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 (2)

上传人:高****档 文档编号:146912678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写作 (2)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记叙文写作 (2)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记叙文写作 (2)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写作记叙文材料的截取 任何客观事物都有一个过程,为了避免照搬生活,写成流水账似的作文,就必须对生活过程进得截断,选取出精彩的部分。清人李渔有一段话值得我们借鉴,他说:“作剧如裁衣,其初以完全者剪碎,其后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难全在于针线缜密。”他讲的是作剧,用的比喻是裁布缝衣,也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记叙文写作中选择和使用材料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生活中的人、事、景、物都应是完整的,我们在写作时不能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原原本本予以反映,而应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进行选取。其实,在写作中“剪碎难,凑成更难。”碧云寺的秋色碧云寺的秋色1、这几天,碧云寺的秋意一天天浓起来了。这几天,碧云寺的秋意一天天浓起来了。寺门口石桥下的水声,越来越显得清壮了。晚上风来时,树木的呼啸,寺门口石桥下的水声,越来越显得清壮了。晚上风来时,树木的呼啸,自然不是近来才有的。可是,最近这种声响更加来得频繁了,而且声势是自然不是近来才有的。可是,最近这种声响更加来得频繁了,而且声势是那么浩大,活像冲近堤岸的钱塘江的夜潮一样。那么浩大,活像冲近堤岸的钱塘江的夜潮一样。2、最显著的变化,还在那些树木叶子的颜色上。最显著的变化,还在那些树木叶子的颜色上。3、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它里面有不少殿塔、亭坊,有许多形态生动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它里面有不少殿塔、亭坊,有许多形态生动的造像。同时,它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的造像。同时,它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人工种植的和野生的树木也相当繁密。如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人工种植的和野生的树木也相当繁密。如果登上金刚宝座塔的高台向四周望去,就会觉得这里正是一片久历年代的果登上金刚宝座塔的高台向四周望去,就会觉得这里正是一片久历年代的丛林,而殿堂、牌坊等,不过是点缀在苍翠的林子里的一些建筑物罢了。丛林,而殿堂、牌坊等,不过是点缀在苍翠的林子里的一些建筑物罢了。4、我是旧历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那时候山上的气温自然已经比我是旧历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那时候山上的气温自然已经比城里的来得低些。可是,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城里的来得低些。可是,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的叶子。5、秋色正在怀孕呢。、秋色正在怀孕呢。6、约略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约略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几株柿子树,泉水院前面院子里那些沿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它们好的几株柿子树,泉水院前面院子里那些沿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它们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7、可是,从碧云寺的整个景色看来,这不能算是什么大变化。绿色的可是,从碧云寺的整个景色看来,这不能算是什么大变化。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尽管它已经走近了这种动摇的边沿。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尽管它已经走近了这种动摇的边沿。8、到了近日,情景就突然改变了。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到了近日,情景就突然改变了。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而且它来得那么神速,正像我们新中国各方面前进的步子一样。而且它来得那么神速,正像我们新中国各方面前进的步子一样。9、我模糊的季节感被惊醒过来了。我模糊的季节感被惊醒过来了。10、在那些树木里变化最分明的,首先要算爬山虎。碧云寺里,在这个、在那些树木里变化最分明的,首先要算爬山虎。碧云寺里,在这个院子,在那个院子,在石山上,在墙壁上院子,在那个院子,在石山上,在墙壁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它那蔓延我们都可以看见它那蔓延的枝条和桃形及笔架形的叶子。前些时,这种叶子变了颜色的,还只限的枝条和桃形及笔架形的叶子。前些时,这种叶子变了颜色的,还只限于某些院子里。现在,不论这里那里的,都在急速地换上了新装。它们于某些院子里。现在,不论这里那里的,都在急速地换上了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它整片的绿叶已经不我们要找出它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很容易了。11、叫我最难忘情的,是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的那株缠绕着大槐树叫我最难忘情的,是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的那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它的年龄自然没有大槐树那么老大,可是,从它粗大的根干的爬山虎。它的年龄自然没有大槐树那么老大,可是,从它粗大的根干看来,也决不是怎样年轻了。它的枝条从槐树的老干上向上爬,到了分看来,也决不是怎样年轻了。它的枝条从槐树的老干上向上爬,到了分杈的地方,那些枝条也分头跟着枝桠爬了上去,一直爬到它们的末梢。杈的地方,那些枝条也分头跟着枝桠爬了上去,一直爬到它们的末梢。它的叶子繁密而又肥大它的叶子繁密而又肥大(有些简直大过了我们的手掌有些简直大过了我们的手掌),密密地缀满了槐,密密地缀满了槐树的那些枝桠。