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安全体系的构建培训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7393660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22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安全体系的构建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安全体系的构建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安全体系的构建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安全体系的构建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安全体系的构建1、引言、引言2、食品安全的概念和内涵、食品安全的概念和内涵3、我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4、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1、引言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关系到我国农产品、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国际形象;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所以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成为影响农业与食品工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关键因素。食品安全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法规、政策的综合性社会问题,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食品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在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数量的安全,即食物短缺和营养的不足;但在九十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开始后,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加重、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兽药、化肥的过量使用、食品加工过程中大量新型添加剂的使用、不法商贩造假贩假、生物污染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日趋复杂。食品安全(FOOD SAFTY)(对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影响)狭义内涵狭义内涵: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它主要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一定剂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没有达到危害程度,从而保证人体按正常剂量和以正确方式摄入这样的食品时不会受到急性或慢性的危害,这种危害包括对摄入者本身及其后代的不良影响。广义内涵广义内涵:除狭义的食品安全内涵以外,还包括由于食物中某种营养成分的缺乏或各成分间比例失调而引起人体的健康问题或疾病,即营养不足及营养过剩引发的疾病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如前一段时间发生的阜阳“有毒”婴儿奶粉。再如雀巢奶粉的碘严重超标。广义内涵的食品安全甚至包括对消费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含有污秽的、腐烂的、分解的物质或其它不适合于食用的物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一个动态问题,不仅是传统农业不适当使用化肥、农药造成食品污染,而且随着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和新技术、新原料、新产品的采用,造成食品污染的因素日趋复杂化,高速发展的工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波及到食物并引发一系列严重食品污染事故和产品安全问题。污染是全球食品安全的最主要问题,而造假售假似乎是中国的“专利”.污染物分类:化学、生物、物理 污染物来源:原料被污染;人为添加;加工贮运过程产生的。化学化学:有机、无机:有机、无机(农药残留、渔药残留、金属和其他无机物、添加剂等)生物:微生物和病毒、寄生虫、毒素、转基因生物等物理:夹带及混入的区别于产品自身特点的异物,如苍蝇,石子,树枝等国际范围内的重大安全事故1987.12上海甲肝流行,30万人感染。1996.5日本大肠杆菌感染,中毒1600人,死亡3人,80人住院。1996.7云南曲靖假酒事件,192人中毒,35人死亡,6人致残。1997.7云南思茅蘑菇中毒,73人死亡,255人中毒。1999.6广东某大学蔬菜甲胺磷中毒,34人中毒事件。1987-1999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波及30多国家,仅英国损失达300亿美圆。1999.5比利时发生的家禽“二恶英”污染事件,损失100亿欧元以上。1999、2000发生于美国和法国的李思特菌分别有14人和6人死亡。2001.1浙江60多人瘦肉精中毒住院。类似事件:金华火腿,阜阳奶粉,苏丹红,冠生圆月饼、三鹿婴幼儿奶粉等等。2005年国内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不完全回放年国内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不完全回放 苏丹红:抗苏丹红:抗“红红”是长征是长征肯德基苏丹红事件、河北红心鸭蛋事肯德基苏丹红事件、河北红心鸭蛋事件、桂林辣椒酱事件件、桂林辣椒酱事件由苏丹红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犹如由苏丹红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犹如“割韭菜割韭菜”,一茬接着一茬。一茬接着一茬。雀巢奶粉:多事之年雀巢奶粉:多事之年(碘含量严重超标碘含量严重超标,达达196.1毫克毫克/公斤公斤)哈根达斯:黑厨房编织爱情梦幻哈根达斯:黑厨房编织爱情梦幻(地下黑作坊地下黑作坊)光明奶:行走在光明奶:行走在“潜规则潜规则”的刀锋上的刀锋上 立顿:在缺失的标准上软着陆立顿:在缺失的标准上软着陆(氟化物超标氟化物超标,6.5mg/kg)杀人小果冻:终将杀人小果冻:终将“被杀被杀”孔雀石绿:绿错了地方孔雀石绿:绿错了地方 潮安果脯:地方产业的警钟潮安果脯:地方产业的警钟(多批次多批次,多厂家二氧化硫超标多厂家二氧化硫超标)PVC保险膜:保谁新鲜?保险膜:保谁新鲜?国际贸易方面:今年1月份出口美国的产品,共拒绝了198批中国产品,其中食品类的为104批,水产类的抗生素、米面类的污秽、菇类及一些种植类的杀虫剂残留是这个月重点被FDA拒绝入境的产品。如日照市日凯实业总公司的冻鳕鱼片(去骨)被定义的问题:全部或部分含有污秽的、腐烂的、分解的物质或其它不适合于食用的物质。晋江味佳食品有限公司的香口胶产品被定义的问题:重量、尺寸或份数与实际不符;标签未注明必需的营养信息。Shanxi Goods And Materials Trade Group的“川党参提取物”含化学杀虫剂。除此之外根据统计被拒绝的主要原因还集中在: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含沙门氏菌;含李斯特氏菌;含不安全的色素;含环己(基)氨基磺酸盐;含糖精但标签未注明;含5#黄色素但未标明;制造商的低酸罐头或酸化食品未注册;加工工艺未备案;标签的布置、格式或内容声明违反良好包装及标签法;未标明生产商,包装商或分销商的名称和地址;标识无英文;含化学杀虫剂;含有二种或以上添加剂但未标明其常用或通用名等等方面。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中国的“专利”,(韩国:劣质速冻饺子案;日本:雪印公司连环案等)但问题的频发远远超过其他的国家,从2003年阜阳“伊鹿”奶粉造成189名幼儿营养不良,12名婴儿死亡事件到今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时隔仅5年时间,并不是偶然的巧合,偶然中存在着他的必然性,其中必然因素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主要问题。事件回顾:2003年底,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三堂镇农民高政因为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吃了“伊鹿”牌奶粉后生命垂危,愤而走上了维权之路。他的努力引起了媒体的注意。2004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阜阳劣质奶粉的情况,立刻震惊全国。在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下,案件很快查明:问题由不法厂家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严重不足的奶粉引起,劣质奶粉共造成189名幼儿营养不良,12名婴儿死亡。结果:共有数十名被告人获刑。阜阳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16名大小官员被追究责任,全国有数以百计的官员受到处分。54家劣质奶粉企业被勒令停产。随后,我国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粉标签,要求必须标注“母乳最理想”等内容。此案发生后,要求食品安全法尽快出台的呼声日益高涨。