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社会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5992994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社会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社会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社会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社会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许晓惠摘 要:就业率高低是社会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社会康复专业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中不合理的环节,培养社会所需的社会康复人才,是当前高职社会康复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立足高校加强社会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和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社会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的原则、目标和结构及相关内容。关键词:就业;社会康复;课程体系;探索实践高职教育的办学导向,历来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并影响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等。从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向以及终身学习的视角看,关注每个受教育者一生的发展,即以学生的大学生就业为导向,则是未来的一种必然选择。本文立足大学生就业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社会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实施,以期对社会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有所启示。一、高校加强社会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分析康复医学起步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大。目前全国有康复需求人群已经达到1.3亿人,其中各类残疾有5000万人等待康复服务;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44亿,患有各种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有7000多万人;慢性病患者2亿多人,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人;因交通、工伤事故导致的伤残者,每年就要增加10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人需要康复服务。然而目前我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名,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5年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康复人才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科学知识综合化以及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激增。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等教育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备动态适应性课程体系才能使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范围、宽厚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目前,高校康复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已经影响了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学生与岗位能力需求存在一定距离,主要因为社区康复专业群是新兴的专业,起步晚,大多数院校都是本世纪初开始设置此专业,课程体系仍沿袭其他医学课程的设置,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系统化,理论课偏多,实践课太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滞后,尤其是课程设置不能直接与就业需求对接,导致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存在落差。因此,社会康复专业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尤为必要。首先,坚持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代社会康复事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创办康复专业,培养符合社会康复事业特点的管理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去从事各类型社会康复事业实体的创业与管理工作。而在就业导向下,许多院校片面强调上岗能力,让学生掌握社会康复专业的某项专门技能,以达到所谓 “零适应期”的目标。殊不知,进入工作岗位只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步,之后还有不断的职业成长。因此,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不是培养“保姆”、“社会康复员”,而是要打造康复行业的优秀管理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更要具有较强的对职业适应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次,坚持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强社会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符合康复行业对人才的整体要求。康复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英、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社会康复是一项崇高、时尚的职业,高素质人才做康复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很平常的事情。在我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社会康复的概念已从过去简单的体力劳动发展到料理家务、接待客人、熟悉营养和护理知识等高级服务上来,特别是随着中国外商的大量进入,懂外语、能驾驶、会电脑、擅理财并能熟练操作各类家用电器的高级社会康复人员将成为职场新宠。康复和其他行业一样,随着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业者的高学历、高素质是必然趋势。二、高校社会康复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尽管一些高校社会康复专业课程建设在不断探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课程比重过多,专业课程比重偏少。从课程结构可以看出,社会康复专业课程设置属“金字塔”式的结构体系。公共课程门数少、课时量大。相反,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方向课程课时量偏少,课程门数偏多,“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仍存在,导致许多课程只能蜻蜓点水,泛而不精,学生只能了解皮毛。强调“后基础、宽口径”固然重要,但对于新兴学科和专业来说,由于其知识的成熟度和普及度较差,因而过分强调拓宽和淡化专业教育是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同时,在“重学科、轻课程”的背景下,课程设置过分精细化,又容易导致条块分割,还容易导致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因此,都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发展。二是实践课比重偏少,理论讲授比重偏多。社会康复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极强的专业,实践课程环节必不可少。多数学者认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四部分课程数和学时数依次应构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菱形结构。实践课程课时设置应控制在 15%20%之间,而社会康复专业实践课程仅为总课时的 11.90%,总体实践学时为 23 个月。对于哪些课程需要开设实践环节,哪些课程无须开设实践环节,开设课时多少并不明确。另外,实践内容也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目标不明确,实践内容不清楚。三是课程设置过细,课程内容重复。一些高校只强调社会康复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把岗位技能培养作为课程和教学的核心,忽视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在社会康复课程设置上只重视技能课程,削减甚至删除一些文化课程,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大大折扣。课程设置单调,课程开设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关联性不强,没有形成“强化素质、突出能力”的合理体系。普遍的情形是课程门数多,重复交叉多,课程结构庞杂,缺乏宏观调控和具体指导。这造成学生社会康复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影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三、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社会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一)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职社会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实行课程重组和相关教学内容的整合,通过课程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关键能力。