平常的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因树的那些枝桠。平常的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因为彼此形态上尽管不同,颜色却是一样的。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为彼此形态上尽管不同,颜色却是一样的。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的叶子,有一些也渐渐变成黄色,可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那株爬的叶子,有一些也渐渐变成黄色,可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那株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非常鲜明地显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非常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来。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出自己的艳丽来。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人们从下面向上望去,每片叶子都好叶子都闪着亮光,人们从下面向上望去,每片叶子都好像是透明的。它把大槐树也反衬得美丽可爱了。像是透明的。它把大槐树也反衬得美丽可爱了。12、我每天走过那里,总要抬头望望那些艳丽的叶子,停留好些时刻,、我每天走过那里,总要抬头望望那些艳丽的叶子,停留好些时刻,才舍得走开。才舍得走开。13、像这样地显明而急速地变化着颜色的,除了爬山虎,当然还有别像这样地显明而急速地变化着颜色的,除了爬山虎,当然还有别的树木。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的树木。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前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泉水院前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它的许多叶子也都变成咖啡色的了。凌霄花树,它的许多叶子也都变成咖啡色的了。14、碧云寺的附近,特别是右边和后面的山地上,那些柿子树和别的、碧云寺的附近,特别是右边和后面的山地上,那些柿子树和别的许多树木许多树木我们就近望去,更是丹黄满眼了。我们就近望去,更是丹黄满眼了。15、自然,寺内外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之类,是比较保守的。尽自然,寺内外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之类,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许多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不肯轻易褪下的。许多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这里一片黄,那里一片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这里一片黄,那里一片赤赤不像过去那样,到处都只见到青青绿绿的。不像过去那样,到处都只见到青青绿绿的。16、这种景象,自然地叫我们想起那春夏之间群花盛开的花园来。这种景象,自然地叫我们想起那春夏之间群花盛开的花园来。可是,彩色的秋林,到底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它的美景是豪可是,彩色的秋林,到底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它的美景是豪壮的、庄严的。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壮的、庄严的。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17、我们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我们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悲秋悲秋”,是我们古诗歌传统上一个最常用的名词。引起诗人们伤感的自然现象,是我们古诗歌传统上一个最常用的名词。引起诗人们伤感的自然现象,当然不是单纯的,草木的变色和零落,却可以说是当中有力的一种。当然不是单纯的,草木的变色和零落,却可以说是当中有力的一种。我们知道,过去许多我们知道,过去许多“悲秋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草木黄落”的景象的。的景象的。Autumn 18、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可以说是叫人感到愉快的一种时辰。从许多方面看,它倒可以说是叫人感到愉快的一种时辰。在农业经济上,秋天是收成的季节;在气候上,在一般自在农业经济上,秋天是收成的季节;在气候上,在一般自然景色上,秋天也是很可爱的然景色上,秋天也是很可爱的(这,你只要把它去跟接着来这,你只要把它去跟接着来的冬天比一比就得了的冬天比一比就得了)。古人所谓。古人所谓“春秋佳日春秋佳日”,决不是没,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有根据的一句赞语。19、我们还是谈谈叶子变色的话罢。、我们还是谈谈叶子变色的话罢。20、在夏天,草木的叶子都是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在夏天,草木的叶子都是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象征着繁荣。但是,从视角上说,从审美的眼光上说,长,象征着繁荣。但是,从视角上说,从审美的眼光上说,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它应该怎样唤起人们那种欢快的感情啊的,你想想,它应该怎样唤起人们那种欢快的感情啊!21、自然,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自然,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在过去的社会里,诗人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在过去的社会里,诗人们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叹惜自己阶级的衰败,或们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叹惜自己阶级的衰败,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加以他们对自然、社会的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加以他们对自然、社会的知识的局限,就更加强了这种情思的表现。