再看今日:三鹿奶粉事件已波及国内整个乳品业,包括蒙牛、伊利、光明、三鹿在内的国内四巨头都没有逃脱干系,影响面远远超过阜阳奶粉事件,目前仍在处理过程中。结果: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引咎辞职;石家庄市委副书记被免职;制造生产厂家法人被刑拘等等。死亡人数目前还没有完全定量,但潜在的影响是无法评价的。思考:三鹿集团去年12月即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但长达8个月不采取措施、不报告,其内在动机是什么,不言而喻。某些官员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工作重点搞错了,从总书记最近严厉批评的“麻木不仁”的角度看,则是官德存有缺陷。3.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3.1 3.1 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中的界定问题1、食品安全体系中“角色不清”,职能部门既制定和解释法规、标准,又行使执法功能,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滋生腐败,食品安全难以真正落实。2、食品安全管理中“权限不清”卫生部、农业部、环保总局、粮食总局、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的职能权限界定不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成立是应势而生。3、不同安全等级的食品“定义不清”,如保健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无公害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A 级,AA 级)等,名词繁多,增加了消费者识别食品安全等级的难度和市场的不透明度。3.2 我国食品安全范畴的局限性 在我国,常以食品卫生管理取代了食品安全管理,对于“食品初级生产过程中安全操作生产对食品安全性和适宜性的影响”重视不够。仅仅强调加工环境和人员的卫生,这是远远不够的。3.3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限制 我国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一直沿用良好操作规范(GMP)管理系统(即是政府制定强制性的食品生产、贮存卫生法规,来确保食品卫生无害的体系)。但它们和FAO/WHO 的国际食品法典推荐“HACCP 体系”(即通过系统性地确定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系统)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3.4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的系统性不够 由于我国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没有把食品安全建立在全部食品产业链基础上,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广度不够;具体标准和法规的制定上也不够协调和系统。三聚氰胺问题,红心蛋问题等3.5 食品安全缺乏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 目前全国各个城市仍然缺乏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专业检测机构和较为完善的配套监控系统,缺乏维护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缺乏长年存在的监控、检测网和快速反应系统。以至于假酒案一出,一直到中央领导人发话,地方上才给予高度重视;以至于在SARS 发生一年多以后,才禁止人们食用果子狸;对于各种制贩有毒食品的事件,以至于只要中央电视台新闻一曝光,各级政府才慌忙行动去查处。3.6 食品行业缺乏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当前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仍没有得到彻底扭转,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大肆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特别是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地扰乱了食品市场秩序,侵害了百姓的身体健康,极大摧残了消费者的热情,影响了食品工业水平的提高,有些假冒产品还出口到了国外,也损害了我国产品的声誉,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原料)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的严重缺失信用的严重缺失。在食品安全等社会领域出现的一系列弄虚作假的事件,诚信缺失诚信缺失是主要内因。要改变这一局面,关键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进行约束。解决诚信缺失,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是根本。4.构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食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紧密依靠各部门、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和协调,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合力的效应,加强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创新体系、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等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41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世界各国被都当作一件战略性任务、基础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有关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检测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构成的有机体系,称之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由食品卫生法为主导,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数部单行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以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中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构成.1995 年正式出台的食品卫生法应是我国现阶段最全面地对食品卫生、安全作出规定的法律。存在的问题:如食品卫生法仅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肉等45 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的残留量,总含291 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则对176 种农药在375 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 条农药残留标准。又如该法中没有规定为假冒伪劣食品销售者提供原料及其他材料者予以处罚的内容,应当说这是在规范食品市场法律中的重大缺陷。再如牛奶三聚氰胺问题也是标准体系不健全带来的主要事件。标准滞后,分析方法滞后。总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的系统性不够,没有把食品安全建立在全部食品产业链基础上,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广度不够;具体标准和法规的制定上也不够协调和系统。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必须研究、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着眼于全部食品产业链产业链,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以及各种食品、饮料所包含的具体成分和卫生标准都进行法律上的规范,把“HACCP 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ISO14000 等标准体系纳入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由逐步推行走向强制实施;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逐步构建一个合理的,有效的、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在食品质量标准方面,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在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消除所谓的“绿色壁垒”。我国已制定了项食品国家标准,近万项食品地方标准,几十万项食品企业标准,其中食品国家标准中只有余项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仅达到,与我国农产品、食品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所以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加大食品标准化力度,有步骤地推进与国际标准接轨进程。