素课堂”研究和其他实践课题,研究遵循突出科学性、环节清晰化原则,加强学科特征与学科内深入,学科之间交流协作,达成实践有效、可积累能提炼的效果。每个学科申报子课题。每学年选择“五要素课堂”的一个维度或专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使推进“五要素课堂”系列化、可操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充实。 建设特色学科组 基于学科组标准化建设、学科特色的体现、教学成效等,举办组长论坛,引导教师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课堂观,做好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努力进行学科组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学科组。 建设和管理学科资源库 内容上加快积累学科资源,不仅包括教师主导使用特征的课件、课例、作业、检测、学生使用特征的试题、微视频。还包括教师教研资料、教学管理和评价资源等。方式方法上制作和拿来并举,善于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构架上,做出资源库方案和体系架构,把相对零散的和静态存放的资源进行编码和体系化,使得资源库的积累更合理和实用。 (4)积极推进五要素高效课堂建设 成立推进五要素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和研究团队,突出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先行、带动和攻关作用。制定和用好相应的听评课标准与观课量表,定期进行汇总和反馈,形成五要素课堂推进机制。抓好五要素课堂评价:备课方面,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可操作;进一步改革教案设计,实行纸质备课和电子备课相结合;课时教案重点是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的组织和评价检测。评课方面,设计专门的问题统计量表,研究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检测方面,改变单一的授课结束后统一检测的方式,检测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每学完一个知识点都要有相应的巩固练习,要及时对练习的情况进行了解反馈。 注重五要素课堂与以往课堂教学的策略区分,突出流程化、优化环节的特征,作为我校特有的教学特色及其特征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向。首先本年内对五要素课堂的研发实现可操作策略、步骤和标准的初步构建,之后三年后形成特征教学方式和具备成果输出可能。 (5)构建“合格+特色”的学生培养模式 多元价值观随着社会发展在学生身上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为个性化需求和表现力的差异,同时新课程也是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方面用评价加辅导促进后进生,这是一直比较关注的,实践中继续提高其效能。另一方面更值得关注的是学优生,甚至特优生的个性化学业发展需要及其途径,首先以完善的课程体系和高效课堂来支持,然后是开发专项支持,包括学科特色活动、兴趣小组、开放作业第二课堂等,再有是师生之间、优秀生之间的交流评价,并且注重校际协作。 (6)加强中小衔接 充分利用九年一贯的优势,巩固现有的管理体制成效,着力在学生发展上深度研发和实 施,其中学业衔接是重点。一是贯彻一统的学业思想,从一年级开始就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数学的思维和计算,英语的交际功能,小学部将各学段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指向六年级毕业和七年级的开端,初中部重点制定小学向上的学业衔接标准与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交流研讨。试验用评价方式和海量阅读解决衔接难题。 三、分步骤实施意见 1.规划构建阶段。2021年,构建管理模式,规划各项方案,制定评价,完善各项制度,展开五要素高效课堂推进实验步骤。着手课程体系架构与校本课程研发的启动。 2.积累和反馈阶段。2021年重点关注各项规划的实践效果,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取得反馈结果,及时进行补充矫正。加强教研组建设,推出特色学科组。在各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五要素高效课堂教学流程和课堂教学风格。教学案及评价方案效果初步显现,学科思想及课堂观初步形成,课程体系初步建立。 3.提炼与展示阶段。2021年集中提炼、加工、形成和展示,形成课程体系展示成果,各学科组均形成综合展示能力,五要素高效课堂成果展示和“五要素课堂”课题论证结题。各项任务全部实现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三)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的教师队伍建设 1.发展目标 专业化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工作,在教育教学的要求上看,在贯彻各级教学要求与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基于学科特征,建设学科教育体系。在教师发展上看,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者的转变和发展。着力提高名师比例,拓展骨干教师范围,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软实力,形成具有汇才特色的教师成长梯队。 2.专业化发展的实施策略 首先,专业化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过程之外的工作,而是内嵌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种目标和策略。其次,专业化发展能动地作用于教育教学。因此,强调基于日常教育教学并与学科组建设融合。制定专业化发展标准,坚持任务驱动和成果导向的发展策略,发挥名师、培养人选、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以个人自选专题、学校指导意见相结合,使得这些人员有明确的方向、任务,起到先行、引导、带动作用。加强成果导向的策略,开设“名师工作室”、“专业化讲堂”,使引领辐射作用充分发挥。 3.主要工作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心,促进专业成长的标准化 该中心主导和评价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利用各级培训、教研与研修体系,按需求开设专题培训,负责专业化专题成果的收集和形成。 (2)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以专业成长为引导,以年级组、教研组、学科组为单位,围绕课程建设、班级建设与学情研究等话题,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开展主题式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学习交流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气氛,为教育教学提供厚实的支持。 (3)专业成长体系化建设 总结上一轮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果,制定新的专业化发展规划和评价标准,更好地把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与教研培训结合,关注全员和促进骨干相互协调。 内容和形式上。整合现有的多点培训,充分利用北师大、国培等资源开展教师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使教师的全员培训、名优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制度化、梯度化、成果化。从国培到校本培训都以学科组为基层单位,与学科组建设融合。 过程和结果上。学科组和个人有明确的分工或任务,将微观成果向综合成果整合,将成果扩展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的体系化发展机制。 评价方面:制定评价标准,使多部门组织和多口管理的相关工作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参与范围上:关注各层面教师的发展与梯队建设,突出重视骨干人选、主体教师、青年教师的协调发展,构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 (4)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主题五要素课堂 作为我校坚持多年的“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合作研究,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方针策略的延伸,以关注环节优化流程为特征,作为我校特有的教学特色及其特征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向。 成立五要素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和研究团队,其中突出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先行、带动作用,争取一年内对五要素课堂的研发实现可操作策略、步骤和标准的初步构建,三年建设具备成果输出能力。 标准化教学 结合区教育局“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发实施,根据我校实际,探讨基于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体系的教学,强化教研、备课、上课系统化一致化的策略,优化练习、作业,合理测评,以期将增效减负落实到日常教学。逐步形成相关的目标、策略、实施办法及其评价标准。这项工作应学校多口协作,主渠道在教学主管部门,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其中起引发、促进、成果化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 建立信息化研究中心,促进信息化教学管理评价的专门化和标准化。重视信息特征和策略研究,教师个体软件查询与筛选能力、使用能力、作品制作水平等协调发展,个人开发与使用与学校体系化集成相协调。资源库建设向系统化集成方向发展,改变零散和静态存放的最初级状态。 个性化专题成果 承接北师大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坚持和优化成果化导向。不以完成任务量为衡量专业化发展的标志,以实现的成果质量及其效益为标准。鼓励教师自选专题,支持自主探索,给成果的展示、形成和输出提供条件、评定和途径。 (5)加强教科研,促进专业化发展 加强学习并强化研究意识,发展学科组的研究职能,建设学校教科研体系,力争每个教研组以及名优骨干教师都有课题,课题研究促进专业化提升和取得教育教学效益。制定教师教科研评价制度,发挥教科研在课程中的先导作用,有效开发专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支撑的课题研究的教科研模式。具体方向和内容大体是:校内主攻课程体系研究、五要素课堂研发,与区内协调关注标准化教学与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信息化策略与资源库建设。适时申报新一轮的各级课题。通过北师大合作等途径拓展课题研究资源。 (6)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专业化发展 我校已经于北师大合作近6年,很多教师在此过程中得到规范化、系统化的专业化训练并得以迅速成长。今后三年,一方面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拓展实践空间领域。例如,继续安排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合作校的成功经验,与合作校的教师同课异构、专题研讨;另一方面继续请专家走进来,重心从关注个体课例转移到就关心的话题做专题培训,梳理专业化发展策略,充实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积极在各层面扩展校际合作,加强友好学校交流,为专业化发展拓展范围和创造条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专业化发展,信息化既是专业化发展的专题之一,又是交流媒介和 平台,具备开发价值和成长点。 (四)管理机制改革 1.管理目标 根据时代要求,从学校管理的本质上转变思维方式,克服惯性的行政观念影响,理清部门职责,体现管理的专业化服务职能,依据适用、高效、删繁就简的原则,构建学校管理机制,增强管理的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并逐步实现校本化课程化,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备几个特征:新理念新,管理方法能创新;专技术含量高,管理到位;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强协调性强、开拓性强;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优资源优化配臵,服务优化。 2.管理策略 建立若干专业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心,把教导处、政教处直接要管的事放到各平行的中心,以减少行政化纵向管理的环节,避免专项工作的执行过分依赖行政指令;建立若干服务保障管理中心,提供全面覆盖服务支持,避免行政化纵向管理造成的服务欠缺。各管理和服务中心制定管理规划和评价标准,利于调动更广泛地参与管理,培养管理人才,适应下一步学校校区建设的形势。 3.具体工作 (1)创建校内扁平化、专业化管理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施校内扁平化、专业化管理。建立“课程研发中心”“学科管理中心”“课堂教学管理与改革中心”“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心”“信息化研究中心”“班级常规管理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体卫艺发展中心”“调研与监控中心”“人力资源与保障中心”“安全与健康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名称为暂定) (2)提高干部履责能力,加强干部梯队建设 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要围绕学校主要工作在学习实践中坚持科学、民主、开放的管理思想,提高部门专项管理能力,坚持和完善接受评议制度,建立后备干部的培养机制,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部门管理者的学习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教师、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密切干群关系。