他们对于变色或知识的局限,就更加强了这种情思的表现。他们对于变色或凋零的草木感到悲伤,主要的原因就在这里。凋零的草木感到悲伤,主要的原因就在这里。22、现在,造成过去诗人哀感的那种社会根源,基本上已现在,造成过去诗人哀感的那种社会根源,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人们对于事物也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能力。今经不存在了。人们对于事物也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能力。今天,我们的诗人,我们的广大人民,都以饱满的精神,健康天,我们的诗人,我们的广大人民,都以饱满的精神,健康的思想,参与着雄伟的新社会建设工程。美好的自然景象,的思想,参与着雄伟的新社会建设工程。美好的自然景象,对于我们只有激起欢乐的情怀。旧诗词中那种常见的哀愁,对于我们只有激起欢乐的情怀。旧诗词中那种常见的哀愁,跟我们的诗的灵感是缺少缘分的。跟我们的诗的灵感是缺少缘分的。23、就说在古代,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或诗人们的一切、就说在古代,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或诗人们的一切作品,对于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是唉声叹气的。作品,对于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是唉声叹气的。“停车坐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句杜牧句),这固然是明白地颂扬,这固然是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美丽的。红叶的美丽的。“扁舟一棹归何处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苏轼句句),诗人对于那种江南秋色,不正是带着羡慕的神气吗,诗人对于那种江南秋色,不正是带着羡慕的神气吗?此此外,如像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红树青山好放船”(吴伟业句吴伟业句)、“半江红树卖鲈半江红树卖鲈鱼鱼”(王士祯句王士祯句)这些美丽的诗句,都不是像这些美丽的诗句,都不是像“满山红叶,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尽是离人眼中血”那样饱含着哀伤情调的。大家知道,那样饱含着哀伤情调的。大家知道,“现现在在”跟跟“过去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利判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利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24、我不是什么老北京。可是,凭我这些年来的经验,我不是什么老北京。可是,凭我这些年来的经验,我敢大胆地说,秋天是北京最可爱的一个季节,尽管我们还我敢大胆地说,秋天是北京最可爱的一个季节,尽管我们还嫌它的日子短了些。当这房子里火炉还没生火,气候凉爽可嫌它的日子短了些。当这房子里火炉还没生火,气候凉爽可是并不寒冷的时候,观览香山一带是并不寒冷的时候,观览香山一带(包含碧云寺在内包含碧云寺在内)自然的自然的丰富色彩,正是北京市民和远方游客一种难得的眼福。让古丰富色彩,正是北京市民和远方游客一种难得的眼福。让古代那些别有怀抱的伤心人,去对叶子叹息或掉泪吧代那些别有怀抱的伤心人,去对叶子叹息或掉泪吧!我们却我们却要在这种红、黄、赤、绿的自然色彩的展览中,作一个纵情要在这种红、黄、赤、绿的自然色彩的展览中,作一个纵情的、会心的鉴赏家的、会心的鉴赏家!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八日于碧云寺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八日于碧云寺香山红叶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导。这位老向导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的向导,胡子都白了,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我们先邀老向导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 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老向导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老向导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好清静的去处啊。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老向导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到算工帐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石槽。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扛不动了,便挖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己回家去找人帮着抬。谁知返回来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谈到这儿,老人又慨叹说:“这真是座活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这当儿,老向导早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清”两个字。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块碑不见了?我记得碑上刻的是梦赶泉。”接着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赶泉”的来历。老向导又笑笑说:“这都是些乡村野话,我怎么听来的,怎么说,你们也不必信。”听着这个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谈些离奇的传说,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我们不会那么煞风景,偏要说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么连一片红叶也看不见?老人说:“你先别急,一上半山亭,什么都看见了。”