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1895****949 文档编号:155528848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灌阳县2022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卷九年级化学试题(考试用时:9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 厨房中的下列做法,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洗锅B. 淘米C. 切菜D. 点燃煤气【答案】D【解析】【详解】A、洗锅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淘米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切菜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煤气燃烧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给液体加热B. 量取液体体积C. 称量固体药品质量D. 检查装置气密性【答案】D【解析】【详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盯着刻度线,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要与视线保持水平,胶头滴管不可伸入量筒内,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称量固体药品质量时,左边托盘放物体,右边托盘放砝码,选项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捂住试管,将导管一段伸入烧杯中水面下,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选项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3. 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A. 15B. 16C. 31D. 46【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故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15,所以选项A正确。考点:考查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的知识。4.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氮气含量低B. “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是氧气C.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D. 氮气对航天员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可以不需要氮气【答案】D【解析】【详解】A、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故A正确;B、由于氧气是供给呼吸的气体,故B正确;C、“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都是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C正确;D、人体如果吸入纯氧气不利于身体的健康,D错误;故选D。5.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子构成不同B.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受热变大,遇冷变小C. 湿衣服晒在阳光下容易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 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D、氢气燃烧生成水,因为氢分子、氧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6.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 红磷B. 铁丝C. 木炭D. 蜡烛【答案】A【解析】【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发出白光,所以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所以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所以错误。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水蒸气凝结后形成水雾,不会有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所以错误。故选:A。7. 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 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C.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D. 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Zn2+【答案】C【解析】【详解】A、锌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不正确;B、锌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0,中子数约为65-30=35,,说法不正确;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说法正确;D、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说法错误。故选:C。8. 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 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 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 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D. 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答案】C【解析】【详解】A、乙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正确;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162=60,故B正确;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故C错误;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故D正确。故选C9.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氧气(O2)B. 干冰(CO2)C. 甲烷(CH4)D. 高锰酸钾(KMnO4)【答案】B【解析】【详解】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A、氧气由一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B、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C、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D、高锰酸钾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B。10. “北斗”导航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原料主要是硅。硅的元素符号是A. AlB. SiC. ClD. Se【答案】B【解析】【详解】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Al表示铝元素、Si表示硅元素、 Cl 表示氯元素、Se表示硒元素;故选B。11. 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B. 都需要催化剂C. 都需要加热D. 都有氧化物生成【答案】A【解析】【详解】A、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产生氧气,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故选项正确;B、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不需要催化剂;故选项错误;C、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要加热;故选项错误;D、氯酸钾制氧气,没有氧化物生成;故选项错误;故选:A。12. 暖宝宝中的发热剂主要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在实验室发热剂能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B. 实验时,食盐可以加快铁粉的锈蚀C. 实验时,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D. 实验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是18.3%【答案】C【解析】【详解】A、铁生锈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选项正确;B、实验时,食盐可以加快铁粉的锈蚀,选项正确;C、实验时,为消耗尽瓶中氧气,发热剂的量要充足,最好过量一些,选项错误;D、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就是测出的氧气的体积,所以实验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是100%18.3%,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采用化学的方法来除去一定体积空气中的氧气,实验前后气体的体积差就是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要准确测得氧气的体积,用到的与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要足,且该物质与氧气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13. 