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命题点专练11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含解析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48194891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命题点专练11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命题点专练11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命题点专练11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命题点专练(十一)生物与环境(1)(选择题)(时间:20分钟分值:48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与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D环境容纳量受自然条件限制,会因环境的破坏而发生变化C黑光灯只能用于调查农田里趋光性的昆虫,没有趋光性的昆虫不能捕获,因此不能用于探究该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C错误。2(2019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质检)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第1年第5年第10年第15年第20年物种a510200物种b12533物种c01386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B第12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D表中只列举了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A错误;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错误;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适应环境的结果,C错误。3(2019泉州市一检)棉铃虫是一种常见的棉田害虫。相比于喷洒高效农药,放养天敌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优点是()A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棉花B降低棉铃虫的K值C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避免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CA、B两项通过喷洒高效农药也可以达到,无法体现生物防治的优点;C选项通过放养赤眼蜂进行防治,可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优点;D选项喷洒高效农药、放养天敌赤眼蜂均无法避免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4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5(2019合肥市高三第二次质检)下图表示某长期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的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积累的能量为ceghi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dgCb中的物质和能量都被微生物利用D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传递效率为f/aA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df,b中物质和能量只有部分被微生物利用,传递效率为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植食动物同化量为f,植物的同化量未知,a并不是植物的同化量,B、C、D错。6湿地生态系统在净化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图表示北京某地区建造的人工湿地(基质层由土壤和各种填料组成),有机物含量高的生活污水通过该湿地可被净化输出。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污水进入湿地经理化作用和分解者的作用得到净化B组成该湿地群落的类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C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D污水进入量过大会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由于有城市污水流入,补充该湿地群落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和能量,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并不是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C错误。7(2019海南高考)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B外来物种入侵,如水葫芦疯长,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A正确;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引起,B错误;水葫芦引入我国后数量疯长,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能呈J型增长,会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D正确。8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南通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抵抗力稳定性弱,A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