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非选择题规范增分专练:图像、图表题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8312096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非选择题规范增分专练:图像、图表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非选择题规范增分专练:图像、图表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高考化学二轮非选择题规范增分专练:图像、图表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适用高考化学 图像、图表题1(2013南京四校调研)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1)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等。已知:Fe2O3(s)3C(s)=2Fe(s)3CO(g);H1489.0 kJmol1C(s)CO2(g)=2CO(g);H2172.5 kJmol1。则CO还原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某实验将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 kJmol1,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_。曲线、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_K(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来源:在下图a、b、c三点中,H2的转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填字母)。(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与原平衡相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氢气的浓度减小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解析:利用盖斯定律即可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析曲线、可知,两曲线的温度不同,且曲线的温度低于曲线的温度,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KK。H2的起始投入量越少,其平衡转化率越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与原平衡相比,所有组分的浓度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重新达到平衡时n(H2)/n(CH3OH)减小。答案:(1)Fe2O3(s)3CO(g)=2Fe(s)3CO2(g);H28.5 kJmol1(2)大于a、b、c(3)bc2.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其中溶液的pH变化是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1)为了准确绘制右图,在滴定开始时和_,滴液速度可以稍快一点,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可大些;当接近_时,滴液速度应该慢一些,尽量每滴一滴就测试一次。(2)在图中A的pH范围使用的指示剂是_;C的pH范围使用的指示剂是_;D区域为_。(3)用0.1 032 molL1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重复三次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消耗0.1 032 molL1的盐酸溶液的体积/mL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1来源:28.8425.00227.8325.00327.8525.00则待测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molL1。在上述滴定过程中,若滴定前滴定管下端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_(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4)下列关于上述中和滴定过程中的操作正确的是_(填字母)。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未知浓度的烧碱溶液B滴定管和锥形瓶都必须用待盛放液润洗C滴定中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D锥形瓶中的待测液可用量简量取解析:(1)由图像可知,天始时和结束时溶液pH变化都不大,所以可以快一点;而在滴定终点附近,溶液的pH变化非常快非常大,所以要慢一点。(2)A区域的pH范围内溶液显碱性,应选择酚酞等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C区域的pH范围内溶液显酸性,应选择甲基橙等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而D区域内消耗的试剂的体积很小,但是溶液pH变化非常大,是滴定终点前后pH的突变范围。(3)第一组数据明显偏大,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必须舍弃,所以25.00 mL氢氧化钠溶液平均消耗27.84 mL盐酸。c(NaOH)27.84 mL0.103 2 molL125.00 mL0.114 9 molL1。若滴定前滴定管下端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的盐酸体积增大,计算结果将偏高。(4)中和滴定是准确测定溶液浓度的方法,所量液体的体积都要准确,所以A正确、D错误。B项滴定管一定要润洗,否则所装液体会被稀释,浓度变小。锥形瓶一定不能润洗,否则锥形瓶中所装液体的物质的量会增大,测量结果不正确,错误。C项滴定过程中应该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及时判断出滴定终点并关闭活塞,正确。答案:(1)滴定终点后滴定终点(2)酚酞甲基橙pH突变范围(3)0.114 9偏高(4)AC31 L某混合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H、K、Mg2、Al3、NH、Fe2、Fe3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Cl、Br、I、CO、AlO(1)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2)BC段离子方程式为_。(3)V1、V2、V3、V4之间的关系为_。(4)经检测,该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 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表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Cl2的体积(标准状况)2.8 L5.6 L11.2 Ln(Cl)1.25 mol1.5 mol2 moln(Br)1.5 mol1.4 mol0.9 moln(I)a mol00当通入Cl2的体积为2.8 L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解析:(1)根据图表,开始加入NaOH时,无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H,随后加入NaOH,有沉淀产生,沉淀量达到最大时继续加入NaOH,沉淀量先保持不变后完全溶解,说明一定含有Al3、NH,一定不含Mg2、Fe2、Fe3。根据离子共存知识,CO、AlO与H、Al3不能共存,故一定不含CO、AlO。因此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为Mg2、Fe2、Fe3、CO、AlO。(2)BC段的离子反应为NH与OH的反应。