42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比较复杂,从各职能部门的分工上讲,2004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按照分段监管,一个环节有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决定食品的原料种植养殖环节由农业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由质检部门负责,将原由卫生部门承担的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流通领域由工商部门负责。另外餐饮、食堂这些公共的食品环境卫生由卫生部门负责,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有实施综合协调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目前各部门都有关于食品安全的基本制度,但部门制度不协调,部门不统一,体制不健全,因此需要成立一个综合协调部门,变零散管理为统一管理。同时要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权限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此在食品安全执法工作联席会议上,明确加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协调,理顺“行政、监督、检验”三个系统间的关系,实施食品统一抽检、信息统一发布、检测统一标准的“三统一”制度。43 加强食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与市场准入、退出制度。质量认证制度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遍布全世界的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贸易中不可回避的形式,其成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和突破贸易绿色壁垒的市场“通行证”。在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方面,我国目前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为质量体系认证和质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包括: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ISO9000 标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产品质量认证:一一是由各省市自行开展的无公害产品认证,二是由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具体组织实施的绿色食品认证,三是由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有机食品认证。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农产品、食品认证体系,认证机构数量繁多;各认证机构执行不同的认证标准,造成通过认证的食品、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识别哪些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有些农产品认证没有达到国际间的互认;我国应针对农产品、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在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尽快理顺农产品、食品质量认证体制,整顿和规范农产品、食品质量认证市场,建立统一监管下的认证制度,制定统一的农产品、食品认证标准、程序和标志,大力推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建立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生产许可证制度、(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产品质量认证制度、质量体系认证制度等,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速度。食品生产许可制度(QS)正是在这一形势下应运而生的。目前,我国在预防食品安全方面实施的市场准入(许可)制度和退出机制,主要内容为:一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质量安全许可制度,未取得食品质量安全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二二是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出厂销售;三三是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施市场准入标志(),经检验合格即将进入市场销售的食品必须由生产企业加印或加贴规定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四是对于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危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食品,将实行强制收回制度,并实行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追究制。市场准入标志图形: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QS标志免费使用,由企业自行印制,但必须加印(贴)在最小销售单位的食品包装上,颜色必须正确,并按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样式放大或缩小。这一制度目前已在全国开始实施。目前对所有独立包装类食品都已经实行了准人制度。而且进入了全面查处期。同时全国有多家食品企业已获得认证,多家食品企业获得出口卫生注册证书,近万家食品企业通过了质量认证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但今后还要从法律法规上加以规范,引导企业自觉提高食品质量、保证食品质量安全。44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是直接责任主体。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承担主要的角色,是食品的生产者,是质量的管理者,是安全的维护者,是信用的保护者,是效益的创造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食品企业的神圣使命,让消费者放心是食品企业应该做出的承诺。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绝对不能手软,要严厉打击,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比如国外有的处罚很到位,对于造假和不讲信誉者,及时公布“黑名单”,并其诚信档案中给予纪录,性质严重的应该给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允许进入市场的处罚,不允许从事这个行业。而且,对不法经营者,不但要从经济上作出处罚,还要在法制上受到制裁,而且处罚、制裁的力度一定要加大(韩国:劣质速冻饺子案主体景象食品公司;日本:雪印公司连环案相继倒闭);另外必须加快公民道德品质培养,构筑社会信用体系,绝对不能以罚了之,为了部门利益而不顾全局,这是短视行为,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社会无信不稳。我们要大力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育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目的,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法律和市场的双重激励和惩戒作用,构建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治本之策。45 完善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 我国在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主要由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质量监督部门下属质量检测所(站)、原轻工部门所属的食品发酵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粮食局所属粮油制品检测站、农业部门所属农产品、食品检测站和卫生部门所属卫生防疫站构成,目前全国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个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市,个地、市、州以及绝大部分县及县级市都建立了具有食品检测能力的检验机构。出口方面,全国各个口岸均建立了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机构。