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与NaClO里的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是A. KClO4B. KClO3C. CaCl2D. C12O【答案】D【解析】【详解】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2)1=0,x=+1,同理可计算出KClO4中氯元素显+7价 ,KClO3中氯元素显+5价;CaCl2中氯元素显-1价;C12O中氯元素显+1价,故选D。14.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会燃烧B. 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燃烧一定需要氧气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答案】D【解析】【详解】A、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三者缺一不可,故选项不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选项不正确;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但是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放热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称为燃烧,例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就不需要氧气,故选项不正确;D、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故选项正确。15. 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CuO+2HCl = CuCl2+H2OB. H2 + CuOCu + H2OC. NH3+HCl = NH4ClD. CaCO3CaO + CO2【答案】C【解析】【详解】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发应,错误;B、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发应,错误;C、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发应,正确;D、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发应,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23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6.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4个氮原子_; (2)一个硫酸分子_; (3)钠离子_;(4)汞元素_; (5)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_;【答案】 (1). 4N (2). H2SO4 (3). Na+ (4). Hg (5). 【解析】【详解】(1)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数字,故4个氮原子表示为4N;(2)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一个硫酸分子表示为:H2SO4;(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钠离子表示为Na+;(4)汞元素表示为Hg;(5)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17.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膨化食品常采用充气包装,充入的气体可能是_(填化学式)。(2)用凉开水养鱼,鱼易死亡原因是凉开水中缺少_(填字母序号)。A 氧原子 B 氧元素 C 氧分子(3)油炸花生米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潮,不再脆了,原因是空气中含有_(填化学式)。(4)木炭可用于烧烤,是因为木炭具有_性。【答案】 (1). N2 (2). C (3). H2O (4). 可燃【解析】【详解】(1)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食品缓慢氧化变质,要求充入的气体无毒,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食品反应氮气无毒、化学性质稳定,故可使用氮气;故填:N2。(2)因动物呼吸需要氧气,则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而使鱼死亡,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故选C。(3)由于空气中有少量的水蒸气,用食盐炒熟的花生米,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导致不脆了。故填:H2O。(4)物质可以燃烧的性质叫做可燃性,故填:可燃。18. 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1) 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X是_;(2)B点表示物质中,mN:mO=_;(3)写出D点所表示物质的化学式_;(4) F点对应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 , KNO3的名称是_。【答案】 (1). 单质 (2). 7:8 (3). N2O5 (4). 硝酸钾【解析】【详解】(1)单质化合价为零,由图示可知A点物质的化合价是零,所以物质类别是单质;故填:单质;(2)B点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该氧化物为NO,mN:mO=14:16=7:8,故填:7:8;(3)D点物质中氮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故填:N2O5;(4) F点对应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 , KNO3的名称是硝酸钾,故填:硝酸钾。19. 我们在学习化学时要学会从多角度认识物质。以“空气”为例,完成下面填空。(1)从组成与结构角度:图甲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该实验中能说明空气是混合物的现象是: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_ 。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则“”表示的微粒是_(填名称)。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乙中可粗略表示空气微观组成的是_(填序号)。(2)从性质与用途角度:工业上获得大量氧气的方法是利用氮气与氧气的_不同,控制温度分离液态空气,发生的是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可用作粮食保护气,原因是_。【答案】 (1). 烧杯中水倒吸入广口瓶,最终瓶中水的体积仅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或未充满整个集气瓶) (2). 氮分子(填“氮气”不给分) (3). C (4). 沸点 (5). 物理 (6).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解析】【详解】(1) 甲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该实验中能说明空气是混合物的现象是: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水倒吸入广口瓶,最终瓶中水的体积仅占广口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或未充满整个集气瓶),说明空气中除氧气外还有其他其他,是混合物;用“ ”表示氮原子,则“”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有实验可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如果忽略其他成分,氮气站空气的五分之四,所以图乙中可粗略表示空气微观组成的是C;(2) 工业上获得大量氧气的方法是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可先后挥发,控制温度分离液态空气,只是将混在一起的物质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可用作粮食保护气,原因是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由氮气隔绝氧气,防止食物因缓慢氧化而变质。20. M元素的单质是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发展较快,用途较广的有色材料,如可做火箭头、导弹点火头、航天器元部件及照明弹等,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M元素的名称是_,位于周期表中第_周期。(2)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3)M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答案】 (1). 镁 (2). 三 (3). C (4). MgO【解析】【详解】(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x2+8+212,其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M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M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C中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最相似;A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3)M元素为镁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形成的化合物为:MgO。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2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21. 为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参加探究。(1)如图在试管1、3、4中放入等质量白磷,试管2中放入红磷,试管3和4中加有与烧杯中的水等温的热水。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同学们讨论认为通过比较试管_(填试管编号)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条件“可燃物的温度达以着火点”;通过试管1、3、4中的现象对比,可得出燃烧的另一条件为_。(2)为了验证上述结论,小组同学向试管3中通入空气,试管4中通入氧气,看到的现象为_。