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莽莽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头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老向导说:“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老向导也慢慢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你的心过去是苦的,你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老向导就在满山的红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西山晴雪”、昭庙,还有别的香山风景。下山的时候,将近黄昏。一仰脸望见东边天上现出半轮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身边带的报纸,原来是重阳的第二日。我们这一次秋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一九五六年 以“秋游香山”为例,游览过程都是完全相同的,是不是要把浏览的过程完全记录下来呢?回答是否定的,应该根据需要,把其“剪碎”。钟敬文的碧云寺的秋天,重在谈论“秋天的颜色”这个话题,将笔墨重点指向香山秋季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全文几乎看不出游览的具体过程,但每一个景点的采集和渲染,无不使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足迹和视野所及,感受到作者游览时的心灵激荡。杨朔香山红叶,确定写了不少沿途所见的景色,但重在写“老向导”,作者是借景喻人。由此可见,即使是同样的题材,因写作目的不同,所作出的选择和筛选可能完全不一样。文章的“起点”写记叙文先取文章的起点,非常重要。“起点”即文章从哪一个地方,哪一个角度,哪一种方式下笔来写好开头。文章的开头应该是最美、最动人的部分,既要有扣人心弦的撞击力,又要有便于展开全文的贯穿力。这必须有很好的剪碎,并筛选的功夫。如祝福是要写祥林嫂的一生,从时间跨度讲,是数十年,从可写内容讲,是不可胜数。应该以什么开头呢?作者选取了以祥林嫂之死,作为悲剧的序幕,在用倒叙手法,写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这样既可吸引读者,有悬念效果,又利于统摄全文。记叙文开头的方式 从叙述角度看:可以用“顺序”,将事件的开端放在开头,让材料的起点与文章的起点放在一起;可以“倒叙”,将事件的结局放在开端;也可以截取一个生动的或高潮的部分放在篇首,然后再展示出前因后果的完整记叙。从行文的角度看:一是开门见山,直点主题;二是委婉曲折,形象导入。(第二类往往可先交待背景,或先写景物,或先发议论,以此渲染气氛,引入正题。)场面描写 一般采用“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写法,再现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室内静物,及情节发展中的一些特写镜头。记叙文的细节描写 记叙文要做到以情感人,抓住细节来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是一些并不太成功的文章,常常因为一个独特的细节,而令我们过目不忘。有一个同学曾写过一篇作文,写“我”星期天回家,母亲为“我”忙了半天,又是做饭,又是洗衣,而“我”已习以为常了,心安理得地看电视。该回校上课了,母亲催了“我”几次,“我”因迷于电视而懒得动身。最后实在太晚了,再不走就要迟到,抓起书就往外面跑,母亲却叫住了我,执意要为我钉一颗要掉的纽扣,我又急又烦又无奈,可在母亲为我低头咬断线头的一刹那,我看到了母亲的白发和粗糙的手指,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刺了一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此文之所以感人:一是感情有变化;二是抓住了生活中感人的细节。文学作品中的细节阿Q画圆时“使尽全身力气,生怕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的细节,很好地展示了其精神胜利法。围城中方鸿渐夜晚多次起床读唐小姐的信。分马中,老孙头棒子狠狠举起,落到半空中,又扔下,刻画出他脑怒而又心疼的心理。葛朗台把金路易摔给太太,又拈着玩,旋即装到口袋里的细节,活画出一个守财奴形象。杨二嫂顺手拿起灰中的盘子。孔乙已用手罩住盘子。死魂灵中泼留金的形象:脖子上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彩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二六七号牢房中放风时采来的一朵小雏菊和一根青草泼留金桌子上干透的墨水瓶,酒杯里浮着的三个苍蝇。曹操赤壁兵败后的“三笑一哭”。祥林嫂重复的一句话“我真的很傻”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中很好的细节刻画。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要使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有别于他人,要注意其细节。如何写细节:摄取小动作、抓住细微的痕迹、勾勒小景物、描摹个性神态、捕捉语言细节。记叙文的心理描写1、人物独白展示心理。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写任人蹂躏的妓女玛格丽特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的强烈控诉时,有一段如泣如诉的内心独白,很好地展示了她的卑贱地位和痛苦悲愤的心情:“我们一点一点地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像野兽似的让人提防,像贱民般地被蔑视。包围我们的人都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好占便宜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像狗似的死去。”在戏剧(如屈原、雷雨)中就有许多不好展示、不好表达的心理,通常就是有人物的独白的形式来体现的。2、借助梦境、幻觉来反映心理。写人物的幻觉是展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让我们看一下安徒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幻觉的描写:“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烧了起来,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果盘,还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小女孩,在火光中闪烁着自己对温暖幸福的向往和渴望。梦境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手法。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林黛玉梦见宝玉掏心给自己看而致死的噩梦,既透露出她对爱情婚姻的绝望,又曲折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3、让环境衬托心理。