目前具备食品检验能力的各级质检机构达多个,全国质检系统从事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有多万人,已基本形成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但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农村、城镇集贸市场、城市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等地点均没能设置食品、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机构和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加工企业严格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原则,尽快建立省、地、县农产品检测体系,在食品市场特别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建立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例行检验制度,配备专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抽检,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实行抽检结果公示制度。46 构建我国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食品安全涉及到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正因如此,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所有成员国把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消费者卫生和营养教育体系,尤其是在教学课程中,开展针对食品操作人员、消费者、农场主、加工人员及农产品加工人员进行的符合文化特点的安全卫生和营养教育规划。由此看来我国食品安全营养教育体系应包括:公众食品安全营养常识的普及教育;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再教育;为食品安全监管、检验、教育、研究提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本科教育;食品安全技术创新研究型人才硕士、博士教育。构成金字塔型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其中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常识普及教育是塔基,创新型研究人才教育是塔尖,这样才能形成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众食品安全营养普及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食品卫生和安全课程已列入国民普教体系。但在我国消费者公众食品安全常识匮乏和安全意识的缺位,是导致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大力培养消费者食品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公众自觉参与社会监督管理。如添加剂的问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行业教育、尤其是遍布全国各地的餐饮网点、作坊式食品加工点人员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匮乏,安全卫生意识淡薄,更有甚者未体检就从事餐饮制作的情况,从街头饮食店到知名快餐厅都普遍存在,这些是造成我国食品中毒事件频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染的主要原因。食品安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国内食品领域有关专家认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匾乏。因此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食品安全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贸易、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研究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第一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01 年经教育部批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并于2002 年开始面向全国正式招生,从而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在这方面的空白。随后在2003、2004 年中国农业大学、杭州商学院等46 所高校增设该专业,同时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增设该专业方向的硕士、博士点,培养该专业的高级研究人才。47 建立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体系 据了解,长期存在的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瓶颈”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国际上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许多国家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研究的人财物投入。而我国食品安全研究工作目前缺乏系统规划和组织,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不足,不能很好地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残留快速准确检测技术、仪器设备与新型生物农药、中兽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食品安全战略研究与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研究;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生物污染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研究与评估体系的建立;食品安全标准的技术基础数据和发展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控制技术的研究;加强HACCP 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 标准体系研究、认证与示范,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控制。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列入“863”、“948”计划、国家攻关计划等科研计划,促进食品安全科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48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体系与国际合作 加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协调,理顺“行政、监督、检验”三个系统间的关系,实施食品统一抽检、信息统一发布、检测统一标准;重点建设全国统一共享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及时向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者提供食品标准、检测结果、标识使用,向社会公布合格诚信企业光荣榜、揭示披露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和造假贩假企业黑名单,安全预警信息、无公害食品市场供求等信息,建立食品安全的数据库和网络系统,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索赔权以及受尊重权,引导生产和消费。此外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增多,国外食品安全事故往往会影响到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如疯牛病、二恶英、禽流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事件等源自国外的食品污染事件,所以必须加强国际间的食品安全信息合作交流,及时作出预案,拒食品安全事件于国门之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合民情的正义之举,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相关部门、食品企业、消费者通力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形成切实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状况,保证农业、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总之,支撑食品安全必须靠“四大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标准体系和社会诚信体系,任何一方面的缺失或者不完善,都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防线的失守。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谢谢观看/欢迎下载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BY FAITH I BY FAI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