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鼎湖山听泉》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5528043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鼎湖山听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1、《鼎湖山听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1、《鼎湖山听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鼎湖山听泉主备:郑昌发 课型:新授 审核:九年级备课组 执教:班级 2 姓名 郑昌发 【学习目标】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2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组际互助三步)1. 朗读课文不少于两遍,并做圈点勾画。2. 归纳所勾画的生字,并注音。肇庆()泠泠()淙淙()一脉()怅惘()汩汩()古刹()拾级()污垢()繁衍()我的补充: 3.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交代作者的行踪的词语。 (3)作者为了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环境和观赏景物时的背景,还约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请找出来。 (3)课文题目为什么不用“看泉”,而用“听泉”? (4)鼎湖山美,鼎湖山的泉更美,以至于作者将之誉为“鼎湖山的灵魂”,它到底美在哪里?请同学运用“鼎湖山的泉美,美在”的句式,根据示例进行仿写。示例:鼎湖山的泉美,美在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让我想起了千里之外的调皮的女儿。鼎湖山的泉美,美在 4.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 二、重难点讲解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三、课堂反馈1 随堂练习:1选出下列字词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A冷冷(lng)淙淙(cng) 了(lio)无杂尘 孕(yn)育B肇(zho)庆 繁衍(yn) 迥(jing)然相异C怅惘(wng) 污垢(hu) 菩(p)提树D循(xn)声 佯(yng)装 膝(q)盖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身不由己 小心翼翼 拾级而上 可见一班 驻目 繁花似景 蜂蝶翩飞 生意昂然 迥然相异 柔曼 绿阴如盖 与众不同 万簌俱寂 新陈代谢 雄浑错别字改 正3.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到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B.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开头一段却首先写山中蒙蒙的细雨和雾气,这是因为雨和雾遮挡了视线,“眼不见,耳则愈灵”,突出了本文“听泉”的特点。C.本文主要内容是写鼎湖山的泉水,但文中却用大量的文字写庆云寺的钟声和菩提树,这是因为庆云寺的钟声和菩提树都和佛教有关,这样写更能衬托出鼎湖山环境的清静,突出“听泉”的特点。D.课文写景之中注意显示自己感情嬗变的历程:有些怅然萌生爱意“顿生雀跃之心”听中悟理美好祝愿。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 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 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 , 。 到此已无尘半点, 。5.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摘录一句描写山或泉的诗句。2.课堂小结四、课后巩固 游杭州西湖五一长假,妈妈带我到美丽的杭州西湖游玩,西湖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自古西湖就与诗人结下不解之缘,诗人白居易、苏东坡、杨万里都留下了千古传送的诗篇。“松排山面千重翠,月光波心一颗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边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清澈的湖水上。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传说每逢中秋佳节,三潭都会印出三十三的月亮。断桥,在西湖古今诸多的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今日的断桥据说是一九二几年重建的石桥,但让人们觉得,这古朴淡雅的风貌依然未变。西湖美景不仅有阳春里夹岸相拥的桃柳,秋夜里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过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夏日里接天连碧的荷花。“曲院风荷”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夏日赏荷了。湖水里盛开了上千朵千姿百态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张开美丽烂漫的笑脸;有的已经撑开了一个个小小的“遮阳伞”莲蓬;有的各有千秋,美丽高雅。每逢夏日,清风徐来,蜻蜓在花中飞舞,空气中飘溢着令人心醉的淡淡清香,接天的莲叶挥洒着绿情,把荷花衬托得更加美丽动人。坐在充满情意的古船上,吹着清风,品着西湖龙井,吃着刚摘下的莲蓬,感受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好不令人心旷神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果然名不虚传。阅读思考:读了这篇学生的作文,你能说说你的评价吗?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组际互助三步)1. 朗读课文。2.品味下列句子,思考问题。(1)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此中“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 (2)越向高处,树越密,绿密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为什么“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3)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那么“高贵之处”在哪里? (4)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看不见的指挥棒”是什么? 3.反复诵读品味第八段。说说作者听得了山泉哪些声音?入夜静心听泉,作者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响,还听出了别的什么了吗? 4.根据示例,用批注的方法分析第八段描写泉水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示例:原文: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赏析:这个比喻句将草丛中小溪流淌的声音比作提琴声,“柔曼”一词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这种声音轻柔、悠长的特点, 原文: 赏析: 5.你还有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二、重难点讲解1.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含义。 2. 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3.学会赏析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三、课堂反馈1.随堂练习: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1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第段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 3“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作者却单选无数山泉,且又只在一个“听”字上用足了功夫,单这选材,这角度,足以让人叹服。B文中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如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反衬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用低处泉声反衬高处泉声的悦耳;用白天听泉反衬深夜听泉的清晰。C作者听泉听得如痴如醉;听泉,听得百感交集。读者读着这篇散文,也如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流过心头,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与爱的升华。D文章最后说“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滴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2.课堂小结四、课后巩固你一定也去过一些美丽的风景区吧?能向我们描绘一下吗?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