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实状况的思索和对策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47144407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实状况的思索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实状况的思索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实状况的思索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问题现实状况的思索和对策 编者按:本文对青海近几年来农村工作及劳务输出中出现的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农牧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牧民劳动技能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并提出了以后发展思绪。供参考。最近,和省委办公厅、省农牧厅相关处室的同志,前后到海东地域的化隆、循化两县和海西州全部兰、乌兰、天峻县及德令哈市,关键围绕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落实落实情况、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劳务输出及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经过和县、市、乡镇和村社的领导干部召开座谈会,走访农家牧户,具体了解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农牧民生产生活和劳务输出的情况,共同商讨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汇报以下。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地域的农村牧区工作围绕农民增收,实现小康目标,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提升农牧业生产效益,农牧区发展形势喜人。基层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富、人心思进”,精神状态好,致富热情高。关键表现在:-广泛深入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的主动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年初根据中央的统一布署和省委的要求,把宣讲中央1号文件放在主要位置,落实学习宣传的要求,由领导干部带队,抽调党政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立即把党中央xx的重农之心、系农之情和兴农之策传达成广大农牧民群众中间,使中央1号文件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同时,以多个形式层层分解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任务,布署农村牧区工作。各地认真落实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农牧民增收,落实减负和帮扶的各项方法,把宣讲工作和春耕备播、接羔育幼等农牧区关键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认真处理小额贷款、农资产品供给等突出问题,扩大蔬菜温棚和两用暖棚建设规模,促进农牧业增效,广大农牧民寻求发展,增加收入,建设小康过好日子的主动性显著增强。-两用暖棚等设施富牧业建设提升了牧业生产效益,促进了农牧区养殖业发展。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伴随本省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增强,牧区“四配套”、“五配套”等建设步伐加紧,两用暖棚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农牧民要求建棚的主动性很高。如,循化县积石镇大别列村全村173户,建设两用暖棚100栋,牛羊育肥贩运户达100户之多。每户每次育肥规模300多只,每只利润70元左右。天峻县近两年建设两用暖棚110座,暖棚的建成和使用,使仔畜成活率比以往提升10-15个百分点,育肥每只羊可增收50100元,一个棚仅冬春育肥一项就可增收5000-10000元。-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重视创特色、出效益。各地在农牧业结构调整牛,依据区域特点,充足发挥比较优势,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不停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特色农牧业展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无公害蔬菜、中藏药材、花卉、食用菌等特色种植比重连续上升;二是订单农牧业面积显著增加;三是优势农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表现在川水地域以设施农业为关键,蔬菜面积扩大,浅山以避灾农业为关键,马铃薯种植面积集中增加,脑山地域以生态农业为关键,油菜规模上升;四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展现多样化趋势,企业联农户、农户联基地、基地联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在部分地域初步形成,龙头企业正在发挥越来越太的作用。如,循化县清水河东下庄两椒种植基地,德令哈市洋嘉企业的紫花苜蓿种植基地、柴达木高科技药业有限企业枸杞、藏木香、亚大黄等中藏药种植基地等。德令哈市柴达木高科技药业有限企业,循化县雪舟三绒集团、天香两椒企业、伊佳企业、仙红辣椒企业,乌兰县青海高原肉食品企业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兴起,加紧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了订单农业的深入发展,也为农牧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海西州部分乡镇在发展农牧业生产和提升农牧户规模生产效益方面有两大特色,一是坚持抓牛羊改良不松劲。全部兰县加速黄牛畜种改良,加紧出栏周转,努力提升经济效益,现在全县9个乡镇共设7个黄牛良种推广站,主动为农牧民推广新技术、提供种牛授配服务,今年全县可完成2021头品种牛的授配任务。该县察苏镇东山根牛改基地引进皮尔蒙特、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促进农牧民增收。据了解,皮尔蒙特、西门塔尔等良种牛生长周期短,通常6-8个月即可出栏,母犊每头售价达5000余元,公犊为2021元左右。二是农牧民行业协会连接市场、为农牧民服务,真正发挥了作用。行业协会由农牧民入股作股东,以企业方法进行经营,一头扎在草原,一头连接市场,成为农牧户发挥集体力量走向市场的“桥头堡”。如,天峻县新源镇的城郊牧民种菜养羊协会和天棚地域牧民种菜养羊协会,协会成立以后充足发挥作用,为牧系畜产品销路,提供市场信息服务,降低流通步骤,仅在去年牛羊毛销售一项就为牧民多增加收入4万余元,使牧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德令哈市怀头她拉镇的绒山羊协会,以绒山羊改良为关键,配合镇、村两级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既面向市场,又心系牧民,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劳务输出成为农村剩下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形式,政府开展劳务服务促进了转移。