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上传人:ddaa784****1163.c... 文档编号:153874325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老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互相关系研究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高校老师群体不仅要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教学任务、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的学生、变化频繁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而且还要面对社会和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工作和生活中显性与隐性的双重负担往往使他们的心理负荷日趋加重,进而可能引发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等问题,对他们的身心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在新形势和新时期下,进一步加强对高校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将老师的“工作压力”定义为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到工作环境有关因素的威胁或逼迫多为负性因素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状态;老师的“工作倦怠”那么是指老师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地从事本职工作而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双重疲惫的状态;国外许多学者都针对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展过专门的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成果。例如,美国学者迈纳和布鲁尔、英国学者哈格里夫斯的研究均说明老师工作压力对老师工作倦怠有一定影响,长期的工作压力会造成情绪失常和情感疲倦。英国拉夫堡大学特拉弗斯和曼彻斯特大学库伯教授的研究认为,老师工作倦怠的出现与老师工作压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络。同时,英国学者伯利克斯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校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老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生理安康、工作效率正相关,但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然而,就国内的研究现状而言,不仅对于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历史较短、成果较少,而且目前绝大局部针对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所进展的研究都将中小学老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高校老师还没有成为研究者的主要关注对象,针对高校老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开展的研究比拟缺乏,至于高校老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详细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以高校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之间的互相关系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选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的老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状况及其互相之间的关系进展调查与分析p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老师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概况研究对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全体在岗老师含专、兼职老师;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工具:本研究主要用到的测量量表包括“高校老师工作压力量表”和“高校老师工作倦怠量表”。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展方差分析p 、相关性分析p 和多元回归分析p 。在本研究中,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对高校老师工作压力量表的选择和确定。通过对国内现有的大学老师工作压力量表进展考察,我们认为由清华大学李虹教授高校老师所编制的大学老师工作压力量表,构造效度可靠,经过了屡次信效度检验,是目前国内比拟成熟的高校老师工作压力测量量表之一。该量表由24个题目组成,包含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5个分量表。采用的是李克特四级计分法,使用了4点分数(1=没有压力,2=轻度压力,3=中度压力,4=严重压力)作为计量指标。二是对高校老师工作倦怠量表的预试与修订。由于目前国内尚无针对高校老师开发的比拟成熟的工作倦怠量表,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诗勒针对教育工作者开发的工作倦怠量表MBI-ES为蓝本,结合国内有关学者的翻译,通过征求国内有关心理学专家和老师的意见,对高校老师工作倦怠量表进展了相应的修订。在此根底上,随机选取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北京城市学院等高校的200名老师作为测试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修订后的老师工作倦怠量表进展了预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p 与检验,我们发现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正式量表使用。该高校老师工作倦怠量表共有22个选项,分为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3个分量表。量表计分同样采用国际通用的李克特五级计分法,分为“从不如此”“偶然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和“一直如此”5个层级。结果与分析p 1.样本描绘截至2022年7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有专、兼职老师258人。本次研究面向学校目前在岗的全体专、兼职老师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230份,回收率93.88%,其中有效问卷216份。通过对样本进展分析p ,我们发现本次调查覆盖面较广,在各人口学变量上样本分布合理,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说服力。详细调查样本情况如下表所示: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我们在对数据进展分析p 之前,利用克朗巴哈内部一致性系数对两个量表的测量结果进展了信度检验。结果发现工作压力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0.945,各分量表的信度指标均超过了0.75;工作倦怠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a=0.901,各分量表的信度指标均超过了0.70;说明两个量表的测量结果均有较好的信度,到达了心理学测试要求,可以进展下一步分析p 。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状况分析p 一是老师工作压力状况的描绘性分析p 。由于本研究所用的老师工作压力量表采用的是李克特式四级计分法,所以我们将“2.5分”定义为老师工作压力的中间状态,即理论中值。通过对学校老师工作压力状况测量结果进展分析p ,我们发现:老师总体压力均值为2.2064,低于理论中值,说明老师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处于轻度压力和中度压力之间。分析p 结果显示,在老师工作压力的各个维度中,只有工作负荷因素的平均值2.5224超过了理论中值,才说明学校老师在工作负荷方面感到的压力比拟大。究其原因,可能与学校近几年来师资紧张,大局部老师的学期教学工作量增大有关。除工作负荷因素以外,老师感到的压力由大到小分别是:工作乐趣因素2.2022、工作保障因素2.1887、教学保障因素2.1861、人际关系因素1.9907。二是老师工作倦怠状况的描绘性分析p 。由于本研究所用的工作压力量表采用的是李克特式五级计分法,所以“3分”为老师工作倦怠的中间状态,即理论中值。通过对学校老师工作倦怠状况测量结果进展分析p ,我们发现:老师总体工作倦怠均值为2.2077,低于理论中值,说明老师整体倦怠程度不是很高,老师工作倦怠感尚不明显。同时,根据分析p 结果显示,在老师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中,只有情绪衰竭维度的平均值2.6073略接近于理论中值,这说明老师在情绪上比拟容易产生的厌倦感。而学校老师的低成就感维度2.0597和去人性化维度1.7827的平均得分值都远小于理论中值,说明学校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还是比拟认同的,老师群体之间关系融洽。三是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状况的人口统计学分析p 。为了进一步理解学校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表现和状况,我们以性别、婚姻、年龄、学历、职称和教龄等人口学变量为检验因素,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 的方式,对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在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各维度上的情况进展了检验。检验结果如下:在性别方面,老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维度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去人性化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男性的倦怠程度比女性严重。在婚姻方面,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龄方面,老师工作压力的工作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教学保障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36岁45岁年龄段的老师感到压力最大;工作倦怠各维度在年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受教育程度方面,老师工作压力的工作保障、教学保障和工作乐趣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人际关系和工作负荷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博士学历群体感到的压力最大;工作倦怠各维度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职称方面,老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维度在职称方面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去人性化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副高职称群体感受到的倦怠程度最高。在教龄方面,老师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