总体来看,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知识、能力与职业人格等素质协调发展原则要坚持这样的原则,首先要调整课程的设置,既要让学生学到应有的专业知识,也要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未来职业规划能协调和谐发展。一般来说,专业知识只是静态的、孤立的、片面的解决问题,而和人这一整体的素质提高无关,如果只片面的强调专业知识而忽略了职业人格和人身素养的提高,将来学生走上社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将会束手无策。所以,现在的高职教育不能再单纯的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和重点,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学习更广阔知识的基础素养,以应对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2坚持社会康复专业为主原则 我们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还要坚持面向行业、兼顾职业岗位需要的原则。刚才我们说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说的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现在我们坚持面向行业、兼顾岗位需求,说的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凡事要辩证地看,切不可刻板僵化。高职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职业教育为主,自然要注意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职场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首先高职教育和注重理论的本科教育不同,它更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于中专教育也不同,不是光学会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系统的学校专业知识,以理论为指导,以专业技术为准绳,塑造高素质,高专业水平的职业人才。(二)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社会康复专业重在培养从事各类型社会康复事业实体创业与管理的人才,其课程设置就应该全面跟踪国内职业标准,立足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社区康复专业群(包括社区康复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市场的需求,瞄准康复行业的具体岗位,摸清工作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探索研究课程设置如何直接与就业岗位挂钩;构建紧贴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态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够用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足够的康复知识、熟练康复治疗技能、能在各级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康复科、 社区卫生服务康复点)、民政机构(残联、福利中心、养老机构、各级疗养院)、保健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保健的一专多能应用性的复合人才,以满足康复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三)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结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研究,是通过分析调查市场,掌握行业具体的岗位的需求;根据市场职业岗位具体的工作过程。分析完成其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以及各个岗位的职业资格要求,构建动态的课程体系。(见图1)就业岗位调研各级卫生机构养老院福利院保健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动态的课程体系构建公共基础能力、 专业通用能力、职业岗位能力、 职业发展能力动态课程体系固定模块 可变模块图1:课程体系建设总体思路1以就业为导向,分析调查职业岗位的需求。深入行业各层次调查:通过调研,了解中长期行业需求信息,确立康复行业有哪些岗位需求。(1)卫生机构:各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岗位。(2)民政机构:各级养老院机构,福利中心的康复岗位。(3)保健行业:各级保健行业的康复保健岗位。2根据市场职业岗位具体的工作过程,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突出能力本位,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的能力培养,即一方面要使学生拥有从事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更要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所需的通用能力。见图2:(1)公共基础能力: 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2)专业通用能力: 岗位群所需要的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3)职业岗位能力: 各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4)职业发展能力: 即专业拓展知识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作过程典型的工作任务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的能力公共基础能力专业通用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力职业发展能力图2 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3根据就业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构建动态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就是紧贴康复行业的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标准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分析归纳,将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构建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根据康复行业就业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对康复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公共基础能力设置为专业群内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人文素质),然后面向与专业相关的特定职业岗位群(集群)的多种职业方向,抽取出该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共同专业通用能力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作为职业方向的通用部分,设立专业通用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职业方向的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不同,设计出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就业导向的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是按大类专业设置通用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通用课程)和职业方向模块,可以根据市场对各职业方向人才的需求情况做动态性的修改等调整工作。动态课程体系可变模块社区康复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社会培训社区常用康复治疗技术等公共基础能力 专业通用能力肌肉骨骼康复技术等员工培训包固定模块可变模块图3 动态课程体系模块4实践性教学是动态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式多元化多层次见习实习实训教学构建,以就业为核心课程体系需要一系列贴近职业岗位或真实场景的实习基地才能完成教学。因此需要不同的见习实习基地,配套的与动态课程体系配套的开放式多元化多层次见习实习实训教学构建。康复行业是适应社会需求、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新行业。随着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业者的高学历、高素质是必然趋势。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康复课程体系,在不断满足社会、事业需要的同时,促进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是高职社会康复专业建设研究的核心任务,也是今后高职社会康复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参考文献:1张健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5(06) 2余向平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质及实施途径J北方经贸,2005(12) 3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1) 4徐国庆课程涵义与课程思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7)5陶书中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5期6郭扬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转变 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期7唐永泽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