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渠道作用。做到校务公开,确保教职工 对校务工作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更好的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支持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学生会、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 (4)改革内部机制,激活创造潜力 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职、责、权、利”相统一的并能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部管理长效机制。在实施中完善绩效工资、评优、评聘等制度,激励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克服评价的随意性和片断性。 (5)完善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 改进现有的阶段性学生评教制度,增加其灵活性。对外设立常规的家长反馈机制,对内设臵意见箱等,使全体教师、学生和热心的学生家长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学校管理。 (6)落实“安全、服务、低碳”要求,搞好后勤保障工作 按照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校园、校舍维修和教学设备设施的检修保养工作,同时引进新技术、合理配臵新设备,加强对专用教室的开发和建设。 (7)分步骤实施意见 (1)2021年重在设计、论证,配备人选和进行预运作,反馈良好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下半年展开,并重视初期运作的反馈和调整。 (2)2021年重在过程落实和反馈,充实各管理部门职责和评价,进行管理经验交流。(3)2021年重在提炼、总结。根据学校校区建设和发展需求做必要的人员安排。 (五)安全保障工作 1.工作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在“爱生学校”理念的引领下,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以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着力抓好安全工作机构及制度建设、安全设施建设、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为师生创建平安、和谐、健康、文明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为学校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争创“山东省中小学规范化传达室”、“山东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和“济南市四星级平安单位”。 2.主要工作 (1)加强安全工作机制建设 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实行“一岗双责”和“党政同责”,家委会、 学生会、班委会设立安全委员。组建学校义务消防队和义务抢险队,提高学校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2)预防为主,构筑安全工作预防体系 加强门卫管理,提高保安和内保人员的责任心,逐步实现门卫、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值班模式。建立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和家长相结合的安全教育体系,形成学生安全教育齐抓共管局面。充分利用济南市安全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积极开展安全避险和自救演练,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努力把传达室打造成市区一流的数字化安全保卫室。 (3)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制度 各部门每年度要签订岗位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切实履行本岗位安全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统一协调”的责任保障体系。强化目标考核,完善奖惩制度,将干部职工履行岗位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情况纳入业务考核,与评先评优挂钩,严格执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4)加强师生心理监护机制建设 加强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监护,注意减轻教师工作上的心理压力。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制定跟进措施,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5)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建立学校安全宣传栏,充分利用led大屏幕、走廊、教室、楼梯、消防箱等阵地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保障师生身心健康。 山东省济南汇才学校 二一六年二月 起草执笔人张文泉 (学校二届三次教代会审议通过) 年1月8日 学校创办于1997年9月,1999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xx年创办九年制学校实验。七年来,学校无论是在校园建设、事业规模,还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与矛盾、困惑与无奈。我校在事业超常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遇到了问题和困惑,譬如学校管理工作如何做到科学高效。课堂教学如何摆脱传统的桎梏。教研、教科工作如何走向校本。青年教师如何快速成长。名师工程如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教育品牌如何打造。等等。为了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理清办学思路,积极探索有效的办学策略,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特制定学校今后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之魂。