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03639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2分) 下列各项中对“胡”在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为什么)B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伐檀(怎么)C .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D . 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为什么)2. (6分) (2019高三上福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入网络时代,听书软件、读书软件使传统阅读受到 , 这影射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过快,不断被压缩读书时间的问题。读书需要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只有纸质书可以提供。听书犹如灌书,当然可以将书中的知识和要义听进去,但是人的记忆力毕竟有限,这样的浅层次阅读,经不起反复咀嚼、消化。只有注重读书的仪式感,边读书边提笔写笔记,将自己的体会随时记录,以便将来查找时 , 这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精读。( )。读书不可以改变容颜,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抢时间、挤时间阅读,与时间赛跑是唯一的办法。比如,新年 , 我们可以按当年的计划列出书目,只要年末能读完一半,就是初步胜利。三、五年过去,自然与之前的自己有所不同,谈吐、眼界、格局一定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冲击 有章可循 伊始 略胜一筹B . 冲突 有据可依 开始 更胜一筹C . 冲突 有章可循 开始 略胜一筹D . 冲击 有据可依 伊始 更胜一筹(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种传统阅读,是读书软件难以替代的B . 这种读书软件,难以替代人工程序C . 这种人工程序,是读书软件难以替代的D . 这种读书软件,是难以替代传统阅读的(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这折射出当下节奏过快的生活,使人们不断压缩读书时间的问题。B . 这影射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过快,导致读书时间不断被压缩的问题。C . 这折射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过快,导致读书时间不断被压缩的问题。D . 这影射出当下节奏过快的生活,不断压缩人们读书时间的问题。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3. (6分) (2017高一下桂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九旬叶嘉莹: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叶嘉莹,192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家族,叶嘉莹的父母对她采取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虽然准许她去学校读书,但生活上对她约束极严。她被关在四合院里长大,甚少与外界接触。父亲教叶嘉莹认字读书,开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论语。对于圣贤之书,叶嘉莹强调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圣贤之书让她相信,宇宙之间自有一种属灵的东西存在着,当人生困厄降临时,便多了应对的力量。读初中二年级时,北京被日本人占领,叶嘉莹整年吃不到白米白面,只能吃一种混合面。酸酸臭臭的,很干很粗糙的渣滓,老舍四世同堂里,祁老先生的曾孙女宁愿饿死也不吃。但是叶嘉莹没有怨言,拌上最咸的酱吃下去。1941年,叶嘉莹才17岁,父亲远在后方失去音讯,母亲忧思成疾去世,身为家中长女,她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幸而当时有伯父伯母的关照,她的学业并没有中断,还如愿考上了辅仁大学。精于古典文学的伯父十分欣赏她的天分,并引导她走上诗词创作、研究的道路。另一个对她产生一辈子影响的人,是她在辅仁大学的恩师顾随先生。读书时,她对顾先生的一字一句都舍不得错过,记下了厚厚的8本听课笔记。叶嘉莹还保存着老师当年写给她的信。老师希望叶嘉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有开发,能自建树”。信是用漂亮的繁体行草书写,叶嘉莹保存至今。叶嘉莹曾说,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命运把她推往何处就是何处。让念书,也就念了。毕业后让教中学,也就教了。一位老师欣赏我,把他弟弟介绍给我,后来也就结了婚。叶嘉莹的丈夫是国民党海军教官,婚后不久,她就跟着丈夫去了南方,1948年又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1949年年末,他们的大女儿才4个月,台湾的白色恐怖弥漫开来,丈夫因被怀疑是“匪谍”抓了起来。3年后丈夫出狱,却性情大变,经常不可理喻地暴怒,妻子成了他首当其冲的发泄对象。本来,生活的重担已把叶嘉莹压得透不过气,丈夫又加重了她的身心负担。她经常噩梦连连,近乎窒息,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后来,王安石的一首诗,给了叶嘉莹一抹精神的灵光。诗是这样写的: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世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她默默要求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对待郁郁不得志的丈夫,也要宽容忍让。而这一忍,就是一辈子。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自己却从未真正恋爱过。她的小女儿说,我母亲一辈子都在和诗词谈恋爱。1966年,叶嘉莹受邀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哈佛大学讲学,后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聘请,在温哥华定居下来。在拿到学校的终身聘书后,叶嘉莹以为自此就能安稳度日了,不料却再生变故。1976年,她的大女儿和女婿遭遇车祸,双双亡故。她强忍着悲痛为女儿女婿料理完后事,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接触外面的一切。在这期间,她写下了10首哭女诗。诗词不仅帮助叶嘉莹排解悲痛,更给予她走出这种生死劫难的力量。1977年,她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大陆。在火车上看到有年轻人捧读唐诗三百首,她觉得,尽管这个民族历经劫难,但诗歌的灵魂未死。叶嘉莹重新燃起了内心的激情,决心回国。从1979年开始,叶嘉莹每年自费回国,在各地高校讲授诗词。当时文革刚结束,传统文化断层严重,学生们内心对于学习古典诗歌有着极大的渴求。很多教授还在用陈旧的阶级分析法解释诗歌,而叶嘉莹却讲解诗歌的“兴发感动”,并旁征博引,令学生们激动万分。叶嘉莹用讲学把生命填得满满的,她记着老师顾随先生说过的话:“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也有学生问过叶嘉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这样回答:“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对叶嘉莹来说,“报国”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书育人。讲课时,她一定尽己所能,把古典诗词的好处讲出来。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对不对得起学生,更是对不对得起杜甫辛弃疾的事情。晚年的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会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将这有限的生命之火点燃其它木柴而使之继续燃烧,这火种就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所以古人常说薪尽火传。有人曾劝我,年纪慢慢大了,该多写点书,少教些课。这话也有道理,可是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这难题,她早已解开。【相关链接】叶嘉莹接受采访时说:古典诗词里蕴含的,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是当年古人的修养、学问和品格。