化隆县将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经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农民工的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该县劳务输出人数达89314人,劳务收入为11160万元,人均创收1250元,占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的40。化隆的清真餐饮业更是创出了大产业,创出了著名品牌。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仅在省外各大中城市从事清真餐饮业的化隆农民多达4000余户2万岁人,年户均纯收入大全部在1-3万元之间,经营好的甚至达成1030万元之间。海西州全部兰、乌兰、天峻三县和德令哈市,循化县等地域的劳动力转移关键集中在餐饮、运输、建筑等行业,务工收入很好。化隆县激励、引导、组织农民外出务工,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方法,比如县政府为外出务工者发放劳务输出证,县委、县政府制订出台劳务输出优惠政策,制作外出务工人员指南,在全国各地设置劳务服务站,为在外务工人员服务。多年,又选派乡镇干部带队外出务工,到劳务站工作,抓信息服务,对推进本县劳务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海西、海东等地域的农村牧区工作和农牧业生产总体形势良好,劳务输出及劳动技能培训工作也取得了成效,但在新形势下,农村牧区的发展、农村剩下输出及农牧民的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也面临着部分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给重视。一是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多年来各地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即使得以加强,但农牧区节水浇灌、人畜饮水、暖棚、围栏尤其是定居点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牧业抗御自然灾难的能力低下,以水利为中心的灌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渠系不配套等问题突出,成为目前制约海西等地域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业生产效益的“瓶颈”。同时,因为对农村牧区社会事业投入不足,部分农牧区通电、通水、通路、通信能力比较差,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设施较为落后,直接影响到农牧业生产效率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比如,截止到2021年底,海西州有130个村没有卫生室、21个乡没有中学、155个村没有小学、5个乡和132个村不通广播电视、18个乡和203个村不通邮、这和农牧区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二是农牧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地理条件及人文环境等原因影响,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本省农牧区亦有突出表现。川水地域和国道、省道公路、青藏铁路沿线地域,有相当一部分农牧民已根本离别贫困,迈向小康生活。这些地域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活、商品意识强,生产经营方法多样,在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步骤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比很好。像海东地域的化隆县谢家滩乡、群科镇、循化县积石镇,海西州全部兰县香日德镇、察苏镇、天峻县快尔玛乡、新源镇和德令哈市怀头她拉镇,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大大改进,电话、彩电、电冰箱、摩托车、摄影机、高级家俱等已经普遍进入农牧民家庭。德令哈市怀头她拉镇2021年全镇牧业人均收入达成4738元,现在已成为远近著名的小康镇。而浅脑山地域则因为自然条件严酷、部分农牧民群众依靠土地的思想严重,安于现实状况,小富即安,生产经营方法单一,仅靠种植业增收难度很大,受文化水平、劳动技能、资金等原因的限制,收入渠道狭窄,加之全省大多数的贫困人口又全部相对集中在这一地域,群众收入低飞家底薄,贫困面很大,农牧民增收和扶贫攻坚的任务还很艰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浅脑山地域人均耕地大约在2.5亩左右,家庭绝大多数的收入关键集中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在正常年景下,小麦亩产200250千克、油菜120千克、马铃薯1400千克,按每千克小麦1元、油菜2.5元、马铃薯0.5元计算,每亩小麦的收入为200250元、油菜为300元、马铃薯为700元,按每户4口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十二个月的收入只有625元-1700元之间,这其中还不包含劳力和化肥、种子、农药等投入,若遇灾难天气,农作物的产量大幅下降,甚至绝收,这种完全“靠天吃饭”的生产经营方法,单是维持日常生活全部很困难,更谈不上发展。三是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多年来,农村牧区在结构调整上各展所长,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上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全国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在农牧业增加值中非农产业所占的比重很低。现有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面不大,订单农业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缺乏对农村牧区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如,循化县仙红辣椒企业2021年计划收购加工5.90万千克红辣椒,而全县年生产辣椒2200万千克左右,该企业仅消化了全县辣椒的四分之一。另外,农村牧区市场体系建设迟缓,市场要素发育不全,诸如交易场所、信息网络、仓储运输等设施建设落后,绝大多数的市场仍停留在“马路市场”的水平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偏少,金融信贷体制和诚信建设相对滞后,金融部门提供的贷款数额小、周期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和作用。农畜产品缺乏稳定流畅的销售渠道,仍存在周期性卖难的问题,农牧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四是农牧民劳动技能单一,劳务输出就业门路狭窄。现在广各地域农村牧区劳务输出势头强劲。部分打工者不但自己创出了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而且带活了一片,富裕了一方。但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条有效路径,也还存在着部分不容忽略的问题,亟待处理。现在,本省劳务输出群众自发性强,农民劳动技能单一,关键是缺技术,干体力活的多。输出前的培训计划性不强,实用技能培训尤其不够。有的地方对农民工输出前培训工作没有引发高度重视。为农民工服务,在信息搜集、宣传动员、组织输送、跟踪服务,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各步骤上仍有很多工作可做。