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有独特的见解。要确立既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又适合学校客观基础、客观条件的办学思想、理念,以此来总揽全局,聚焦局部。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发展和幸福服务”。提出这个理念是因为我们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提升所有人的生命质量为目的。“所有人”包括全校所有师生。“生命质量”包含着“发展与幸福”。因此,我们期望所有在鲈小工作的教师和在鲈小学习的学生能够天天有进步、日日有发展、年年有作为;期望所有在鲈小工作学习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体验欢乐、享受幸福。二是学校今天的发展必须给明天的发展留下更大的余地。学校的发展有近利和远利的追求,两者可以兼得,但不可偏废。让学校今天的成就成为明天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如果要比较显性地诠释这个理念,就是三句话:以学生为本,培养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具有创造力的“四有”新人;以教师为本,造就素质优秀、善于探究、和谐进取的教师队伍;以学校发展为本,建设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现代名校。 二、学校办学目标、思路 理念是引领我们前行的一把火炬,一盏明灯、一轮明月。思路是方案、是路径、是谋略,理清思路,才会走上正路,少走弯路,才能拓展发展之路。 我校于1999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后,就及时提出了“办好省实小,争创省名校”的五年总目标,当时提出这个总目标的具体指向,就是江苏省模范学校。五年来,学校全体教职工为争取这个目标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于xx年接受吴江市教育督导室综合督导,获得优秀等级的综合评价。但由于江苏省模范学校评比的届次以及名额、次序等因素,我校在历届模范学校验收中没有被列入验收范围。目前省教育厅终止了模范学校的评比活动。但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也为我们建设成一所强校、名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今,面对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以及校际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学校不能仅仅停留在年度学校工作综合考评一等奖,学校德育百分考核一等奖的荣誉上,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吴江小学界“领头羊”的称号,学校是一所大校,一所强校,更是一所名校。因此,今后三年学校发展的总目标是:继续高扬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办学体制改革中的政策优势,做优、做强学校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质量与水平,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省内外知名学校。 三、办学基本策略 突出一个主题,就是改革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开放,使我们的国家各个方面取得翻天覆地的巨大成就,同样,7年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使我们学校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跻身于江苏省实验小学的行列,成为吴江小学教育“领头羊”之一。今后,学校仍然要高扬改革这面旗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办学体制改革中的政策优势,做优、做强学校品牌,使学校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确立“三种意识” 生本意识。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学生的质量、特色,体现了学生的发展水平。校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学生发展水平的竞争。学生发展水平高,学校的竞争力就强,学校的发展环境也就好。 师本意识。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的理念。针对我校青年教师数量多,层次差异大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启动教师成长设计工程。要求青年教师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不是一年,而是三年、五年。学校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的不同需要搭建更多的舞台,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 校本意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现行教学研究制度发展和创新的需要。我们不能把眼光始终总盯在外出学习,应当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要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实施“五大”策略 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学校各个年级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生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入手,加强观察、监督、引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学校德育处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常规教育。常规教育要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等习惯,要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德育活动,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队活动、雏鹰争章活动、每周一学、每月一考、心理健康专题辅导、创建优秀班集体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水平。家校联系。以德育网络建设为平台,通过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的建设及学生、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建设,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上门家访、开设“家校路路通”、教学开放活动等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消除德育工作的盲点。