现在的青年一般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因为它的语言是古典的,里面又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历史背景,他们自己看是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的,难免对它们冷淡隔膜,这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我要把这些好处讲出来,希望能够传达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只要有人愿意听,只要我的能力还可以讲,我都愿意一直讲下去。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新知识,旧道德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1) 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叶嘉莹从小接受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她认为对于圣贤之书,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B . 现在的青年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叶嘉莹认为古典诗词里面有很多典故、很多历史背景,使得青年们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C . 叶嘉莹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可生活中却缺乏自主选择权,从未真正恋爱过,完全听从命运的安排。D . 在叶嘉莹的生活中,诗词不仅帮助她排解悲痛,而且给予她走出生死劫难的力量,更使她想到要将古典诗词推广给每一个青年。E . 叶嘉莹能够走向古典文学研究之路,与家庭的熏陶、伯父的引导、恩师的鼓励分不开。(2) 叶嘉莹借古典文学度过哪些忧患?请结合文本分析。 (3) 作为一位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4. (9分) (2018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业、教育业广义知识付费的概念,本文中的“知识付费”主要指将知识信息加工为产品、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即狭义的知识付费)。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采集、被发布、被传播,消费者面对的信息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但是,面对海量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还远未达到能够自如接收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紧张心理,被称为“知识焦虑症”。同时,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都会加强这种焦虑感,而这种焦虑往往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学习意愿。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被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主要分为内容平台与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前者提供专业生产或用户生产的内容供消费者购买。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普通用户也能够以自身掌握的知识实现变现。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则是为内容平台或有变现需求的自媒体人提供技术支持。相比传统的出版业与教育业,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知识付费领域因其参与方减少,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因此内容生产者的获利周期也随之缩短。此外,知识付费能够为内容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助其扩大收入规模。(摘编自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材料二:据有关教据,某知名知识付费产品在2016年10月单月收入超过1800万元,达到峰值。有观点认为,知识付费实则是在满足人“好像是在获取知识”的虚荣。有用户认为,买了一门课之后,才发现这门课的内容没什么深度。报道显示,上述知名知识付费产品除在2017年3月和下半年开学季成绩有回升外,其他时段的单月参与人数和单月收入都在下滑。(摘编自胡宁、张均斌知识付费,2018年将是怎样的姿势)材料三: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呈火爆趋势。2017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超过5000万,但据了解,当下,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持续学习和付费的用户少之又少。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在互联网刚刚普及之时,多数内容是免费的,付费内容似乎天方夜谭。而现在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按服务使用来收费。其实,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中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摘编自姜奇平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识付费内容平台不仅可以让提供专业知识的特殊用户获得收益,也可让普通用户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获得收益。B . 2016年,某知名知识付费产品在知识付费方面的收益有突出表现,但2017年,单月参与人数和单月收入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C . 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能持续下去的人不多,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建设不足,如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D . 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的业态,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在我国,前者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知识产品业态发展不够充分。(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狭义知识付费项目的完成,既需要知识内容的制造者,也需要知识付费的消费用户,还需要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提供服务。B . 与传统意义上出版业、教育业的知识付费的概念不同,狭义的知识付费,主要指通过线上或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服务。C . 网民在课外、工作外的学习,对音频类、视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的兴趣呈增长趋势,而对文字类知识付费产品和线下论坛讲座的兴趣不高。D . 知识付费的发展方向是向知识服务业发展,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通过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等,使客户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E .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发展,让人们因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得到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成为可能。(3) 知识付费火热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1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塘荷韵季羡林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为我的“季荷”祝福。(有删节)(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通过对清塘中的荷花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动态描写,表现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作者由此得到的欣慰和希望。