(3)V1至V2段的反应为Al33OH=Al(OH)3V3至V4段的反应为Al(OH)3OH=AlO2H2O,两段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即V2V13(V4V3)。(4)由于还原性:IBrCl,向混合溶液中通入Cl2,I先与Cl2反应,待I完全被氧化,Br才与Cl2反应。通入2.8 L Cl2时,溶液中仍有I,故只发生Cl2和I的反应。通入2.8 L Cl2时,只发生反应:Cl22I=I22Cl,则原溶液中n(Br)1.5 mol,n(Cl)1.25 mol2 mol1 mol;通入2.85.6 L Cl2时,发生反应:Cl22I=I22Cl、Cl22Br=Br22Cl,Br消耗的n(Cl2) mol 0.05 mol,故通入5.6 L Cl2时,I消耗的n (Cl2)(0.05)mol0.2 mol,则n(I)0.2 mol20.4 mol,故原溶液中c(Cl)c(Br)c(I)n(Cl)n(Br)n(I)11.50.410154。答案:(1)Mg2、Fe2、Fe3、CO、AlO(2)NHOH=NH3H2O(3)V2V13(V4V3)(4)Cl22I=I22Cl101544已知甲和乙在溶液中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是10电子的阳离子,乙是碱性气体。1 mol乙通入足量强酸溶液中与H反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写出乙的一种用途_。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若甲是CO2,用CO2和NH3反应可以合成尿素,合成尿素的反应分为如下两步。第一步:2NH3(l)CO2(g)H2NCOONH4(l)(氨基甲酸铵)H1第二步:H2NCOONH4(l)H2O(l)H2NCONH2(l)(尿素)H2在一体积为0.5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氨和1 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_步反应决定。反应进行到10 min时测得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前10 min用CO2表示的第一步反应的速率为_。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H2_0(填“”、“”或“”)。解析:(1)甲是10电子的阳离子,再根据转化关系知甲为NH,乙为HN3,NH3可用于制氮肥等;题给反应的H(bc)kJmol1。(2)由于第二步是液体间的反应,且氨基甲酸铵浓度较小,反应速率较慢,故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二步决定。c(CO2)(1 mol0.26 mol)0.5 L1.48 molL1,v(CO2)1.48 molL110 min0.148 molL1min1。由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可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故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方向吸热,即H20。答案:(1)制氮肥NH3(g)H(aq)=NH(aq)H(bc) kJmol1(2)二0.148 molL1min15(2013广东高考)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图1(1)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I(aq) O3(g)=IO(aq)O2(g)H1IO(aq)H(aq) HOI(aq)H2HOI(aq)I(aq)H(aq)I2(aq)H2O(l)H3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反应热H_。(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I2(aq)I(aq)I(aq),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3) 为探究Fe2对O3氧化I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如上图),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I浓度和体系pH,结果见下图和下表。编号反应物反应前pH反应后pH第1组O3I5.211.0第2组O3IFe25.24.1图2第1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_。图1中的A为_。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I的转化率,原因是_。第2组实验进行18 s后,I浓度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_。Ac(H)减小Bc(I)减小CI2(g)不断生成 Dc(Fe3)增加(4)据图2,计算318 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I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等,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能力。(1)根据盖斯定律,将三个反应相加,可得总反应:2I(aq)O3(g)2H(aq)=I2(aq)O2(g)H2O(l),则HH1H2H3。(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第1组实验中,pH升高是因为反应消耗了H。图甲中A为Fe(OH)3,由Fe3生成Fe(OH)3的过程中消耗OH,溶液中c(H)增大,促进I转化,因此I的转化率显著提高。导致I下降的直接原因是I2(g)不断生成,c(I)减小。答案:(1)2I(aq)O3(g)2H(aq)=I2(aq)O2(g)H2O(l)H1H2H3(2)K(3)溶液中H被消耗,生成H2O,溶液pH上升Fe(OH)3Fe3形成Fe(OH)3过程中消耗OH,使溶液中c(H)上升,促进I转化BC(4)t3 s时,c(I)3.5103 molL1,t18 s时,c(I)11.8103 molL1,v(I)5.5104 mol/(Ls)6下图是200 mg MnC2O42H2O晶体放在坩埚里加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m)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已知草酸锰不稳定,但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在300 以下不变)。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点固体产物的化学式:_。(2)从B点到C点过程中固体物质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3)通过计算确定D点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其合理的化学式:_。(4)从D点到E点过程中固体物质质量增加的原因是_。解析:结晶水合物受热,先失去结晶水(该过程也可能分步进行);继续受热将产生气态物质使固体质量减少,一般气体为氧气或气态氧化物,金属元素一定存在于固体中,可用差量法确定产物的组成;也有可能金属元素存在变价,在一定的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其他价态的氧化物,使固体质量再次发生变化。(3)类比碳酸盐的分解并结合MnC2O4的分子组成及图像分析,D点产物由Mn和O两种元素组成。n(Mn)0.001 12 moln(O)0001 12 moln(Mn)n(O)0.001 12 mol0.00112 mol11,故产物为MnO(满足化合价),其相对分子质量M551671。答案:(1)MnC2O4(2)MnC2O4在100205时较稳定(3)产物为Mn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1(4)MnO与空气中的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新的锰的氧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