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要健全班主任每月例会制度,加强班级工作研究,每学期开展1-2次班主任工作沙龙活动。 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 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力点,以课程改革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推动学校各项改革的动力之源。这既是学校改革的出发点,又是学校改革的落脚点。学生质量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就有了竞争力。因此,必须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确立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学校永恒主的题的意识,确立人本、科学、高效的管理意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学校的教学行为,改进学校管理,努力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1)全校教师要把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把素质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中,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把“教好每个学生”己任,要重视学生“双基”的学习与掌握,把学习困难生的预防和转化工作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切切实实地提高各年级的合格率,在每学期市局组织的教学质量调研中始终保持领先。初中部更要以全科合格率100%或全市第一为目标,打响每一年中考这一炮,并努力提高优秀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加优秀的学生。(2)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全体年级要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教育资源开设“课程超市”,组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外兴趣、社会实践等活动。(3)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评价方式,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4)学校要在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以提升教育服务品位为增长点,以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优化学校环境为保障,努力扩大学校办学声誉。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机构,教师作为一名特殊的教育服务者的理念已逐步被人所接受。在教育过程这一特殊的消费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必须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并感受教育的幸福。当学校和教师所提供的服务达到或超过学生和家长期待的程度时,他们把整体服务感知为优质,就能对学校产生忠诚和归属感,学校良好的口碑就随之而扬。因此,卓越的教育服务是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我校是九年制寄宿制学校,目前有730名住宿生。学校各个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为住宿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使他们安全、健康地成长。今后一个阶段,我校要继续办好九年制实验学校,在招生的数量要适度控制,在生源质量上要不断优化。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公办与民办间的关系,加强公办、民办部管理,防止在办学条件、师资安排、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出现较大的偏差。学校总务后勤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后勤人员的管理与考核,以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服务质量。学校要继续加大对住宿部基础生活设施的投入,年学校食宿综合大楼要顺利竣工,并争取投入使用,完成教学楼内厕所的改造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学校要进一步规划学校文化景点建设,在学校财力许可情况下,设想在食宿综合大楼和教学楼之间修建文化长廊,把校门草坪改造成文化广场(双语广场),幼儿园楼顶场地进行改造,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学园、乐园、花园”型的温馨和谐、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校。 一、规划背景: 席麻湾乡是文化之乡,为了更好为经济建设服务,实现强乡富民。席麻湾中学如何准确定位、加快发展、提升水平,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使学校与席麻湾乡经济发展相适应,成了当前学校的重中之重。 二、发展目标: (一)、三年总目标。着力构建设施标准化、理念时代化、管理规范化、校园数字化、环境人文化、教师专业化、教学优质化、学生素质化、特色个性化的办学框架;初步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的现代化、高质量初级中学。 (二)具体目标: 1、设施标准化。按陕西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类标准建设校园,并配置教育教学设备。已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40亩,建筑面积5296平方米的校舍,做到校园内墙面“全砖化”、操场(球场)“全硬化”、绿地“草坪化”。2021年争取通过陕西省“双高普九”验收。 2、理念时代化。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管理理念,立足“人品与学业同步、基 础与潜能并举、全面与特长并重”的办学策略。力争三年内初步形成学校“规范+特色”,教师“敬业+协作”,学生“合格+潜能”办学格局。 3、管理规范化。规范学校管理的基本策略为,一年建章立制,二年规范完善,三年内化创新。一年内制订并建立学校各类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岗位职责,让每个部门、每位教师、每一学生都明确各自的责任与要求,使学校管理步入“制度化”运行轨道。第二年学校管理的重点是修改、完善各项制度,逐项抓细抓实,使学校管理步入规范化运作状态。第三年将使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内化为教师、学生日常的行为准则,并积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形成事事有据可依,时时有规可循,人人遵章守规的学校管理机制。 