通过该现象,还能得出一条结论: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是_。(3)要验证燃烧燃烧的第三个条件,小组同学决定选择下列物品的两种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对比,你认为应该选择的两种物品是_(填序号)。小煤块 水泥块 小木条 细铁丝(4)破坏燃烧条件,燃烧就会停止。小组内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生活中下列灭火方法,与如图灭火原理相同的是_(填序号)。A 废纸筐着火用水扑灭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 草场着火用大型机械开挖隔离带 D 柴油泄露着火用沙土掩埋【答案】 (1). 试管1中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试管2、3、4中无明显现象 (2). 1和2 (3).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4). 试管3、4中的白磷均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且试管3中的白磷燃烧更剧烈 (5). 氧气的浓度 (6). (7). BD【解析】【详解】(1)试管1中白磷与空气接触,到达白磷的着火点,能够燃烧;试管2中红磷虽然与空气接触,但温度较低,无法燃烧;试管3、4中的白磷与热水接触,但都缺少空气,无法燃烧,故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1中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试管2、3、4中无明显现象;试管1中白磷与空气接触,到达白磷的着火点,能够燃烧;试管2中红磷虽然与空气接触,但温度较低,无法燃烧,故通过比较试管1和2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条件“可燃物的温度达以着火点”; 试管1中白磷与空气接触,到达白磷的着火点,能够燃烧,试管3、4中的白磷与热水接触,但都缺少空气,故通过试管1、3、4中的现象对比,可得出燃烧的另一条件为可燃物与支持燃烧的氧气(或空气)接触;(2) 小组同学向试管3中通入空气,试管4中通入氧气,相比之下,4中氧气浓度更高,故看到的现象为试管3、4中的白磷均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且试管4中的白磷燃烧更剧烈;通过该现象,还能得出一条结论: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是氧气的浓度;(3) 要验证燃烧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是可燃物,在选择物品时一定要选择一种不能燃烧的物质,因此选择水泥块,另一种物质必须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着火点不能太高,因此选择小木条,故选;(4)图中所示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A、废纸筐着火用水扑灭,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正确;C、草场着火用大型机械开挖隔离带,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错误;D、柴油泄露着火用沙土掩埋,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正确。故选BD。22. A、B、C、D、E、F、G、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转化,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一种黑色固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_。(2)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答案】 (1). K2MnO4 (2).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 碳+氧气 二氧化碳【解析】【分析】A、B、C、D、E、F、G、H八种物质,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推出H是二氧化碳,G是一种黑色固体,G能在D中燃烧生成H,可推出D为氧气,G为碳,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无色液体,B能与E转化为D和F,在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可推出B为二氧化锰,E为过氧化氢,F为水,A能在加热的条件下转化为B、C、D,可推出A为高锰酸钾、C为锰酸钾,代入验证,符合题意。【详解】(1)由分析可知,C锰酸钾,化学式为:K2MnO4;(2)反应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反应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四、实验探究题 (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一空1分,共14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23. 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在不同的生活、生产环境中对氧气浓度的要求不同,人类常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1)实验室常通过丙、丁、戊三种途径来制取氧气。写出装置C中a仪器的名称_;若用途径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三种途径中消耗能源最少的是_。(2)在上述五个途径中最适合潜水艇中获得氧气的是_(填序号)。【答案】 (1). 水槽 (2). B (3). 过氧化氢水+氧气 (4). 丁 (5). 乙【解析】【详解】(1)a仪器的名称水槽;途径丁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B;在丙、丁、戊这三种制取氧气的路径中,丙和戊都需要加热,途径丁不需要加热,消耗能源最少;(2)在上述五种制取氧气的路径中,路径乙最适合潜水艇中制取氧气,优点有两个,一是在常温下完成,节约能源,二是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原料。24.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资料: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请回答问题:(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检查气密性。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时间短于步骤,木条很快复燃请回答:完善步骤中的填空: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小华认为根据步骤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答案】 (1). 高于 (2). 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浓度降低 (3). 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分解温度越高 (4). 70 (5). 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 (6). 化学性质 (7).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解析】【详解】(1)通过图中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80,氯酸钾的熔点是356,所以氯酸钾分解的温度高于其熔点;(2)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发生逸出,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所以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3)通过分析图3中的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知,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当物质配比是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70左右;(4)、连接装置,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Y型管的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没有加热时,氯酸钾不会分解,所以没有任何现象发生;、加热二氧化锰没有氧气生成,所以带火星的小木条不复燃。加热氯酸钾一段时间后,木条复燃;、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分解生成氧气。加热二氧化锰没有氧气产生,所以木条不复燃;加热氯酸钾一段时间后,木条才复燃。故答案为: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是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这样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出氯化钾和氧气。故答案为:化学性质;氯酸钾氯化钾+氧气。五、计算题(共6分)25. 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请计算:(1)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2)花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填最简整数比);(3)_g花青素中含有的氢元素与198 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相当。【答案】(1)287 (2) (3)574【解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详解】(1)花青素的化学式是C15H11O6,相对分子质量是。(2)花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设x g花青素中含有的氢元素与198 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相当 故574 g花青素中含有的氢元素与198 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相当。【点睛】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