同学们写作文时常用山欢水笑来烘托受表扬进的心情,失败时则用乌云满天来暗示。这就是环境衬托心情。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听着歌声,什么都不再想了。他望见的已不是黑夜,而是一片青天。他觉得自已的心栩栩然振翅欲飞了。冉阿让侥幸逃脱了追捕的轻松心情随境而巧妙点出。记叙文的语言描写 文学语言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人物的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坦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司马迁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出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每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交错写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心活动。写人的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点1、交待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2、要写出这个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物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新意。3、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绝对不能像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所定之人的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4、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人物的细节写。5、写人物的语言时,要抓住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他们所说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6、要紧扣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啰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能、平平常常的小事,把这些小事按一定的主题来剪裁选取,可写成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1、如果根据了题目的要求选定了一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地琢磨要,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2、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3、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4、一般要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5、记事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高潮部分)要详写。6、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这件事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记叙文的叙事技巧 1、悬念法 古代评书艺人很善设置悬念,他们常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一个接一个地“卖关子”,以抓住听众的心,使其产生追根求源的欲望。2、矛盾法 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矛盾。在文学作品中,戏剧是最讲究矛盾冲突的。3、抑扬法 在散文中运用最多。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随着感情的变化,文势也随着变化,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美感。4、误会法 误会是人或事物的认识所产生的一种错觉,在行文中故布疑云,巧设误会,并随着情节的发展在文末揭开谜底,使人恍然大悟。5、巧合法“无巧不成书”在情节安排上,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个个偶然之事加以巧合,常常能显示出生活中的一些必然。记叙文开头的方法之一介绍缘由法 顾名思义,就是截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因素作为文章的起点,交待事情的缘起。1、点明要素,交待缘起。如纪念刘和珍君。2、点明要素,落笔点题。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3、要言总领,直接入题。如荷塘月色。片段组接 由一个个电影镜头似的片段组成,又称为“冰糖葫芦似的结构”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产生往下看的迫切心情,就叫设悬念。烘托艺术 1、衬托:以有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反衬,就是利用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主宾分明,不可喧宾夺主。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衬托突出的是一方,而对比突出的是双方;对比没有主宾的区别。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这种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一要注意写好铺垫的部分,二是要自然,不可为了铺垫而铺垫。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是为了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1、内容和标题照应。2、行文中间照应。3、结尾和开头照应。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两句议论,或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提示文章的主题。可在文中点,也可在文末点,文末称为“卒章显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