4、校园数字化。第一年,力争按照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标准,配好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开通校园网,建好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着力提高教师应用水平,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人(师生)机(电脑等)交互能力与频率,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5、环境人文化。一方面,创设优美、舒适的物质文化,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墙面布置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及师生 艺术作品等,充分体现环境育人氛围。另一方面,注重精神文化建设,重点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愉悦、协作的人际(师与生、师与师、生与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征集校徽、校旗、校歌,弘扬奋发向上的学校精神,展示师生良好精神面貌。 校训:诚信友爱、砺志博学; 校风:团结严谨、务实创新; 学风:乐学、勤学、会学、博学; 教风。崇德敬业、谦学善教。 6、教师专业化。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配齐配足配好各科教师。教师学历合格,三年后高学历教师比例达到70%。教师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男女比例合理,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尽职尽责。专业成长迅速,骨干教师形成梯队,有一批市、县骨干教师、教坛新秀。90%以上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自制多媒体课件,适应备课电子化、教学网络化的要求。80%以上教师能承担县级以上公开课及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学校有若干个市、县立项课题,并争取有省级课题,有四分之一教师的论文及科研成果在县级以上发表、获奖。 7、教学优质化。因学校位置较偏,考虑学生就近入学,我们将利用这一优势,在初一年级组进行小班化实验。立足大 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年后各科抽测成绩(合格率、平均分、优秀率、低分率)名列全县上游水平,竞赛获奖率列全县中上水平,高中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 8、学生素质化。学生文明守纪,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无违法犯罪学生。学生乐学、勤学、善学、博学,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知识面宽厚,有发展潜能。能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艺术素养,身心健康与年龄增长同步,学业成绩与年级递增同步。学生在德、智、体协调发展的同时,有兴趣爱好或个性特长。 9、特色个性化。根据我校地处城区边缘,生源主要来自农村的实际,并结合当前初中教育的现状,确定以“人文教育对初中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与实践”课题为抓手,构建“以德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模式,加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主要措施 (一)、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积极争取县政府和县教育局、乡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校园建设按设计规划一次性到位,并做到教育设备同步配套。以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优美的学习环 境,吸引学生和教师,高标准、高起点办学。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的后续支持,确保生均教育经费、日常办公经费和教师福利待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采取立足培养、适度引进办法,组建事业心强、工作干劲足、业务能力精、能凝聚人心、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采取外引内调、优化结构的办法,组建教师队伍。立足校本培养和公开招聘办法,充实骨干力量,力争各学科都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秀。 (三)、强化质量立校意识。一所学校,仅依托硬件设施的优质来赢得群众的认可是不可能的。只有凭借规范的管理,良好的师资,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才能使新办学校变成群众认可的优质学校。为此,我们将牢记“质量是立校之本”的宗旨,坚持以德育人、环境育人、以德启智、和谐发展;重视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均衡发展的统一;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争取三年后向家长和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使学校进入县级优质学校行列。 (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弱校”成“名校”的必由之路是立足科研,创出品牌,办出特色。我们将重点课题研究的确定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制订同步规划,以“人文教育对初中学 生发展的影响研究与实践”总课题,引领“初中生德育社会化体系的构建”、“人文化环境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与潜质开发”等相关子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三年后,力争初步形成“以德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同时争取相关研究成果在县、市获奖。 (五)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席麻湾中学管理手册,健全对各部门、教研组、班级及教师、学生的考核评估办法,并实施配套的奖励制度。在教师中实施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对骨干教师给予一定的科研奖励津贴,拉开分配档次,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席麻湾中学 2021年9月 (一)不断端正办学思想,着力打造办学特色 鲜明、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