B . 文章开头两段指出作者要种荷花的原因有三点:作者在记忆中曾经有荷花的碎影;没有荷花不符合作者的审美观念;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这样写为下文荷花的种植做铺垫。C . 文章以“荷花”为线索,伴随着“种荷盼荷赏荷,赞荷祝荷”的发展过程,感情也经历了“遗憾希望失望感叹”的变化。D . 文章第段“觉得很有趣”是因自己种植的荷花竟被友人以作者自己的姓氏命名;“又非常感激”是因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了他人的认可,认为自己会因荷花而名垂千古。(2) 清塘荷韵,美在何处?请从荷的风姿、神韵、意趣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3) 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应该是什么呢?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由。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 , 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其罪。凉州刺史梁鹄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计未定。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日:“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鹄从之。正和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至活者千余人。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节选自后汉书盖勋传)【注】滇吾,烧当羌首领滇良之子。(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B .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C .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D . 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B . 使君,汉代指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有时也用作对对方派出的使节或信使的尊称。C . 表,是古代臣下写给帝王的一种文书。表可言事可议论可抒情,著名的表有陈情表出师表等。D . 长揖,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即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所施的隆重礼节。(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盖勋为人正直。他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想杀死苏正和向他示好,但他认为不可。谋划杀害好人是不忠诚的,乘人之危是不仁义的。B . 盖勋誓死不屈。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他率兵救助,即使身受多处刀伤,仍然坚守不降。叛军佩服其忠义勇敢,并未加害。C . 盖勋秉公执法。他不听贵戚说情,将长安令杨党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犯罪事实全部上报,奉诏追查到底,声名震于首都。D . 盖勋刚直不阿。他为国选材,唯贤是举,坚守标准,不畏皇权,不顾三怨成府,拒绝了宠臣蹇硕想让尚药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恨!”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 (7分) (2017新余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垓下怀古【唐】栖一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 属汉家。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注释】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系楚汉之争最后决战之处。八千子弟: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与其叔项梁杀会稽郡守,集吴中子弟,得精兵八千,在吴地举兵响应。(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联悼古伤今,以咸阳旧事入手,生发出楚歌悲思之事,令人慨叹。B . 颈联化用典故,表达出诗人对项羽兵败的惋惜,让人沉思。C . 颔联描绘战事,既反映出战事的残酷,又流露出英雄末路的凄怆之情。D . 尾联充满激情,有荡气回肠之意,却又令人感叹世事多变的无奈。E . 全诗一唱三叹,体现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哲思,文笔深沉悲壮。(2) 结合全诗讨论,本文是否是在怀古伤今?简要说明你的理由。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8. (3分) (2016高三上天河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李煜虞美人中“_,_”两句,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化抽象为形象,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苏轼赤壁赋一文,作者先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洞箫之声,然后“_,_”两句侧面表现洞箫之声的悲凉。杜甫望岳中“_,_”两句,把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9. (1分) (2019高三上浙江模拟) 根据上下文,补写横线上的语句,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每处字数不超过15字。 从语言哲学角度看,语言符号具有多义性,_。比如老头子既可以指年老的男子,也可用于称别人或自己的丈夫,旧时还有人用来称帮会的首领。“走”既可以指离开,还可以作婉辞用,指人去世。作者注入在文本中的含义,仅是文本含义的一种。_,除了对文本进行语义分析外,还要结合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社会经历,心理倾向等等因素。而这些背景材料,一般难以准确、全面弄清楚。因此,有学者提出,_,就是作者自己也不行。阅读文本,阅读的是文本含义,而非作者原意。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10. (2分) (2017海安模拟) 简答题。(1) 红楼梦第一百五回贾府被查抄,最后被治罪的是哪两人?他们被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 哈姆雷特中,波洛涅斯一家的死都与哈姆雷特相关且环环相扣,请简述之。11. (5分) (2017扬州模拟) 简答题(1) 红楼梦中宝钗在贾府第一次过生日,众人欢聚。面对贾母、宝玉和黛玉,宝钗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分条概括,并分析宝钗的特点。(2) 阅读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耒阳县凤雏理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请问“投笔于地”的主人公是谁?选文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6北京)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他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1、2-1、2-2、2-3、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3-1、3-2、3-3、4-1、4-2、4-3、5-1、5-2、5-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1、6-2、6-3、6-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7-1、7-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8-1、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9-1、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10-1、10-2、11-1、11-2、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