另外,对进城务工人员在土地征用、城市增容、户籍、工商、税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限制;本省城镇产业聚集效应和人口聚集效应水平比较低,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容量较小。据统计,2021年海西州农牧民转为城镇人口的只有3936人;而暂住人口及流感人口进入城镇的达成了11.92万人。1、抓住农牧区“六小工程”建设机遇,促进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本省农牧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改变农牧业“靠天吃饭”、“靠天养畜”、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单一、低效的传统生产方法,必需把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主要位置。首先,应切实依据各地域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计划。制订和完善适用、可行和有效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第二,逐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牧业和农牧区的比重。一是要抓住机遇,充足发挥国家投资的作用,着眼于提升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连续发展能力,不停改进农村牧区以节水浇灌、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能源、农田改造、围栏等“六小工程”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建设,加紧改进农牧区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二是要切实增加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资金投入。三是要激励、引导并组织农村牧区集体和农牧民投资投劳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要主动激励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并主动利用外资进行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2、农牧区经济要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培育和壮大特色经济的主要目标,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围绕这一目标,重视农牧业科技人员的配置、使用,实施奖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激励和引导农牧业科技人员面向农牧区,扑下身子搞科研。进行技术推广和指导;重视畜种改良,引导农牧民科技养畜,实现农牧业的高产优质;重视畜产品加工,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畜产品附加值。3、主动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经济发展。要针对现阶段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立即调整思绪,引导产业化发展在详细工作中,要大力促进多个全部制形式共同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工商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增强产业化经营的整体实力。要主动发展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比如龙头企业带动型、产地批发市场带动型、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专业大户带动型等,引导农牧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稳定增加收入。目前,要深入促进优势农畜产品深入向优势产区集中,向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方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产业带,关键扶持一批农畜产品龙头企业,加紧特色畜产品基地和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主动引导农牧民和企业之间加强经济联络,努力形成农牧民和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加紧组织发展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停提升农牧民发展生产、开拓市场的组织化程度。4、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要多个形式并举。激励进城务工,要继续根据“先培训后就业”的总体思绪,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渠道。现在,关键应充足发挥各级政府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多个形式并举,以市场方导向,拓宽在市场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分不一样层次开展培训。要主动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足利用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劳务输出机构和政府驻外机构的便利条件,抓好劳务需求信息服务和政策、法律、劳动保护、劳务纠纷等方面的服务。目前的劳务输出培训要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依据务工信息,大力组织定向培训,做到有的放矢。要深入完善城镇服务设施,不停增强城镇吸纳农牧民的功效,主动消除不利于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降低农牧民进城的门槛,激励扶持进城务工经商、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农牧民的收入。5、选配好村、镇带头人,不停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联络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率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通常村委会配置了精明强干,业务能力强的干部,该村社经济发展的势头就相对很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建设也搞的相对比很好。所以,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实现农牧民增收、改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关键,切实加强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把提升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建设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和富有创新意识的队伍作为农牧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紧、抓好、抓实,努力提升基层组织率领农牧民群众增收的本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